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清政府就能夠仿造出馬克沁機槍,為何沒有大量製造?

歷史總探長


清朝時期的我國,之所以會遭到外國列強的凌辱,很大程度上跟我國當時擁有的武器裝備較為陳舊有一定的關係。要知道,武器裝備越先進和精良,那打仗和自衛防禦就越能取得預期的結果。而武器裝備一旦比不過侵略者,那後果自然會變得較為嚴重。

不過你知道嗎?其實我國的清政府早在1888年的時候,就已經能夠仿造出當時較為先進的馬克沁機槍這種武器了。只是讓人感到不解的是,能仿造出歸能仿造出,清政府之後卻並未進行大量生產。那麼,清政府當時為何沒有積極大量生產馬克沁機槍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具體的原因吧!

一、當時清政府並不重視這件事。

清政府當時的統治非常腐朽,很多事情要想辦成,根本就沒有我們想得那麼容易。就拿我們今天跟大家介紹的這款機槍來說,雖然在當時它的先進程度算得上是有目共睹,可若想進行批量生產,還是要得到清政府的批准和重視才行。

畢竟這屬於軍事器械,沒有國家的批准,誰敢貿然大量生產呢?當然了,除了國家之外,一般人還真沒有這個能力能夠做到這一點。這個時候,可能就會有人要問了,既然明知這種機槍非常先進,為何清政府還會不重視批量生產這種機槍這件事呢?

其實,熟悉清朝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清朝的帝王和朝臣們都有一種非常明顯的優越感。在他們看來,洋人展示出來的玩意兒再好,也只不過算是“奇技淫巧”罷了,根本就沒有辦法入得了他們的法眼。

這樣一來,就算1888年的時候,清政府就已經能夠仿造出這種較為先進的軍事武器了,也照樣沒有辦法進行批量生產。畢竟當時清政府並不重視這件事,還何談進行批量生產呢?

二、技術掌握不到位。

假設當時清政府足夠重視批量生產這種機槍,那它其實也照樣沒有辦法做到這件事。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可以好好想想,若想批量生產出這種機槍,不得先掌握住生產這種機槍的核心技術嗎?若是核心技術掌握不到位,那別說進行批量生產了,能生產出一兩架這種機槍就算是很不錯了。

要知道,當時清政府仿製出的這種機槍,並非是在充分掌握了製造這種機槍的核心技術的情況下,而只不過算是簡單地將從外國人手中購買到的一架機槍,拆卸後重新組裝起來的罷了。

就算當時的機械製造局能夠按照這種機槍的樣式仿製出一架這種機槍,那它能不能正常使用還是個問題,哪裡還能去進行批量生產呢?

這就跟當時清政府想仿造洋人的車床似的:覺得洋人的車床好,想進行仿造,可卻造不出高強度的鋼鐵;即便能造出高強度的鋼鐵,沒有設計圖紙做參考,也難以開展仿造工作。當然了,就算洋人將高強度的鋼鐵和設計圖紙都提供給清政府,沒有能看得懂圖紙的人來進行指導,一切照樣還是空談。

所以說,當時清政府掌握到的製作此機槍的技術還不到位,自然就無法批量生產出這種機槍了。

三、批量仿造經費不足。

前面我們已經提及過,只有國家才有能力和資格批量生產這種武器設備。畢竟單是從經費方面來講,做這件事就不是一般人能夠承擔得起的。當然了,雖然當時的清政府算不上特別窮,可也已經沒有曾經那麼富裕了。

要知道,光是簽訂不平等條約賠償外國列強的銀子數額,就已經多到清政府無力負擔的地步了。再加上當時清朝官員普遍存在嚴重的貪腐情況,從而導致批量仿造這種機槍的經費不足。在有此原因存在的情況下,哪裡還能搞什麼批量生產?能仿造出一兩架這種機槍就算是很不錯的了。

除了上述內容外,我們還想給大家補充點情況:據說李鴻章在跟上海虹口一個洋人合辦的鐵廠投產以後,曾經生產出過幾臺馬克沁機槍。按說這該是個好的開始,可誰成想,那時生產出來的馬克沁機槍質量差到沒辦法使用的地步。

所以,我們不能說當時清政府就真的無人肯堅持生產這種機槍,而只能說這樣的人的數量太少,且他們在此方面也確實沒有幹出多大的成績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