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王莽是穿越過去的,難道王莽是突然出現的嗎?他沒當皇帝以前做過什麼事?

吶忿噯


老規矩,先說結論——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具備穿越者思想的人,理由是任何一個人的思想都不可能脫離於時代。所以王莽不是穿越者!

而王莽的思想,其實有跡可循。不是什麼現代的思想,只是古代的“大同思想”那一套而已。

1.有的人說,王莽的土地改革,和現在的土地改革很像,都是土地公有制。關鍵是,推行土地公有制就成了穿越者嗎?要知道,在周朝時期,土地就是公有制的,不僅僅是現代土地是公有制。

2.王莽把鹽、鐵、酒、鑄錢及山林川澤收歸國有。不懂歷史的人一看,哇,這不就是公有制經濟控制了國民經濟的命脈嘛,穿越者啊!可是,在漢武帝時期就已經實現鹽鐵專營了。

3.有的人說,王莽禁止奴婢買賣客觀上起到了進一步廢除奴隸制的作用,所以是穿越者。可是,我國在春秋末期就廢除了奴隸制,而且我國的人文精神先秦時期就已經興起了,你覺得在西漢末年有廢除奴隸制的思想和注重人文的思想,是繼承了以前的思想,還是穿越到了後世看了一眼後世的思想再穿越回去?

最後總結一下:一個堅信王莽的思想超前於時代的人,本質上就是根本不懂古代的歷史,只懂現代社會的常識。然後就把王莽改革的內容和現在社會的常識相對比,發現正合符節。然後得出的這個結論。不是王莽的思想超前於時代,而是他的史學水平不夠。


對了,最後普及一下,呂思勉先生得出的結論是,王莽改革的本質是我國儒家知識分子幾百年號召的實踐!就是說我國古代儒家那些人總想克己復禮,總想塑造出一個理想的社會,於是就天天發表意見要改革,幾萬人幾十萬人說了幾百年。結果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終於王莽這個儒家的信徒當上了皇上了,真就照著儒家的思想那麼改革了。結果把國家改的一塌糊塗。


歷史課代表張大同


其實是我,我穿越回去只是藉助了他的身軀,我當時準備時機成熟,等王位穩固了,拿出帶來的蒸汽機圖紙造蒸汽機,造發電機的,等工業革命開始於中國,改變時間線,結果沒成功。

太超前已經是妖怪了,幾千年前有這種想法,怎麼都覺得奇怪,而且劉秀也是個bug,所以更覺得他是穿越了,幸好他沒有推行字體簡化,不然就坐實了,也有可能,他穿越之前還沒有簡化從毫不拖泥帶水的取決這幾個親兒子看,坐實了王莽就是穿越著了,不是親生的肯定不心痛。我們應該假設,穿越應該不是肉身穿越,穿越到過去未來的人可能只是一個腦電波依附在過去或未來人的大腦裡。

王莽之所以被認為是穿越者,不過是因為我們現代中國發展成了當年王莽所想建立的朝代。因而王莽這些年一直被我們所討論他到底是穿越者否。如果我們覺得王莽思想太超前了,而就認定他是穿越者,這是否有點荒唐,為何我們不會認為王莽是有大智慧的人。其實有沒有可能是新中國成立前看過王莽的文獻覺得很好,而借鑑了呢?相反歷史上的諸葛亮連千年的事情都可以預言,為何又沒有人說他是穿越者。

王莽應該是穿越者,不然為什麼殺自己的兒子連眼睛都不眨一下,還連殺這麼多,當所有的可能都解釋不通的時候,最不可能的那個解釋就是最有可能的,因為他是穿越者,應該屬於精神穿越那種,肉體上是王莽,但是精神上已經是另外一個人了,所以他殺的是肉身王莽的兒子,當然不在乎。

目前物理學最新進展,世界是有平行世界的,10的100次方個宇宙,多重宇宙平行世界是有理論基礎的,至於王莽不能直接證明穿越,史載劉秀自從出獄以後變了一個人,還有後面反攻時,晝有氣象異常,夜有隕石攻擊(懷疑導彈火箭)助攻下,一人取上將首級,不到一萬人掃平幾十萬大軍,簡直不可想象。為啥王莽的大兒子要往家裡潑狗血,分明是狗血可以卻邪,他兒子肯定發展他的是穿越者與以前不一祥了,猜測是中邪了才會潑狗血了!後面王莽擔心其他親人知道自己的秘密所以通通殺掉。

王莽能造出青銅卡尺很奇怪嗎,科技本來就是在進步啊,漢朝又不是沒有科技。有人青銅卡尺和遊標卡尺很像,簡直本末倒置,明明是遊標卡尺和青銅卡尺像。這算什麼穿越 而且王莽整的井田制是西周時期的,王莽是個復古主義者,王莽改制就是託古改制,妄想以周禮造一個烏托邦,這注定失敗。 他喜歡亂改一通,官名都是改成周朝的官名。總之王莽是個周朝迷,就是穿越也是從西周穿越去的。


歷史深度揭秘


說王莽是穿越的,主要是說王莽有些觀念,具有某些近現代色彩。比如說,王莽實施的土地改革,實際上是將土地所有權收歸國有,禁止買賣。八口男丁以下的地主,擁有的土地不得超過九百畝,沒有土地的農民,由政權分給土地。同時,王莽嚴禁買賣奴婢,認為“天地之性人為貴”。其實,王莽的思想並非一些人想象的具有先進性,他只是想復古而已,恢復古代的井田制社會,因此他改革不切實際,最後都失敗了。

王莽當然不是突然出現的,下面我說說說王莽的成長史。

第一,出身西漢最顯赫的外戚家族

先來看看王莽的出身。

西漢末期,王氏外戚權傾朝野,貫穿於王氏家族興衰的人物是王政君。她是漢元帝的皇后,漢成帝時,她是皇太后,漢哀帝時,她是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八個兄弟,七人封侯,惟一沒有受封的是王曼,因為他死得早。王莽就是王曼的兒子,父親死的時候,他還在孃胎裡。

與叔伯兄弟相比,王莽一家顯得很寒酸。七個叔伯都是侯爵,堂兄弟也都身居高位,過慣了奢侈糜爛的生活。王莽並沒有因此感到自卑,他發憤圖強,精於學業,研究儒學。他雖然家貧,好歹有那麼多強勢的親戚,總不致於很落魄。但他還是選擇了儉樸的生活,把時間花在學習上,廣泛涉獵群書,成為王門中的佼佼者。

年輕時的王莽行為很檢點,嚴格按照儒家的規範做事。他也時常要去拜會幾位叔伯,不卑不亢,進退有禮。有一回,伯父大將軍王鳳病倒,王莽前去服伺,每次端藥上來,總要先嚐嘗冷熱,照顧得很周全。王鳳臨死前,特地請求太后與皇帝關照王莽。漢成帝任命王莽為黃門郎,後遷為射聲校尉。

第二,外表謙恭的貴族

在叔伯眼中,王莽是個好人,人品修養都好。入朝當官後,王莽結交一批朋友,他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溫文儒雅,學識淵博、謙恭有禮。

公元前16年,王莽受封新都侯,出任騎都尉、光祿大夫兼侍中。這一年他二十九歲。他負責皇宮的值宿警衛,做事極謹慎,有條不紊。官職越大,他反而越發謙虛。他以嚴格的儒家行為規範要求自己,砥礪操行。為施助他人,他把馬車、衣裘賣了,賙濟貧窮的賓客,家裡一點積蓄也沒有。

身為顯貴外戚的一員,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很容易引來一片讚美聲。當人們看慣外戚的霸道專橫時,突然冒出一個慷慨好義、樂善好施又平易近人的人物,怎麼不令人眼前一亮呢?朝中官員舉薦他,在野名士吹捧他。很快,王莽身上便罩上一層光環,幾乎成為完美人格的楷模。

在王莽謙和的外表之下,內心有一種宗教信徒式的狂熱,他的宗教就是儒家。他以儒家的理想把自己塑造為正人君子的完美形象,狂熱信仰給了他強大力量,治國平天下的理想驅使他鍥而不捨地朝著權力頂峰邁進。

第三,形象的反轉

王莽給人的形象是個道德修養很高的人,然而,他的城府深不可測。為了當上大司馬,他不動聲色地收集頭號競爭對手淳于長的罪證,一擊致命,把淳于長打倒在地。如願以償地升任大司馬,他馬上找了個罪名,將淳于長的兒子斬草除根。

正當王莽雄心勃勃之時,政局突變。公元前7年,漢成帝暴死,漢哀帝繼位。一朝天子,一朝外戚。傅太后以鐵腕手段掌控大權,王莽很快他與傅太后發生直接衝突。王莽估計鬥不贏傅太后,沒有勝算,乾脆以退為進,遂上交辭呈。

公元前2年,傅太后死了。一年後,漢哀帝病死,王莽東山再起,官拜大司馬。王莽大權獨攬後,重拳出擊,清算傅氏外戚集團,將傅皇后貶為平民,迫使她自殺。這時他已成為漢王朝最有權力的人,表面上對王政君太后尊敬,實則往往以脅迫的手段,挾制太后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他的個人野心開始一點點暴露出來,凡是反對他的官員,往往被免職、流放甚至殺戮,而拍馬屁的順從者,則得到提拔與重用。王莽開始致力於羅織個人龐大的勢力網,政治野心已初現端倪。

第四,造神運動

王莽已是位極人臣,但他並不滿足,以自己聖人般的修養,難道不應該像堯舜禹湯那樣成為一代明君嗎?在他精心策劃下,造神計劃在一片鑼鼓聲中隆重出籠。

公元1年,西南一個蠻夷部落向朝廷進貢一隻白雉。據史書記載,周公曾經獲得一隻白雉,被認為是國泰民安的祥兆。王莽開始了造神運動,他操縱一批拍馬分子向王政君太后進言,稱王莽的功勞堪比周公,應賜封為安漢公。

這個伎倆得手後,王莽更加沉迷於自己的造神運動。從此他便不斷地造假,粉飾太平,製造萬邦來貢的假象,以彰顯自己的無量功德。

公元2年,遠在南海的黃支國前來進貢犀牛。過了不久,越嶲郡的官員上報,稱見到一條黃龍在長江中游動。反正只要蠻夷進貢些稀奇古怪的東西,或者發現某些異常的自然現象,必定都要歸於王莽的功勞。

第五,屠戮異已

無論王莽早年是真善還是虛偽,他總算沒有做什麼壞事。隨著權力趨於無限,他的野心急劇膨脹,打擊異己分子的手段也越加嚴厲。

王莽做夢也沒有想到,長子王宇竟然成為反對他的急先鋒。他冷酷無情,把兒子投入監獄,逼其自殺,兒媳當時正懷孕,嬰兒出生後,她也被處死在監獄中。受牽連的吳章被處於腰斬酷刑,涉案的衛氏外戚,除了皇帝的母親衛姬之外,全族屠滅。王莽藉此案大興冤獄,將平常對他不恭敬的敬武公主(漢元帝的妹妹)、叔父王立、堂兄弟王仁全部列入黑名單,逼迫三人自殺。不親附王莽的官員,都在捕殺之列,隨便加上個罪名,就處決了,總計有數百人之多。

公元5年,漢平帝已經十四歲。由於王莽殺光母親衛姬之家族,小皇帝難以掩飾對王莽的厭惡。王莽在臘日大祭時,向漢平帝獻酒,在酒裡下了毒。漢平帝喝下毒酒,不治身亡。

漢平帝死後,沒有立新的皇帝,只有假皇帝王莽。在古代,假是“代理”的意思,假皇帝就是代理皇帝,對外則稱為“攝皇帝”。現在大家都看清了,王莽的目標就是當皇帝。於是,劉氏皇族開始奮起反抗了。

安眾侯劉崇率先發難,很快以失敗而告終。公元7年,東郡太守翟義暗中聯絡嚴鄉侯劉信、武平侯劉璜等,發動兵變。翟義立劉信為天子,自己為大司馬,兵力達到十萬之眾。王莽派出關西兵團以及關東甲兵,出函谷關,與翟義作戰。翟義不敵,被王莽軍隊抓獲,酷刑處死,“天子”劉信不知下落,可能死於亂軍之中。

與此同時,長安一帶也爆發大起義,義軍攻打長安,但遭到挫敗。王莽調動大軍鎮壓,義軍首領趙朋、霍鴻全部戰死,王莽下令夷其三族。

消滅武裝叛亂者後,王莽當真天子的時機成熟了。公元9年,漢的國號正式除去,改國號為“新”。


君山話史


王莽,一位中國歷史上的皇帝, 開篡國之先河,也因此飽受詬病。他結束了西漢,建立了新朝。王莽真不辜負這個國號“新”字,他建國之後,頻繁推出新政,其中一些政策極為超前,甚至與社會主義制度相似,這一發現讓很多人不禁認為,這王莽是現代人穿越到了古代,才出現瞭如此超前的情況。尤其是王莽的一些發明,也讓人拍案叫絕,其中最經典的要數他發明的“遊標卡尺”,這樣物件出現,讓人們更加確信了王莽是一位穿越者。

當然了,穿越的情況尚未有確鑿證據證實過,只是人們對無法解釋的事情進行得一些猜測。其實王莽的政策中有超前的政策,也有很多是仿古的政策,王莽的內心有一個美好的願望,將當時的王朝恢復到禮樂崩壞之前,他想仿古重返周朝,而他則做“周天子”。

儘管王莽被懷疑是穿越者,但是他並不是憑空蹦出來的人物,他是真真實實存在西漢的一個人,而且家庭環境還不錯,用官話來說他是皇族的外戚,用咱老百姓的話說,他是當時孝元皇后王政君的大侄子。

王莽所在的老王家,那是權傾朝野的世家,作為一個權利熏天的外戚家族,先後出了5位大司馬,9人封侯,這樣的家族在朝中自然無人敢惹,所以這個家族的人也都鼻孔朝天,說是牛氣沖天絲毫都不為過。

儘管老王家家世顯赫,但是王莽卻有點不一樣,他的爹王曼還有他哥哥王永在他小時候就早早的死了,他這一脈沒有了頂樑柱,就只有他一個孩子,自然成不了什麼大氣候,只能和叔父們一起生活。儘管都是實在親戚,但是寄人籬下的日子其實並不好過,不過王莽從不抱怨,他每天就是老老實實做該做的事情,從不多話。

王莽和王家其他子弟不同,他從不亂花錢,也不講究排場,他的行為成為了王家的一個異類,儘管正史對他生活沒有更詳細的記載,但是作為異類的他,難免會受到同族親友家孩子的嘲笑和蔑視,這一點與很多小說的情節極為相似。

王莽拜了沛郡陳參為師,經常學習《禮經》,除了努力學習之外,王莽對母親和寡嫂以及哥哥家的兒子都照顧有加,對他們照顧得極好。在王家這樣的世家中,一位博學多才,孝心可見的男孩子,自然特別顯眼,也讓王家的一些大人物對王莽另眼相看。在這些喜歡王莽的王家長輩中,有一位名為王鳳的伯父,他是孝元皇后王政君的哥哥。這個人可了不得,在朝中位高權重,任職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秉政。王鳳對王莽的印象不錯,因為他簡樸內斂,是一個做大事的苗子。同時王莽有孝心,在照顧嫂子的同時能處理好男女有別這些事情,又交友廣泛,在同輩之中的口碑極好,也贏得了不少儒生的支持。

王鳳生病,王莽來伺候這位伯父,對病重的王鳳恭敬有加,照顧得更是無微不至,在照顧王鳳期間,王莽真的是做到位了,比親兒子伺候的還好。日夜陪伴,洗臉喂藥自然不必多說,王莽甚至在王鳳的身邊伺候的時候,日夜守護,衣服都不脫,就這麼一刻不離開王鳳身邊,蓬頭垢面也無所謂,甚至曾為王鳳親自試藥。

“陽朔中,世父大將軍鳳病,莽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資治通鑑》

本就對王莽有些喜歡的王鳳,加上這次的“患難見真情”,王鳳認定了王莽這個人,王莽也因此得到了王鳳的信任,得到了王鳳的舉薦,孝元皇后王政君和皇帝自然要聽,於是王莽自此開始了他的發達之路,拜為黃門郎,遷射聲校尉。


後來,王莽在孝元皇后王政君的扶持下,成為了新一任的大司馬,只不過孝元皇后王政君沒想到的是,他的這位大侄子可不是一盞省油的燈,等到王莽成為了大司馬之後,哪還有之前年少時半分的德行呢。

不過,王莽的功與過,並非是黑與白,在正史之中對王莽的記載,尤其是《漢書》的記載,難免會有一些偏頗。畢竟王莽篡漢,他的新朝結束後,漢朝又續了命,如此一來,史筆對於王莽的記載自然不會筆下留情,不顛倒黑白已經是好的了。至於真實的王莽究竟如何,他的功過只能留與後人評說!

▲文/野史日記 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了解歷史!

▲圖/來自於網絡,如有不妥隨時聯繫刪除!


野史日記


之所以傳說王莽是穿越者,主要是因為他的思想比當時制度先進了太多太多,下面先舉幾個例子,看完你就不得不懷疑他是穿越者了。

1,土地國有,私人不許買賣。每家人擁有的土地數量是封頂的,超出了就沒收,分給地主的鄰居或親屬。沒有土地的農夫由政府分給土地,擁有土地的下限也是規定的,達不到下限的,由政府給補足。

2,凍結奴隸買賣,隨著自然淘汰,慢慢消滅奴隸制,達到人人平等。

3,人人都要勞動,無業遊民將會受罰,否則在政府監督下服勞役。

4,實行鹽、酒、鐵器專賣制度,礦產資源歸國有,由政府開採。

5,建立政府貸款制度,人民遇到困窘的情況,可向國家政府借貸,慢慢償還,不收利息。

6,實行計劃經濟,由政府控制物價,防止物價上漲,造成貧富差距。

7,對各種工商業徵收所得稅,作為政府控制經濟的資金。

這些政策,今天的我們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土地國有,人人平等,計劃經濟……

但這一套理想社會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15年後王莽被殺,他的理想社會也就此消失了。

當然,王莽是不是穿越者,我不敢下結論,但是,中國五千年曆史,出現一些思想超前者,也並非絕無可能之事,只不過其他人只是想想而已,不像王莽這樣有能力實施嘗試一下。


how8


有人說,王莽是個穿越者,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穿越過去的,並列舉了下列證據:

一是,王莽提倡土地國有化,按照人頭平均分配,這一點與新中國初期的土革何其相似。

二是,王莽廢除了奴隸制度,漢朝建立之後,雖然奴隸減少了,但並沒有完全廢止,到了王莽這,才真正廢止了這一制度。


三是,王莽大力發展國有產業,具體措施是將鹽業、礦業、釀酒收歸國有,私人若開採,必須辦理許可證明,並繳納一定採礦費。

四是,王莽支持貸款,王莽設立了貸款資金池,鼓勵農業大戶進行貸款,而且享受貸款貼息政策。

五是,多勞多得,不勞不得。王莽鼓勵從事農業生產,對好逸惡勞、無所事事的無業遊民,強迫從事農業生產,否則給予一定處罰。

六是,遊標卡尺。王莽為了統一度量,發明了遊標卡尺,當年考古隊出土王莽時期的青銅卡尺之時,驚的呆住了,居然和現在遊標卡尺一模一樣。


單單這六點,足以令人震驚了!難道王莽當真是上世紀中葉穿越過去的嗎?

肯定不是!

王莽思想看似有些超前,其實一點不超前,反倒有些復古,因為諸如將鹽、礦等資源收歸國有等政策,可以說完全照搬照抄了西周的制度。

他的真實目的,是想讓天下恢復到孔子宣稱的“禮崩樂壞”之前的禮治時代。

所以說,王莽骨子裡是“返古”的,他嚮往的是西周社會,他推行的是西周制度,他內心是個老古董。

然而,王莽的新政雖然“新”,也不乏亮點,但卻與實際情況格格不入,所以新政剛一推出,就遭到了貴族階層的一致反對。


遭到反對之後,王莽又試圖通過暴力來推行,推行毫無章法,又過於急躁冒進,令民怨沸騰,動盪不安。

後期的王莽,大興土木,橫徵暴斂,窮兵黷武,最終激起民變,新朝僅僅堅持了15年就滅亡了。


一半秋色


王莽:我都要被玩壞了,棺材板都快按不住了!

因為各種巧合和一些現代技術解釋不了的考古發現,王莽硬生生的被傳成了一個穿越者。更有人煞有其事的說他就是當初在羅布泊失蹤的科學家彭加木,因為神秘的“雙魚玉佩”,獲得了穿越的能力。

說他是穿越者的證據無非就是不該存在的遊標卡尺和王莽的新政有點像共和國的共產主義罷了。

但是在西漢末年出現遊標卡尺應該很驚訝嗎?不!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劍,到現在都還不能被複製出來,秦朝的時候我們就有流水線作業了·······

中國太多的技藝都只是因為戰亂和敝帚自珍而失傳罷了,絕不是造不出來,古人的智慧絕對能讓我們現代人驚訝和汗顏,王莽要真是穿越者為啥只造一個遊標卡尺而不造其他的?要知道他可是科學家!。

至於說王莽新政頗為類似共產主義和計劃經濟,就更是打胡亂說了,這更多的是巧合和王莽個人智慧的體現,更有可能是新中國的政策借鑑了王莽新政。

王莽本來是西漢外戚,他篡位之前還是兢兢業業、忠心耿耿的樣子,誰也不會覺得他會造反,所以白居易說“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歷史小跟班


王莽是西漢的終結者,也是一個爭議是非常大的古代人物,古代的史學家認為,他是外戚篡權的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君子,大陰謀家。但是在很多後世的人眼中,他又是一位偉大的先行者。王莽並不是穿越者,只是一個瘋狂的儒家復古主義者。

一,孝悌楷模。

公元前五十一年,當時西漢的第十二位皇帝劉驁繼位,也就是漢成帝。西漢王朝從漢成帝開始已經總體上走向衰亡。劉翱繼位後,對他的母親王政君的家族封侯拜爵,王家的勢力也就從此開始壯大了。漢成帝曾經有一天同時給五位舅舅同時封侯,這在歷史上都是空前絕後的殊榮。太后王政君兄弟姐妹一大堆,光兄弟就有八個。

因為有了太后王政君的庇佑和皇帝劉驁的寵信,所以王氏的兄弟都被封侯拜爵。但很遺憾王莽的父親過早的離世,所以王莽也就沒有沾光,和他的堂兄弟相比,王莽的生活條件根本沒辦法與之相比,他不光早年喪父,後來他的大哥也很早過世了,大哥除了留下了一個寡嫂和兒子外沒有留下任何財產,王莽的處境真是貧苦淒涼。

家境不同並沒有讓王莽感到不平,反而讓他思想變得很早熟,更加努力的學習儒家經典,立下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遠大志向。他為人低調樸實,而且態度很謙卑,跟他的那些王孫公子氣息十足的堂兄弟們相比,簡直是一個貧寒的謙謙君子。

王莽刻苦好讀,對外廣結良師益友,對內照顧母親和他的寡嫂。讓周圍的人紛紛交口稱讚,真是個孝順懂事的好孩子,王莽的是一個儒家思想的狂熱信奉者,他的孝順並不是故意作秀,而且數十年如一日,從不改變。對於奉養母親和寡嫂,他任勞任怨堪稱孝悌楷模。對於大哥的孩子,供他讀書和娶妻視如己出完全是家裡一個頂樑柱。王莽對於七個叔叔伯伯也是同樣的孝順恭敬,這讓七個已經封侯的老人們更加疼愛和可憐王莽,相比於自己那些只會吃喝玩樂的兒子們,王莽真是太懂事了。

有一年,他的大伯父,當時權傾朝野的大司馬王鳳身患重病,作為侄子的王莽百般細心照顧,每天都是端湯送藥親嘗冷熱,日夜辛苦,以至於史書中說,他蓬頭垢面好幾個月都不曾換過衣服。這一份孝順讓王鳳深受感動,在臨終之前就把自己的這個侄子往往推薦給了皇上和太后,於是二十四歲的王莽,因此當上了黃門郎,踏入了自己仕途之路,不久又升遷為謝聲校尉。

王莽對七個叔父伯父都非常好,一個老人接著又一個老人的孝順伺候,他的另一個伯父王商甚至請求皇帝將自己的采邑分一部分給王莽。由於王家當時是強大的外戚。負責管理軍事政治的大司馬之職一直由王政君的七個兄弟輪流擔任。最後他的叔叔大司馬王根由於身體不好,在辭官後向皇帝推薦王莽替代自己成為大司馬。於是王莽就這樣成為了西漢王朝的二把手。

古代封建王朝把孝作為治國之本與評價一個人操守的最高標準,一個孝子絕對能成為國家的忠臣。王莽經過多年的努力,成為當時整個社會孝悌的楷模,無論是官員貴族還是平民百姓無不說王莽是個大孝子,是個難得的君子。

二,對自己苛刻,對別人寬容。

王莽除了孝悌之外還是一個嚴於律己,慷慨待人的豪爽之士。這也讓他的名聲更加好了,有一年王莽的母親生病了,宮廷的夫人都來問候,這些高官的夫人們一敲門,王莽的親自來開門,衣著打扮十分樸素破舊,大家都認為她是王莽家裡的奴僕。後來當大家得知真像後全都大吃一驚,沒想到當時已經身居高位的王莽,竟然全家能夠這麼樸素。

王莽對外面的人特別的慷慨大方,有一年發生了蝗災,顆粒無收,農民四處流亡。王莽上書願意出錢百萬捐獻三十頃土地給農民,在他帶動下官員紛紛捐錢捐物,老百姓們對王莽感恩戴德。王莽禮賢下士、清廉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平民,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在民間深受愛戴。朝野的名流都稱讚歌頌王莽,他的名聲甚至超越了他那些大權在握的叔伯。


公園前7年,漢成帝由於酒色過度去世,沒有留下子嗣。他的侄子漢哀帝繼承皇位,王莽在政治上遭到排擠,所以被遣回到了自己的封國,在這期間,他的二兒子因為殺了一個奴婢,被王莽逼著自殺了,這在當時啊,其實是一件很罕見的事情,因為按照《漢律》的規定,主人殺死女僕頂多就是交一點罰金就可以息事寧人了。但王莽卻硬是逼著兒子自殺償命了。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在王莽辭官的這三年當中,為其上述冤屈的官吏,竟然達到百人之多,而地方上的一些孝廉在科舉考試的試卷上也都歌頌王莽的公正無私。漢哀帝本來是想打擊瓦解王家的勢力的,但迫於朝野壓力,不得不再次召回王莽,讓他侍奉王政君,但依舊不恢復他的官職。

漢哀帝是個短命鬼,二十五歲就死了,也是沒有子嗣做繼承人。王政君收回傳國玉璽,在朝野的一致要求下,詔命王莽再任大司馬,錄尚書事,兼管軍事令及禁軍。隨後王莽擁立九歲的漢平帝登基,由王莽代理政務,得到朝野的擁戴。為了保住王氏外戚的地位,王政君稱讚王莽為了保住劉家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在官員百姓強烈的呼聲決定給王莽加官晉爵。

王莽當時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就上書說:“擁立皇上並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還有其他四個大臣功勳卓著。我的作用是很小的,可以忽略不計。封賞這四位大臣就行了,不必封我!”

王莽越是謙卑推讓,王政君和大臣們就越是要給他獎賞,王莽就這樣接連推辭的四次推遲不掉,後來索性稱病不來上朝了。王政君更加感動,沒想到還有這樣高風亮節的人,你躲著我也得封賞你還得大大的加封。於是不光把其餘四名大臣封為輔政大臣,還特意加封羊毛為“安漢公”。就是說王莽能安撫這個漢朝天下,同時賞賜采邑二萬八千戶。

王莽更加恐慌,如果繼續稱病臥床不起不出來,這有可能這官還能更大,於是他接受了官爵,但是推辭了俸祿什麼錢都不要,他說要等所有百姓都能安居樂業後,再接受賞賜。這一系列舉動令官員和百姓好評如潮,王莽地位越高越加謙卑,這分明就是周公再生啊!甚至在很多人的心中,王莽才是就佳帝王的人選。成為安漢公的王莽,依舊關切民間疾苦,經常帶著官員捐出俸祿給貧苦的百姓。王莽在民間的地位已經越來越高。


三,走向權利頂峰。

鑑於前兩任皇帝都是沒有子嗣,並且都出現了后妃亂政的事情,他上書建議皇帝選立后妃,應當在周天子的後裔和周公孔子的後代以及在長安的列侯之家當中挑選合適的女子來充當后妃,這樣的有良好教養和家室的女子才能真正的為皇室生下優秀的後代。大家紛紛贊同,但是壓根就不用選,因為王莽自己就有女兒,大家都希望王莽的女兒能成為皇后。

他再次上書稱自己的女兒實在拿不出手,各方面都不行,所以不能在候選人之列。太皇太后王政君也贊同這樣的建議,畢竟王姓家族的女兒其實是他的孃家人,為了避嫌也不該參加后妃的選拔。但是這個消息一下子激起了民怨,大家覺得這不公平,於是從平民到學者再到官員無數人為往往去請願。全國的人堅持讓王家女兒母儀天下。王莽聽說後很惶恐,就派人去阻止那些上書,請願的公卿百姓。

王政君只好再次出面說準備選王莽的女兒為皇后,但是王莽又開始推辭說自己的女兒不能擔皇后之重任,要選也可以,當個妃子足矣。公卿們依然不同意。於是王莽請求派人考察自己的女兒。經過官員們考察,結果十分滿意,王莽的女兒賢良淑德,容貌美麗,是皇后不二人選。很快朝廷就送來了聘禮,迎娶皇后的聘禮按照規定是兩萬金,摺合錢是兩萬萬。王莽堅決辭讓,只願接受六千三百萬錢,而且又拿出其中的四千三百萬錢來分別贈給被選入宮為妾的其他王族那些貧苦的親屬。

公元四年的二月七日,漢平帝大婚,皇后就是王莽的女兒,史稱孝平皇后王氏。王莽成為了西漢王朝的實際掌權人,他仍舊謙卑,慷慨,為國為民。當時西漢的統治已經極其混亂,土地兼併嚴重,朝廷和民間對於這樣一個周公式的聖人很是崇敬,王莽成為了那個時代國民的超級偶像,人們也把改變亂世的希望寄託在他身上。

四,代漢建新。

王莽掌權後,安排太皇太后王政君每年四處遊玩頤養天年,同時也派遣官員隨著王政君四處巡遊,撫卹救濟當地貧苦的百姓,於是王政君的出巡成為了一種慈善公益活動。王政君很高興,老百姓們也很歡迎太皇太后的車架光臨。把遊玩和愛民結合起來,估計王莽算是首創了。

這一波操作下來,百姓內心只認王氏而拋棄了劉氏,為之後取代漢朝打下了牢固的民間基礎。王莽是一個儒家思想的狂熱崇拜者和實施者,他的目的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獲取了最高權利之後,推行儒學教化就成了首要任務。而且地位的提升和西漢皇帝的孱弱無能也激發了王莽的權利慾望,取代漢朝的行動開始了。

公元四年,王莽加號宰衡,他上書皇帝建立各種禮儀場所和房屋網羅天下學者和擁有特殊技藝的幾千人至長安,大力宣揚禮樂教化。京城成為了繁華的儒教盛行之地,之後四十八萬餘民眾,以及諸侯、皇室宗親上奏請求加賞於安漢公王莽,於是朝廷賜予王莽象徵至高無上禮遇的九命之錫。

接著,王莽又派“風俗使者”到各地考察宣傳,回朝後大加讚頌天下太平,彰顯王莽的教化之功。他又用重金收買的匈奴等外族,於是在西漢末年的長安城,再次出現了外族前來稱臣朝賀的景象,雖然這種假象是用錢買來的,但是無疑讓老百姓都鐵了心 的認為王莽是天生聖人。


公元六年,短命的漢平帝病死,王莽故意立只有兩歲的劉嬰為皇太子,太皇太后據群臣之意,叫王莽代天子朝政,稱假皇帝,臣民則稱王莽為攝皇帝,王莽堅持不肯稱“朕”而謙恭的自稱”予”,改元“攝政元年”。但是此時,王莽代漢的野心已經暴露無疑。

王莽的專權引起了一些劉氏皇族的反抗,先後出現一些反抗王莽的勢力,由於天下大亂,各地盜賊也趁機造反,王莽下詔重申自己無心篡漢,等小皇子長大一定會歸政劉氏。同時遂派兵四處鎮壓叛亂。此時民間流傳讖語“漢歷中衰,當更受命”,王莽利用這種情況,指使官員們散播自己才是真命天子的言論。王莽這個人在民間聲望極高,許多老百姓也深信王莽就是上天派來取代漢朝的人,各地都有上書請求王莽代漢自立。

公元八年臘月,在一切都水到渠成之後,五十四歲的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入高祖廟拜受,即天子位,改國號“新”,稱始建國元年。小皇子劉嬰被軟禁,不許任何人和他說話,最後成了一個傻子。之後,王莽為了實現傳說中堯舜時代的理想政治,以儒家經典為依據,全面推行改革,恢復了西周王田制度,禁止奴隸買賣,改變了稅收制度和幣制。但由於王莽一味迷信復古,再加上用人失當。改革完全脫離了當時的社會實際,正如黃仁宇所說:

“他盡信中國古典,真的以為金字塔可以倒砌。”

改革不光沒有遏制天下大亂的局面,反而激化了各方面矛盾,再加上王莽代漢之後天災頻頻發生,漢朝宗親的反抗和綠林赤眉等農民起義接連爆發,公元二十三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率領千餘人不肯舍他而去的官員和士兵開始與綠林軍搏鬥。

王莽在混亂中為商人杜吳所殺,隨後被首級懸於宛市之中,屍體則被亂刀分屍。存在了十五年的新朝滅亡,王莽的頭顱被此後歷代皇室所收藏,直到晉惠帝時,才被大火焚燬。

總結:

王莽的政治改革雖然失敗了,在古代的史書中留下了大奸大惡的罵名。但他的改革中有許多類似於現代民主概念的措施和精神,再加上他的篡漢過程大量的利用了民心與民意。所以在近現代學者中對他的評價頗高,以至於有人猜測他是穿越過去的現代人。但這其實是一種調侃與想象,王莽並不是一個超前的人,反而是一個狂熱的復古主義者,因為無論是恢復土地國有還是廢除奴隸制度,這種種看似超前的思想在儒家崇奉的周禮中都能找到影子。所以,不能把王莽看成是超前的穿越者,因為他是一個古典理想主義者。


閏土看歷史


因為一把青銅卡尺,王莾同志在網上成了穿越者。

大家越傳越神秘,只恨他生錯了年代。王莾同志不但發明了卡尺,當上皇帝后還出臺了一系列看上去頗具現代風格的制度:如土地國有,民間不可買賣;禁止私自買賣奴隸;鹽鐵收歸國有;鑄幣權收歸國有等等。

但可惜,這些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看法,王莾不會認同自已是一個改革者,相反,他認為自已是一個復古者。

王莾是以儒家聖人的形象登上歷史舞臺的,他掌權後致力恢復的是儒家經典上記載的上古時代的社會制度。

說了這些,現在來回答題主的問題,王莾當上皇帝之前都幹了些什麼 ?換句話說,他是如何當上皇帝的呢?

簡單說,就是復古,把自己的人設設計成一個理想中的古代聖人形象。

我把它分成四個階段:

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龍戰於野,飛龍在天。

第一階段: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王莾同志出身很好,但命不好。

他姑姑王政君是漢元帝的皇后,王家是西漢末年大外戚,子弟們都出將入相,封侯封王。

可惜王莾的父親很早就死了,沒有得到封賞,他自已更什麼都不是。

看著自已的堂兄表妺一個個鮮衣怒馬,錦衣玉食,花天酒地,不能拼爹的王莾走出了自已的道路。富二代、權二代大都是紈絝子弟,有財無德,王莾卻學禮儀,穿儒服,溫良恭儉讓,孝順母親和寡嫂,撫養亡兄的孩子,在外廣交朋友,對待叔叔伯伯們也是極盡恭順。

伯父大將軍王鳳病了,王莾比親兒子還孝順,連續好幾個月白天黑夜的伺候,衣服沒脫過,臉沒洗過,感動的王鳳不要不要的,臨死前在太后王政君前舉薦,讓他做了官。

第二階段,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德施普也。

經過這一翻的努力,王莾賢名在外,並且連太后、皇上都知道了。在王家外戚那一群紈絝的權二代中,王莾如鶴立雞群,眼看著守護王氏家族的重任只能交給他了。

王莾的叔叔王商上書,願把自已的封地分給他,王莾結交的名士也紛紛上書給他求官求名。

皇上看這麼多人說王莾好,也覺得王莾好,就封他為新都侯,光䘵大夫、侍中。

王莾當上高官後,更加地溫良恭儉讓。

前文說過,王莾哥哥早亡,留下一個兒子,叫王光。

王莾待他比親兒子還親,讓他上最好的學校。自已節假日放假,拉著一車羊肉美酒去看望老師,也送同學們一些小禮物,感動地師生羨慕不已。

王莾讓王光和自已的親兒子王宇同一天結婚,為兩人安排一樣的婚禮。婚宴上,有人報告說老太太身體不舒服,要服某種藥,他數次離席去照看。

一個姓後的將軍一直沒兒子,王莾就多方打聽,買來一個據說能生兒子的婢女,送給了後將軍。

王莾官越大越勤儉,妻子常年穿得都是布衣短衫,卻把大量的錢財用來招攬人才。

第三階段: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王莾想更進一步,但有一個人擋在前面,這就是淳于長。淳于長也算是王家外戚勢力的人,他姨娘就是王政君。

王莾在暗地裡收集淳于長的罪證,然後通過大司馬王根上奏朝廷。淳于長被誅,王根主動要求退休,推舉王莾做了大司馬,是年他三十八歲。

王莾成為王家新一代的輔政大臣,權傾朝野。

一年後,漢成帝架崩,漢哀帝即位。漢哀帝是成帝的侄子,即位後,一直想把自已的娘和姥姥扶上正位,尊為皇太后,太皇太后,身為王氏外戚代言人的王莾極力反對,漢哀帝就免去了他的職位,讓他回封國待著。

王莾的核武器是“賢名”,為了“賢名”,這一次他犧牲了親兒子。

被免回家後,他的二兒子王獲把一個奴隸打死了。漢朝當時的社會制度,奴隸被打死,主人是不需要償命的。王莾不同志不行,積極發揮現代的人道主義精神,非要他兒子一命抵一命,活活把親兒子給逼死了。

這一下,王莾的形象更加高大了,大家紛紛上書替他求情喊冤。元壽元年,天上發生了日食

,這在漢朝人看來是不得了的事,證明是上天在譴責皇上沒治理好國家。借這個事,又有人上書給王莾說情,皇上於是起用他。

王莾回到京城,過了一年,漢哀帝死了,沒有子嗣,他的娘、姥姥也早先他而死,漢哀帝一脈後繼無人。王莾和他姑姑王政君立了一個九歲的小孩當皇帝,就是漢平帝。

王莾自此大權獨攬,藉機除掉了很多政敵。王莾的風格就是,凡事自已不出頭,讓手下人去太后那參奏,然後自已再裝好人,貓哭耗子。

自已想得到好處,也是讓手下人去提,然後再半推半就,欲拒還從,最終以貞女的姿態當了婊子。

比如,王莾想讓自已的女兒當皇后,卻上書說:我女兒無才無德,不配當皇后。

結果,太后王政君當真了,說:王莾的女兒,是我的家人,當皇后不合適。

然後,王莾手下的人就敢緊上奏,說:安漢公(王莾)是當今聖人,除了他女兒還有誰配當皇后呢?一定要立她為皇后。

王莾嘴上說,不行不行,暗裡卻鼓動手下上書,結果有上千人上書請立王莾女為皇后。

太后沒辦法,同意了,王莾還要假惺惺一番,說,我女兒不配的,但既然大家執意如此,只能聽從了。

王莾又找人寫了洋洋灑灑的一篇長文,來為自已歌功頌德。文中把王莾比作周公,極盡肉麻的諛辭。

王莾想把平帝身邊的外戚勢力發配到邊遠地區,以削弱其勢力。他大兒子王宇怕平帝長大後報負王家,就半夜找人往王莾家潑狗血,想以災異事件來勸王莽。

結果,被王莽發現了,把兒子王宇,還有懷孕的兒媳全殺了,又藉此事,把平帝外戚勢力全殺了,把平時對王莾不滿的人也殺了,總共殺了數百人,天下震動。

後來,年紀輕輕的漢平帝病死了,大家懷疑是王莾害死的。

王莽此時被封為“安漢公”,天下歸心,大權獨斷,就差臨門一腳了。

論語有這麼一段:

葉公對孔子說:我們那兒有一個特別正直有德的人,父親偷了一隻羊,就把父親告發了。

孔子說:我們那正直有德有人不是這樣的。他們是老子護著兒子,兒子替老子隱瞞。這才是正直有德的人。

以孔子的標準來看,王莾“大義滅親”,實在不能算是聖人。當時,也是有明白人的,這人正好也姓孔,叫孔休。

王孔休曾經是王莾封國的丞相,深受王莾尊重。王莾想贈給他一些寶玉,孔休不要。

王莾說,我看你臉上有瘢,這玉可以治療,你就收下吧。

孔休還是不要,王莾說,你是不是覺得太貴重了?

於是,把寶玉搗成碎末,親手包好送給孔休。

孔休只好接受了。

后王莽再召他,稱病不見。

第四階段: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平帝死後,王莾故意立了一個二歲的小孩做皇帝,是為漢孺子嬰。

先是,有人挖水井時挖出一塊白石,上寫:

通告安漢公王莽為皇帝。

王莾讓人把這件事告訴太后王政君,太后說,這是胡扯。

眾人就又勸,太后只好下令讓王莾當了“假皇帝”。

此後,種種神蹟、民意不斷,都在勸王莽當皇帝。

仙石屢被發現,還有人做夢夢到天帝說,王莽這個假皇帝應該做真皇帝。

而把這臨門一腳踢響的是一個名叫哀章的人。

哀章這人品行不好,當時在長安求學,看到王莽想當皇產,就做了一個銅櫃,寫了兩張書信放在裡面。一張寫的是

“天帝行璽金匱圖”,

一張寫的是

“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

這兩封書信的大概意思是:這是漢高祖劉邦寫給大家的信,告訴大家王莽是新一代的真命天子,老劉家該退讓了。

書信中還寫上了輔佐王莽的八個大臣,其中一個就叫:哀章。

一天黃昏,一個人身穿黃衣,手提銅櫃,來到高帝廟,把銅櫃交給了守廟的僕射,僕射趕緊上報王莽,王莾選了一個好日子,親自去高帝廟接受了“天意”,登基當了皇帝。


三上歷史


王莽的存在在歷史上確實是一個不小的變數,因為他的出現和他所作出的一系列事情,而被後人們戲稱“穿越者”那麼王莽究竟做了什麼事,又有哪些證據表明,他,是一個“穿越黨”?

按照穿越小說的套路:

王莽(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邯鄲大名縣)人。王莽少年時,父親和兄長先後去世,跟叔父一起生活。(合理,完全符合穿越小說的套路。)

王莽獨守清淨,生活簡樸,為人謙恭。而且勤勞好學,師事沛郡陳參學習《論語》。他服侍母親及寡嫂,撫育兄長的遺子,行為嚴謹檢點。對外結交賢士,對內侍奉諸位叔伯,十分周到。王莽就是這個世家大族中的另類,幾乎都成為了當時的道德楷模,很快便聲名遠播。(凡是與眾不同的異類要麼是傻子要麼是天才,按照這個劇情,王莽應該是魂穿)

漢成帝陽朔三年(公元前22年),24歲的王莽入中樞開始做官。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王莽30歲,被封為新都侯,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根病重,舉薦王莽代替大司馬之位,王莽38歲。

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國大旱,併發蝗災,受災最嚴重的青州百姓流亡,王莽開始了自己的皇帝之路。(前半段時間矜矜業業,任勞任怨。應該是穿越過去想做一個太平的富貴人家。沒想到實時造英雄,天災人禍之下,只能反抗了。符合穿越文的思路)

那我們再說一下王莽的政績:

(1)更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買賣。完全就是土地收歸國有,耕地重新分配的架勢。

(2)改奴婢為“私屬”,亦不得買賣。想一想,現代社會哪有奴隸?作為一個現代人,確實不大習慣奴隸制。

(3)實行“五均六筦”制,即在國都長安及五大城市設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賒貸及物價,徵收商稅,由政府經營鹽、鐵、酒、鑄錢、山澤等。也就是說,山上的水裡的天然的資源,那都是國家的,和現在一樣。

(4)人民婚喪嫁娶可向政府貸款,不收利息。但農商事業貸款,政府收取純利十分之一的本息,銀行的貸款啊有沒有。

(5)改革中央機構,加強相權、兵權;重新劃分郡縣,更改地名。

當然,還有那個標誌性的青銅遊標卡尺,這要是在給他一臺車床,妥妥的造飛機大炮的節奏啊。

不過王莽的新朝還是滅亡了,因為時間不允許他這麼一個“穿越者”攪動歷史的次序,所以派出了“位面之子”劉秀,三年從農民到皇帝,直接延續漢朝,不服不行。

如果說王莽是卡BUG打遊戲,那麼劉秀就直接是GM了。裝備爆率+100%,幸運屬性+100%,獲得NPC的好感度+100%,簡直完虐王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