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重症医学科肖洋:前往“疫情”最重的地方去战斗 这就是医生的初心

(徐劲松 董宇翔)肖洋,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普通医生,一个月前,肖洋跟随省医院支援湖北孝感第一批医疗队,来到了汉川人民医院,这家当地指定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医院。在当时,湖北是全国“疫情”最重的省份,而孝感是湖北除武汉外“疫情”最重的城市,可以说形势非常严峻。而前往“疫情”最重的地方去战斗,一直是医生肖洋最坚定的初心。

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重症医学科肖洋:前往“疫情”最重的地方去战斗 这就是医生的初心

2月19日14时,肖洋开始了在汉川人民医院的第一个班,正式进入重症患者隔离病房。当时心里虽然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但肖洋依然会有一些莫名的紧张。因为身为医生,他知道传染性的疾病意味着什么。可正是因为身为医生,更清楚的知道这个时候最需要医者做的是什么。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坚守,也是一份来自当年从医之始的初心!所以片刻的不安很快就在肖洋进入隔离病区交接工作后一扫而去。

首先便是练习穿脱防护服,真正实战时要更加谨慎小心,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去救治患者,才能让家人放心。刚穿防护服时,肖洋几乎用了20分钟的时间,终于把口罩、帽子、防护服、隔离服、护目镜等设备穿戴完毕,几乎无法呼吸,稍微一动,就会感觉气喘、呼吸困难,一句话都无法说完整,不停随着呼吸出现的水雾,使本身就戴眼镜的肖洋,再加上护目镜,几乎什么都无法看清。慢慢有了经验后,肖洋开始在镜片的内部涂上一层薄薄的洗手液,不仅可以防雾,也可以大大提高视觉清晰度。

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重症医学科肖洋:前往“疫情”最重的地方去战斗 这就是医生的初心

图为肖洋在工作中

而进入重症隔离病房后,眼前的一切也跟肖洋平常工作的地方不太一样,首先,在这里医务工作者的辨识度非常差,都是通过防护服上写的职务和姓名来区分。其次,人员分配专职专项,除当班医护人员以外其他人不允许进入。省医院医疗队到来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原有的病房进行了合理的规划,使原来较为单一的患者识别,变成了色区辨识。患者主要分为三种颜色:红色、黄色、绿色。红色的病人病情危重,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且一般合并有其它器官功能障碍,甚至随时危及生命的;黄色的病人主要是需要用经鼻高流量吸氧或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他们的病情不稳定,随时可能恶化,需要气管插管,上呼吸机;绿色的病人相对比较稳定,病情趋于好转,可近期转到普通病房继续观察治疗的。

在重症隔离病房,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护士、护士与护士的交流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和对方离得很近,语速要慢,声音要大,只有这样,对方才能听得清楚。同样,医生与患者之间也存在沟通的障碍,患者在表达不适时,肖洋需要和患者离得很近,这无形中会增加被感染的风险,并且,有些患者只会说当地的方言,但却听不懂普通话,于是,沟通有时甚至只能靠猜。曾经有一个应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向护士表达不适,但护士听不懂,只好找医生,肖洋趴在患者面前听了好一阵,连猜带看手势,终于知道他是面罩勒得太紧造成的不适,于是叮嘱护士给予适当的放松束带。

同时,还有一些应用经鼻高流量吸氧的黄色患者,他们不敢活动,因为活动后呼吸困难就会加重,他们对自己的病情表示担忧,害怕逐渐加重,转变成身边的红色病人,于是,经常询问自己的病情,肖洋每次都会为他们进行解释和安抚。对肖洋来说,虽然目前的严峻形式必须以这样的方式和患者沟通,但防护服只能隔离病毒的传播,却阻隔不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情感,一个胜利的手势,一个简单的握手,一个温暖的眼神……都能使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心贴的更近,为一起抵抗病毒,一起战胜病毒增加信心,使“孤寂”的病房变得更有爱,更有温度!

在肖洋的心中,其实对“抗疫英雄”这个词并不陌生,因为早在2003年非典时期,就有这些了不起的医护人员成为了大家心中的“英雄”,为大家保家护航!当年的肖洋还是一名医学院的学生,17年之后,肖洋终于亲自参与到这次“抗疫”战斗中来,顿时增加了一份特殊的使命感。对肖洋来说,国家有难,医护“卫士”当然要义不容辞的冲锋在前,这是他们的责任,更是他们的使命,必须要全力以赴,克服一切困难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而胜利,随着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一个又一个的康复出院,在肖洋的心中也相信马上就要会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