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职场上人际关系总处不好?3招教你拥有开挂式的人生

文章作者:辉辉 — 辉常爱家庭教育创始人,致力于让所有家庭关系都“源于爱,经由爱"。

助教:林琳


在《令人心动的offer》中,最让人感到惋惜的选手,就数北大博士梅桢。

梅桢的履历足以令竞争对手自惭形秽。本科就读于澳大利亚邦德大学法学院,19岁大学毕业;20岁取得昆士兰州律师资格证,成为昆士兰州最年轻的取得律师资格证的人;

北京大学2017级经济法学专业在读博士生。还有律所实习及创业经历......

然而梅桢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课题准备阶段就开始不断道歉,强调自己能力不行;展示环节,声音发抖,甚至哽咽。

自卑,职场上人际关系总处不好?3招教你拥有开挂式的人生

主持人何炅的评论一针见血,梅桢表现出的是一种职场自卑。

人人都有某些方面的自卑,但是过度自卑却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甚至阻碍职业发展。

如果不能理解过度自卑的心理学原理,往往就会归因于天生性格。其实,即使是再优秀的人,也难以克服自卑情结。

这也是我阅读《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时获得的启发。

自卑,职场上人际关系总处不好?3招教你拥有开挂式的人生

作者岸见一郎,是一位从30岁开始致力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学的哲学家,用阿德勒心理学进行心理辅导,在日本乃至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被讨厌的勇气》通过青年与哲人对话的形式,阐述了导致过度自卑的三种具体模式,即原因论、认可欲求、权利之争。它们会导致人们失去信心和不安全感。

如果你能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到这些习惯并消除它们,你会找回自己的自信。

一、摆脱“原因论”:过去发生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赋予过去的意义。

已故的商界传奇人物杰克·韦尔奇,曾经因学历而烦恼。韦尔奇不是学霸,高中毕业之后,并没有进入他心心念念的哈佛、耶鲁、斯坦福等顶级高校,而是去了马萨诸塞州大学。

他很不甘心,尤其是看到很多好友都去了名校之后,这种不甘更是被成倍放大。但又能怎么办呢?在母亲的劝解下,他选择了面对现实。

但是翻看他的书籍,你会发现他一直在把“不甘”诠释成“庆幸”。

“如果我当初去了麻省理工学院,就会很难有出头之日”,韦尔奇后来说,“正是这所较小的州立大学,让我获得了许多自信。”

正如书中所言: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现实中,有的人常常认为“我学历不高所以无法成功“、”我学历不高所以没有人喜欢我“,与人相处异常敏感。别人说一句稀松平常的话,他也会觉得在瞧不起他。

还有的人,把自己的怀才不遇,归结为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甚至长相不够帅、不够美,因而愤世嫉俗。

能够逆袭的人,从不为过往无法改变的事实抱怨,而是赋予独特的意义,帮助自己决胜职场。

那么,如何学会摆脱“原因论”,给过去不如意的经历赋予意义呢?

客观认识自己,撕掉固有的标签;把注意力从自己的缺点上移开,多去发现自己的优点;

从想着“我不行,我不可以”,转变为“接下来怎么做,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

第一,没有资源,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打拼,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无所畏惧,加倍努力。

第二,失败过,才知道自己懂得不多,更要依靠懂的人。在人际关系中,更主动地与人学习、合作。

第三,相貌不够优越,更容易让他人的目光聚焦在自己的才华上。只要踏实、努力,就能不断积累能力。

不要因自卑情结刻意夸大外部原因,而遮盖自己主观上的放弃。

自卑,职场上人际关系总处不好?3招教你拥有开挂式的人生


二、摆脱“认可欲求”:不为满足别人期待而活

书中认为,所谓认可欲求,就是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我的朋友小米,别人提出的每种愿望,她都尽量满足,特别害怕拒绝。比如临下班,同事推给她一个职责范围外的工作,尽管不情愿,小米却还是接下了任务。

本来约了下班后陪男朋友看电影,惹得男朋友不高兴,自己心里也委屈。对同事心存抱怨,总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发泄,和同事的关系也相处不好。

像小米这样的“职场老好人”并不少见,陷入强烈的认可欲求中,认为只有满足他人期待,才能获得认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摆脱“认可欲求”的关键在于两点:

1. 拥有敢于被他人讨厌的勇气

一个人的价值不依赖于他人的评价,没有必要接受别人给自己定义的属性。

作者岸见一郎在上高中时,母亲为他没有朋友而感到担心,便去找他的班主任老师商量。当时,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那是因为他不需要朋友。”

这句话不仅让母亲安心了许多,也让岸见一郎铭刻一生。原来一个人还可以换个角度看待自己,即便一时不为他人所接纳,也没有必要自卑。

2. 拥有敢于拒绝他人的勇气

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不干预他人的情况下,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对分散自己时间精力的人和事,果断拒绝。

人们之所以害怕拒绝他人,本质上是因为害怕冲突。

实际上,在拒绝他人时,要留心不要用情绪化来表达你的想法,比如语气强硬,用力地摔门,而是用平和的语言来表达。

只有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获得别人发自内心的认可,而并非逢迎。抱持这样的信念行事,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拥有更多自信。

自卑,职场上人际关系总处不好?3招教你拥有开挂式的人生

三、摆脱“权力之争”:优越感并不源自强势,而是源自对他人的贡献

书中认为,权力之争,是指不关心事情的解决,而陷入了对错的争执,因为不能接受失败,所以试图让对方屈服。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提过两类“自卑型领导”:一种很好理解,表现得毫无主见,连在下属面前都唯唯诺诺;另一种则正好相反,严厉苛刻,总是试图征服下属。

后者没有意识到,只能“我说了算”,往往就是因为有强烈的自卑感,对能力没有信心,害怕被人看不起,希望通过权势来获取力量,这也是一种内在的自我否定。

有的人虽然没有成为领导,但是在团队的合作过程中,也会因为强势而特别讨人厌,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自卑,潜意识里害怕自己成为团队中的“弱者”,怕被嘲笑,怕被指责。

而一个足够自信的人,一方面,不吝于对他人提供帮助和扶持,另一方面,你必须保持一贯的雷厉风行,督促自己为更进一步的目标努力。

如何克服内心的过度自卑,摆脱权力之争呢?我的理解,正确的做法是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放弃“我一定正确”的信念,把对他人的干涉转为激励和贡献。

1. 鼓舞性激励

向他人描述并表达强有力的远景,以及对他人的高期望值,不吝于对他人的夸赞。

他人感激的回馈也会给我们以鼓舞,在很大程度上消解掉我们内在的自卑感。

2. 理想化影响

自己必须在工作和生活中奋力向前进步,实现更大的目标,从而去影响他人。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点滴成果,才能增强我们的自信。

3. 个性化关怀

意味着我们要学会理解他人,然后才考虑被他人理解。

换言之,随时都要以倾听他人为首要任务,同时要将他人作为独立个体来理解和沟通。很多时候,恰恰是共情让我们开始客观看待自己的处境,发现自己其实并不需要依靠强势来建立优越感。

从《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我们会发现,处理自卑的最好方式就是不再抱怨,主观诠释失败经历带来的意义;不再为满足他人期待而活;通过对他人的贡献提高自身价值感。

作者岸见一郎认为: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改变他人的心理学,而是追求自我改变的心理学。

我们不能等着别人发生变化,也不要等着状况有所改变,而是由你自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他人的否定不可怕,自我否定才可怕。



加入【秋叶书友圈】,点击以下卡片购买圈子,原价99,回馈粉丝限时活动价19.9。

活动时间3.18-3.31。你想知道的写作变现技巧都在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