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與司馬懿相比較,你更欣賞誰的智慧?

菩提非樹LW


諸葛亮與司馬懿相比較,我更欣賞司馬懿的智慧,治國理政,軍隊的管理,人才的選拔等方面可以看出司馬懿的智慧遠勝於諸葛亮。

諸葛亮在用人方面不及司馬懿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看,諸葛亮為什麼會心力憔悴致死,原因很簡單諸葛亮事必躬親,這對於諸葛亮的北伐來說卻是是一個保障,但是蜀國的人才隊伍得不到鍛鍊,導致蜀國官員過度依賴諸葛亮,諸葛亮一死蜀國除了姜維,真的的可謂江郎才盡。而反觀司馬懿,雖然沒有諸葛亮那樣集權,但是也在積極推進九品中正制,所有到後期魏晉時期人才不斷,這也為了晉統一全國打下基礎。

取得的成就司馬懿遠超諸葛亮

司馬懿和諸葛亮的處境進行對比,諸葛亮的外部環境可以說是十分優越的,要知道劉備、劉禪父子是十分信任諸葛亮的,並且蜀國的官員都十分的崇拜諸葛亮,所以諸葛亮做事情基本上沒有掣肘,反觀司馬懿曹操、曹丕、曹睿等等曹氏宗親都十分提防司馬懿,並且處處掣肘。然而諸葛亮沒有為蜀國開疆擴土,反而越大越窮。但是司馬懿呢雖然處處掣肘,但是讓魏國成三國中後期處於壓倒性優勢,到最後統一全國,所以從歷史功績上司馬懿遠超諸葛亮!

從為人處世、取得成就,選人用能方面司馬懿的智慧遠勝於諸葛亮,但是從文學成就、道德制高點上看諸葛亮遠勝於司馬懿,但是在戰亂紛紛的年代,文學成就道德制高點不是智慧的體現。


權權赤子心


諸葛亮和司馬懿可謂是將遇良才、棋逢對手!兩人戰場上鬥智鬥勇精彩不斷!特別是上方谷一戰,諸葛亮的聰明才能發揮到了極致!然而天不助蜀,魏不當滅!晴天一聲雷!撲滅了熊熊燃燒的大火!使得司馬懿父子得以生還逃脫!比司馬懿智慧更勝一籌的諸葛亮只有心灰意冷無奈的離開了人世間!能屈能伸、奸詐的司馬懿終於笑到了最後!



泰安方圓


三國後期能說得上精彩的部份那就是孔明六出祁山了,而這時期並不出名的司馬懿登場亮相,諸葛亮與司馬懿二人更喜歡誰?就我個人而言,不同的年齡段的人生旅歷有著不同的價值觀。

三十歲前特喜諸葛亮,記得在七三年這個文革的年代,被打入“封、資、修”的“封”的古籍四大名著中有“真三國、假封神、無稽水滸、大話西遊”,這四部都被列入嚴禁閱讀的書籍,偷閱者有可能被列入“牛鬼蛇神”的行列而被批鬥,當時三年級的我,卻閱讀了這四套文不加點的清未民初版的小說。

到現在還記得看到星落五丈原是是在那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在被窩裡看到孔明之死,而這時收音機裡剛好播放著《長征組歌》中的爬雪山過草地這一段,在被窩裡因諸葛亮之死而抽泣。

但過了三十歲後,越來越看輕諸葛亮了,特別是現在。六次祁山較量中,諸葛亮五勝一負,看數據似是諸葛亮遠勝司馬懿,但孔明有四勝只能算不傷司馬懿肋骨的小勝,還有一勝也可能是司馬懿為除去張郃而故意讓諸葛亮的中勝,而司馬懿的那一勝則大傷諸葛亮的骨幹將領,可謂大勝。

概括來說,司馬懿對陣諸葛亮是任你使出渾身解數,我自巋然不動。正因司馬懿以守為攻,才使諸葛亮“六出祁山無寸土,騙得後人淚滿襟”。


正理歪道


只從軍事方面來說

一、陳壽說諸葛亮“應變戰略,非其所長”,這是有前提的。

所謂“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這確是實情。倘若成功,陳壽興許已經寫季漢書了,哪裡還有曹魏和司馬拼命找藉口的空間。按這個戰略目標,諸葛志向太高,所求太多,確實是失敗的。即以戰役論,初出祁山的首戰在天時地利人和互相湊合的情況下仍然戰敗,不能不說確實是諸葛將略還不夠強,不然這一仗是有可能贏的。當然絕不是子午谷那種打法。然而首戰既敗,以後再出,就再沒有那種氣勢和人望。但在這個層面上,諸葛的對手實在是整個曹魏,隨便拎出具體哪個人來,都是不夠看的。

二、蜀漢小,曹魏大、所以蜀漢一時強盛,曹魏仍能以龐大國力慢慢拖垮之。於是司馬懿採取守勢,不是打不過諸葛亮,而是因勢利導,選擇最佳策略。

這種說法最近經常能看見。而且從後世逆推,也沒什麼問題。甚至成了一種政治正確。正好像諸葛亮也知道打不過曹魏,但一味堅守更不行,只能以攻代守一樣。看上去都有道理。然而還原到具體環境裡,其實是有問題的。諸葛亮每出全師,事必躬親,鞠躬盡瘁,六年就把自己活活累死。絕不是想以攻代守抻長線,只是客觀上起到了以攻代守的作用。司馬懿也是一樣。

我們說六出祁山,但從蜀漢方數,大的軍事行動只有五次。《演義》裡多出的一次,即蜀漢四次戰役之前,曹魏的反攻。曹真和司馬懿雙向齊出。這一戰在魏蜀雙方,記載都極簡略。似乎只是天降霖雨,不成而返。實際上它從發起到結束,都不是那麼簡單。

是時曹魏東線大將曹休已死,曹真和司馬懿是曹丕一系裡唯二掌兵權的重將,全部壓到蜀漢。龜孫子才想跟你採取守勢。然而後果是戰無寸功,反倒掛了大將曹真。曹真和曹休是曹丕交給曹睿輔政四臣裡僅有的兩個宗族,至此全掛了,即使是非戰之功,影響仍然是相當深遠的。

而諸葛亮北伐第四次戰役,就發生在此後。這時候曹魏其實非常需要一場勝利來一振頹勢,而無論廟堂戎旅,反對聲音都很高,廟堂之上曹真剛掛曹植就寫信給曹睿,教育曹睿還是自家人信得過。戎旅之中司馬懿部將都直接說出“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的話。

這種情況下司馬懿要能打贏諸葛亮,孫子才不去打。事實上也打了。怎麼樣?一敗塗地!要不是李嚴扯後腿,四次戰役最後怎麼樣還不好說。所以【採取守勢,用龐大國力拖死諸葛亮】壓根不是其時曹魏制定的國策,更沒有【拖下去能拖死諸葛亮】的覺悟。

曹睿能支持司馬懿不打,連曹睿本身都是要擔負一定風險的。但現實如此,敢跟諸葛亮剛正面就是輸。守雖然丟臉,總比輸好。曹睿和司馬懿後來的烏龜戰略,完全是被諸葛亮打出來的結果。換言之大寫一個字,慫!所以雖然客觀上曹睿和司馬懿也確實拖死了諸葛亮,但單從雙方高下來說,明眼人都一望可知。





虎翼說


這兩位在三國曆史上都是一代名臣,分別輔佐的不同的君主,一個輔佐劉備、一個輔佐曹氏,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司馬懿和諸葛亮我更喜歡或者說欣賞誰?我國經過理性的分析的話我更加喜歡司馬懿!

之所以喜歡司馬懿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司馬懿更加符合歷史的真實性

諸葛亮自從南陽臥龍崗出山,可謂說一路無敵的狀態,火燒赤壁、七情孟獲、六出祁山等等。感覺他就是一個神無所不會、無所不能,歷史上真有這麼完美的人嗎?司馬懿的表現就更加符合人性,他由於時運不濟而選擇韜光養晦、和曹爽的爭權逐利、他隱忍、他堅強、他從不妥協,他的奮鬥精神以及在大環境下的生存本領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2、工作成績

諸葛亮的工作成績不容置疑是偉大的,他幫助劉備三分天下建立蜀國。但是他的表現過於傑出導致他死後就後繼無人,蜀國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出現了。這也說明了諸葛亮當領導管理方法是有問題的,他不善於培養接班人,他只相信他自己而不會授權。司馬懿就不一樣了,魏國大將如雲、謀士如山比比皆是,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軍擒斬孟達,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3、教育下一代的情況

諸葛亮的後代子孫都是默默無聞,想來可能,為富貴不過三代,聰慧也不過三代吧,因此諸葛亮的子孫們都沒有身居要職。公元263年,司馬昭(司馬懿的兒子)分三路大軍共計十五萬伐蜀,其中鄧艾偷渡陰平,並且在綿竹地區打敗諸葛瞻父子(諸葛亮的子孫),二人均被鄧艾殺害,諸葛瞻死前曾說:外不能治軍,內不能管制黃皓,死後也無臉面見先帝。通過這個事可以發現諸葛亮的子孫和司馬懿的子孫不是一個重量級。最後司馬懿的子孫司馬炎建立的東晉,三國時期宣佈結束。





書一本話一堆


  • 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有大智慧的人,都是歷史上的傑出人物,都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僅就智慧方面來比較,我認為諸葛亮更值得欽佩。
  • 首先,起點不同,諸葛亮的起點更低,相比較取得的成就更了不起。
  • 諸葛亮投靠劉備時,劉備就新野這麼一個地方,軍隊也很少,正是因為諸葛亮的加盟,劉備集團才有了後來的三分天下。而司馬懿所在的曹魏集團,主要是曹操打下的基業,司馬懿在曹魏嶄露頭角之時,曹魏的版圖已經基本完成。
  • 其次,所在陣營實力不同,蜀國國力三國最差,諸葛亮基本是強撐著懟曹魏。
  • 諸葛亮所在的蜀國,在三國時期人口最少,國土面積最小,綜合國力最弱。而魏國則在三國時期國土面積最大,綜合國力最強。諸葛亮真的是在為難為之事,能在北閥中取得一定成績很了不起。
  • 再次,諸葛亮是攻方,司馬懿是守方,攻城為下的道理告訴我們,戰爭中主動進攻的一方往往很吃虧。特別是蜀國的北閥之路更是行路難難於上青天的四川和陝西的出入通道,司馬懿就更佔優勢,而諸葛亮用弱小國力、在佔盡劣勢的情況下,強撐著完成一次次北閥,還沒有吃什麼大虧,足見諸葛亮更加高明。

戰國曲士


更欣賞諸葛亮,因為諸葛亮各方面都勝過司馬懿:

1,諸葛亮是以益州一州的實力在對抗背後是整個最發達的北方的司馬懿,打了個平手;

2,諸葛亮的職業道德勝過司馬懿,因為諸葛亮全力在輔助一個能力不怎麼突出的劉禪,並沒有取而代之,而司馬懿卻扶植後代篡奪了曹魏的天下;

3,諸葛亮的成就遠超過司馬懿,諸葛亮有著名的隆中對,有關於如何平定南中的攻心術的探討,而司馬懿沒有留下任何正面的文化遺產。


白鶴林小酒館


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三國時期的智者。對二人我偏向喜歡諸葛亮,他不僅是千百年來國人智慧的化身,更重要的是他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品德。

他們都是謀略家,但孔明是陽謀,後者司馬氏盡是陰謀。遇弱者踩踏,遇強者裝“蒜",幾起幾落吧。“晉宣屍居魏臣殆"就是後人給他的真象寫實。


嚴汝祥


襄陽隆中是明代才開始建的諸葛亮紀念地!諸葛亮從來也沒在古隆中住過!

2013考古成果顯

司馬懿章也發現

臥龍寓居已不見,

襄陽多次把城遷。

現襄陽城是陰宅,

劉表族墳裡面埋,

對照陰宅找臥龍,

亮家不在古隆中。





隱居黃山


更欣賞司馬懿。

論戰術,孔明先生較強。

論戰咯,司馬懿更強。

司馬懿贏在發展後備力量和屯田上,計之深遠;

諸葛亮輸在忽略了培養人和用人方面,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進行多次討伐戰爭,直至將蜀國拖垮。240多萬的人口,官兵佔70萬人,民眾賦稅壓力巨大,嚴重違背了強兵先富國、強國先藏富於民的治國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