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明知慈禧有野心,肅順也勸他效仿漢武帝,為何他最終放棄了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大舉入侵大沽口、攻佔天津,這個時候的咸豐皇帝卻束手無策,就在英法聯軍進逼北京的時候。咸豐皇帝以“木蘭秋獮”為名,率領朝臣及嬪妃逃亡熱河,索性把爛攤子留給恭親王奕訢。

逃亡承德後,咸豐帝不想著如何振興國家,而是醉心於戲劇。在“煙波致爽”殿三天演一齣戲,更要命的是,咸豐帝縱情聲色、嗜酒如命。咸豐皇帝的臉色呈黃色,屢咳不止,御醫建議常飲鹿血。

英法聯軍攻佔天津後,咸豐帝束手無策,在慈禧的推薦下,皇帝起用恭親王奕訢為欽差大臣,委以與英法談判的責任。恭親王奕訢主和、肅順主戰,兩個人的觀點爭鋒相對,竟然在咸豐面前吵起來了。

咸豐明知慈禧有野心,肅順也勸他效仿漢武帝,為何他最終放棄了

由於慈禧在後宮逐漸參與朝政活動,肅順專橫跋扈,他不允許有人同他一樣影響著皇帝的決策,尤其是不能允許一個“無知”的女人在皇帝面前指手畫腳。當時慈禧年僅二十七歲,沒有任何根基的她,與肅順在權力場上角逐。

咸豐帝抱病承德,臥床期間,一直籌劃著未來權力的安排,他非常擔心自己死後,由於載淳年幼,會出現母親慈禧擅政的局面。《清史拾遺》記載:“帝晚年頗不滿意於慈禧,以其佻巧奸詐,將來必以母后擅權破壞祖訓。平時從容與肅順密謀,欲以鉤弋夫人例侍之。”

慈禧清楚地意識到,和肅順明火執仗地爭鬥,自己沒有好下場。為了不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禍端,慈禧佯做不知,肅順鼓動咸豐帝效仿鉤弋夫人典故殺掉自己的事情。慈禧向人們傳遞了一個,沒有野心,只是六歲皇帝的母親的信號。

咸豐明知慈禧有野心,肅順也勸他效仿漢武帝,為何他最終放棄了

《清史拾遺》記載:“慈安謙退不肯負責,而慈禧日夜抱其子聒於上前,上病中不忍其母子失所,業已允之。”

咸豐十一年七月十六七(1861年8月21日)晚飯後,咸豐帝突然暈厥,半夜才甦醒。他自知難以支撐,急忙傳諭內廷大臣安排後事。彌留之際,咸豐帝口述了兩道諭旨。

其一、皇長子(載淳)立為皇太子;

其二,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

咸豐明知慈禧有野心,肅順也勸他效仿漢武帝,為何他最終放棄了

咸豐明知慈禧有野心,肅順也勸他效仿漢武帝,為何他最終放棄了?

首先,咸豐皇帝之所以放棄“效仿鉤弋夫人”,主要原因就是慈禧是他的妻子,慈禧在幫咸豐處理政務的時候,兩個人已經建立很深的感情了,咸豐皇帝雖然生活上不檢點,但是他不是個狠心的人。

還有一個原因,咸豐皇帝是一個子嗣不旺的人。他一生只有二個兒子,一個女兒,其中一個還夭折了,僅剩下慈禧生的在淳了。慈禧生完載淳以後,地位也發生了變化。

咸豐明知慈禧有野心,肅順也勸他效仿漢武帝,為何他最終放棄了

《清皇室四譜》記載:“六年三月生皇子,是為穆宗(同治帝)。旋詔晉懿妃,十二月行冊封禮。七年十二月晉懿貴妃。”就是生下皇子,慈禧的位置成為宮中第二,僅次於皇后。也真是因為這個皇子,咸豐皇帝才不願意殺慈禧。

還有一點是咸豐不願意殺慈禧的原因,他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和自己一樣,從小沒有母親,咸豐十歲的時候,他的生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就病死,雖然後來靜貴妃撫養咸豐,這種喪母之痛,可能只有咸豐自己能體會。

咸豐明知慈禧有野心,肅順也勸他效仿漢武帝,為何他最終放棄了

出於政治上的考慮,雖然咸豐臨終的時候,讓八大臣“贊襄一切政務”,為了不讓大權旁落,將兩枚隨身印章“御賞”、“同道堂”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和兒子載淳,作為皇權的象徵。皇帝年幼,下達諭旨的時候,全文開始加蓋皇后的“御賞”印,文末蓋有皇帝的“同道堂”印,才算有效。

當然,小皇帝小“同道堂”印由慈禧保管,咸豐在彌留之際,把慈禧拉入皇權的核心,咸豐也知道肅順的專權跋扈。就是讓八大臣和兩宮太后相互制約,保證小皇帝的權力,這也算是為小皇帝鋪路,所以才沒殺慈禧。

咸豐明知慈禧有野心,肅順也勸他效仿漢武帝,為何他最終放棄了

​不得不說,咸豐皇帝考慮事情,還是比較全面的。從不同角度考慮了,咸豐也沒有像漢武帝那樣,成為一個心狠手辣的人。結局可能咸豐皇帝沒想到,慈禧太后扳倒八大臣,竟然兩次垂簾聽政。如果咸豐採納肅順“去母留子”的決定,歷史又會如何發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