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從故事中品讀封建家庭的罪惡

在現代文學長河中,各種作品都有其獨特的韻味,巴金的《家》也因為其不同的色彩和魅力成功收穫了一席之地,成為了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一部不朽的名篇。《家》是巴金的一部長篇小說,出自《激流三部曲》,也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書中主要展現了19世紀20年代的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罪惡腐朽,展現了裡面人物在時代中的不同個性。

《家》:從故事中品讀封建家庭的罪惡

封建大家庭高公館

整篇小說主要講述的就是五四時期背景下的高家公館,以高家公館為縮影寫出了當時社會的腐敗,高家公館中的各種封建教條就像是枷鎖一樣捆綁住了身在其中的眾多青年人,有的在它的折磨下順從,有的則拼命反抗。

高家公館外表看起來莊嚴優雅,就像書中描述的它“有著黑漆大門的公館靜寂地並排立在寒風裡。兩個永遠沉默的石獅子蹲在門口。門牆上卻又掛著一副木對聯“國恩家慶,人壽年豐”,真的是十分的豪華,可是它的內裡卻是充滿著邪惡,“門開著,好像一個怪獸的大口。裡面是一個黑洞,這裡面有什麼東西,誰也望不見。”一句話就將這個形象描寫的十分的生動,讓人感受到了外表和內裡對比的巨大差異,彷彿進入高家公館就進入了黑洞一般。

而裡面的高老太爺就是這個家庭裡的主要代表,他一生經歷了宦海浮沉終於成就了這個“四世同堂”,也是在他專制的手段下才讓高家公館變成了同他一樣道貌岸然的形象。他一直都主宰著這個家庭,正如他說過的“我說是對的,哪個敢說不對?我說要怎樣,就要怎樣做。”,他堅決制止孫子們進學堂和參加活動,逼迫覺新、瑞珏結婚,造成了他們的婚姻悲劇,還把女僕當成牲畜,把17歲的鳴鳳送給60多歲馮樂山做老婆。他象徵了家庭的威嚴但同時也要破壞威嚴。他自己用封建禮教壓制高家公館裡的人,告訴他們“萬惡淫為首”的教訓,但是他自己又擁有著不受約束的胡作非為的能力,他對自己說過的話也毫不在意,他只用那些話來壓制自己的孩子但卻沒有約束自己,他整天還是玩小旦、娶姨太太,生活荒淫腐朽。此外,還有家裡為了爭奪財產,勾引鬥角,陳姨太和克安、克定為了自己的利益鬧鬼嚇死了高老太爺;在瑞珏生產時去到城外生產導致難產去世,在高老太爺屍骨未寒之時鬧著分家,這樣的種種事情都展現了高家公館裡的腐朽與罪惡。

《家》:從故事中品讀封建家庭的罪惡

高家公館還是一個“吃人”的廚房,它讓眾多人物都走向了深淵。高老太爺為了能夠讓自己“四世同堂”的理想早日成真,不惜以長孫覺新的青春、夢想為代價,讓他留在家中打理家業,放棄了自己的前途,所以覺新也時常感覺抑鬱、痛苦,最終枯萎。而覺新和梅兩人本是青梅竹馬,但是卻在一次爭吵之中錯過了對方,導致梅在痛苦的折磨中離開了人世。鳴鳳本是高家公館的僕人,卻被高老太爺當成禮物直接送給了年長她50多歲的馮樂山,鳴鳳心中無奈為了保全自己的愛直接跳湖自盡,而婉兒也成為了下一個替代鳴鳳的人,她的悲劇也從此奠定。整個高家公館中死去了眾多人的靈魂和生命。

高家公館雖然看起來強固但是裡面早已破敗不堪,所以衰敗崩潰也是必然的事情。高老太爺作為家族的最高統治者,堅持把封建宗法禮教作為家庭的之城,在他身上體現出了舊時代的封建大家長作風,高家的內部關係腐敗,克安和克定兩個敗家子坐吃山空,此外還和孔教會會長馮樂山交好,獲得軍閥督軍的支持,這樣的關係網在時代進步的也逐漸潰敗,隨著五四運動的發展,反封建禮教的盛行,高家公館的封建文化一定會坍塌。

《家》:從故事中品讀封建家庭的罪惡

封建家庭壓抑下的不同性格

高家公館中的人物雖然都是在這樣的封建文化中生長起來的,但是卻各自都有不同的特點,他們有的逆來順受,但是有的卻敢於反抗,發出那個時代的那個家庭的最強音,其中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就是突出的代表。

1.覺新

覺新是高家公館第三代“覺”字輩的大少爺,他才華聰穎,從小學習就很好,中學時成績不錯,接受過五四思想的洗禮,有自己的想法,曾想要出國留學深造,但是因為他是高家的大少爺就不得不棄了自己的夢想,留在了家中承擔起爺爺的期望。在愛情上,他和梅青梅竹馬,情投意合,但是母親算過之後卻認為兩者的命相剋不能在一起,就這樣兩人也就此分開。在婚姻上,覺新放棄了梅,迎娶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瑞珏。儘管這樣的婚姻沒有愛情,覺新在婚前也時常感到痛苦,但是又看到家裡人開心的樣子,自己就也滿足了現狀,享受著這短暫的幸福。在事業上,覺新成了家,父親為他謀了一份與自己所學知識毫無關係的職業,覺新沒有反抗就這樣做了下去,他領到工資的時候也是充滿了歡喜和悲哀。既為自己擁有了工資而開心,又為放棄了自己的前程而哀嘆。

在上面覺新的種種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出他作為新青年知識分子的進步思想,但是也體現了他懦弱的一面,不敢違背封建教條,也正因為他是高家的大長孫所以命運就早已經決定他不能做出違背決定的事情。正像大眾所說的他是一個“邊緣人”,他時常在新思想和封建禮教之間搖擺不定。他本來也是一個血氣方剛的進步青年,卻不得已走向另一個方向,他一直都被囚禁在封建家庭的囚索之中。

《家》:從故事中品讀封建家庭的罪惡

2.覺民

覺民是覺新的二弟,他的性格溫和,不管對誰都是一樣,他的性格在兄弟三人中也是最沉穩的一個,他不想覺新一樣逆來順受,也不像覺慧一樣勇於反抗。他對待愛情,敢於大膽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理性的自由婚姻,敢於去反抗家庭,在面對自己婚姻被安排的事情時,他直接反駁“我的親事應該由我自己做主。”後來也因為共同的愛好喜歡上了琴,大膽表達出了自己的想法。他還會經常安慰自己的弟弟覺慧,儘可能的幫助他,同時他也能夠理解自己哥哥的做法,他看到了發生在自己哥哥身上的悲劇,但是卻無力挽救。但同時他也是優柔寡斷的,雖然他喜歡琴卻還是沒能直接像覺慧一樣離開高家公館,離開這個封建家庭;在覺慧抱怨自己不該被囚禁在家的時候,他也只是微笑,從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也是十分矛盾的。

而他的種種做法也能夠讓我們看到他在封建家庭中的不斷成長與成熟,他的性格同時也是當時社會環境下的產物,他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藝術形象,也是在生活的眾多經歷後,他才成長成為了一個真正的新青年。

《家》:從故事中品讀封建家庭的罪惡

3.覺慧

覺慧是三兄弟中最小的一個,他和前面兩者相比在性格上更為激進,敢於大膽的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他的性格中最突出的點就是反叛,在經受過五四思潮的影響後,他也是高家裡最早覺醒的人,在家庭中,他敢於反抗高老太爺,他把自己的熱情都投入在了社會革命之中,還幫助覺民逃婚,在愛情中,他與僕人鳴鳳相愛,摒棄了傳統的偏見,在鳴鳳被送走自殺以後也直接離開了自己痛恨的封建大家庭。但同時他的身上也可以看出所在時代的一些印記,就比如有時候他的思想行為還是呈現出矛盾的狀態,他喜歡鳴鳳,但是也遺憾鳴鳳為什麼是僕人。他對鳴鳳的愛不夠堅定,而這也是那個時代所展現出來的覺慧不可逾越的一道鴻溝。不過無論如何,他也都是高家裡第一個敢於反抗,不妥協的人。

在他們三人中性格都有所不同,甚至差異巨大,而人們也時常拿覺新和覺慧二人進行對比,他們兩人的形象有著巨大的差異,一個是順從者,一個是叛逆者。覺新作為順從者,一切都聽從家裡的要求,他奉行的也正是“作揖主義”“無抵抗主義”,自己沒有一點想法,他是受害人,但其實也是害人的人。而覺慧作為叛逆者,把自己學到的新思想都應用到了生活之中,敢於對身邊的眾多事情發出反抗,敢於對封建禮教發起進攻。就比如在對待“捉鬼”事件的時候,覺新直接成為了封建主義的衛道士,進行維護,直接跟著去捉鬼。而覺慧卻直接就拒絕了捉鬼事件,並且還反抗家長的做法,直接表明誰要是敢進他的房間就給誰一巴掌。兩者這樣做法的對比更是讓他們的性格刻畫更加鮮明,同時也展現出了覺慧反封建道路上的一次大成功。他們兩個人不同的身份以及性格造就了兩者不同的命運道路,也正是因為兩者鮮明的性格特徵才讓《家》具有了不一樣的色彩。

《家》:從故事中品讀封建家庭的罪惡

巴金的《家》通過不同人物構建了一個封建大家庭,又通過不同人物的性格展現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和腐朽,歌頌了新一代年輕人的敢於反抗精神。《家》中的三個人物原型也正是巴金的兩個哥哥和他自己,巴金自己也曾經說過“我們三兄弟跟覺新、覺民和覺慧一樣,有三個不同的性格,因此也有三種不同的結局”。也正是經歷過這樣的故事才成就了這部小說,讓人們看到了那個時代人們所經歷的苦楚,封建家庭對人們的毒害。因此《家》也在現代文學史上佔據了重要的位置,入選了20世紀中文小說中的100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