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丨在防控的日子里——走进“小晚易购”直播间 西红柿找到新销路

最近一段时间,每天给西红柿打包装箱,再开车给客户送货,成为生态园老板郑新敏的日常。两个月前的郑新敏,绝对想不到,不久后的自己将成为这样的“老板”。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大棚里的日本水果西红柿成了滞销的“烫手山芋”,郑新敏转变销售思路,为生态园扭转经营困局。

两大棚西红柿滞销 老板犯了难

“40箱西红柿全部包装好了,可以装车送货了!”昨天上午9点多,乳山市天禄生态园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新敏封好最后一个纸箱,摘掉一次性手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趁着她休息的间隙,几名员工将西红柿装进了郑新敏的车里,原本宽敞的汽车,被一箱箱西红柿塞得满满当当。“这些西红柿是一位大客户预订的,今天上午就得给人家送过去。”郑新敏说。

原创丨在防控的日子里——走进“小晚易购”直播间 西红柿找到新销路

郑新敏把西红柿装车送货。 郑新敏 供片

郑新敏的生态园有两个大棚,专门种植日本水果西红柿,这是去年郑新敏引进的新品种。“这种西红柿皮薄、沙瓤、多汁,非常可口,吃过的人没有说不好的。”说起自己的西红柿,郑新敏就打开了话匣子。

新品种引进来,郑新敏单独开了一个大棚,进行试种。因为西红柿品质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走的又是批发的路子,郑新敏的西红柿上市后,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今年年初,郑新敏盯准了春节市场,又增加了一个大棚种植西红柿。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两个大棚的“热销货”变成了“滞销货”。

春节期间,郑新敏大棚里的第一批西红柿刚好成熟,两三千斤的西红柿没人买,眼看就要烂在地里了,郑新敏犯了难:“赔钱是一方面,这么好的东西烂在地里,我真是太心疼了!”

想来想去,郑新敏觉得,原来的批发路子行不通,那就散着卖,能卖多少卖多少。郑新敏一边在微信朋友圈里销售,通过老客户以一带多,一边通过各种关系将西红柿卖到企业食堂。

郑新敏明白,如此虽能带来一部分销量,但无法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

零售平台加直播 打开新思路

“那段时间,能有订单就觉得特别满足了,就算只有一箱两箱,我都亲自开车给客户送上门去,即使挣的钱还不够油钱我也愿意,就是为了赚个口碑,让大家帮忙宣传宣传。”郑新敏说。

就在郑新敏挠头的时候,威海晚报传媒牵头发起的“爱心助农”活动,“小晚易购”在晚报微信公众号上上线了。“小晚易购”是威海晚报融媒体的新零售平台,郑新敏研究了一番,决定试一试。

没想到,通过“小晚易购”微店平台,再借助威海晚报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郑新敏的西红柿销售一下子打开了新思路。

原创丨在防控的日子里——走进“小晚易购”直播间 西红柿找到新销路

郑新敏在包装西红柿。 郑新敏 供片

“我在‘小晚易购’微店里上架了两种规格的西红柿,一种65元一箱,一种75元一箱,每箱都是5斤装,刚一上架就有不少人下单。”郑新敏说,从上架至今,她陆陆续续卖出了七八十箱西红柿。

销量不是郑新敏最看重的,通过“小晚易购”平台打响知名度,让更多威海市民知道自己的西红柿,这才是郑新敏最大的收获。“‘小晚易购’上有许多真正的吃货,他们不仅自己会吃,还带动亲朋好友一起吃,无形中带动了不少销量。”

除了“小晚易购”微店平台,晚报传媒的“爱心助农”活动还让郑新敏的西红柿走进了直播间。威海晚报的新媒体主播小冉为大家带来西红柿的专场直播,在直播间里亲口品尝西红柿。通过镜头,西红柿的沙瓤质地一览无余,深受好评。

扭转传统思维 打造农产品牌

这阵子,企业相继复工复产,郑新敏的西红柿销售也“暖和”起来。不过,疫情带给郑新敏思想上的触动,却督促着她继续思考。

“疫情真的给我好好上了一堂课。”郑新敏坦言,一直以来,她依赖批发这种传统的销售模式,不注重品牌打造和宣传。市场没有波动时,销售确实稳定,市场一旦发生变动,就非常被动,甚至遭受伤筋动骨的损失。

“小晚易购”平台和直播间卖货,让郑新敏尝到了新销售模式的甜头,也看到了品牌打造及宣传的重要性。“市场变了,销售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如果我们的思路跟不上,就会被市场淘汰。”郑新敏感慨地说,当下的农产品经营者,一定要改变过于依赖“二道贩子”和批发渠道的农家销售思维,树立起品牌意识。

眼下,郑新敏已经在考虑品牌打造的事宜了。在她看来,只有把品牌打造出来,推广出去,才能拥有抵御风险的“盔甲”。不过,郑新敏也深深明白,品牌打造要建立在好的产品品质的基础上,“没有好的产品,一切都无从谈起。”

威海晚报记者 李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