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病毒既无生命又有生命?

一线教师观教育


说病毒有生命吧,它不能完全自力更生;说病毒无生命吧,但是他却能不断繁殖。下来聊聊:1,病毒的特征

病毒没有完整的细胞,也就不能产生最基本的酶,以及蛋白质。也就不能自己合成遗传物质,目前的研究出了朊病毒,其他的都是DNA或RNA。

就和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吃喝拉撒都要人管,不然就自生自灭了。所以一般的病毒脱离宿主,在空气中,或者酒精,次氯酸,以及紫外线,高温消毒。大多数就会死掉。

2,病毒有生命

病毒虽然脆弱,但是繁殖快呀。可以一传十,十传百,这样的话。有了大量的宿主。就不容易彻底的消灭了。像我们生活中的禽流感,猪流感等,目前通用的办法还是捕杀。

最常规就像目前的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虽然发现了这么久,但他们一直存在,最后危害也越来越低,甚至无危害。要说什么时候绝对的消灭,谁也不知道。

3,病毒无生命

说病毒无生命,大家都知道宝宝必须要打疫苗。像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灰疫苗预防小儿麻痹等等。这些都是强化自身抗体,为消灭病毒做预备队的。

就是病毒不能自力更生,然后全民打了疫苗,病毒自己生存不了,又传染不下去。有的早期传染病病毒,只存在实验室里面。这和灭绝有啥区别。

总的来说,病毒不能独立存活,需要外部宿主。说他有生命是传播能力强;说无生命,大家都能免疫,那病毒杂存活?


90后聊基因


病毒是生命吗?

如果你站出来问一个学生物的:病毒是生命吗?他可能会沉默几分钟,然后说,我不知道。

其实,说病毒不是生命也对,因为它连单细胞都不是,只有一个核酸长链以及蛋白质外壳构成,在自然界中不能进食,也不能活动,更不能繁衍。

而且,病毒的体型非常小,大多数直径只有几十纳米,比细菌还要小许多,在自然状态下,病毒不会表现出任何生命活动的迹象,这种特征和一块石头没什么区别。

但要说病毒是生命,别人也不会说你错。因为当病毒入侵生物细胞后,它就可以通过逆转录酶让自己的核酸长链(RNA)整合进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长链(DNA)中,指导宿主细胞内的蛋白质生产,从而为自己供应能量,此时病毒就会“活”起来,开始自我复制,产生更多的病毒。

也就是说,当病毒离开宿主细胞后,病毒就不会体现出生命迹象;当进入到宿主细胞后,病毒就会表现出生命的特征,开始自我复制,繁殖后代。而当病毒离开细胞后,病毒又会立即表现出无生命的状态,所以,目前很难定义病毒究竟是不是生命,只能说病毒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

当病毒表现出生命的一面时,也就是在宿主细胞内时,病毒很容易变异。

我们知道,大多数生命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是由两条链条构成的,在进行自我复制时,这两条链条就相当于两个指挥官,当其中一个出错时,另一个会纠正;只有当两个指挥官同时出错时,才会出现复制错误的现象,所以DNA作为遗传物质时,自我复制的出错概率非常低。

而RNA只有一条链条,相当于只有一个指挥官,没有人能够帮助它纠错,所以它很容易变异。对于大多数生物而言,容易变异并不是有利的特征,这是因为外界环境相对而言比较稳定,而变异速度过快时,容易出现一些后代,由于变异不再适应环境而死亡。

但对于病毒而言,变异速度过快却容易躲过一劫,这是因为当宿主细胞感染一次病毒后,体内容易出现抗体,造成同一种病毒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次感染同一个个体。

但是,变异后的病毒能够突破宿主细胞的抗体,所以变异速度快对于病毒而言,是有利的特征。

病毒的目的是杀死宿主细胞吗?

对于一般的生物而言,病毒的存在就是损害健康,剥夺生命。但

对于病毒来讲,它对自我的定义是一个小偷,目的并不是“谋财害命”。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并不是要让宿主死亡,而是想要窃取宿主细胞的营养以及利用宿主细胞进行自我复制。

如果病毒的毒性较强,造成宿主上午染病,下午死亡,由于宿主还没来得及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就死亡,那么该病毒虽然毒,但不会造成大规模感染,该病毒也无法大规模复制自己。而且,当宿主死亡后,病毒在宿主体内也不能进行生存,病毒会再次变为无生命特征,直到遇到下一个宿主。

如果病毒的毒性很弱,能够长期寄生在宿主体内,那么病毒就可以持续的自我复制,比如:HIV,能够潜伏在人体内十几年,在这期间,病毒一直在生存、繁衍。

因此对于病毒而言,“有利”的进化方向是“低毒性、高传染性”。每年冬春之际的流感,就是这种类型的病毒,它虽然每年都会流行,但不会伤害宿主的性命。但对于人类而言,无论病毒如何演化都是有害的,因为它能损害人类健康。

但可惜的是,演化是没有方向的,对于病毒也是如此,它们总是在不经意间演化出“高毒性、高传染性”,造成宿主大规模死亡,比如:埃博拉。

总结

病毒是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而且由于它们体型小,变异速度快,我们无法通过预测来判断它们的演化方向,更没有办法短时间内制作出对应的疫苗。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隔断传染源,可以有效的避免该病毒在人群中传播。

为了你我的安全健康,请您在此期间减少出行,接触他人要戴口罩,多洗手,勤通风。


钟铭聊科学


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关于什么是病毒,病毒到底有没有生命这样的问题,也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关心,关于这个问题,目前科学界也并没有达成共识,关于病毒的一些相关基础知识,今天就来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

如果说病毒既无生命又有生命,这样的说法虽然看似矛盾,但对于病毒来说,却是一种很形象的表达,很多科学家都认为病毒不能算作是一种“生命体”,而病毒却可以利用宿主细胞进行繁殖和复制,同时病毒自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化,因此,病毒到底算不算一种生命体,目前为止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如果要探讨病毒到底是不是有生命,我们不妨先来定义一下常规意义上的“生命”——

1. 生命应该有细胞,一般的生命,即使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也是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的;

2. 生命通常有自我繁殖能力,生命通过复制自身的DNA而进行自我繁殖,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繁殖,才能够不断繁衍,生生不息。

3. 生命存在就会有能量的消耗,这是能量守恒定律决定的,生命体要存活,要发育,要繁殖,都需要一定的能量消耗。

4. 生命能够独立存活,通常之所以成为生命体,是因为生命就要存活,这种存活应该是独立的,通过吸收外部能量,维持机体的存活,才能称之为“生命”。

如果从这4个方面来进行定义“生命”的话,那病毒一条都不符合,病毒是什么,它是有一段遗传物质结构(DNA或RNA)以及蛋白质组成的一种物质,它既没有细胞应该具有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结构,也不能利用外界的自然环境独立存活,在自然环境中,病毒也没有自我繁殖能力,同时也不消耗任何能量,这就是很多人认为病毒不能算作是一种“生命体”的主要原因。

但病毒与完全无生命的物质又不相同,病毒上的蛋白质囊壳可以与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使得病毒的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通过宿主细胞完成病毒遗传物质复制,病毒利用的能量也是宿主细胞的能量,从而完成其复制繁殖的过程,病毒能够感染宿主,甚至引起宿主的病理学变化,同时不同的病毒还有不同的传播特性,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传播和复制,保持病毒的活性。

科学研究还发现,由于病毒的特殊结构,在感染宿主的过程中和自然界存活的过程中,病毒还在不断的“进化”,2015年,有科学家研究了数千种病毒的蛋白质折叠,研究结果表明,病毒确实处于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在进化中病毒的基因编码会变得更加稳定,病毒在进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变得更加复杂,而是变得更加简单,而较为简单的病毒结构,好像更利于病毒的存活,而目前地球上繁多的病毒种类,也证明了这一点。

病毒没有生命体的常规特征,而病毒有能够通过宿主细胞完成繁殖和复制,同时还在不断的进化发展当中,或许从病毒的这些特性来看,病毒也可以算作是一种更加广义定义上的“生命体”。

世界那么大,我们对于世界各方面的认知也还非常有限,对于微生物世界、病毒的相关了解就更少,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生发展,就是给予我们人类的一种警示。在当前的形势下,对于这种新型病毒做好有效防控,仍然是我们每个人值得注意的,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让自然界中没有“生命”的病毒没有宿主可以侵入,才能够更好的控制好这场疫情,最终迎来疫情的真正控制和消失。


李药师谈健康


千百年来,我们想当然的认为,人类就是这个蓝色星球的主宰。殊不知,在那些无人关注的角落里,数不清的细菌、病毒已经在那里存活了上亿年,乃至几十亿年。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据挪威卑尔根大学的科研团队计算,每毫升的海水中含有2.5亿个病毒,如果把全世界所有的病毒首尾相连,长度将达到2亿光年,这已经超出了银河系的范围。

在无数次的王朝变换、历史轮回中,病毒经常扮演着“幕后黑手”的角色。

一、病毒怎样影响了人类的历史进程。

  • 有关病毒的最早记录是在古代巴比伦的英雄史诗《吉尔加美史诗》中,里面记载了在史前大洪水时代之前,人类就已经遭受过多次天谴,实际上是瘟疫的迫害。在晚些时候出现的《圣经》里面,也有过关于病毒的记载。
  • 公元前5世纪,病毒对人类的历史走向出现了实质性的影响。在前430年,处于全盛时期的雅典和斯巴达进行了一次战斗,在战斗处于相持阶段的时候,一场危险悄然而至,一种未知的瘟疫病毒发端于埃塞俄比亚,搭乘商船,到达埃及,穿过地中海进入雅典。这次瘟疫导致雅典四分之一的陆军死亡,三分之一的雅典人死亡。这沉重得打击了雅典的辉煌,从此雅典走向衰落。
  • 做为希腊文明的继承者,罗马帝国遭受了几次重大的安东尼黑死病的侵袭,人口迅速减少,揭开了罗马帝国衰亡的序幕。
  • 公元1348——1361年欧洲爆发的黑死病导致欧洲人口减少了四分之一,平均寿命由30岁缩短到了20岁。

二、人类如何发现了病毒。

人们自文艺复兴时期就对自然物理、天体运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诞生了经典的牛顿三大定律。但是对于微观世界的病毒却知之甚少。

直到19世纪末期,欧洲出现了烟草花叶病毒。

1886年,荷兰籍的法国人麦尔首次发现此病毒的异常表现。

1892年,俄国生物学家伊万诺夫有一次发现了此病毒的存在。

但是,当时人们处在巴斯德细菌学说的影响之下,都没有勇气提出质疑。

终于,在1898年,荷兰科学家贝杰林克重复了伊万诺夫的实验,发现,有一种物质能够透过细菌过滤器而存在。这是一种比细菌还要微小的物质,贝杰林克给他命名——病毒。

从此,病毒走进人类的视野。

三、病毒到底是怎样一种东西。

在十六世纪到二十世纪,随着人类细胞学、解剖学、显微成像、遗传基因学的不断发展,我们终于弄清楚了病毒到底是什么。

病毒是一种结构极其简单,体积极其微小的生物。它具有高度的寄生性,它必须完全依赖吸附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自身生命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离开宿主细胞,病毒就是一个大分子化学微生物,这时候,它会以结晶的形式存活在自然界当中,成为失去了生命活性的蛋白质结构非生命体。

在遇到合适的宿主细胞后,它会以极快的速度吸附到宿主细胞上,进入细胞,产生复制、完成装配,从而释放出子代病毒,淋漓尽致的展现出它典型的生命特征。

所以说,病毒是一种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原始生命体。

四、病毒的结构特点。

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它尽了最低限度的保留自身的遗传信息,能够丢掉的生物特征全部丢掉。

在病毒的最内层,是核酸芯子。上边有遗传物质RNA或者DNA,它决定了病毒的复制和变异。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有遗传基因,这决定了一种生物的特征和裂变,保证了地球生物的多样性。核糖核酸实际上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储藏室。

在核酸芯子的外层是蛋白外衣,有的病毒的蛋白外衣上面还有包膜和刺突。

蛋白外壳的作用是帮助病毒吸附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上,蛋白外壳上有与宿主细胞相对应的受体,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你有什么样的配体,病毒就会有什么样的受体。

这种蛋白外衣能够迅速的接近宿主细胞,并迅速与之结合,进而开启自己生命周期。

五、病毒起源。

对于病毒的起源。科学界有三种争论。

1.生物进化说。他们认为病毒是由大分子化学生物进化而来,是介于分子化学生物与原始微生物之间的一种生命体。它体现出了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的双重性格。

2.高级微生物退化说。这种观点认为,高级微生物在某一天的进化当中,突然丢失了一部分基因,这部分被丢失的基因需要重新回到细胞当中,找到相应的位置,才能存活下去。

3.正常核酸细胞突变逃逸说。这种理论认为,有一部分不正常的核酸基因,由于偶然的因素,从原本的细胞当中脱离而出,跑到了细胞外面,成了“流浪者”。这些流浪的核酸逐渐演变成病毒。

在上世纪末,科学家从古菌细胞中,找到了这种叛变的核糖核酸,称为“反转子”遗传基因。

这种“反转子”基因能够从细菌基因中抓取更多的遗传信息,扩大遗传信息总量,不断增加生物功能,并记录下来,最终演变成原始病毒。

结束语:在地球诞生之初,到处充斥着甲烷、一氧化碳、氨气、氮气。在闪电和紫外线的刺激下,形成了氨基酸、蛋白质,核糖核酸,原始的微生物开始出现。微生物出现不久,病毒开始裂变,从此在地球上流浪了几十亿年,直到今天,它无处不在。它存在于山川河流,存在于我们的五脏六腑。

病毒没有翅膀,无法自由飞翔,只能依靠宿主生存、传播。所以遏制病毒传播的有方法就是切断它的传播路径。

我们应该对自然心存敬畏,并且善待我们的野生动物朋友。拒绝杀戮,就是拒绝传播。


品读春秋001


值此非常时期,我们有必要了解病毒的本质和特性,并回顾和展望,与病毒有关的历史和未来



1899年荷兰微生物学家贝杰林克,发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这种专门感染植物的病毒,会让植物叶片变得斑驳,进而引起植物的死亡,时至今日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多种病毒,但科学家们知道病毒是会变异的,所以新的病毒早晚会出现。

从生物学上来看,形态各异的病毒颗粒只有细菌的千分之一大小,而细菌作为生物的主要类群,人类还可以把它们分为,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但病毒作为靠寄生存活的有机物,它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害的。


生命和病毒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自己寻找养料活下去,后者只能靠寄生,然后吸取宿主的“生命力”活下去。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任务中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登月舱降落到了月球表面,7月24日宇航们降落到地球后,第一时间就被送进了隔离设施,开始进行为期三周的检疫实验,目的就是确保宇航员没有染上可能存在的月球病毒。

1997年升空的卡西尼-惠更斯号土星探测器,在2017年寿命将尽时,科学家们选择让其坠入土星,并在大气层内烧毁,之因为科学家们认为土卫六和土卫二可能存在生命,卡西尼号坠毁到这两颗星球上的话,它身上可能存在的地球病毒或细菌,以及高污染的核电池,将破坏甚至摧毁星球上的生命系统。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大量欧洲人携带欧洲动植物以及病菌陆续抵达美洲,历史上把这一现象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大交换时期,欧洲人带来的新疾病,还造成了数千万美洲原住民的死亡。

从哥伦布大交换的例子不难看出,人类这具从地球基础生命演化而来的身躯,连因地理隔离而出现的地球病毒都无法抵御,因此病毒始终都是威胁人类安全的重要因素。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战争还会继续,战场甚至会从地球扩展到其他星球,但不论是未来的外星病毒,还是目前的病毒,它们都终将被人类消灭。



宇宙观察记录


病毒像不像是太极图中的交界线?既无生命又有生命,既不属于阳也属于阳,既不属于阴也属于阴。人的细胞战神病毒人类活,反则为死。病毒到底是什么?从哪来的呢?会到哪去呢?



冉昕汐


个人认为病毒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

至于说他为什么又不是生命 还不是因为他是寄生的 无法自己存活 可是生物也有专门的寄生的 为什么说他又不是生命呢?

在发现细菌后的时空里 农民发现他们的烟叶被某种物质感染了 就委托化学家化验一下 看看是什么东西 化学家经过实验发现 还真有东西~~不是细菌 是一种晶体 我们吃的盐就是晶体 你能杀死盐么? 所以也可以说他不是生命

病毒这玩意就是自然对于生命的补丁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遗传物质是DNA 可他只有Rna 也就是说 他只有通过感染其他生物才能复制自己 当他在感染其他生物的时候 等于就在交换遗传物质也就是基因 我们的基因链经过数以亿年的交换才成就了我们现在的身体结构

当病毒没有宿主的时候他就会陷入休眠 几个月或者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远在西伯利亚的冻土带 科学家发现的古代病毒仍然具有活性

即便是现在 我们也是生活在充满病毒的世界 个人认为病毒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


相忘江湖181942344


病毒到底是不是生命,这个问题是众说纷纭。它没有细胞结构,专门靠寄生在细胞里为生,没有自身的新陈代谢。目前,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而病毒则没有细胞结构,这就很尴尬,所以也可以勉强说是是非细胞的类生物。

病毒只有几十到几百纳米的大小,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核心主要是遗传物质RNA或者DNA,外面有个蛋白质外壳作为保护。病毒只能寄生到细胞里,要想存活,必须就要感染细胞,进入去获取所需的物质。

但病毒却无所不在,无论是细菌,植物还是动物,包括人类都是病毒的宿主,一旦侵入,这些生物都会成为病毒繁殖的工厂。所以,对于病毒来说,不管是蝙蝠,果子狸,还是人类,都只是个生活和繁殖的大工厂而已。

病毒的最大敌人就是宿主的免疫系统,当处于其他野生动物体内,例如日常发烧体温40度以上的蝙蝠体内,病毒只能选择潜伏和冬眠,以求自保。相比蝙蝠而言,人类当然是个良好的栖息地。

虽然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不断阻止病毒的侵入,也在不断杀灭它们,但新型的病毒往往也可以骗过免疫系统,在人体里大肆繁殖,而给宿主造成伤害。病毒也必须在致病性和传播性上做出选择。

虽然生物界有自己的定义,但量子君认为:病毒应该算为一种生命。病毒仅仅靠这么简单的结构,就能精确的复制繁殖,甚至做出改变宿主行为的事情,怎么能和非生命的砖头瓦块相比呢。


量子实验室


病毒真的是地球上简单到极致的一种生物,但相反它们非常的强大,任何生物都可以成为它们的宿主。实际上病毒并不能完全的称之为生物体,它们处在一种非常模棱两可的位置。在西方国家对于生命体有这样一个定义,小学时期就会接触学习。



这个定义被称为“格伦太太”,它代表着两个英文单词Mrs Gren,其中每个字母都有自己的含义:

  • 运动(movement)
  • 呼吸(respiration)
  • 感知(sensitivity)
  • 生长(growth)
  • 繁殖(reproduction)

  • 排泄(excretion)
  • 营养(nutrition)

病毒并不能满足上边这七点因素,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病毒应该是类生命体。病毒比较特殊,你如果说它是有生命的,那么它并不能满足生命的所有条件。你如果说它没有生命,这种说法又不准确,因为病毒和常规的物质还是不一样的。就像问题所说病毒真的是既无生命又有生命的怪异存在。

我们可以把病毒称之为非细胞型生物,因为它跟其它生物不同。在我们理解中生命体都是以细胞为基础,有的甚至单个细胞就是生命,而细胞分裂就是它的繁殖方式,这也被称为无性繁殖的一种。多细胞生命不同种类的细胞构成各种组织器官,典型的如人类的皮肤等等。

但是病毒不同,它们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可以把病毒看成是一段简单的遗传基因(DNA或者RNA),外层包裹着蛋白质壳体。这就是它们的生命形式,没有完整的酶系统也没有关系自己的代谢机构,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其它宿主细胞。当病毒单独的存在就是没有生命的,可以把它们理解成一堆毫无用处的化学物质。



病毒的繁衍只能通过宿主细胞,需要细胞中的能量以及各种原材料,这个时候病毒就是有生命的了。但病毒并非所有细胞都可以肆意侵入,它们整个生命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吸附细胞、丢弃壳体把遗传物质注入细胞、合成(逆转录/整合入宿主细胞DNA)、利用宿主细胞翻译蛋白质装配,最后一个步骤就是破坏细胞进行释放,之后会寻找机会侵入下一个细胞。


大多数生物体每天都在和各种病毒作斗争,人类的免疫系统对于一些普通病毒可以很好的进行清理,例如病毒性的流感是人类经常会发生的疾病,但可以轻松地治愈。而有些病毒就比较难对付,尤其是那些变异后或者新出现的病毒,人类的免疫系统对于它们比较“陌生”,无法更好的防御。实际上各种病毒微生物的存在给其它生物带来了生存压力,因为它们的存在让人类不断的发展进化。

病毒这种简单到极致的生物在地球上的历史可以说非常漫长,目前已经发现详细描述了将近五千种病毒,但科学家认为这很可能仅仅是冰山一角。病毒的存在给了人类很大的压力,霍金在生前就曾担忧过这一点,尤其是现代社会抗生素的滥用很可能让病毒进化变异,导致出现超级病毒,那将是人类最大的威胁。

当然了任何物种都在不断的演化中,人类可以发展出智慧文明,就不会轻易的终止,未来我们将会进行星际探索飞出地球、飞出太阳系去到深空,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科学黑洞


人类生命密码自身不了解,却受到外侵和威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