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用理性超越本能意識,看破基因不可告人的祕密

小務虛上一篇講了冥想的深層原理《 》,從深層原理出發,我們搞清楚了

冥想是調動理性工具反過來審視本能意識的過程

因此,上一篇主要從分析本能意識與理性這兩個層面出發,說明了為什麼冥想具有強大的力量,但反過來說,冥想又相當具有難度,僅僅就因為它所調用的工具,理性邏輯是籠罩在本能意識之下的

具體本能意識是如何具有強大遮蔽力度的,可以參閱下上一篇文章。

本次,我們主要進一步來嘗試說明白,如何更好的利用冥想,來了解清楚,到底情緒是怎麼回事,人是怎麼回事。

員工與公司

為方便大家理解,可以把理性與本能意識的關係,理解為員工與公司的關鍵。

其中,員工就是本能意識,公司是理性

本能意識的決定性作用正如員工在公司的地位一樣,是員工組成了公司,員工的效率決定了公司的效率。

因此,我們把本能意識比喻成主人,而理性只是奴僕,正如員工才是主人,而公司是服務員工的奴僕。

這是理解本能與理性這兩者關係的簡單模型,只有理解好這兩者的關係,才有可能讓他們完好合作,從而達到最佳效果,而冥想就是這樣一個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搞明白本能意識與理性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們該如何配合,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

冥想,用理性超越本能意識,看破基因不可告人的秘密

我們根據前文理性與本能意識的關係,來羅列下公司與員工的關係:

  • 員工是公司的基礎,是員工組成了公司。
  • 公司的高效率是建立在員工的高效率之上的,是員工決定了公司,而不是公司決定員工。
  • 公司要發揮最佳效率,必須要員工全力以赴,必須要員工不但發揮個人的最佳效率,還要發揮員工們的分工合作效率。
  • 員工如果在工作以外的生活裡面碰到了劇烈的情感問題,那麼他一定會影響員工的工作效率,從而影響整體效率。
  • 公司通過願景來引導全體員工無間分工合作,達到最佳效果。

這個關係來自這樣一句接近“真理”的話:越原始的東西,越具有奠基性,決定性與穩定性。

看不見的力量

我們今天的分工合作的社會,我們的現代化,我們當今的一切,都是人類文明的產物,都是我們理性邏輯調動後的結果,因此,理性邏輯具有強大的力量,這使得我們容易就此覺得,理性邏輯是我們的一切。

這就好比,我們看了別人蓋起了高樓大廈,你如果也看著別人的高樓大廈依瓢畫葫蘆,你一定蓋不起大廈,因為任何一個大廈,真正利害的,不是你所能看得到的,可以說是地基,進一步說,是地基再以下的原理。

任何一家公司,真正厲害的,也不是你所能看到的。

因此,如果你看著人家利害的東西直接模仿,往往意味著失敗。

人類的理性邏輯就是這樣一個東西,真正利害的不是公司,也不是員工,而是將員工連接起來的那個邏輯模型。

因此,個人真正厲害的能力也不是那個理性邏輯能力,而是通過理性邏輯所形成的邏輯模型引導我們的本能發揮出他最高的效率,更本質的講,就是信念或者說人生價值觀。

用公司的話來說,就是公司的願景,用赫拉利《人類簡史》的話來說,就是虛構的故事,這個虛構的故事的真正力量在於,它可以把無數人連接起來,不是簡單的鏈接起來,而是鏈接起來後,每個人在各種的細分領域上,發揮出他最佳的效率,然後所有最高效率的細分領域合作起來,就形成一個強大的力量,這就是文化的力量,這就是人類的文明。

因此,這就是人類文明的強大之處。

真正強大的公司

如何才能真正發揮虛構故事的力量?

這個宇宙的真正力量,在於分工與合作,宇宙137億年演化就是不斷通過分工與合作的方式來提升結構的效率,從而有效抵抗失存的過程,因此,不管是實體結構還是公司這類的虛質結構,本質都一樣,就是如何才能最大限定的提升全體員工的分工合作效率。

我們前面導出,員工是公司的基礎,是決定公司的人,公司的高效必須建立在員工的高效之上,因此,

公司所要做的,就是通過願景,把所有的員工團的心結起來,這是員工效率的前提。

而所謂公司的管理,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而是服務,如何在公司範圍內調配資源,使得每個員工都能夠在合適的位置上,主動的全力發揮他自己獨特的獨有的才能,這才是真正的管理。

而所有最細分領域的最高效,合作起來,就是公司的最高效率。

個人的理性與本能 ,同樣遵守這樣的原理。

冥想的真正力量

我們必須非常清楚,實際上,在人體內,本能意識與理性的分界線並不是非常明顯的,同時,我們此時指的理性,更多實實指理性邏輯,什麼意思?

用公司與員工的關係來理解,那麼這裡的理性邏輯的真正力量不是公司本身,而是公司所虛構出來的故事的力量,也就是那個願景。

用在個人的身上,就是用理性邏輯反過來考察我們的本能意識的所以然,然後我們推理出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觀,用這個自己的內省,禪定得來的人生價值觀,來指導我們的本能意識。

就好比,用公司願景來指揮全體員工一樣。

所以這裡的關鍵是傾聽,引導與夢想,在小務虛所有前面的文章裡面,我一直在強調本能意識的強大之處,言外之意,指的是,我們更多人是活在本能意識層面,比如公司裡面,某些領域的員工的聲音特別強大,甚至是他們在主導著公司的日常事務,而不是公司的整體願景,當然,這個比喻有點不是特別貼切。

畢竟,本能意識在人的體內已經進化了300萬年以上,在人類出現真正的虛構故事能力之前,人體就基本如一頭動物一樣,在本能意識的支配下,在數百萬年間,自動化地處理每一個信息,當這個能力進化到足夠完善及高效時,在這個的基礎上,在近幾萬年左右,才開始產生理性邏輯,並且逐漸發展出強大的虛構故事的能力。

這個虛構故事的能力,就可以通過冥想反過來引導我們的本能,從而使得我們人體不至於完全在本能的支配下自主行動。

理解本能與理解邏輯之間的關係 ,我們還可以通過觀察兒童來理解。

我們如果仔細觀察兒童從小到大的變化,兒童的理性能力也是慢慢出來的,它不是一下子就全部出來的,他在早年10歲以前,基本就是情緒的本能意識主導的,他可以隨便哭隨便笑,他無法理解為什麼他不能隨便哭隨便笑,一切都必須隨著他的性子,隨著他的年齡增加,如果父母刻意訓練的話,那麼他的理性理解能力在慢慢增加,這對應他大腦裡面那些前額葉皮層的神經元,越訓練他會越早成熟,這個區別對應的神經元會越粗大,因此,他會越能控制他的情緒行為。

人在運用理性邏輯控制本能情緒時,基本就是一樣的道理。

內觀情緒

這裡用“控制”這個詞,其實是大多數人錯誤的做法,就好比控制小孩,控制員工一樣,我們實際上沒法控制,因為他們才是主人,因此,用理性邏輯來控制本能情緒,這往往會引來負面的作用。

正如想要讓公司的利益得到最大化,那麼必須員工自主的發揮出他的最高效率,而員工要發揮出他的最大積極性,那麼公司得傾聽他們的心聲,把他安排在合適的位置上,或者給他一個理由一個願景,一個他堅信他的權益也好,命運也好,完全是在他的把控之下的,他只有最大效率的發揮出他的能力,他自己才能得到最大的收益,當公司裡面,每個人都在同一個願景的驅動下,發揮出他所在細分領域的最高效率時,每個員工得到了他的最大收益,同時公司也能得到最大的收益。

這就是這兩者的關係。

因此,傾聽情緒就顯得很重要。

我們的身體是有情緒需求的,它自己是有好壞喜惡的,而且,在默認情況下,他的好壞苦樂是會影響甚至主導我們理性的。

而冥想所要做的,就是去觀察我們每一個對外反應底下的那個主導情緒是怎麼控制我們的行為的,他為什麼會產生,如何通過願景價值觀來引導甚至消解他。

比如一個員工,做一件事,可以有幾個不同層面的驅動力:

  • 比如為了麵包,吃飽肚子,麵包是基本保障,沒有面包我們會恐懼。
  • 有了麵包,肚子吃飽了,我們會追求吃得更好些,生活過得更好些,通過升級物質來獲得這個快感。
  • 小康了,物質也升級了,接下來得有點追求,精神層面的追求,個人價值的追求,以獲得社會認同。
  • 社會接納與認同,似乎也不是特別難,下一步追求社會尊重,贏得尊重能讓人進一步感受到存在的價值與幸福。
  • 最後,個人價值最大化,自我實現,不斷的超越自我

我們所要的感覺,或者說快樂與幸福,本質上就來自以上這幾個層面。

所在外在的東西,本質上就是為了滿足我們的這些情緒需求。

比如我們的快感,在我們得到一個意外的收穫,完成一個目標時,我們會得到快感,但很快這個快感就沒了,但是我們本能上渴望快感,要繼續獲得同樣的快感,就得再次獲得至少跟之前一樣的收穫或者成就。

而且同樣的成就,快感可能還不如之前的,必須是更大的成就,才有可能超越之前的快感。

人之所以不斷前進,不斷進步,就是這個東西所驅動的。

因此,如果我們對那個快感念念不忘,痴迷那個快感,那麼不管我們以什麼為目標,這個目標必須不斷升級,我們才能不斷獲得那個快感。

因此,這個不斷驅動我們成長的快感,同時也成為了痛苦的根源,因為我們不可能一直得到慾望想要的東西,一旦得不到就痛苦。

苦樂的真相

而本質上,本能想要的是趨利避害,不要痛苦的,要快樂的,叢林時代真正意義上的避害已經大多演化為我們在日常生活裡面去追求那些想要的而得不到時產生的痛苦感覺。

演化需要我們不斷的升級慾望實現慾望才能得到快感,快感消失後還想得到快感,就必須繼續升級慾望實現慾望,這個過程就是就是造成苦難的主要根源。

而人體之所以需要不斷的比較,不斷的比別人強,是因為基因需要不斷的迭代出更強大的能力的基因,才能實現基因種族的強大繁榮,每一個個人,在內心深處,在各個層面都在自覺不自覺的跟別人比,跟自己比,不斷實現超越,基因為我們設置的本能才會高興,否則我們就會痛苦,基因逼著每個人前進

有些人被逼瘋了,就走上絕路。

因此,如果你仔細去冥想,你會發現,本能所做的很多事情,往往並不一定代表你個人的利益,甚至更多的時候,它是基因的利益和文化的利益,其次才是你自己的利益,因此,不要太相信我們的苦樂,特別是本能,他並不一定代表著我們的利益。

這就是所有苦樂的真相,它在人體長期的演化上,被設置為一個慾望驅動器,當你想要追求快樂時,你就必須不斷升級慾望,並且達成那個慾望,才有可能一直得到那個快樂。

因此,從這一層面出發,所有的苦樂都是沒意義的,當你執著這些苦樂時,你就已經埋下一個痛苦的種子,如果你能悟到這個境界,那麼說明你入門了

達到這個境界時,一切就變得無區別了,因為所有的苦難首先是因此你開始區別他們,然後去無休止地追求想要的東西,追求不到就痛苦,而且更要命的是,你所謂的苦樂,你完全不知道到底是否真正就代表著你的苦樂。

因此,與其如此,不如泰然處之。

這就是冥想的價值與力量所在,通過內觀一言一行背後的情緒之根源,用理性超越本能意識,從而覺察到本能意識的真正目的,進而用理性邏輯來引導本能意識,並且淡化對情緒的執著。

因此,如果我們每天能當對天的每一個行為背後的動機進行覺察,你會越來越發現,這些影響我們行為的情緒,是多麼無意義,或許,這就叫作看破紅塵,看破基因不可告人的秘密。

達到這個狀態,不斷的在生活裡面反省內觀,你會發現,你可能不會再那麼執著了,不會再那麼情緒激動了。

因此,一切的執著都沒意義。

冥想,用理性超越本能意識,看破基因不可告人的秘密

與自由來一場熱戀,小務虛為你打開世界奧秘,看明白人生

推薦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