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自身优越感来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上帝式的大爱


<code>"我对上帝一无所知,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上帝存在的话,像姑姑一样,对人欢笑,给人打气,爱别人,自己却总是伤痕累累,那么孤独,完全不擅打扮,傻到透顶。如果上帝就像姑姑那样,那我倒愿意,信仰他。"/<code> 
不带自身优越感来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上帝式的大爱

日本视觉系导演中岛哲也擅长在沉重主题中剥离人性,从《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到告白皆出自他之手,在电影《告白》中,导演想说的是,如果失去了爱的能力,那已经算不上是人类了。

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导演的想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高高在上得觉得松子的一生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可怜可悲,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带着自身似乎存在的优越感,以及从未遇到过松子一生都在被嫌弃的处境,以一个看客的身份,去评论论语。

重新回顾这部电影,不带自身优越感的,我想重新来解读这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本文将从影片的镜头语言、电影风格、导演意图三个方面来阐述。

由中岛哲也导演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讲述了——一个从小缺乏父爱的女孩川尻松子永远对生活,家庭和爱情充满热情和希望,永远在追逐爱,却一次次被抛弃,与命运无休无止地对抗,并且一直在坚定地寻求生存的希望,直到死亡的故事。

影片在第30届日本电影学院奖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在内的9项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女主角、最佳配乐、最佳剪辑三项获奖,在首届亚洲电影大奖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豆瓣评分8.9,位列电影TOP250榜中第82名。

一、镜头语言

  • 多视角的叙述方式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作为一部展现女主人公松子生平的影片,并没有直白的通过松子的自述或展现松子自我内心独白这种叙述方式来呈现故事,而是让松子的侄子——阿笙以一种探索者的姿态,通过一步步整理不同的人物对于松子的描述和回忆,再加上阿笙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最终建构出来的。

不带自身优越感来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上帝式的大爱

影片的一开始从阿笙坠入水中不现实的画面巧妙转到故事中阿笙被电话吵醒,不耐烦的接到老爸说姑姑被害身亡的消息。接着就是阿笙的父亲临行前交代他帮姑姑整理遗物,并站在门口捧着松子的骨灰对阿笙说:"无论怎么看,都是无聊的一生。"

由此引发了阿笙对姑姑松子活着时的生活的探索,在一步步深入了解的过程中,阿笙相继从父亲、负责松子被杀案件的警察、松子的邻居大仓、松子的好友泽村惠和松子曾经的恋人阿龙那里获得了关于姑姑松子的回忆和片段。

借助这些人的回忆以及阿笙的拼凑,影片开始讲述在其弟看来松子无聊的一生。

不带自身优越感来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上帝式的大爱

在本片中,在叙事上有着多视角性。阿笙并不是叙述故事的唯一视角,父亲、警察、邻居大仓、朋友泽村惠、阿龙五个人作为松子曾经生活的参与者,他们视角下的叙述,代表了松子活着的每一个阶段。

尽管在这种"多视角"我者叙述之下,每一个单独的叙述者都是带着各自的感情和态度,用着限定性的人物视角。但是综合了六个人的视角,我们获得了更加丰富的信息和体验,多视点的叙事也使得松子的形象也变得更加鲜活立体。

  • 变幻的影片色调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作为导演中岛哲也的代表作,延续了其一贯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在影像呈现上,运用了大量明亮艳丽的色彩以及夸张华丽的歌舞,与阴郁的剧情形成了强烈对比,展现了独特的镜头语言。

但影片的色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根据松子的人生转折点来变化色调,在松子对爱情充满期待的三分之二的生命里,影片的色调都是浓烈艳丽的,亦如松子永远充满热情的心灵。

不带自身优越感来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上帝式的大爱

不带自身优越感来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上帝式的大爱

而松子的后半生黯淡无光,画面也转变为泛着冷意的暗色调。

这种色彩的变化能使观众在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人物情感的起伏变化,使镜头内容能够得到更为直接有效的传达。同时,色彩的变换还起到疏理叙事的作用。

在松子还未离家之前,画面是温馨的暖色调;而到了松子入狱的部分,画面色彩则变为冷色调。当松子出狱后满心欢喜地去找理发师时,画面充满了浪漫的粉色;当松子被阿龙打倒在雪地的时候,画面则是泛着冷意的青色。

不带自身优越感来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上帝式的大爱

另外由于影片分为现实与回忆两条叙事线索,为了使观众不造成时空错乱,所以现实与回忆的片段往往采用不同的色调,以便区分。

"多视角"我者的叙述方式、MV式的拍摄手法再加上导演中岛哲也幻梦般多彩绚丽的的影像,展现了松子凄惨悲壮却又热烈炫目的一生。

二、黑色幽默的电影风格

本片还有一大特色,就是黑色幽默的影片风格,这也是影片之所以如此成功的一大原因。

"黑色幽默":


它是悲剧内容与喜剧形式的交织混杂,将周围的世界与自我的滑稽、丑恶、

畸形、阴暗等放大、扭曲,使其更加荒诞不经。


特点: 作为不同于一般幽默的地方在于,它的荒诞不经、冷嘲热讽、玩世不恭之中包含了沉重和苦闷、眼泪和痛苦、忧郁和残酷,因此,在它的苦涩的笑声中包含着泪水,甚至愤怒。后来,人们通常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黑色幽默"这个词。

像影片《疯狂的石头》便是一部国内前所未有的现代喜剧,它深受国外黑色喜剧片的影响,而导演宁浩的成功之处是在国外电影搭起来的骨架里填入了中国特色的血肉,在看似戏仿的背后以戏仿的名义开始的镜头最终超越了戏仿本身进入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看似滑稽可笑的情节最终却折射出光怪陆离的真实,充满了变革中的中国城市特有的粗糙而鲜活的质感。

黑色幽默式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它放大了人性的丑恶面,凸显出我们自己的原罪。

本片将无数或引人发笑的,或温情美好镜头插在松子悲剧故事的周围,将"一个人"的悲剧愈发烘托反衬出来。

不带自身优越感来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上帝式的大爱

松子悲剧的一生,从童年开始,极度缺爱的她用做鬼脸来得到父亲的笑颜,而同在一个家庭的妹妹久美,什么也不做,就能收到父亲更关切的对待;同处一段感情,理发师却没有等待服刑的松子出来,而是选择再结连理;同曾是监狱的狱友,泽村惠结结了婚,还在成人影视上混的有声有色……松子可以说从童年到成年一直都处在自卑之中,又积极倔强地生存——高亮度的光影和舞台感的置景也是将松子的满是悲情色彩的人生,营造出了希望的感觉。

不带自身优越感来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上帝式的大爱

用喜剧的格调来诠释松子悲惨的一生,让人心碎又难忘。

三、导演意图——"我回来了"

为了辅助影片的叙事,导演兼编剧的中岛哲也在配乐上是十分下功夫的,无论是松子在监狱生活时,BGM响起的歌词"伸出手臂,伸向天空",将松子对生存的希冀呈现出来;还有是童谣《弯弯腰挺挺背》的旋律贯穿了松子的一生,见证了松子人生中的每一次转折和起落,都是通过音乐与电影画面的融合,让观众更能容易地理解和接受画面背后所蕴涵的深层主题和情感。

不带自身优越感来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上帝式的大爱

以及影片中无数次出现的"我回来了",出现的意义是何?

我想,"我回来了"应该有两层含义。最表面的一面就是川尻松子对家的渴望,对亲情的渴望。川尻松子结交了朋友小惠之后,送小慧回家时,发现小慧已经结婚了并且家中每天都有人等她回家。而松子自从离开家后,与家人仅仅有过两次见面,一次父亲过世,一次妹妹去世。无法回家的她在人生最后几年租住在了一条和家乡河很像的河的边上的公寓,常常去河边发呆也体现出她内心的思家。

不带自身优越感来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上帝式的大爱

而从深层来说,"我回来了"也是川尻松子对自己的心里安慰和鼓励,在一次又一次被打击抛弃后,松子无数次产生"我完了"这样的想法,但她又总能找到活下去的希望和动力。

到了最后,松子纯白色的骨灰盒终于被放置在了家里,她终于回到了家。这次回家,她变成了当年的模样,即使不扮鬼脸,父亲也会对她微笑,大哥和生病的妹妹都伸手欢迎着她。

不带自身优越感来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上帝式的大爱

这一次,松子关于"我回来了"的梦终于圆满了,

结语

两个小时的电影演绎了松子绝望却不甘放弃的一生,如同一束几近凋零的带刺玫瑰,美而悲。

其实全片的核心只有一句话:上帝级爱。

"原谅那些不可原谅之人,并去爱他们。那就是……上帝之爱。"

不带自身优越感来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上帝式的大爱

对阿龙来说,松子是他的上帝和救赎。就像电影结尾的一句歌词——makes everybody shine.松子的爱便是那样耀眼而强烈的,她付出自己的全部来照亮别人。

不带自身优越感来解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上帝式的大爱

那样纯净炽热的爱,很多人是配不上的。能用自己的悲哀的一生去救赎他人,或者试图救赎他人,这种行为背后付出的勇气和力量是超乎你我想象的。

在我看来,松子是无数次在出租屋的墙上写下"生而为人,对不起"这样的话,却能在看见星空的那一刹那,重燃希望的人。

这个世界对松子如此吝啬,即使生活支离破碎,可松子总能对生活充满热情。就这点来看,我们很多人其实不如她。

从来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所以,再次看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部直面悲剧的电影,我想我真正看懂的,是松子在遭受多次伤害后,依然保持着乐观和不屈的心态,紧紧怀揣着对生活的希望,这种精神才是众人应该学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