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往事——计划生育

人常说,做人做事格子要亮,也就是说对于事情的处置办法要明确,责任权力归属要明确,不能糊里糊涂去干事,那样容易把事情搞砸。

我记得当时和计生办主任商量的最多的就是人员的分工,计生办3男6女,给每个人都分了活,现在看来,当时不应该给每个人都分工作,工作不能分配的太均匀。原因如下:一是有些工作本身量就不大,也许一个月才有一次,一个同志可以做几项工作,二是一个团队得留出2个左右的富余人员,这些人员一般是工作能力一般的,让他们来做一些临时的应急工作、粗活,同时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培养,形成对业务骨干的一种压力。

说说当时的情况,为了给计生办的同志分工,我们就开了好几次会,好几个同事都提出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这个不相干,那个不想干,典型的挑三拣四。对于任务繁重的人口库录入工作都不想做,对于宣传、对于外勤,都乐意去做。为了分工,我跟几个同志还闹的不愉快,总之一句话,分工分不下去!

这是什么原因?当时我觉得是大家欺生,认为他们那样做,我也没办法,实际上我确实没什么办法,任何的工作,最后都是老好人干事多,最后得实惠的时候不见得都是老好人的。我当时只能将最重的活推给了计生办主任,其他的按照分工来进行。

现在看来,我当时直接管分工是错误的,你管分工,意味着你有人事权,这个事情,当时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全权交给计生办主任去打理,他负责业务和人员分工,我负责监督工作,人家有能力就会将事情干的很好,人家要是没能力,我就要另外找一个计生办主任,我负责什么呢?我负责争取上级的服务资金和分配,把钱管住。第二种办法,就是在扶贫办主任无能,也没有可以选择的新人的情况下,落实好工作责任和利益的关系,切实让干活的人多得利益,让干活的人手里有实权,可以把人口库管理和独生子女证件办理交给一个人,把业务综合管理和资金手续办理交给一个人,把荣誉向干活重的人集中。就这样。

当领导最大的忌讳就是亲手干活,领导的核心是凝聚人心,调动力量。

当领导还要能稳得住场子,上面再批评,领导再不满意,自己内心都不能乱,要有对事情发展的终极判断,时刻做到自信淡定。

不要在小事上计较,今天请骨干吃个饭,明天喝个酒,都是很正常的,花点钱是应该的,钱花了,关系融洽了,人心有了,人情有了。

当时,最紧张的时候是半年和全年的全市计划生育考核,那时候全镇紧张,一整天全镇的中心工作就是计划生育,所有的工作都给计划生育检查让路。当天早上,县计生局的人就通知我们,市计生局出门的车型、车号,然后根据车辆行驶的方向,告诉你是否会去你所在的镇,我们则开车等在镇上的几个路口,一边跟县计生局联系最新的检查信息,一边让人盯着后视镜看车号。有时候,等了半天,检查的车辆就没来,我们大呼一口气,算是平安过关,有的时候车辆就进行镇区,我们就发动车辆,紧跟不舍,进村,市局的人拿着人口出生名单、育龄妇女名单,查有没有出生漏报,查节育措施有没有落实,其实现在看来都是很简单的内容,那时候都是天大的事情。

检查组一到村上,镇主要领导、计生主管领导、计生包村干部、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上的书记、妇女主任都把检查组包围了,大家都抱着一个目的,不能出问题,不能把问题带走。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