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泰縣在移風易俗中擰緊疫情防控“安全閥”

長泰縣在移風易俗中擰緊疫情防控“安全閥”

坂裡鄉志願者上門宣傳移風易俗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長泰縣將移風易俗作為阻擊疫情、群防群治的重要舉措,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深入開展精神文明教育,弘揚時代新風,有效預防因人群聚集造成的交叉感染風險。

在疫情防控宣傳上“聚共識”。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要求,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形成高壓態勢,營造濃厚氛圍,一是用好傳統媒體。縣融媒體中心開設“眾志成城 防控疫情”專題專欄,及時報道各級各部門移風易俗促進防控疫情的工作進展和動態;各鄉鎮(場、區、辦事處)均在宣傳欄張貼通告、公告,在公路主幹道沿線、村部周圍製作懸掛宣傳標語等。累計懸掛宣傳條幅380餘條,張貼宣傳海報2600多份,發放防疫宣傳冊(單)4.8萬多份,LED顯示屏24小時滾動播放157處,發送疫情預防相關知識的信息12萬餘條等;二是用好新媒體。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線上平臺實時推送疫情防控、移風易俗相關內容,營造濃厚的抗擊疫情氛圍。如縣委文明辦、縣移風易俗辦先後發出《“文明守護 防抗疫情”倡議書》、《“防控疫情、移風易俗”倡議書》後,各縣直單位、鄉鎮(場、區、辦事處)微信公眾號迅速轉發,實現廣覆蓋。

三是用好“大喇叭”。通過“村村響”大喇叭及流動宣傳車播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預防知識”“縣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內容”等,強化防控意識,樹立正面導向,引導群眾“不信謠、不傳謠”,並告知瞞報、虛報,隨意炒作轉發、惡意評論相關疫情內容等行為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在破除陳規陋習上“動真格”。春節期間是走親訪友、聚餐聚會的高峰期,也是大操大辦、鋪張浪費、聚眾賭博的高發期。長泰縣切實發揮“一約四會”作用,從“婚事緩辦,喪事簡辦,民俗不辦”入手,推動移風易俗,阻止發生聚集性疫情。如巖溪鎮取消了珪塘“三公下水操”、“元宵點燈”、廟宇進香等民俗活動;枋洋鎮青陽村取消盧氏家廟大型春祭活動;武安鎮及時關停全鎮39所宗教及民間信仰活動場所;林墩辦事處及時勸止林溪村七組林某某為其母親操辦喪事擺桌宴客的想法,改為喪事從簡,由至親參加,人數控制在20人以內,不吹拉彈唱、不宴請來客,簡化喪葬流程,雖然冷了場面,卻暖了人心;縣民政局暫停婚姻家庭輔導和頒證服務;據不完全統計,疫情防控以來,全縣取消85場大型公眾聚集性活動,146處民間信仰場所全部關閉,停辦民間風俗活動172場,勸導喜事從緩122例,喪事從簡76例,真正實現了傳統習俗主動讓路疫情防控,移風易俗觀念深入人心。


長泰縣在移風易俗中擰緊疫情防控“安全閥”

武安鎮志願者向群眾勸止喜事延辦


在黨員示範引領上“走前頭”。大疫當前,鎮村許多的黨員講黨性,亮身份,做表率,以身作則,不僅主動投身疫情防控,還帶頭踐行移風易俗。縣公安局黨員幹部帶頭延期辦理喜事;陳巷鎮上花村農民黨員陳某原定正月初六舉辦結婚典禮,酒席已預定、親朋好友已邀請,萬事俱備,即將步入婚煙殿堂的準新人只待婚期的來臨。在該鎮防控疫情強大的宣傳氛圍下,本著對家人和親朋負責的態度,陳某一家最終決定將原定的婚禮延期;原定春節期間舉辦婚禮的古農農場東厝社區黨員邱某在看到倡議後,向親友發出公告,將婚禮推遲舉行。


長泰縣在移風易俗中擰緊疫情防控“安全閥”

巖溪鎮及時關停轄區宗教場所


在深化文明實踐上“出實招”。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因地制宜設計活動項目和平臺載體,引導廣大農村群眾在參與中改變觀念、在實踐中提高認識,涵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農業農村志願服務隊動員鄉村志願者、家家戶戶開展分散式、錯峰式環境整治,重點對房前屋後垃圾亂扔、汙水亂排、柴草亂堆、畜禽散養等“髒亂差”突出問題進行整治;文體旅志願服務隊檢查全縣各KTV、網吧、遊戲娛樂場所、電影院以及A級旅遊景區等。上述單位全部暫停營業,未舉辦人員聚集性的文化和旅遊活動。據統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來,累計組織14000多人次志願者開展“文明守護、抵禦疫情”系列志願服務活動,協助鎮村(居)和有關部門做好移風易俗宣傳、信息採集、交通檢疫、健康篩查、送餐服務等工作。這一大批活躍在村口、路口、門口守護群眾生命安全的“紅帽子”“紅馬甲”,被群眾稱讚為“防疫一線上的亮麗風景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