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不大,来头不小!寒亭柳毅山,一座充满情缘与诗意的神山

近期以来,山东寿光的静山以“全世界最小的山”而频频见诸于各类媒体,其实,在寿光的近邻——潍坊市寒亭区,也有一座小山同样出名,它虽比静山高一些,却也仅高几十米,这就是在寒亭周边,甚至齐鲁大地都赫赫有名的柳毅山。柳毅山的成名固然是因为“柳毅”这块招牌,她也确实风景秀丽、环境优雅。今天,我们就一起登上柳毅山,来看看这座小山到底如何得名,名在何处吧?论文,课题,专利,文化策划,敬请联系“校外16点”。

山头不大,来头不小!寒亭柳毅山,一座充满情缘与诗意的神山

远观柳毅山

柳毅山位于寒亭东部,潍河西岸,从地貌来看,她真的不能算作山,只是一段低缓土丘。但因其周围地势低平,一马平川,故而渐渐有了山的样貌,加之有关柳毅的优美传说,便成为人们心中的圣山。这大概就是所说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吧。

资料显示,柳毅山得名于传说中的柳毅。关于“柳毅”其人,很多人也许知道,他是唐朝人,以在“柳毅传”中所展现的重情、重义形象而为人称道。唐代传奇作家、陇西人李朝威曾写过一部有名的《柳毅传》,他的事迹开始流传。元代散曲家尚仲贤也依此改编成戏曲《柳毅传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人将柳毅传书与“梁祝”“天仙配”“白蛇传”等相提并论,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奇“,可谓烁古噪今、名满天下。

有人或许有疑问,无论柳毅是否真实存在过,似乎与寒亭扯不上关系吧?小编这里告诉大家,还真的有密切关系!现在的柳毅山脚有个亓家庄,庄内柳姓人居多,而他们的先祖据说就是唐代人柳毅,这点通过其《柳氏族谱序》就能得到证明。不仅如此,当地也流传着有关柳毅的很多传说,以及有柳毅井、柳毅墓、天池龙眼等作为佐证,并且还有与李氏原作迥异的《柳毅传》残本传世。寒亭的“柳毅传书”业已申报国家级“非遗”,并获得通过。

山头不大,来头不小!寒亭柳毅山,一座充满情缘与诗意的神山

柳毅传书

柳毅山,旧名“土门山”,其东侧曾有一座经长期暴雨冲刷而形成的土山门,呈穹隆形,有几十米高,“自登莱达济西”的古驿道就从门中穿过。“大炼钢”的时候,由于大量树木被砍伐,并因村人基建过度取土,导致土门轰然坍塌。

柳毅山的山腰有条河,两岸树木参天,荆条交织,几乎掩住整个河面,正是“只闻水流叮咚响,难识河流真面目”。河上原有古桥,相传为柳毅所建,取名“柳毅桥”,现仅存残缺古基。河边原有一潭,深不可测,据说此中皆为海水,能够随着百里外的大海潮起潮落,俗称“海眼”。神奇的是,无论旱涝,此潭从不干涸,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这里仍有数十平米的水面。

山头不大,来头不小!寒亭柳毅山,一座充满情缘与诗意的神山

柳毅祠

山顶上的柳毅祠远近闻名。史载,唐朝皇帝搜求有道术的人进宫奉职。柳毅不慕荣华,藐视权贵,崇尚清淡,既不愿成为帝王之家的玩偶,又不想连累家人与朋友,于是弃家出走,四海云游。当他行至“柳毅山”后,被此地风光所吸引,于是在山上结草为庐,练功修道,为当地百姓做了大量好事、善事。后人于是修建柳毅祠,以示纪念。

千百年来,柳毅祠香火不绝,游者如云。据说,乾隆皇帝曾专程登山瞻仰,大学士刘墉更为此地常客,其手书“柳氏仙祠”匾额至今犹存。“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任职潍县令的七年间留下大量诗书作品。他在名作《怀潍县》中写道: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迟。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这“柳郎祠”指的正是柳毅祠。

山头不大,来头不小!寒亭柳毅山,一座充满情缘与诗意的神山

柳毅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