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法律硕士:在天同实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本文为天同律师事务所实习生蔡金兰同学,接受公众号“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采访实录。



来源/微信公众号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stlpku)


北大法律硕士:在天同实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蔡金兰,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15级法律硕士研究生。2016-2017年度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2016-2017年“国家奖学金”得主。曾代表国际法学院参加第十四届“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获得季军,以及参加 Vis Vienna北京邀请赛获得大赛全国冠军、个人最佳辩手称号。


天同实习


Q1: 学姐,听说你最近在北京天同律师事务所实习。我想知道,你为什么选择了天同?选择进入诉讼领域?


蔡金兰:在找实习的时候,我做了一点research,发现天同是一个很特别的律所。在国内诸多大型律所中,很少有专门做诉讼业务的,它们都或多或少涉猎了资本市场,因为大家都知道资本市场的经济回报是最高的。而天同却专注于诉讼业务,并在业内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在我看来,天同是很有品味的。首先,我了解了一下蒋勇律师(天同首席合伙人)的经历、他关于天同的理念,以及诉讼可视化、模拟法庭的见解。此外,天同出版的《天同码》,很像Westlaw里的key numbers,让人觉得这个律所是真真切切地在做一些事情。天同走在了诉讼领域的前列,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开拓者。


其次,从个人兴趣而言,我从一开始就笃定要做传统的诉讼仲裁业务,我认为诉讼仲裁是比较能体现一个法律人的智慧和价值的。一个好的律师就像是艺术家,可以让法律规则在鲜活生动的案例里舞蹈。每一个案例都有它的独特性,其中牵涉的人事、矛盾都是社会百态的一个缩影,它不仅需要律师具备法律技术,也需要有对人事的洞察力。每一个案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一天都有新鲜感和挑战性,我喜欢这样充满挑战的生活。


Q2:那学姐能简单介绍一下天同的工作环境吗?以及在天同工作是怎样一个节奏?


蔡金兰:相较于红圈所,天同更像是一个精品所。它的律师队伍不大,所以它更像是一个team,一个家。我们办公的地点是几个相邻的四合院。在天同工作,每天都能看到院里两棵挂满了红果的海棠树、门口熟透了的柿子和石榴,还有新鲜的辣椒和花花草草,仿佛把生活和工作融为一体了。最重要的是,天同的同事都很优秀,有着极高的智商和情商。他们真心地关心彼此,懂得如何生活。这种工作氛围我很享受。


在天同,不需要疯狂地加班,所以工作节奏相对慢了不少。即便加班,也是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在天同工作,不会有被压抑、被剥削的感觉。你会觉得你的工作成为你这个人的一部分,你是在为自己打拼。


Q3:听你这么描述,天同的工作氛围确实很好。不知道实习生在天同具体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蔡金兰:在像天同这样的“小所”、“精品所”里,案源质量往往很高,再加上相对较小的律师队伍规模,作为实习生,可以接触到案子最核心的部分。这在其他一些等级森严的大所中,是很难想象的。


至于具体的内容,日常的杂务是在所难免的,比如复印、打印文件等。但天同在招实习生的时候,更想着要培养实习生。所以,实习生会看到整个案子的卷宗、证据材料;然后律师会让实习生去整理证据材料、证据清单,写诉讼文书、起诉状、法律意见、代理意见等;律师还会倾听实习生的意见,实习生可以在案子的跟进中不断地学习、成长!


模拟法庭


Q4: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国际法学院的Vis Vienna团队参加了北京邀请赛,拿了冠军,你还拿了最佳辩手。相信参加模拟法庭的这段经历,在帮助你获得天同实习机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你能简单介绍一下模拟法庭的情况吗?


蔡金兰:Willem C. Vis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北京邀请赛是由国际法促进中心和北京仲裁委员会等共同举行的。比赛共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循环赛、淘汰赛、和决赛。经过几轮鏖战,我所在的Vis Vienna代表队获得了最终的冠军,并且我有幸获得了最佳辩手。


我觉得打模拟法庭比赛,最大的收获是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要知道,几个非常优秀的人在一起,难免会有一些矛盾,未必能取得很好的结果。所以,当矛盾出现的时候,如何求同存异、解决矛盾,如何不忘初心,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坚持到最后,才是至为重要的。通过模拟法庭的比赛,我学到了只有试着去欣赏你的队友,teamwork才能做到最好。这就是我参加Vis最大的收获。


学习生活


Q5:记得16级新生交流分享的时候,张熙学姐称赞你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强。不知道你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蔡金兰:(笑)因为我没有取得什么具体的成就和光环,所以思维敏捷好像就成了大家对我的一致评价。


我是那种反应比较快的人。比如说,在做presentation的时候,如果教授问了一个我从来没有准备过的问题,我可以很快地在脑海中搜索我学到过的所有知识,并将它们整合在一起,给出一个相对满意的答案。又比如在打模拟法庭的时候,法官会问一些奇奇怪怪的,你从来没有考虑过的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你argument中的漏洞。我就会尽快想出一个合理的回答。这恐怕就是应变力吧。


我比较喜欢挖掘老师或者对手观点中的漏洞,去想counter arguments,和老师讨论。通过这种“提问——反驳——讨论”的模式,我学到了很多,也成得更快。


Q6:不知道学姐印象最深的一门课是什么?


蔡金兰:印象最深的课要数茅少伟老师的《民法I》了。我是法本学生,茅老师课上的很多知识我都学过,但很多观点跟我以前学的不一致。我就忍不住要去反驳茅老师。茅老师就会给我纠正,但我一开始很难接受。当时很不服气,觉得这只是他的个人观点。但真理越辩越明,慢慢地我发现茅老师提供的解答更合理。当然,这不是说我过去学的知识都是错的,而是说,我原先学到的知识可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至少不是唯一途径。法律的世界是开放的、永远在进化,茅老师的课保证了我们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实时更新的。


此外,茅老师打破了我的固执和骄傲,让我去虚心地接受,去探索未曾真正进入的法学的世界,才觉得自己有了一点点法律诉讼的思维。我非常感激他。推荐法学本科的学弟学妹,一定要去上他的课。


Q7:那J.D.课程,有对你影响特别大的老师吗?


蔡金兰:当然,教《合同法》的Mark Feldman教授,教《宪法》的Stephen Jaggi教授,他们对我的影响都很大。


初接触美国法,最大的印象是:原来有些课让人不想睡觉、不敢睡觉的!Feldman教授的课,字字句句都是精华,生怕一眨眼就错过。他会把所有难点剖析开来,化繁为简。我会不自觉地去对比美国合同法和中国合同法中不一样的概念。此外我很喜欢提问,和老师探讨,在这种互动中我学到了很多。


我觉得美国老师最好的一点就是他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哪怕学生不同意他的观点,他一点也不会生气,他很看重你有自己的思考。这和很多传统的中国法老师不太一样。一些较传统的老师会说,“这个问题,你看前人研究了多少年,后进不要随意质疑”。Jaggi教授曾说他授课就是为了训练学生去思考,让每个人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和判断。我非常赞同这种教学理念。


Q8:最后,希望学姐能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


蔡金兰:工作的话,建议大家要早点关注自己喜欢的行业的发展动态,比如做诉讼的,多关注司法动态、新闻,保持行业的敏感度,不要总待在象牙塔里。平时多和学姐学长交流,很多学姐学长都是很愿意分享的,大家要把学院的资源用起来。


学习生活的话,建议学弟学妹们不要过于看重成绩,不要一天到晚只学习、听录音,也可以多关心关心身边的男神女神,抓紧搞定终身大事,哈哈,毕竟你的人生,喜与乐,都需要有一个人分享,风雨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