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应该怎么理解?

封护胜463


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应该怎么理解?

基本上就都理解为我那纯洁的心就像澄澈玉壶中的冰块,既不会化(玉壶冰鉴有保温作用),也不会被外界所污染,用这种极致的美来比喻自己质地高洁。

都没错。不过背后的意境、写作方法更有意思。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号称“七绝圣手”,又称“诗中天子”。他对七绝的成型和发展的作用和李白比起来,都只高不低。七绝能够成为唐朝直到今天中国诗坛中最流行的体裁,这两位居功至伟。

这是一首仄起平收,押平水韵“七虞”部的七绝,平仄就不多讲了,是合律的。不过王昌龄当时估计并没有考虑这些问题,主要还是韵律和诗意。因为《芙蓉楼送辛渐》有两首,第二首就是彻头彻尾的古体诗: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第二首的流传和名声远不如“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

这两首诗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之时。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作者在江边送别辛渐的情景,是七绝;第二首写的是第一天晚上作者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是七古。还是那句话,王昌龄写诗的时候不会想这么多,这是后人的格律划分问题。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拟由润州(今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我们只看第一首。

这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辛渐和汪伦一样,都是中国文学史上意外留名千年的角色,该是王昌龄的一位很好的朋友,甚至亲友,所以才会有“洛阳亲友如相问”句。

其实这首七绝的文法和大部分七绝一样,就是“起承转合”,起句、承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写景,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和事由。第三句转开,用假设作出七绝中最重要的诗意波折:“洛阳亲友如相问”,最后一句交代回答,表明心迹“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诗大都是从景入情,景中寓情,所以从首句开始的描写,就已经为整首诗打下了萧瑟、黯淡的离别之情的底色。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

回到题主问题:"一片冰心在玉壶"应该怎么理解?

什么是冰心,什么是玉壶?

李白有诗:“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在道家的文化中,壶中自有天地。传说道教创始人张天师的弟子张申号称神仙壶公,他有一把酒壶,只要念动咒语,壶中会展现日月星辰,蓝天大地,亭台楼阁等奇景,更令人惊奇的是他晚上钻进壶中睡觉。

壶中日月象征着道家人精神的另一种境界,和佛家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有异曲同工之妙,逐渐在民间流传演变成为一种法器。而在道教大盛的唐朝,诗人的作品中浸淫着道家思想,这种“壶”就反过来形容天地之间了。

前两句写景中突出了“寒雨连江”、“楚山孤”这两种意象,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形象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孤独楚山”就是诗人的心,而“寒雨连江”正是“冰”、“玉壶”的人间寓意。

景色和幻想互相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所以“一片冰心在玉壶”不仅仅是告诉辛渐帮我给父老乡亲报平安,而是看到眼前离别时的景色,对自己的心境有了更深的认识,借景抒情,借诗言志。

唐诗的特色,就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所以这首七绝的前后两联关系紧密,并非前面写景与后面问答没有关联。诗人用“冰心”、“玉壶”这种幻境回应了“楚山”、“寒雨连江”,完成了整首七绝的诗意回环。

只是很多读者不深究罢了。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王昌龄号称“七绝圣手”,与李白争辉。王昌龄二百多首的《王昌龄诗集》里,七绝也占到了一半以上。这首《芙蓉楼送辛渐》,是他众多出色的七绝中更为传诵的名篇。

虽为司空见惯的送别题材,其内容却并不在送别,而更多在明志。抒发诗人自己的个人情操。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前两句是普通的写景,交代了送别的天气跟地点。不过是送别诗的常规化操作。离别的凄清氛围通过昨夜雨与楚山的孤字稍有表露。平淡而并不浓郁。诗的精彩在三、四两句,以假定的口吻自问自答,陡转的诗情,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最后一句,几成俗语。这一句也是整个诗的精魂。

如何理解这“一片冰心在玉壶”呢?涉及两个典故。首先是“冰心”。西晋的陆机在《汉高祖功臣颂》中,有句“周苛慷慨,心若怀冰”,已经将“冰”、“心”相连。《宋书》卷九十二:“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语出刘宋时代(南北朝)的良吏陆徽,他以“冰心”来表达自己为官清正的品格。王昌龄当然也是这个意思。著名女作家“冰心”同样有“冰清玉鉴”的寓意。“冰心”者,当也包括初心之意。

再是“玉壶”。首见于鲍照的《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已经将“玉壶”与“冰”相连。代指高洁。开元名相姚崇也有《冰壶诫序》的自道之言:“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说得明明白白。自此“冰壶”二字便成为自表人格的代名词。与王昌龄同时代的李白、王维、崔颢也都有过类似用法。

王昌龄的这一名句,实际上是将前人的 “冰心”、“心若怀冰”、“玉壶”、“冰壶之德”诸语,一并包蕴于一句之中。完成了最简练深情的表达。是以荡人心魄,千古传唱矣。


诗词桃花源


回答题主的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最后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那就还得是从作者生平简介,在什么地方,为了什么写这首诗?作者当时是怎么一种心情,诗句内容表达了什么意思?等等几个方面来向大家回答这个问题,寒柏陇卧子觉得比较全面一些。


  • 作者介绍

王昌龄(公元698——765?),太原(现属山西省)人。他很早就做诗出了名,中过进士,做过官。后来回到家乡,被当地的刺史杀害。

他是唐代诗人当中作七绝的高手,诗句气魄雄伟,手法细腻,非常善于描写边疆的战争和景色。

比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二首》中,大家耳熟能详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以及《出塞》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多么的气势昂扬、大意凌然!

  • 《芙蓉楼送辛渐》简析

先上整首诗给大家欣赏一下,再来层层解析,尽力为您解答诗句内容含义。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❶这首诗题目中的“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唐晋王李恭任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刺史时改称芙蓉楼,旧址在现今镇江市西北方。

❷“辛渐”:应该是王昌龄的友人,当时路过镇江,要经过安徽(古代属于楚国辖区)去洛阳。

作者王昌龄当时刚从龙标(地名)被贬回到润州,第二天早晨饯别辛渐,托他告诉洛阳的亲友们,他虽然被贬谪官位,但问心无愧、光明磊落。

❸“寒雨”:第一句中的内容,写的是辛渐在秋雨洒江的夜晚,进入古代吴国的润州。

注:“寒雨”;秋雨。“江”为长江,“吴”指润州,古属吴国。

❹“平明”:第二句写早晨在芙蓉楼送别辛渐,当好友一去,顿时感到连楚国的山川也孤独了。

注:“孤”,指辛渐一个人孤独地经过古代楚国安徽一带,前往洛阳。

“平明”,即黎明的意思。

❺“洛阳——玉壶”:最后两句,写作者拜托友人辛渐,如果洛阳的亲友问到自己,就请告诉他们:我的心地如冰在玉壶,心地纯洁冷静,丝毫没有高中功名的狂热,也没有贬谪官位富贵的懊恼的意思,让他们放心。

注:“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一句表达的意思大家应该很清楚了,它是从另一位诗人鲍照的诗篇《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这一句中脱胎而来的。

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如果各位还满意的话,请寒柏陇卧子。本人专注于文化写作、文玩收藏、邮票知识、诗词对联、谜语谚语等方面,大家关注后可以看到我的其它文章、微头条与问答。


寒柏陇卧子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名句。原诗是: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阳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此诗是王昌龄当时为官江宁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就此分手,这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做。

其实这首诗就是一首送别诗。当时情景烟雨迷蒙的天气笼罩着吴国的大地和天江。就像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一样,夜雨更添加了萧瑟的气氛,秋天的寒意渲染出了友人离别时黯然心情。

但是,这也是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也是一幅高远壮阔的画面,是非常有境界和感人的,从侧面反应了诗人具有一种高远的境界和胸怀。

自宰相姚崇作《冰壶戒》以来,盛唐诗人都曾以冰壶为自励,作诗作赋推崇光明磊落,表里如一,清正廉洁的品格。

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的好友带去的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青玉洁的心性和坚持自己这种情操的坚定信念。

同时也表明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真正信任和了解。

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到,诗人从清澈无暇,澄龙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情深。





木林森长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收尾句,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要正确理解这句诗的含义,需要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这首诗是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去洛阳的时候所写。

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意思是秋雨下了一夜,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意思是大清早送你走,孤对楚山满是离愁。第三句“洛阳亲友如相问”,是对好友辛渐交待的话,洛阳的亲友要是问起我来。这个假设句引出最后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你就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诗人的意思是以冰心玉壶表明自己坚守信念,一如故我,表达了对洛阳亲友们的一片真挚之情。


黎阳红哥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任江宁丞时送别朋友辛渐乘舟去洛阳而作,表明了自己为官的清廉无私。作者对辛渐说,你到洛阳之后,假如故亲旧友问起我时,你就说“一片冰心在玉壶”就好了。鲍照《代白头吟》中有“清如玉壶冰”句。“玉壶”是晶莹粹白的,“冰”是纯净明彻的。“玉壶冰”比凭借品纯洁、高尚,后用以比喻为官清廉端方。当时王昌龄被贬官,但他自认可是无罪的,在亲朋面前是问心无愧的。所以他用了这样一句话,来自白于人。此诗最为点睛的一句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非常含蓄,意味深长,读来令人感动。


上高风水676887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一首送别诗。

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

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

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眼,但历来人们都认为"玉壶"与"冰心"一样,都指人的品德美好。全诗音调谐美,诗风沉郁,又采用问答形式,别开生面。


SUN小哥76378739


理解这句诗的关键在冰心和玉壶。

俗话说,上善若水,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而水结成的冰亦是冰清玉洁,不染纤尘。冰心并不是结成冰的心,而是象征着一颗廉洁正直、包容万物的豁达之心。而玉壶是盛放冰心的容器,一块冰,若是不放入容器中,置于常温下会融化为水流走,保存于玉壶中便能一直保持冰心不变。

王昌龄在写下这一诗篇时惨遭贬谪,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潜阳)尉。众人对他颇有微词,很多人对他的品行产生了质疑,《河岳英灵集》卷中记载王昌龄「晚节不矜细行,谤议沸腾」。但根据《唐诗纪事》对王昌龄的评价——孤寂恬澹,与物无伤,王昌龄为人孤寂,清高孤傲,与世无争,可这样的性格很容易被别人当作是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当时政治腐败,风气不正,王昌龄极有可能是被中伤诬陷而遭贬谪。豁达如他,面对质疑,也不多作辩解,只是说了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我依然冰心一片,我这一生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过去是,现在也是。他不多作辩解,不在意自己官职的去留,体现了他的豁达。


夕艾依


春风拂柳千丝舞,桃红梨白俏争荣。故友若昔日事,意气风发忆当初。


用户93300665147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阴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用"冰"来比拟"心"的纯洁。

玉壶:比喻清白,比拟做官廉洁。

(如姚崇《冰壶诫》序中说:

"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 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而王昌龄把这些意思概括成简练生动的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用以表示自己的清廉),让要回洛阳的朋友,告诉那的亲朋故友,自已是一个做官清明之人,初心不变。

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他善于把复杂的事情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

他的送别诗的抒情风格以诚挚深厚为特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