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在安哥拉戰爭中損失了多少架‘’掠奪者‘’,如何損失的?

熊style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南非在1963年從英國購買了16架掠奪者攻擊機。作為這筆訂單的交換,南非出讓了一些港口供皇家海軍使用。

本來南非是準備追加購買,但因獨立後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帶來惡名,國際社會對他進行制裁,英國拒絕提供另外20架掠奪者。

於是,南非只有這16架,從1965年開始交付,每批次共交付8架,共分兩次交付完成。

然而,有1架在交付期間墜毀在大西洋(飛行員獲救),實際交付15架。

在訓練中,南非空軍飛行員很難適應這種雙發攻擊機,事故頻繁。

1966 年 8 月,一架“掠奪者”在訓練中墜毀,所幸無人傷亡。

1969 年 10 月 16 日,一架“掠奪者”在海上墜毀, 2 名飛行員身亡。

1970 年 10 月 14 日,一 架“掠奪者”在進行低空投放減速炸彈的訓練中不慎與投出的炸彈相撞。飛機受損後機組實施緊急迫降,飛機毀損,兩名飛行員受重傷先後死亡。

1973 年 1 月,411 號“掠奪者”在空中加油時突然失速進入螺旋,最終因無法改出而墜毀,2 名飛行員跳傘逃生。

同年 11 月 25 日,南非“掠奪者”遭受了其服役史上最慘重的一次損失:419 號和 420 號機在空中相撞墜毀,4 名飛行員全部身亡

還沒參加實戰,就損失了整整7架,損毀率接近百分之五十。

1975-1988年的安哥拉內戰,南非空軍及其盟友“安盟”使用了大量戰機,也包括掠奪者攻擊機。

期間,掠奪者攻擊機主要從事對地攻擊任務,攻擊包括坦克在內的一切地面目標。

掠奪者一般攜帶4枚重磅炸彈,或火箭彈。

它們的轟炸任務都比較成功,不過又因操作失誤,導致2架飛機相撞,雙雙墜毀。

事實證明,掠奪者雖難以操縱,但是一種相當可靠的攻擊機。

在一次低空支援任務,1架“掠奪者”被擊中多達 17 處,其中一發 57 毫米炮彈擊穿了一側機翼,一發 37 毫米炮彈打穿了左側襟翼,兩臺發動機都被 14.5 毫米槍彈命中,幸好都不致命。而座艙蓋中部也被一發 14.5 毫米槍彈擊中。

1988 年 2 月 6 日,“掠奪者”在安哥拉上空執行了最後一次任務,此後就沒有再投入作戰。

掠奪者一共損失了9架,還剩下9架。

不過,損失的9架都不是戰鬥傷亡。

由於剩下的掠奪者太少,逐步被“幻影”III 和新銳的“幻影”F.1全部取代。


到1991年全部退役的時候,掠奪者只剩下5架還可以飛。


薩沙


南非在上世紀的時候和安哥拉進行了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曾經使用過從英國購買的掠奪者戰鬥轟炸機。



掠奪者戰鬥機是一種性能非常優良的戰鬥轟炸機,南非在1963年的時候購買了16架這種飛機。後來還準備再追加購買20架,只不過因為當時南非在種族隔離這方面的惡名,遭到了全世界的封鎖,所以後來的購買沒有成功,他在這16架飛機飛回南非的途中,又在海上毀了一架,所以南非真正得到的只有15架而已。



在後來的訓練中,南非的飛行員很難適應這種操作比較複雜的飛機,所以在訓練中有數架墜毀,到了和安哥拉進行戰爭的時候,只剩下不到10架這種飛機了。到了戰爭的時候損毀了兩架,不過這種飛機還是比較可靠的,損毀的據說是兩架飛機互相相撞,最後墜毀的。



這種60年代生產的飛機在當時還算先進,但是到了90年代就已經相當落後,所以在91年退役的時候,逐漸由幻影F1,幻影三戰鬥機替代。啊,這個時候能飛的掠奪者飛機已經不到5架。



我是平安讀歷史,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平安讀歷史


安哥拉戰爭又稱之為南非邊境戰爭或者納米比亞獨立戰爭,在南非有時稱安哥拉叢林戰爭,是於1966年8月26日到1990年3月21日納米比亞(時西南非洲)、贊比亞及安哥拉之間的大規模非對稱戰爭。交戰雙方是南非防衛軍與西南非洲人民組織的武裝力量納米比亞人民解放軍。邊境戰爭在非洲大陸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戰爭,它們和安哥拉內戰關係密切。

數十年來,西南非洲人民組織一直就納米比亞獨立問題向聯合國和國際法院請願,但依然沒有成功,於是在1962年依靠蘇聯、坦桑尼亞、加納和阿爾及利亞等表示同情的非洲國家的援助,組建了人民解放軍。1966年8月,人民解放軍與南非政府軍交火。

1975年到1988年,南非防衛軍向安哥拉及贊比亞發動大規模常規相機,消除人民解放軍的前線行動基地,還部署受過外部偵察和跟蹤遊擊運動訓練的庫夫特軍和第32營。

南非的戰術隨著衝突的發展,變得越來越激進。防衛軍的入侵行動不僅致使安哥拉出現人員傷亡,還時不時給安哥拉的經濟命脈設施帶來嚴重的附帶損害。蘇聯於20世紀80年代向安哥拉人民解放軍提供大批軍事顧問以及價值40億美元的現代防禦技術以表示支持,表面上阻止南非的突襲行動,但實際上是想破壞南非防衛軍與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之間與日俱增的盟友關係(防衛軍正在使用繳獲的人民解放軍裝備)。


自1984年起,蘇聯的指揮的安哥拉常規部隊自行能夠應付防衛軍。他們的立場也得到數千支古巴部隊的支持。南非和安哥拉的戰爭狀態直接以短命的《盧薩卡協議》結束,但到了1985年8月,人民解放軍及安盟都利用兩國停火的優勢,加強自己的遊擊活動,致使安哥拉解放軍重新開始結束於奎託誇納瓦來戰爭的戰鬥狀態。


實際上,南非邊境戰爭是以美國調停下的《三方協議》結束的。依照協議,古巴和南非分別從安哥拉和西南非洲撤軍。人民解放軍於1989年3月底發動最後的游擊戰役,西南非洲於一年後的1990年3月21日正式獨立為納米比亞共和國。


1975年南非國防部長彼得·威廉·波塔認為,解放運動很明顯佔據了上風。1975年6月,波塔簽署備忘錄,指出解放運動“不管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和意圖,都可能是安哥拉的最終統治者,除非有不可預見的急劇事態發展,這種結果才能被改變”。


向西南非洲供電的卡魯克水力發電站爆發零星衝突後,波塔終於有機會加緊防衛軍在安哥拉的行動。8月9日,1000名南非士兵穿越安哥拉佔領卡魯克。他們的公開目標是保護水利發電設備和部署在當地的平民工程師,但實際上是要搜尋解放軍幹部,削弱解放陣線。

10月25日,南非決定派出2500名士兵參戰,成為安哥拉衝突的一個分水嶺。至此,解放陣線獲得了大量更加先進的武器,包括T-34-85坦克、輪式裝甲運動車、牽引式火箭炮和野戰炮。儘管設備大多數很陳舊,但對付素質稂莠不齊、裝備低劣的解放軍綽綽有餘。


10月初,解放軍在新里斯本的全國聯盟國家總部發動大型聯合武器攻勢,面對非常艱難的戰況,聯盟在一小隊防衛軍顧問的幫助下勉強將來犯的解放軍擊退。在防衛軍看來,事實證明,全國聯盟和解放陣線都沒有能夠佔領控制領土的軍隊。南非需要自己的戰鬥部隊不僅能捍衛盟國,也能夠果斷反攻解放軍。這項提議獲得南非政府的贊同,但條件是隻允許建立一支小型的特勤隊。因此,參與進攻行動的防衛軍要假扮特勤人員,名牌等可辨識身份的裝備都沒有,只獲補發不起眼的制服和武器,以便掩人耳目。

10月22日,防衛軍空運更多的軍事人員和一支伊蘭裝甲車中隊,增加席爾瓦波多聯盟陣地的防備。幾天之內,他們佔領了相當大的領土及數個戰略定居點。防衛軍的進攻非常迅速,一天之內就能夠將解放軍趕出兩到三個城鎮。最終,南非的遠征軍被分成三個步兵和裝甲列,涵蓋更多地區。


比勒陀利亞打算讓防衛軍幫助全國聯盟和解放陣線在安哥拉正式獨立日到來前贏得內戰。按照葡萄牙政府的計劃,11月11日當天安哥拉獨立,葡萄牙悄悄撤離。到11月初,三個防衛軍陣列佔領了18個主要城鎮,包括幾個省會城市,並向安哥拉滲透了五百多公里。蘇聯接獲防衛軍已經公開干涉解放陣線和全國聯盟的情報,開始準備向解放軍空運大批武器。


儘管在戰場上採取了必要的反制措施,但南非政府瞭解到安哥拉的局勢已經進一步升級至政治上的極點。奎託誇納瓦萊戰役期間的傷亡引起了公眾的恐慌,並質疑邊界的戰術局勢以及為什麼南非士兵會在那裡死亡。公眾幾乎沒有任何理由去相信發動另一場血腥戰役就可以成功將蘇聯和古巴驅逐出該地區;與此相反,發動戰役的結果可能與過去一樣,令蘇聯的武器和古巴的軍隊的數量繼續增加下去。


而這場衝突也從與輕武裝叛亂分子的低強度鬥爭演變為軍隊之間的曠日持久的消耗戰,衝突以現代常規戰爭的所有裝備為後盾,隨之而來的是人力及物力成本的上升。這使人們加劇對戰爭的厭倦感,亦增加了民眾對南非防衛軍在安哥拉的軍事行動的懷疑與敏感度。


1985年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亦希望能夠減少國防開支,包括是撤銷對解放軍提供大量無限制軍事援助的承諾,又對以政治方法來解決衝突持更開放的態度。對於南非及蘇聯這兩個以前不願參與由美國主持的調停會談的國家來說,繼續進行戰爭所付出的代價已經超越預期的收益。戰爭的高昂代價使得南非及蘇聯兩國在觀念上開始出現改變,透過談判來實現和平的可能性亦隨之增加。蘇聯政府同意於1988年5月3日及4日與美國聯合舉行一系列新的和平談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