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维也纳:哈布斯堡家族如何携手波兰战胜奥斯曼远征军团?

文|过春天

01

公元1683年秋天,在巴尔干半岛的重镇贝尔格莱德地区,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四世正在优哉游哉的进行着狩猎活动,安逸的生活让这个君主全然忘记了去关心自己西征欧陆腹地据军团主力的命运。几乎与此同时,他的侍从跌跌撞撞的赶到了他的面前,汇报了奥斯曼帝国远征军折戟维也纳城下的败报。

苏丹怒不可遏,因为这次出击本来就是未经其许可,而由帝国宫廷宰相——大维吉尔卡拉·穆斯塔法帕夏自作主张进行的。此次行动调动的军队虽然仅仅三万多人,但却集中了很大一部分帝国的主力。更要命的是,此时,奥斯曼帝国控制下的地中海其他岛屿、连接俄国的克里木,以及遥远的两河流域,都传来了敌军犯境的警报。机动力量遭遇打击,势必削弱苏丹援救其他战场的能力。因此,在他的密令下,就在这一年的圣诞节,卡拉·穆斯塔法帕夏被勒死于贝尔格莱德,接替他的,是他的政敌。

奥斯曼帝国远征维也纳的失利,对于帝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为从苏里曼一世时候起,占领维也纳,逐鹿中欧平原就一直是奥斯曼君主们的夙愿。为此,从15世纪末开始,帝国频频调兵东进,在匈牙利同基督教王国的军队打了无数仗,却始终维持着优势。可是现在,这种优势已经大大丧失了。他们所不知道的是,

从这以后,帝国再未能从奥地利打开局面,取而代之的,是东南欧地方势力的兴起,直到穆斯林势力被排挤出巴尔干半岛。

鏖战维也纳:哈布斯堡家族如何携手波兰战胜奥斯曼远征军团?

(奥斯曼新军)

维也纳战役的胜利,对于哈布斯堡家族操纵下的神圣罗马帝国,无疑是打了一针强心剂。他们的都城在此战中得以保全,而且还给了穆斯林军团沉重的一击。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宿敌法国曾试图借助奥斯曼来削弱其统治,以便于扩张自己的势力。可现在看来,法国人也失算了。经历三十年战争(1618-1648)打击的神圣罗马帝国,看来依然宝刀未老,风采依旧。

02

不过,话说回来了,维也纳战役本身,真的有这么大的影响吗?让哈布斯堡宫廷贵族讳言的是,就在战争的前夜,他们还曾派出和谈代表,不远万里前往伊斯坦布尔,希望能以一纸合约挽回紧张的局面。只不过当时大维吉尔一意孤行,将其扣押,才让战争最终爆发。所以由此可见,维也纳的守卫者,在战争之前对己方能赢得胜利并没有多大信心。

奥斯曼人也猜透了对手这一心思,而对方不计代价的和谈,更刺激了他们吞并中欧的欲望。巧的是,此时匈牙利的新教贵族也向奥斯曼人抛来了橄榄枝,称其会协助苏丹的行动。于是,大维吉尔不顾苏丹意见,径自统领三万主力深入欧洲。

奥斯曼帝国进取欧洲的前哨,位于多瑙河北岸的乌伊瓦尔省,这里距离维也纳不远,正是攻击这一城市的最佳跳板。但是,横亘于二者之间的重镇杰尔,却让大维吉尔犯了难,因为这里防御坚固,而且距离维也纳不远,假如在这里攻击受挫,维也纳城一定会提高警惕,自己出其不意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他不顾同僚反对,直接命令部下绕过杰尔,直扑维也纳。

鏖战维也纳:哈布斯堡家族如何携手波兰战胜奥斯曼远征军团?

(维也纳城池)

7月14日,穆斯林军团向维也纳城发动了进攻,奥斯曼的大炮有效压制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军团火力,由于一周前皇帝就已经逃离了这里,守军内部也是人心惶惶,但他们依然拒绝了对方的劝降——“他们本可以体面的撤离城市”。守军伤亡不下,不过,在奥斯曼军队试图通过挖掘地道通入城中时,他们及时侦破了对方的计谋,并挖掘了深沟以拦阻,奥斯曼军团眼看地道不管用,只能不甘心的退出,改为迎着城墙的密集火网往上冲。

03

奥斯曼军团的炮火本可以杀伤更多的敌军,甚至彻底瓦解守军意志,可是,由于维吉尔之前追求兵贵神速,所以将大量攻城重武器留在了后方,进攻的梯队仅仅配备了滑膛枪,他们本以为己方第一天攻城的炮火会成为开始,没想到已经结束了。无奈,他们只能以血肉之躯,跟基督教军团拼个死活。

就这样,一场突袭战变成了僵局,谁也占不到更大的便宜。而也就在此时,哈布斯堡家族终于认清了己方的战争潜力,尚能拖住对手一阵子,于是,他们转而派出代表前往波兰与立陶宛,寻求邻邦的援军。

鏖战维也纳:哈布斯堡家族如何携手波兰战胜奥斯曼远征军团?

(欧洲骑士军团)

波兰立陶宛的君主索别斯基也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紧急动员了六万主力,其中还包含了一部分萨克森的骑兵。他们挥师南下,越过了通往维也纳的崇山峻岭,并在九月上旬成功抵达奥斯曼军团的侧翼。

奥斯曼远征军的统帅也发现了进入战场的基督教王国骑兵,于是从攻城主力中抽出一部分人马来迎战对手,双方在多瑙河河畔激战在一处,大维吉尔卡拉·穆斯塔法帕夏太想赢了,他全然忘记了,应当认真调查一下对手援军的数量和移动方向,以免自己被前后夹击。更何况,自己退往后方的必经之路上,还有未占领的杰尔城。

鏖战维也纳:哈布斯堡家族如何携手波兰战胜奥斯曼远征军团?

索别斯基进入战场后,意外的发现维也纳城还未沦陷,而且奥斯曼军团布置分散,极容易各个击破。于是他催动骑兵,向奥斯曼军团后方迂回包抄,听到后方人喊马嘶的声音后,大维吉尔终于感到对手来者不善,可已经为时已晚。在基督教王国的优势兵力冲击下,被两个月的围城搞得精疲力竭的穆斯林军团,顶不住压力,全线崩溃,大维吉尔试图拦阻,可大势已去,当发现自己的命令形同虚设后,他自己也只能丢下象征自己权威的刺绣帐篷,落荒而逃。等待他的,正是那粗糙的绳索。

逃亡的奥斯曼军队,在返回巴尔干大本营途中不断遭到伏击,损失惨重,在返回贝尔格莱德后,已经是所剩无几。维也纳保住了,试图依靠苏丹来牵制哈布斯堡的法兰西也失算了,神圣罗马帝国固然组织松散,但对付进攻自己都城的奥斯曼孤军,依然是绰绰有余。从此,东西方的实力对比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而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主要参考文献:

卡罗琳·芬克尔《奥斯曼帝国(1299-1923)》,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悉纳·阿克辛《土耳其的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