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魏忠賢加速了明朝的滅亡:論大奸臣的“自我修養”守則

說到魏忠賢,你可能會想到與他名字相反的詞語,叫做“奸臣”。

小時候喜歡看金庸武俠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當時看《碧血劍》的時候,對於那個叫魏忠賢的宦官還沒有什麼印象,倒是最後崇禎皇帝選擇自殺的那一幕永遠留在了我的腦海中。

我覺得一代皇帝走到這個地步也是怪不容易的,所以後來稍微大一點,知道了魏忠賢這個大奸臣的時候,就自動自發地產生了對他的不喜之情,小的時候我認為,如果沒有他,皇帝也不會以那種方式自殺身亡了,畢竟崇禎皇帝真的算是一個十分勤政的好皇帝。

一個魏忠賢加速了明朝的滅亡:論大奸臣的“自我修養”守則

最近這幾年,有些人通過分析歷史得出了一個新的結論,說是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會滅亡,姑且不論他是否真的有這麼強的能力,但是“魏忠賢擅政”是有史書明明白白記載的,無論最終結果怎麼樣,魏忠賢都是一個擅政的奸臣無疑。


一、魏忠賢是如何從一個平民老百姓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九千歲”的?

1、家貧,人會來事兒

魏忠賢年輕的時候雖然家裡很窮,但是因為本人太過好賭,所以總是混跡於街頭。雖然是一個大字不識的文盲,但是卻也無師自通一般有騎馬射箭的本事。輸光了家裡所有的錢之後,沒辦法了,最終選擇揮刀自宮,進了宮廷當了太監。

魏忠賢本人是一個很會來事兒的人,初初進宮就與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的手下太監魏朝拜為把兄弟,然後更是憑著一口甜言蜜語,將當時已經是魏朝對食的客氏變成了自己人,挖人牆角是要遭天譴的啊,何況還是挖自己拜把子兄弟的牆角,可是魏忠賢才不在乎呢,誰讓當時客氏是皇長孫的奶媽呢?

魏忠賢被調到皇長孫朱由校的身邊伺候時,更是看出了皇長孫愛玩的特性,於是時不時送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兒給他,把皇長孫哄得服服帖帖。

一個魏忠賢加速了明朝的滅亡:論大奸臣的“自我修養”守則

2、恰逢一個愛木匠活遠甚做皇帝的明熹宗朱由校

明光宗朱常洛因為紅丸案走得早,皇位便由當時年紀不大的皇長子當年的皇長孫朱由校繼承了,這個時候,魏忠賢的機會來了。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明熹宗朱由校是一位十分喜愛木匠活的奇葩皇帝,而且手藝還很不凡。

魏忠賢知道皇帝一旦沉浸到了木匠活裡面的時候,就會散發出一種“不要打擾我”的信息,於是,魏忠賢就瞅準了這個機會,每次都選擇在皇帝正興致盎然地做木匠活的時候跑過去向他稟報政務,請他處理,這個時候皇帝也就只會說,拿一邊去,別在這個時候打擾我,敗壞我的雅興。於是,魏忠賢幾乎可以說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了,反正皇帝也不關心。

一個魏忠賢加速了明朝的滅亡:論大奸臣的“自我修養”守則

二、魏忠賢成了宦官之後的哪些行為犯了“忌諱”?

1、得勢後更加野心勃勃地把手伸向了朝堂,拉攏朝中大臣

明朝時,太監裡面的最高位置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和司禮監掌印太監,他們的職責分別是代替皇帝在文件上硃批是否同意,和掌管大印,然後在批過的文件上蓋印後發回內閣施行。

天啟元年的時候,當時的掌印太監被免職,於是皇帝就任命秉筆太監王安接任他的職位,王安也是一個虛偽的人,非要推脫兩下才上位好顯得自己更受重視,哪知道被皇帝的奶孃客氏插了一腳,最終真的成功辭職回家了。

後來,未免王安復起,魏忠賢聯合客氏誣陷王安,最終王安被髮配,也被魏忠賢趁機殺死。最終廠衛特務組織全部掌握在了魏忠賢手中,擔任要務的全是自己人。

人心不足蛇吞象,把控內監並不能滿足他龐大的慾望,於是魏忠賢得勢後又野心勃勃地把手伸向了朝堂,他雖然自己不識字,但是還是將很多文臣武將收歸自己門下,連朝廷重臣裡遍佈了很多魏黨臣子。

一個魏忠賢加速了明朝的滅亡:論大奸臣的“自我修養”守則

2、藉助東廠提督的身份排除異己

在這裡要提到東林黨之爭了。東林黨的官員大多數都反對權貴貪贓枉法的行為,並且反對宦官干政。如果按這種標準,那麼魏忠賢首當其衝成為了東林黨的眼中釘,當然,魏忠賢一定也是這麼想的。

但是朝中也並非所有官員都是東林黨,非東林黨的官員自然看不過東林黨“偽君子”的身份,於是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非東林黨官員為了對付東林黨官員,加上魏忠賢在朝中聲望越來越大,於是就選擇了和大奸臣魏忠賢同流合汙。

東林黨蒐集了魏忠賢的犯罪證據給皇帝朱由校之後,也被皇帝四兩撥千斤地矇混過去了,這種事情發生多了,東林黨對朝廷也失望了。

但是魏忠賢並不會輕易放過曾經與自己爭鋒相對的東林黨,最終東林黨在這場爭鬥中漸漸敗下陣來。

魏忠賢的輝煌還沒有結束,憑著皇帝對他的寵信,魏忠賢當上了東廠的提督,在他當值提督期間,大肆利用手中的權利剷除對他不忠誠和對他有異見的“異己”。

一個魏忠賢加速了明朝的滅亡:論大奸臣的“自我修養”守則

就這樣,朝堂上再難有敢對魏忠賢指手畫腳的人,就這樣,朝堂上皇帝不管事,魏忠賢又用各種手段剷除了異己,可以說這個時候,魏忠賢以一介宦官的身份隻手遮天,把持朝政,民間也真的出現了“只知太監魏忠賢,不知皇帝朱由校”的情況。

總結:

魏忠賢擅政期間,給明朝的朝政造成了混亂,干涉後宮,致使熹宗朱由校身後無子,最後只能把皇位傳給了弟弟崇禎皇帝。從某個方面來說,魏忠賢的存在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參考史料:

《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