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三种境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管理的三种境界

《群书治要360》讲座第76集04 全文1472字,阅读需5分钟

【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人不忍欺。西门豹治邺。人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这句话也是出自《群书治要》卷十二《史记下》。


管理的三种境界

子产在治理郑国的时候,百姓不能欺骗他;子贱治理单父,百姓不忍欺骗他;西门豹治理邺县,百姓不敢欺骗他。这三个人的才能谁最高明?善于明察且懂得治理的人,应当能够分辨得出。

在这里就是给我们指出了三种不同层次的管理。子产在做郑国的宰相的时候,他把法律、监督机制设计得非常地严密、非常地合理,结果人们想欺骗他都做不到,一欺骗他就被发现了,所以他达到了『不能欺』的境界。

管理的三种境界

西门豹在治理邺县的时候,他在做邺县的地方官,他把法律设计得非常严苛,只要有人犯罪就给以严惩,结果老百姓被吓得战战兢兢,也没有人敢欺骗他,他实现了『不敢欺』。

但是孔老夫子的弟子子贱在治理单父的时候,他做单父的地方官,他把孔老夫子所主张的仁义忠恕的理念落实在治理之中,自己还起到了君亲师的作用,最后他达到了老百姓不忍心欺骗他的境界,这个就是『不忍欺』。

有智慧的人当然能够知道,“不忍欺”是三个境界之中最高的层次。但是我们想一想,我们现在的政府管理、企业管理,又在追求哪一个层次?我们都在追求“不能欺”、“不敢欺”,还以此为先进,沾沾自喜。

管理的三种境界

子贱治理单父到底有多好?他有一个同学叫巫马期,他就很想去了解一下子贱治理单父到底有什么效果,于是他就趁着夜色到单父去微服私访。结果来到单父的时候正好是晚上,看到一个人在夜色下捕鱼,但是很奇怪的是,这个人他捕上了很多鱼,看了一看,又把这些鱼给扔回到河里去了。

巫马期觉得奇怪,他就走上前去问,说:“我看您捕鱼,为什么捕上了很多鱼,看了一看,又把牠们给放回到河里去了?”这个人怎么回答的?这个人说:“我们的长官子贱告诉我们,不要去捕杀那些还在生长中的小鱼,而我刚才所捕上来的恰恰是那些还在生长中的小鱼,所以我看了一看,又把牠们给扔回去了。”

你看,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环境保护的理念,所以现代很多环境伦理学家都呼吁,要到中国传统儒释道德文化之中来寻找解决现代环境危机的出路。这个确实不是偶然的,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有天人合一的理念,他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这个鱼没有达到一定的尺寸,都是不能够捕杀的。

管理的三种境界

巫马期听了之后就非常地感慨,他回来向孔子禀告,他说:“子贱治理单父,能够达到即使没有人看管,你看他在夜色下捕鱼,别人都看不到,但是也像有严刑峻法就在身边一样,非常地小心谨慎,达到了慎独的境界。不知道子贱是怎么样达到这一点的?”孔老夫子怎么说?孔子说:“我曾经问过子贱,问他用什么方法来治理。他说,

一个人对身边的人事物有精诚之心,这个影响自自然然地就会表现在远方,在老百姓之中自然就会产生影响。我想他一定是把这种理念运用到治理之中了。”

你看子贱作为地方官,他有一种精诚的仁爱之心,爱民如子,视民如伤,制定每一个制度和政策都是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的,完全没有自私自利,这种精诚之心,老百姓自然能够感受到。所以虽然这个捕鱼的人可能没有见过他们的长官子贱,但是子贱的这种精诚之心能够为百姓所感受,所以他制定的每一个制度和政策,老百姓也愿意发自内心地去配合。正是这样,他才达到了“不忍欺”。

所以孔老夫子说“民无信不立”,必须首先要让人民信任政府。信任政府,政府所颁布的每一个制度、政策,他愿意全心全力地去配合,这样才能够使政令畅通,上面发布什么命令,下边马上就配合去执行。如果老百姓总是怀疑你,你这个制度、政策是不是以权谋私?是不是别有企图?他就不愿意去配合,甚至还有逆反心理,甚至还会去上访、告状了。

管理的三种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