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办葬礼有什么意义?

梁云兴


丧葬文化的起源

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都是在当时社会和自然条件下,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代,社会成产力和组织形态在不断改变,丧葬行为也从无到有。

丧葬从简单的就地掩埋到复杂的殡葬习俗,反映的是社会发展的变化。

史前时代的早中期,人们对于死亡还没有明确的认知,到了旧石器时代,氏族社会的到来让人类萌生了人死魂不灭、祖先神灵的观念,殡葬习俗也开始盛行。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层现象加剧,殡葬业开始按照不同的身份、地位呈现出等级化的区分。丧葬也正式向其他文明一样开始成为必不可少的习俗。

人死后办葬礼的意义

01 让死者的人生之旅更加圆满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死者为大。无论生前何种恩怨,人死都一笔勾销。所以讲究“入土为安”,葬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人生命的终结。这种仪式、习俗是他们向世界做最后的告别。当然也有人把葬礼解释为另一段生命旅程的开始,很多人信奉人死之后会入轮回,再度重生,因此,葬礼时新生命的开端。无论是何种理解,不可否认,葬礼的意识感让生命之旅更加圆满。

02 葬礼时活着的人买心安,做人情

“礼尚往来”已经成为中国人交友的第一要则。因此,中国人会在每个不大不小,或大或小的日子里叫上好友聚一聚,收收礼,还还人情,这已经成为彼此心照不宣的事。葬礼作为中国礼节中重要的一环,自然不能缺席。

一般家中有人去世,无论如何也会风风光光分办好葬礼,让死者入土。一方面,大家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文化认知,有人去世而不办葬礼会被大众谴责;另一方面,活着的人也希望通过葬礼仪式弥补对死者的亏欠,全了自己的情,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皇室公主会被厚葬,一是由于身份决定的,二是生者为了弥补自己的歉疚。

不管是出去面子,还是处于真心,葬礼的举行都让生者与死者更好的告别,让生与死的界限更加明显。

03 继承传统文化

殡葬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随着时代的变革,殡葬礼仪也不断变化。尤其是现代文明的冲击,很多人不再相信神灵、祖先,也不相信传统文化。而葬礼的举办中则蕴含了许多古代的文化。例如,葬礼中的“开路”、“接亡”、“圆盖”、‘清水’‘买地’“上山”、“谢孝”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流程背后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故事,这些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证明。如果没有葬礼,这些文化也将随之烟消云散。

我是@临渊看过往,一个喜欢研究历史文化的撰稿人,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欢迎补充、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