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文物故事(20)——《畿輔水利議》的前世今生

 2020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爆發,波及全國。在醫療、防控、建設等各條戰線工作者的全力奮戰下,全國疫情防控形勢已初步呈現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2月26日24時起,我省新冠肺炎疫情

中風險區由執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為執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省級二級響應,將低風險區由執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為執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省級三級響應。

雖然無法和您齊聚一堂

線上送展,我們溫情不打烊、精彩不缺席

不過光看展覽是不是覺得還不過癮

為此我們從2月28日起推出

為您特別策劃的林則徐文物故事

以林則徐文物為主題

展現其清廉為政、梅鶴家風、愛國為民等事蹟

讓大家在“講故事、聽故事”過程中

感受林則徐偉大的人格魅力

防控級別雖降,防護意識不減!

期待在抗擊疫情勝利之後

我們結束彼此的“宅家”生活

相約在這一片綠榕蔭裡!

  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林則徐《畿輔水利議》,瞭解它背後的故事!

林則徐文物故事(20)——《畿輔水利議》的前世今生

畿輔水利議


  林則徐為官三十餘載,在從政生涯中,治水方面的政績最為顯赫。他關注民生、勘察水情,注重實地考察,興修的水利工程遍及長江、淮河、漢水、黃河直至新疆等地。

  正是因為這樣一種親力親為的民本主義精神,為林則徐成功編撰《畿輔水利議》一書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他關於畿輔水利的思想主要見於其編著的《畿輔水利議》一書。

  此書現流傳最早的版本是光緒丙子年(1876)三山林氏的刻本,書封面寫有“畿輔水利議,館後學張元奇署檢”,扉頁第一面印有“畿輔水利經進稿,同裡後學龔易圖題”,扉頁第二面印有“光緒丙子三山林氏開雕”字樣。該書目次為林則徐國史本傳,其次為平江李元度纂的《林文忠公事略》,再次是總敘,總敘後為林則徐門人武昌王家壁撰寫的後敘,最後是《畿輔水利議》的正文十二門。每一門中又大致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林則徐採用史官輯錄之法裁綴集句而成的文獻,包括歷代正史中的列傳、食貨志、河渠志、地方誌書、史學類書、水利專著、康雍乾三代皇帝諭旨、大臣奏疏、大清會典等,資料來源十分豐富,共計有六十餘種。第二部分是林則徐的案語,是林則徐對第一部分的點評,也是林則徐對這一門的思考和看法。全書體例簡單但簡明切要,共計二萬四千餘字。

  林則徐在《畿輔水利議》中指出:“自古致治養民為本,而養民之道,興利防患,水旱無虞,方能蓋藏充裕”“首臚水利,利益國計,明當務之急也”“水利興則餘糧畝皆倉庾之積”“水治則田資其利,不治則田被其害,賦出於田,田資於水,故水利為農田之本,不可失修”“地力必資人力,而土功皆屬農功,水道多一分之疏通,既田疇多一分之利賴”。他提出水利的興廢關乎國家的命運和數千萬百姓的生計,“本源中之本源”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通過此書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他“上籌國計,下恤民生”基本思想,堅韌不拔的高風亮節和經世致用的實幹精神,對我們弘揚“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和“團結、務實、開拓、拼搏、奉獻”的治河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

  如今《畿輔水利議》已成為一件珍貴的文物,靜靜地擺放在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的展館中。歷史雖已落上了塵埃,但我們仍需用心去體會,文物所蘊含的林則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家國情懷,在當今這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依然具有其時代意義,值得後人尊敬和傳承。

撰稿:林念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