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怎么看待他的这种观点?

娱乐前前沿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第四回。文中写曹操行刺董卓未遂,仓皇出逃,经过吕伯奢一家。晚上,吕伯奢准备杀猪款待曹操,曹操听到磨刀声却误以为是吕伯奢一家要杀自己,于是杀光吕氏一家。陈宫因此责备曹操行为的不仁义,曹操却答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绎小说,是根据现有的历史加以改编,所以这句话的真实性有待商榷。

这句话除了在《三国演义》提到,在《孙盛杂记》中同样也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也是最接近三国演义中的话。

其实,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一直都被描绘成了奸雄的形象。因为每一部文学作品都会保留的有作者的主观意愿,进而导致历史的歪曲。文学作品可以作为史料,但不能作为评判历史的唯一依据。

暂且放下语句的真实性不谈,在曹操所处的情况来说,处处危机四伏,稍不留神就会成为刀下鬼。虽然杀了吕氏一家出乎意料之外,但是合乎情理之中。

放眼看历史,历史上的许多君主都以“狠”著称,典型的例子有:秦始皇,刘彻,杨坚等。作为一个人来讲,他们或许令人唾弃,但是作为一个君主,他们又是无比的伟大。

所以对于曹操来说,他是一位君主,需要牢固自己的根基,把家业做强做大,不能有任何闪失。

所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的观点利弊同在,却也有它存在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