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肝肾阴虚,又肝火旺盛;既易烦怒,又易悲恐,这肝之虚实到底如何辩?

彼得苏


肝肾阴虚,是肝肾阴液亏少致虚热所表现的症候。肝火旺盛,是指肝火炽盛而上炎所表现的实热证候。

肝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其液为泪,在志为怒,以肝血为基础,肝之疏泄正常,肝血充盈,气血和平,人要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时,表现在情感情绪上比较开朗平静,或怒而不过,节制能力较强。疏泄太过则肝阳亢逆,稍受刺激就情绪急燥,易于动怒。肾藏精,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开窃于耳,在液为唾,在志为恐。志以肾中精气为基础,肾中精气充沛,肾精生髓海得养,蛰藏有度,那么人在接受外界刺激时,一般可表现为虽恐不甚,且能自我调节。若肾中精气虚衰,封藏失司,稍遇刺激,就会表现为惊恐不安,眠食俱废。

脏腑虚实的辩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病程的长短 , 2、面部的色泽, 3、声息的高低 , 4、疼痛的性质, 5、大、小便的质地, 6、舌脉征象,而每个脏腑都有虚实阴阳辩证。

肝肾阴虚属于虚证、阴证,是肝肾阴液亏少致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干,胁痛,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舌红苔少,脉细而数。肝肾同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本证以胁痛、腰膝酸软,耳鸣为辩证要点。肝火上炎属于实证、阳证,是指肝火炽盛而上炎所表现的实热证候。主要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燥易怒,不寐,胁肋痛,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本证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外感火热之邪以致肝胆气郁,化火上逆而成,一般以肝脉循行部位的头、目、耳、胁所表现的实火炽盛症状为辩证要点。


云云野鹤


这个在实际中常常遇到,很多人都会感到困惑无法下手,原因是中医基础不太好。

在中医理论中,人有五脏六腑分别对应,其中肝胆相照互为表里,题主说的问题就是肝胆都有问题。

脾气不好,肝火旺盛,说明肝有问题,肝主木,火大了肯定不好。肝不好一定会影响到胆,肝胆互为表里嘛,胆不好的人肯定容易恐惧做恶梦,它们究竟是谁影响到谁,需要看具体的症状,如果分不清可以同时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