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生求賢若渴,卻為何殺了單雄信?5年後才知李世民太精明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三月,李世民在虎牢關活捉竇建德、王琬、長孫安世等人。李世民還讓孫安世告訴王世充失敗的情況。這個時候王世充打算衝出包圍,往襄陽跑,結果將領們都不同意。

《新唐書》卷一《本紀第一·高祖》:“(武德四年五月)戊辰,王世充降。”

李淵對王世充、竇建德最後的處置

李世民一生求賢若渴,卻為何殺了單雄信?5年後才知李世民太精明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九日,李世民凱旋迴長安。李世民就把王世充、竇建德講給李淵處理。《舊唐書》:秦王以世充至長安,高祖數其罪,世充對曰:“計臣之罪,誠不容誅,但陛下愛子秦王許臣不死。”高祖乃釋之。與兄苪、妻、子同徙於蜀,將行,為仇人定州刺史獨孤修所殺。子玄應及兄世偉等在路謀叛,伏誅。世充自篡位,凡三年而滅。

然而竇建德也沒有逃脫了,被斬首的命運。《舊唐書》記載:“七月,秦王俘建德至京師,斬於長安市,年四十九。”對於王世充和竇建德自然由李淵來處理,對於單雄信的處理,讓李世民有點為難。

李世民一生求賢若渴,卻為何殺了單雄信?5年後才知李世民太精明

李世民和單雄信的交集

大業十三年(617年),王伯當和徐世勣建議翟讓,把瓦崗寨主的位置讓給李密時。單雄信就被封為左武侯大將軍,《舊唐書·李密傳》:讓於是推密為主,號為魏公。二月,於鞏南設壇場,即位,稱元年,其文書行下稱行軍元帥魏公府。以房彥藻為左長史,邴元真為右長史,楊地方為左司馬,鄭德韜為右司馬。拜翟讓為司徒,封東郡公。單雄信為左武候大將軍,徐世勣為右武侯大將軍。

後來瓦崗寨失敗,李密投向唐朝,王世充又打敗李密,進圍偃師,單雄信等人投降,徐世勣投奔李唐。《舊唐書·李密傳》:密偃師失利,遂降於王世充,署為大將軍。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攻打洛陽,單雄信率兵出戰,單雄信直取李世民,徐世勣制止單雄信,單雄信才退走。《舊唐書·李密傳》:太宗圍逼東都,雄信出軍拒戰,援槍而至,幾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懼,遂退,太宗由是獲免。

李世民一生求賢若渴,卻為何殺了單雄信?5年後才知李世民太精明

李世民為何殺害單雄信?

單雄信雖然將才難得,但是他是一個“有奶就是娘”的人,李世民對他不放心。當時瓦崗寨的核心成員就是:翟讓、單雄信、徐世勣,後來李密上山,翟讓就把位置讓給了李密。公元617年11月,李密設宴請翟讓喝酒,趁機把翟讓殺害。

緊接著,翟弘、翟摩侯、王儒信都被殺。徐世勣想跑,被守門的士兵砍傷脖子,幸虧被王伯當制止,再看單雄信,單雄信跪下來磕頭哀求,李密才沒有殺他。

李世民一生求賢若渴,卻為何殺了單雄信?5年後才知李世民太精明

後來瓦崗寨失敗,單雄信又投奔了王世充,還被封為大將軍。對於這些武功高強,卻人品有問題的人,讓李世民非常的不放心,說不定哪天就背叛自己了。這是李世民殺單雄信的第一點原因。

第二點,瓦崗勢力和關隴集團勢力的隔膜

李世民屬於關隴集團勢力,他對瓦崗勢力一直有戒備之心。除了對單雄信,李世民對徐世勣也存在戒心。因為徐世勣和單雄信關係不一般。

單雄信被殺的時候,徐世勣還向李世民求情,希望免單雄信一死,但是被拒絕。單雄信就把家人託付給了徐世勣。

李世民一生求賢若渴,卻為何殺了單雄信?5年後才知李世民太精明

《隋唐嘉話》:充既平,雄心將就戮,英公請之不得,泣而退。雄信曰:‘我固知汝不了此。’績曰:‘平生誓共為灰土,豈敢念生,但以身已許國,義不兩遂。雖死之,顧兄妻子何如。“因以刀割其股,以肉啖雄信曰:‘示無忘前誓。’雄信食之不疑。”

李世民在臨死的時候,還在試探徐世勣,《舊唐書·卷六十七·列傳第十七》:二十三年,太宗寢疾,謂高宗曰:“汝於李勣無恩,我今將責出之。我死後,汝當授以僕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乃出為疊州都督。高宗即位,其月,召拜洛州刺史,尋加開府儀同三司,令同中書門下,參掌機密。十歲,冊拜尚書左僕射。

李世民一生求賢若渴,卻為何殺了單雄信?5年後才知李世民太精明

總結:李世民之所以殺單雄信,主要是單雄信人品不行,在一個單雄信和徐世勣的關係不一般,單雄信被殺之前,徐世勣為他求情,就能看得出。如果單雄信和徐世勣聯合反唐,後果不堪設想。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整個瓦崗勢力,沒有和李世民是一條船上的,徐世勣則是觀望的態度。如果當時單雄信活著,以單雄信的為人處世的方式,有可能被李建成拉攏過去。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的勝算就沒有那麼大了。

(文中的徐世勣就是後來的李勣、李世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