为何英国因为担心医疗资源不足,而采取群体免疫?

開在荊棘裏的花--


社会的结构最高的表现就是它的政治体制。中国的举国的体制,在世界许多的西方国家是不可复制的。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中国的模式在世界的西方国家是不可复制的。他们的民众不接受这样的自律,也不接受这样的限制,他们的政府也没有这样强大的执行能力,整个社会不会像中国社会和政府表现的这么融洽和咬合关系。所以他们做不到丰城,做不到封住居民的外出和聚会。所以只能放任自流。西方的民主制度,使社会达不到中国社会这样的临战状态。他的国民不受政府的约束,也不约束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伤害。


wangyizuog


英国的抗疫情政策并不是消极的“群体免疫”,“群体免疫”只是一种科学概念与理论。

关于前几天新闻报道的英国“群体免疫”一事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并受到很多人的口诛笔伐。对此英国卫生大臣马修·汉考克3月15日在《星期日电讯报》上发表评论文章说:“我们的防疫计划是根据科学家的专业意见制定的,群体免疫并不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那只是一个科学概念,不是一个目标或者一个策略。”

3月12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英国进入抗疫第二阶段。不再给轻症病人检测、禁止学生出国旅行、建议70岁以上的老年人自我隔离,成为该阶段的一系列新措施。求那些出现症状的人士,不管是否有疫区旅行史,都自觉在家中隔离7天;只有症状恶化的人才被建议与当地医院联系;目前不需要临时关闭学校,也没必要全面禁止大型活动,但这些措施会根据情况变化随时考虑调整。对此,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解释说,目前最重要的是让疫情尽量延后达峰,让病例数增长曲线更趋平缓,避免医疗体系不堪重负,并希望最终能在“更多人群中产生对这一疾病的一定程度免疫力”。

3月14日英国295名科学家联名写信给政府,要求政府采取更为严厉的抗疫政策,不要用试图延缓政策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另外已有超过10万人在请愿书上签字,呼吁英国政府采取更加积极的方式,阻止疫情蔓延。按照英国相关规定,一旦请愿人数超过10万,议会就应考虑对相关议题进行辩论。

当前英国采取的抗疫情措施是综合了病毒及其流行的特点、英国国家动员能力、国家卫生承载力、人口结构等等方面,最后做出的决策。目前英国政府已经错过早期遏制阶段。

英国缺乏像中国这样的动员能力和国家卫生承载能力。英国是所谓的民主国家,在对民众的管理控制方面做不到如中国这样整齐划一。英国的医疗资在欧洲国家当中排在后面。英国人均ICU床位在31国中排名第23位,在人均医院病床数上排名第29位;而且目前英国治疗呼吸道重疾的设备非常少,整个英格兰仅有15张病床,配备有治疗呼吸道重疾的器械体外膜肺氧合(ECMO)。据英格兰NHS(公共卫生体系)提供的数据显示,全英格兰的重症病床近年总量在4000上下,冬季英格兰重症病床(critical care beds)的占用率较夏季要高,然而全英格兰的一年之中重症病床的占用率都浮动在70%-80%。

其实我们中国的做法才是明智且正确的抗疫情做法,我们中国有体制上的优势,能够做到整齐划一对抗瘟疫、战争、自然灾害等天灾人祸。反观欧美所谓的民主国家,高唱遵重人权等口号使得国家决策效率低下。如今我们中国走出了抗疫情最困难的时期,而欧美国家的疫情高峰期还没有到来。


雄鹰展翅长空


还是社会主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