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世外桃源下的美與悲,誰都逃不過時代枷鎖的束縛


《邊城》:世外桃源下的美與悲,誰都逃不過時代枷鎖的束縛

生活沒有如果,有了如果便沒有《邊城》。

前言:

湘西邊陲有座小城,城裡的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那裡有巍峨的山巒,優雅的雁蕩,還有黃鶯的婉唱和如瀑的月光。

小城裡的人們,淳樸善良,有樂觀堅強的爺爺,有清純可愛的翠翠,有慷慨豪爽的順順,有憨厚直白的天保,還有溫柔細膩的儺送。

20世紀30年代,《邊城》在沈從文先生的筆下誕生,它是先生所寫過的唯一的一箇中篇小說,也是先生最負盛名的代表作。

《邊城》是一部極清澈寫意的小說,很有古中國的味道。小說裡,先生以散文式的筆敘寫了一個理想的故事,故事的情節與行文是融為一體的,這就為《邊城》的美學藝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奠定了《邊城》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邊城》入選了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僅次於魯迅先生的《吶喊》。

《邊城》:世外桃源下的美與悲,誰都逃不過時代枷鎖的束縛

我們喜歡《邊城》,不單單是因為它向我們描繪了一個美好的世界,講了一個簡單的故事,而是在這些平凡的文字中,它給我們編排了一個包含了矛盾的愛情,可貴的親情,甚至是生與死的世外桃源,乍看之下會覺得全文的情感都在抑鬱的氛圍之中,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充滿“美與愛”的美學烏托邦。

年少時讀《邊城》,總覺得心裡很堵,書裡的文字如靜靜的流水緩緩地流淌,全積在心裡,無處發洩。

時隔8年重讀《邊城》,才徹底地體會到人們口中說的:《邊城》是沈從文的“信與思”,是對傳統文化的信仰與思考,不違揹人性。

讀著讀著就讓人忍不住想逃離現代社會的浮躁與焦慮,想到那個世外桃源般的茶峒去,去獨自體會一下沈從文先生筆下的那一份純淨: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去白塔旁走走,在渡船旁的青石上坐坐,看皎潔的月光,聽清脆的山歌。

《邊城》:世外桃源下的美與悲,誰都逃不過時代枷鎖的束縛

01、【世外桃源下的“美”】:親情之美,愛情之美,皆是人性最純粹的美

《邊城》講的故事很簡單,就是一個老人和一個女孩的親情,以及一對少男少女的懵懂愛情。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極其轟烈的場面,有的只是簡單直白的語言,有的只是平凡普通的日常,恰恰是如此,才讓我深刻體會到所謂的人性之美也可以美得不勝收,就如一鍋慢火煨出的粥,沁人心脾。

(1)親情的美:愛你,會陪著你,但也捨得放手讓你遠離

負責渡船的是那個住在塔下的老人家,他活了70年了,從20歲起,50年來不知把這渡船來回渡了多少人。老人他唯一的朋友是一隻渡船和一隻黃狗,唯一的親人便只有那個女孩。

女孩的母親是老人的獨生女,15年前與一個軍人唱歌后相戀又私會,這才有了這女孩。

作為渡船的父親沒有理會世人對女兒的唾棄,從不曾責怪過自己的女兒,依舊把日子過得平平靜靜。哪怕是女兒生下孫女後選擇撒手離去,老人也是默默地、又當媽又當爹地把女孩拉扯長大。

“爺爺,爺爺,你聽我吹——你唱”,女孩在巖上看著船動了便喊道。

老人到溪中央便很歡快地唱起來。

老人確實是開心的,自己一個人把孫女含辛茹苦地養大,與孫女相依為命,看著孫女終於出落得亭亭玉立,欣慰之餘也會想到女兒的故事,多少還是有些感傷的。

“人長大了就應當守船哩,”長大後的孫女懂事又孝順,想要陪著爺爺。

“人老了才應當守船,”老人明白,孫女長大了該有她自己的新生活,不用陪著他。

“人老了應當歇憩!”孫女執意地要陪在爺爺的身邊。

“你爺爺還可以打老虎,人不老,”為了能讓孫女放心地離開,老人努力地展示著自己的年輕。

祖孫二人對彼此的深情在不多的話語裡盡顯無餘,這就是血濃於水的親情,愛你,想要一直陪在你身邊;愛你,卻也捨得放手讓你遠離。

以前我很納悶,為什麼父母非要把含辛茹苦養大的女兒嫁出去,嫁到別人家,哪怕自己心中萬般不捨也要說出那句“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的話,傷人又傷己,讓女兒一直留在自己的身邊不好嗎?

後來我跟我媽聊天,我說,我一輩子都陪著你,不去別人家,她笑了笑,說了一句我活了25年聽到過的最扎心的話,她說她只能陪我長大不能陪我到老,需要有人代替她。

龍應臺曾說過: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是的,在血濃於水的親情旅程裡,我們的父母只能陪我們走前半生,我們的孩子只能陪我們走後半生,這就註定了我們是在失去與得到間不斷循環的悲哀者,但那又如何,我們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血濃於水就是我們今生最珍貴的禮物。從生命的開始到生命的結束,我們擁有著,我們珍惜著,我們快樂著,這就足夠了。

《邊城》:世外桃源下的美與悲,誰都逃不過時代枷鎖的束縛

(2)愛情的美:若人生只如初見,陪伴就是最長情的告白

那一年的端午,夜晚暫時沒有爺爺陪伴的女孩在碼頭稍顯不安,突然躥出個二老問她,“翠翠又是誰”,女孩說,“是碧溪岨撐渡船的孫女”。

二老好心叫她去他家的樓上等爺爺,可女孩卻誤以為這男子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樓上去,再加上等爺爺等得焦急了,便罵了他。

二老笑她,“回頭水裡大魚來咬了你,可不要叫喊”,

女孩還是氣,“魚咬了我也不管你的事”。

說歸說,二老到底還是細心地叫了人來送女孩回家。

那一晚,回家後的女孩沉默了,她在想一件事,一件屬於自己不關爺爺的事。

情竇初開的感覺就是“這熱鬧印象不知為什麼原因,總不如那個端午所經過的事情而甜美”。

後來,見到二老的女孩更是少女心起,每當在街上看到打扮好看的姑娘總忍不住多看幾眼,留意她們的衣著相貌。甚至非常歡喜於看到新娘,喜歡聽有關新娘的故事。

她總是會想起那兩次過節的見聞,說她是懷念那美好的時光,還不如說她是在回味與二老的相遇場景。每當有人提起二老,她的心裡也總會有一些東西若隱若現,不是煩惱也不是憂愁,而是淡淡的歡喜。

正如李清照在《點絳唇》裡寫的: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就是少女愛意朦朧的感覺:看不準,捉不住,想放又放不下。

而二老對女孩的愛則是含蓄又勇敢的。在得知哥哥大老也喜歡這個女孩時,則直截了當地向大老表明瞭自己的心意,“大老,你信不信這女子心上早已有了個人”。

更重要的是二老明白女孩的心意,於是他發揮了自己的特長,選擇走馬路,為女孩唱三年零六個月的情歌。

接著,十四中寨逢場的那晚,哭倦得睡著了的女孩在迷糊中聽到了一種頂好聽的歌聲。第二天醒來女孩對爺爺說:“我像跟著這聲音各處飛,飛到對溪懸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了。我睡得可真好,夢的真有趣!”

無疑,二老是成功的,他的歌聲讓這個女孩在睡夢中都能感受到甜美。

這一段懵懂的愛情,純粹不俗,若有若無但又實實在在,就像風送來的小溪流水的聲音。這樣的愛情讓人忍不住想起古人常說的,但不大為人理解的一句話:思無邪。

《邊城》:世外桃源下的美與悲,誰都逃不過時代枷鎖的束縛

02、【世外桃源下的“悲”】:親情之悲,愛情之悲,都是生命不可承受的重

《邊城》末尾的留白充滿了不確定性,就像故事裡人物命運一樣充滿不確定性。沈從文先生筆下寫的是世外桃源,但裡面質樸的各個人物在命運之前還是無能為力,一切都是宿命,現實也總有不完滿和遺憾。他們被舊社會的枷鎖束縛著,他們在努力掙脫卻永遠無法逃脫,就像他們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陰差陽錯一樣。

善良人的悲劇往往最令人惋惜。我在《邊城》看到的是痛苦,是先生的偏執,是他故意不理會儺送與團總家女兒的碾坊的婚約。

(1)親情的悲:白髮人送黑髮人,末了,誰都不能陪誰到最後

年少時讀《邊城》,總覺得懵懂的翠翠的純潔愛情沒有一個美滿的結局是整個故事裡最悲的,如今帶著不一樣的心境重讀,發現爺爺才是貫穿整個故事悲劇的那一根線

爺爺一生淳樸善良,守著渡船50年來,他從不思索自己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裡活下去。

那可憐的女兒未婚先孕,他也從未責罵過半句,仍然很平靜地把日子過去。就在他以為他能繼續和女兒還有孫女一起平靜地活下去時,羞慚的女兒卻選擇到溪邊故意喝了許多冷水死去,只留下這麼一個剛剛出生的娃娃。

“爺爺,為什麼不上來,我要你”,翠翠帶著嬌有點兒埋怨的聲音。

“翠翠,我就來,我就來”,爺爺一面大聲地回道,一面又自言自語“翠翠,爺爺不在了,你將怎樣”。

娃娃終於長成了大姑娘,爺爺是歡喜的,也是哀傷的。

爺爺開始著急孫女的婚事,他覺得大方踏實的大老是個非常適合的人選,可他又要考慮翠翠的意見,因為翠翠喜歡的是二老。

唱山歌的第二天,爺爺急著去找大老,可爺爺卻錯把昨晚唱歌人“張冠李戴”,把唱歌的二老當成了大老。

大老的死,成了整個故事裡所有人的結。

爺爺本就心中有愧,再加上二老的誤會,終於撐不住,在那個雨夜帶著遺憾和愧疚也永遠地離開了。只剩下可憐的翠翠,一個人,一條狗。

有人說,爺爺因為自己女兒的愛情悲劇而沉不住氣,在對翠翠的愛情上的不理性便奠定了這故事的悲劇。可是呀,女兒始終是爺爺心裡的一根刺,他不希望自己的孫女也重蹈女兒的不幸,他的急於求成,這是錯嗎?不是,只是在那個年代下,人生的某些選擇就是一種宿命,絕大多數都逃不脫歷史的背景。

《邊城》:世外桃源下的美與悲,誰都逃不過時代枷鎖的束縛

(2)愛情的悲:相愛卻不能相守,只因那條無法跨越的鴻溝

《邊城》的末尾是這樣寫的:“可是到了冬天,那個圻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裡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青年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回來!”

有人說,這個結局不好,情竇初開,情花已開,卻空等情人歸來,而那種歸期又是遙遙無期。二老不應該這樣犧牲翠翠的幸福。大老已死,剩下的人就應該好好地在一起,才能對得起死去的人。

這都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但這個故事不就是要諷刺當下人們的愛情觀嗎?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而如今,愛情竟也成了奢侈品,渴望卻不可及。

無疑,翠翠的愛情也是個悲劇,但這個悲劇也是時代的產物。

在那個年代,翠翠的性格是靦腆和剋制的,從小就缺乏母親的教導,從出生到長大,身邊就只有爺爺,沒有人教過她任何情愛。所以當她第一次遇上心愛之人時,她是驚慌失措的。再加上爺爺的“老而好事”的不爽快,以及後來大老的死,就註定了她和二老的愛情是不會有一個好的結局的。哪怕經歷了愛情挫折後,翠翠認清了自己的心,哪怕出走的二老儺送對翠翠的感情也一直沒變,但他們的深情也註定了只能徒留在夢裡了。

杜秋娘說: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林清玄說: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

很多時候,有些人錯過了就是錯過了,無論再怎麼努力,再也回不到最初的美好了。

我們中國人總是對愛情太尊重,所以它很難成為我們享受生活的一部分,於是就有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化蝶,有了張生與崔鶯鶯的相思。我們愛得過重,而後來卻忘了因何而愛,也忘了愛的本質是什麼,我們看不透也想不通,所以只能繼續地愛下去,不論時間或生命。

《邊城》:世外桃源下的美與悲,誰都逃不過時代枷鎖的束縛

03、你我皆是時代的悲劇產物,都逃不過枷鎖的束縛

《邊城》用最原始的美,狠狠地羞辱了現代社會,我們致力追求的所謂的文明理性,其中隱藏著無數的醜惡,文明的人永遠不能坦誠,文明的社會也抵不過物慾。

故事的末尾,哪怕大老的死讓二老對爺爺充滿怨恨,但他也難以割捨對翠翠的愛,所以每當有人問他“你要渡船還是碾坊”時,他仍會說“我牽掛的是渡船”。

“要一座碾坊還是一隻渡船”,這是一個亙古難抉擇的問題,如果不是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不同年齡,不同閱歷的人肯定會有一番說辭,可當真發生在自己身上時,那種細細的權衡和思量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硃砂痣”和“明月光”。

凡事都有偶爾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

如果翠翠的性格不是那麼的柔弱,她能勇敢一點,早日坦誠自己的心,也許等待她的會是柳暗花明的幸福。

如果二老沒有瞻前顧後,沒有謙讓這份感情,或許他就能和翠翠有情人終成眷屬,或許大老就不會死,要知道大老的去世與他的優柔管段也脫不了干係。

如果大老能早日放手對翠翠的愛,沒有賭氣地離開而意外死亡,那爺爺和二老就不用一輩子都活在愧疚了。

如果大老沒有死,如果二老沒有誤會爺爺的用意,如果二老不出走,也許二老就能和翠翠走到一起......可是哪裡來那麼多的如果。

末了,我們才明白,這個真誠質樸的村子裡隱藏著一種束縛,它讓翠翠不敢承認,讓二老不敢爭取,這就是時代。沒誰能把握自己的幸福,也沒誰能跨越歷史享有不受時代束縛的幸福。

《邊城》:世外桃源下的美與悲,誰都逃不過時代枷鎖的束縛

結尾

強調《邊城》彷彿世外桃源,那是因為看到了前半段的溪流、竹子與小城,沒看到水底下的倔強,感受到了溫和之下的氣性與倔強,才能大概明白《邊城》的味道。

每一次讀《邊城》,心中都久久不能釋懷,我們的親情或者愛情,甚至是友情,都難以逃脫時代下物與欲的束縛。

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座邊城,那是美與悲的存在。我們渴望來的時候是帶著一顆寧靜的心,不被光陰追逐,不被世俗束縛,走的時候再將靈魂寄宿在邊城。若有朝一日再度行來,那時將不再是過客,而是邊城的歸人了。


以我之筆觸你之心;以其之故動你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