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蠱之禍害死太子,悔悟的漢武帝是怎樣報仇雪恨的?

大侃歷史


漢武帝時期的巫蠱之禍的確是一場規模浩大的劫難,漢武帝本身是很英明神武的,興馬政、平匈奴,有效地鞏固了漢朝的北部邊疆,但是到了晚年思想開始滑坡,精力不濟,對未來接班人的不信任。

再加上後宮的鬥爭,以及外戚干政,朝中大臣的相互傾軋,更兼貪汙腐敗等問題,導致了一場始料不及,規模巨大的巫蠱之禍。後世的很多學者都認為這次大劫難是漢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漢朝的統治權威受到了很大挑戰,漢朝的統治集團的接班人大量死亡,導致了後來的一系列問題。

大致回顧一下事情經過,這可以說是一起腐敗案件引起的驚天血案。漢武帝的皇后是衛子夫,衛子夫的姐姐嫁給了公孫賀,因此公孫賀得寵當上了太僕,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接了班,但是這個人是個腐敗分子,擅自挪用北軍軍費1900萬錢。

事發被捕下獄,公孫賀想營救兒子,恰好此時漢武帝正在抓一個叫陽陵大俠朱安世的,於是公孫賀主動請纓要去抓這個人,於是漢武帝批准了,不久朱安世就擒。

但是沒想到這個人卻放言:“丞相要禍及全族了”,然後這個朱安世在獄中向漢武帝上書告發,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還在漢武帝前往甘泉宮要經過的馳道上,埋了桐木人進行詛咒。

漢武帝大怒,立即調查,結果屬實,公孫父子下獄處死,滅族,與此相關的陽石公主、諸邑公主以及衛青的長子衛伉全部被殺,隨即任命劉屈犛為太僕。

此時後宮的嬪妃為了得到寵幸,紛紛找巫師做法,或者利用巫術詛咒競爭對手,因此互相控告接連不斷,很多人被殺還有一些朝臣受到牽連被殺,後宮和朝廷一片混亂。

就在此時,漢武帝做了一個夢,夢見很多木頭人拿著武器攻擊他。夢醒之後,又驚又怒,生了病。此時朝中的大臣江充看著漢武帝身體江河日下,考慮到自己與太子劉據不和,今後劉據登基必然對自己不利,於是編造了一個宮中有蠱氣,不除蠱氣皇帝病好不了的謠言。

漢武帝於是下令江充徹查蠱氣,江充趁機誣陷劉據,漢武帝很生氣。劉據聞訊大驚,在萬分緊急的關頭聽信了老師的話,開始反擊,把江充手下的胡人巫師燒死在上林苑,劉據隨即帶兵佔領長安。

漢武帝派使者去見太子,使者怕死,沒進長安城就回來報告說太子造反了,於是漢武帝開始對太子用兵。經過一番爭鬥死了幾萬人,太子跑了。壺關三老的令狐茂上書為太子說情,漢武帝感到事情不妙但是還沒有完全醒悟,所以沒有下詔赦免太子。

但是太子的藏身之處被發現了,官兵捉拿太子,太子走投無路自縊身亡,這時候看守漢高祖廟的田千秋上書漢武帝,為太子鳴冤,漢武帝看了奏章才完全醒悟,立即就任命田千秋為大鴻臚,並下令將江充滿門抄斬,將蘇文燒死在橫橋之上。曾在泉鳩裡對太子兵刃相加的人,最初被任命為北地太守,後也遭滿門抄斬。

漢武帝憐惜劉據無辜遭害,便特修一座思子宮,又在湖縣建了一座歸來望思之臺。內侍郭穰控告丞相劉屈犛夫人詛咒漢武帝,並與貳師將軍李廣利共謀擁立昌邑王,劉屈犛被腰斬於東市,其妻梟首華陽街,李廣利妻子被捕。

李廣利當時正在打擊匈奴,得知消息後倉促出擊,兵敗投降,後被衛律設計殺死。參與鎮壓太子的馬通,與兄長、江充的親信侍中僕射馬何羅,合謀持刀入武帝臥室行刺,被金日磾發覺搏拘處死。

這就是漢武帝對那些饞陷太子的人的報復。

漢武帝死後,幼子劉弗陵登基,是為漢昭帝,漢昭帝早逝無子,霍光等人於是立漢武帝之孫劉賀,劉賀登基不久因為品行惡劣又被霍光廢掉,這個人就是海昏侯,近年來有關他的大墓被發現的新聞很多。

然後,霍光立了戾太子劉據唯一倖存的孫子劉病已為帝,漢朝帝位回到劉據的後裔手上。但是由於劉氏接班人的損失,和朝中大臣的大批死亡,為霍光專權創造了條件,這是後話。


小小嬴政


巫蠱之禍一年多後,大臣車千秋上書為太子喊冤。漢武帝也覺得此事疑點太多,牽連太廣。巫蠱之禍已動搖了國本,再不治止,西漢危矣。

漢武帝令車千秋調查,終於真相大白,太子根本沒有造反的意圖,被逼無奈發兵自衛。

巫蠱之禍都是江充一手製造的。漢武帝也有不可逃避的責任,後悔莫及,這時江充已死,江充餘黨蘇文被漢武帝燒死,江充被滅族。

漢武帝對所有參與謀害劉據的人舉起了屠刀。丞相劉屈犛等相關人,被以各種理由除掉。劉屈犛被腰斬,李廣利投降匈奴後被殺。參與鎮壓太子劉據的馬通馬何羅也被處死。又是一場血流成河……

漢武帝在長安修建了思子宮,並在太子自殺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歸來忘思臺。漢武帝是不可一世的皇帝,也是經歷了老年喪子之痛的老人。

巫蠱之禍,漢武帝痛心的不是死了多少人,而是死了自己的兒子,危及江山社稷。誰讓握有實權的皇帝不痛快,只有被殺的份。


今古大觀


漢武帝劉徹雄才大略,一生開疆擴土,使得漢朝國力達到巔峰狀態。但晚年崇信神鬼,猜忌多疑,最終釀成巫蠱之禍。成為他一生中一個最大的遺憾,也製造了西漢時代父子刀兵相見的悲劇。不得不讓人嗟嘆。

一,漢武帝與太子劉據。

劉據是漢武帝的長子,其母是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漢武帝二十九歲時劉據出生,對於自己這個長子,劉徹是很喜歡的。唯一感到不高興的是這個兒子性格溫和謹慎,缺乏了一絲豪氣,一點也不像自己。但是劉徹心裡也明白,漢朝被自己連年征戰折騰了那麼多年,百姓早已疲憊不堪。正需要劉據這樣的守文之主來與民休息。反正江山自己也打的差不多了,有一個寬仁的接班人也是社稷之福。他還讓大將軍衛青向衛子夫轉達過自己的想法。


太子喜歡與賓客來往,劉徹就下令為太子建造博望苑,使太子能招攬天下有才之士以增長見聞。可見漢武帝與太子劉據的感情其實是很深厚的。

武帝每每出遊,就將國事囑託給太子,把後宮事物交給衛皇后。漢武帝晚年崇尚神仙方士,脾氣變得喜怒無常,疏遠了後宮妃嬪和自己的子女們。但是衛皇后小心謹慎,做事井井有條,倒也得過得平安無事。在太子處理國事時,一改漢武帝崇尚嚴刑峻法,替許多冤案都進行了平反。而且主張寬仁治國,使許多武帝時代造就的酷吏們十分不滿。但百姓們都很稱讚太子的仁厚,久而久之,在朝中就形成了一股反太子的勢力,武帝時期大量任用酷吏,所以這隻反對太子的勢力黨羽眾多。漸漸的太子就陷入了“譽少而毀多”的境地。

大將軍衛青死後,反對太子的人們見太子勢孤力弱,就有了找機會廢掉太子的想法。身邊的人對太子的讒言,漢武帝聽到的實在太多了。但始終還是相信太子是個仁孝的人,為此還殺了一些汙衊太子的人。漢武帝雖然殘暴無情,但最開始的時候還能辨別一些是非正邪,所以父子之間相處 的還很和諧。

二,太子的敵人。

許多人想要廢掉劉據的太子之位。其中有兩個是漢武帝的寵臣,一個是負責監察貴戚和近臣的趙國(西漢封國)人江充,這個江充之前就離間過趙王父子反目成仇,被趙太子 追殺。逃入長安後受到武帝的賞識,得到重用。有一次江充發現太子的家臣駕著馬車在馳道的中間行走,便逮捕了這名家臣。(漢律規定:馳道的中間只有天子才能走,其餘人只能走兩邊。)太子知道後向江充求情,希望他能網開一面,不要向武帝報告,免得自己又被責備。但江充可不買太子的帳,如實向漢武帝奏報了此事。漢武帝十分高興,從此更加重用他。而江充卻認為自己得罪了太子,日後太子登基必定要向自己報復,所以無時無刻不在尋找太子的毛病,希望武帝廢了太子。


太子的另外一個敵人是黃門郎蘇文,他經常在武帝面前說太子的壞話。衛皇后知道後對他恨之入骨,要太子請求武帝殺了他。太子認為沒這個必要,父親不會被這個小人蠱惑的,所以也沒有動他。但蘇文的心裡可是七上八下不得安寧,假如武帝駕崩,劉據當了皇帝,衛皇后也不會饒了自己的。所以這個漢武帝身邊的親近太監也無時無刻不在找機會扳倒太子。

江充和蘇文都是武帝身邊的親信,這兩個人與太子的恩怨糾葛註定了劉據必定要被他們狠狠的收拾一次。蘇文和江充苦苦等待時機,終於等到了巫蠱案的爆發。

三,巫蠱之禍。

武帝徵和元年(公元前92年),劉徹在建章宮休息。忽然看到一個男子帶著劍走進中華龍門,他懷疑此人可能是來刺殺自己的,於是下令抓捕這個男人。男子棄劍而逃,不知所蹤。劉徹大怒,把負責把守宮門 的官吏殺了。並關閉了長安城門,下令全城搜捕,一直搜查了十一天才罷休。漢武帝變得更加多疑,猜忌身邊的人們想害他。而此時丞相公孫賀逮捕了陽陵大俠朱安世(這裡的大俠指的是以武力觸犯禁令的犯人),朱安世為了抱負公孫賀,便在獄中向武帝上書,汙衊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與漢武帝的女兒陽石公主私通,並且在長安的馳道內埋下了人偶用巫蠱之術詛咒漢武帝。

對於巫蠱,漢武帝是十分痛恨的,早在元光五年(前130年),他的第一任皇后陳阿嬌就因為招攬巫師行厭勝之術以求寵愛而被廢,當時誅連了三百多人。沒想到三十多年後,自己的女兒和丞相的兒子還敢用巫蠱作祟,而且是要謀害自己,這不明擺著要造反麼?於是巫蠱之禍正式開始。



徵和二年,公孫賀父子被下獄問罪,在酷吏的嚴刑拷打下死去。諸邑公主,陽石公主以及衛皇后的侄子衛伉被牽連誅殺。

由於漢武帝晚年沉迷於修煉成仙,迷信方士,早已疏遠了後宮眾多的妃嬪。這些女人崇尚巫術,又紛紛 仿效當年的陳阿嬌召集大量的巫師聚集在京城。在巫師的指點下,妃子們紛紛在地下埋上人偶用於祭祀做法,希望重新獲得皇帝的歡心。由於嫉妒心的作用,妃子們互相告發,武帝震怒,又殺了妃嬪和大臣數百人。

漢武帝變得更加猜忌多疑了,他覺得所有的人都想用巫蠱來弄死他。所謂疑心生暗鬼,有一天他正在午睡,忽然夢到上千個木人拿著棍子打他。警醒過來後心有餘悸,之後便生病了。

江充見機會來了,就像漢武帝說:“陛下的病都是有人用巫蠱詛咒的原因。”漢武帝此時早已喪失了判斷是非的能力,於是派江充主持審理巫蠱之案,務必要找出詛咒自己的人。於是江充帶著一個自稱能發現巫蠱的巫師四處挖掘人偶,但凡有一絲絲嫌疑的人都被投入大牢。許多人遭受不了嚴刑拷打,紛紛屈打成招轉而又誣告別人。巫蠱之案也擴大到民間,京城和各郡國受到牽連而死的人前後數萬人。



江充摸透了漢武帝的心思,又讓巫師進言:“皇上的病情總不見好,這是宮中有人在詛咒您啊,如果不找出真兇的話,陛下就危險了。”於是武帝下旨令江充入宮四處嚴查,勢必要根除巫蠱。並派蘇文,韓說,章贛協助江充。

江充在挖掘皇后和太子的住所時,讓巫師事先準備好了木偶和詛咒文書,藉此陷害太子和皇后。並要向武帝稟報。太子恐懼,在老師石德的建議下,派人假裝皇帝的使者去調兵,準備先下手把江充等人誅殺,然後再向武帝認錯。負責派兵的韓說懷疑使者有詐,拒絕發兵,被太子派去的人殺死。而太子也帶自己人斬殺了江充,並把巫師綁在上林苑燒死。



蘇文逃出長安,此時漢武帝不在長安,而是在醇化甘泉宮養病。蘇文見到武帝后奏稱太子起兵造反。漢武帝開始還不願相信,派使者去召太子來甘泉宮見面。使者畏懼不敢去,於是慌稱太子確實是造反了,還要殺了自己,而自己是拼命逃出長安的。漢武帝此時以為太子真是反了,於是賜給丞相劉屈犛兵符印信,命他調兵入長安平叛,誅殺太子黨羽。並且自己也隨後趕回長安,命令長安城門緊閉,以防漏網。

太子在長安也徵調了一些侍衛和弓手,並假傳聖旨釋放了長安大牢中的囚犯,組建了一支軍隊。同時派人偽造調兵的節符去城外調集胡人騎兵,但是太子派去的人被侍郎馬通抓住殺了。並且通知胡人不要相信太子的調兵命令。

太子命北軍使者任安發兵,任安發兵協助太子,自己卻閉門不出。太子領著軍隊迎戰丞相帶來的兵馬。雙方在長安城大戰五天,由於百姓們紛紛認為太子謀反,所以大多都幫助丞相的軍隊。太子戰敗逃走,駐守長安城門的田仁覺得這只是武帝父子間的誤會,就開城放走了太子。

打敗太子後,漢武帝廢了衛皇后,衛皇后恐懼自殺。任安因為派兵給太子,而田仁放走了太子,兩人被腰斬。對於擊敗太子的人,武帝都賜給了侯爵。太子豢養的賓客們全部被誅殺,參與太子起兵的人則被滅族,太子的士兵們被髮配敦煌。武帝下令搜捕太子及其餘黨。

四,悔之晚矣。

武帝打敗太子後,很快就有人上書給他,奏文中指出這一切都是江充的誣陷 才逼得太子走投無路,希望皇帝下旨免除太子的死罪,使得父子早日團圓,到時候是非曲直一切都會明白的。漢武帝此時才回過神來,確實是江充和蘇文一直在旁邊煽風點火才搞成這個結局的,聯想起太子平時孝順恭謹,怎麼也沒有造反的理由啊。但是事已至此,因巫蠱一案牽連的人這麼多,漢武帝也不敢明著承認自己錯了。


太子劉據逃出長安後,來到湖縣。躲在百姓家中,因行蹤被發現而遭到官吏的圍捕。太子退入房中上吊自殺,兩個皇孫也被害。隨著太子的死,巫蠱案總算結束了。逼死太子的人們也得到了封賞。可是漢武帝越來越覺得不是滋味了,他其實早就知道太子是冤枉死的,這一場父子之間的兵戎相見其實全是自己多疑造成的。但是有什麼辦法呢?自己現在是不敢給太子翻案啊。

過了不久,丞相劉屈犛因為和貳師將軍李廣利談論立昌邑王為太子的話題,被內侍向武帝告發。武帝勃然大怒,自己是把兒子弄死了,你們就打算立昌邑王了?武帝越想越來火,於是劉屈犛被腰斬於長安,李廣利當時正在與匈奴作戰,自己在長安的家人被滅族,他也就投降了匈奴。


徵和三年,由於牢獄中關押了太多的巫蠱之案的犯人,審到最後也審不出個所以然來。於是一個叫田千秋的官員向漢武帝上書,請求釋放犯人。並在上奏中對漢武帝說,夢見一個白鬚老人讓他質問劉徹,為何要聽信讒言殺死自己的親生骨肉?太子是被逼的,只是擅自調動了軍隊而已,罪不至死。而劉徹在此事中濫殺無辜,該當何罪?

迷信鬼神的漢武帝說:“這是高祖皇帝在借田千秋的口指責我的過錯啊,太子是無辜的呀。”於是提拔了田千秋。江充雖然死了,可是他的家人還在長安,被下令滅族。蘇文被綁在橫橋上活活燒死。在湖縣用刀砍殺太子和皇孫的人,本來已經封了官,這回全部被滅族。反而是發現太子上吊後試圖救醒太子的人被封賞。劉據的冤案正式平反,漢武帝在長安和湖縣修築了思子宮和歸來望思臺以紀念太子。太子的家人基本死絕,只有劉詢流落民間,這就是後來的漢宣帝。漢武帝雖然正式為太子平反了,可是死者已矣,一切都來到太遲了。

總結

西漢巫蠱之禍,不僅僅是一起大冤案,更是人性的悲劇。古語有云:帝家無父子。這句話其實說出了人性的弱點,當面臨巨大的權利和慾望時,人與人的關係就變得不再自然,哪怕是父子之間,也難免有兵戎相見的時刻。漢武帝懼怕別人要奪取自己的權利,所以胡亂猜疑,不相信任何人。而蘇文和江充這種人正是看破了漢武帝這個弱點,所以趁機進讒言,終於釀成巫蠱慘案。哪怕最後漢武帝已經發覺自己錯了,也不敢承認錯誤,導致了太子自縊而死,造成了悲劇的發生。最後還是假託高祖顯靈才替太子平反,殺了陷害太子的人。這是多麼可悲啊?而導致這種畸形的父子關係的根本原因,就是那至高無上的皇權。在面對權利的時候,人們又怎麼能不能謹慎呢?



閏土看歷史


巫蠱之禍,無疑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場大悲劇。這場大悲劇中,幾萬人不幸喪身。太子與皇后、劉姓皇室,以及一眾大臣都紛紛被逼自殺或被殺。很多人都陷入了深重的災難之中,無法自拔。但是,在這場災害中,也不是沒有勝利者,這個勝利者就是漢武帝。

有人可能會說,漢武帝也不是勝利者,因為他的兒子劉據被殺了,他內心很痛苦,很後悔。後來,他還建了思子宮,表達這種後悔之情。他還殺了很多人,為太子的事情報仇雪恨。

那麼,漢武帝真的後悔了嗎?我不敢說漢武帝沒有後悔。我只是說,如果太子劉據活著,那樣的話,漢武帝絕對不會是後悔的感覺,而是心裡充滿深深的不安。再說了,在這個事件中,漢武帝是整個“巫蠱之禍”唯一的勝利者。作為一個勝利者,他不大可能是一種後悔的樣子。

(漢武帝劇照)

那麼,為什麼說漢武帝是整個“巫蠱之禍”的勝利者呢?

其一,漢武帝剷除了太子黨。

太子黨在漢武帝晚年,已經成了相當大的氣候。

之所以太子黨成了相當大的氣候,其實是漢武帝自己造成的。

一者,他對衛子夫極為寵幸。本來衛子夫只是個歌女,進入宮中後,也只是一般的嬪妃。不過,由於陳阿嬌不生育,又非常嫉妒。因此,最終漢武帝廢黜了陳阿嬌的皇位,改立衛子夫為皇后,並對她盛寵不斷。這無形之中,讓皇后一派的勢力極大地提高了。

二者,衛青、霍去病在漢武帝匈奴政策中,立下了絕世的功勞。雖然兩人都先後去世了,但是,由於他們的戰功,又提拔了眾多的親信骨幹,因此,他們在軍隊,乃至在整個國家中都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三者,劉據被立為太子已經30多年了,他當太子當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而且當時漢武帝三天兩頭都生病躺在床上。因此,包括劉據自己在內的很多人,都想讓劉據快速上位。

所有這一切,都讓漢武帝深深憂慮。剷除太子黨,才會讓他心裡有些許的安慰。所以,漢武帝在“巫蠱之禍”的前期,不但逼迫衛子夫和劉據自殺,而且還把跟隨劉據的人捕殺怠盡,也由此剷除了太子黨。

(衛子夫劇照)

其二,剷除朝廷中那些對自己有絲毫不忠的人。

在整個“巫蠱之禍”的過程中,朝臣們可以說真是左右為難。他們父子打架,互相殘殺,但是卻一定要這些大臣們表明立場,有所決定。大臣們可以說左不是,右也不是。

比如,丞相劉屈氂聽說他父子打起來了,丟掉官印就跑,不想趟這趟渾水。但是最終,卻被漢武帝抓起來,強迫他率軍征討劉據。平定劉據造反後,最終劉屈氂並沒有善終,被漢武帝腰斬。

比如任安。劉據把符節交給他,讓他跟隨自己造反。任安接受了符節,跑回家躲了起來。本來這是任安左右為難的表現,但是漢武帝卻認為他騎牆。還是把他腰斬了。

再比如田仁,打開城門放劉據出去,他認為漢武帝與劉據畢竟是父子,不願意他們相殘。但依然被漢武帝腰斬於市。

以上這些人,或者因為不願意接受漢武帝指揮,或者因為不願意接受劉據的指揮而被殺。那些接受漢武帝指揮,積極追殺劉據的人呢,最終在漢武帝后悔後,也通通被殺掉了。說他們不勸說自己,還跟著追殺太子。

看看,這些大臣有多難處。

不過說白了,也就是漢武帝故意要殺這些人,借“巫蠱之禍”,找個理由罷了。

(劉據劇照)

其三,剷除即將可能掌權的新貴。

漢武帝在“巫蠱之禍”後,很快就“後悔”了。他一“後悔”,就把江充的那些朋黨給統統殺掉了。

江充及其黨羽,顯然是漢武帝的新貴。正是因為漢武帝高度寵幸他們,他們才肆無忌憚,想要陷害太子劉據。

雖然江充被劉據殺掉了,但是江充的那些黨羽,包括蘇文等人還在。漢武帝當然不能讓他們留在人間,於是,便借自己“後悔”一事,對他們進行了殺戮。

總之,整個“巫蠱之禍”後,漢武帝對朝廷進行了新一輪的洗牌。他的皇權也因此變得牢不可破了。


張生全精彩歷史


巫蠱之禍的元兇,其實正是漢武帝本人。  

這一場皇室骨肉相殘的慘劇,發生在西漢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這時候的漢武帝劉徹已經66歲了。  

此時的劉徹,已經在位半個世紀之久了。  

一生功業已經刻入豐碑史書,他日思夜想的事情只有一件:多活幾年。  

偏偏這個時候的劉徹,疾病纏身,限於當時的科學醫療技術水平,劉徹不認為這些疾病是自然產生或者說是生活極度腐化導致的,每次發病,他都認為是身邊左右之人用巫蠱之術要謀害朕。

這種不安全感,以及病痛的折磨,逐漸侵蝕了漢武帝劉徹的理智。  

正是在這個關鍵要素作用下,最終釀成了巫蠱之禍的慘劇。  

當時後宮諸多佳人很多人,恰恰迷信巫蠱之術,她們偷偷請女巫進宮,試圖以巫術,詛咒得寵的妃子,獲得漢武帝的寵愛。 

然而,就連當時的皇后衛子夫,也敵不過歲月侵襲,逐漸衰老失寵,何況是其他妃子。  

除了後宮氣氛詭異緊張,朝堂之上,漢武帝劉徹對衛氏外戚的防備也與日俱增。作為一代雄主,漢武帝劉徹不會允許衛氏外戚這樣強大的政治勢力存在。  

公元前92年,時任丞相的公孫賀,教子無方,其子公孫敬聲因為貪汙了北軍的公款,被批捕入獄。  

公孫賀想盡辦法營救兒子,為了給自己兒子抵罪,他帶領人馬抓獲了當時朝廷通緝的要犯——江湖大俠客朱安世。 

朱安世當然不滿,為了報復公孫賀,他在獄中誣陷公孫敬聲和陽石公主私通,並且宣稱,公孫賀家族在甘泉宮馳道附近,埋下木偶人詛咒漢武帝。  

這個舉報,一下子擊中了漢武帝的軟肋。  

漢武帝立即把公孫賀父子下獄並且致死,殺盡了公孫一家,漢武帝還嫌不夠,把親生女兒陽石公主、諸邑公主(衛子夫所生),以及衛青的長子衛伉全部殺死。  

自此,衛氏一族在朝廷的盟友和家族支柱人物損失殆盡。  

當時漢武帝的寵臣江充,敏銳的嗅出了一絲機會,之前他曾經得罪過太子劉據,眼看漢武帝要翹辮子,劉據一旦繼位,那還有自己的好?  

於是,江充決定利用巫蠱事件,把太子牽扯進來。  

江充就對漢武帝說:“陛下你現在的病之所以遲遲不見好,是因為宮中充滿了蠱氣啊,巫蠱不除,您怎麼能好?” 

漢武帝一聽,覺得太有道理了,於是任命江充追查巫蠱事件。  

江充從失寵的後宮妃嬪查起,一點點查到了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的住所,但尷尬來了,屋裡屋外仔細翻了幾遍,就是查不出巫蠱道具。  

江充開始嚴刑拷打,炮製了許多假口供,還把事先準備好的桐木人拿出來,說是在太子府挖出來的,另外發現了太子劉據詛咒漢武帝的帛書。  

這些證據擺在這裡,一旦呈交給漢武帝,太子劉據幾乎必死無疑。  

劉據本來想親自去找正在甘泉宮養病的老爹漢武帝解釋清楚,可去了幾次,都被江充和黃門內侍蘇文擋了回來。  

劉據進退兩難,太子少傅石德舉出了扶蘇的例子,勸說劉據起兵剿滅奸臣。  

可是石德和劉據都犯了一個錯誤:扶蘇當時如果起兵,不但有名,而且有勢力,秦始皇已死,扶蘇哪怕打回咸陽,也有很大的可能繼承皇位。  

可是劉據起兵之時,漢武帝還活著啊!如果劉據不能控制漢武帝的話,那麼,到頭來,他必死無疑。  

皇權面前無父子,你作為一個太子,舉兵起事,是想做什麼?  

果然,江充雖然被劉據殺死,而且劉據也得到了母親衛子夫的支持,但逃跑了的蘇文在漢武帝面前告了一狀,說太子謀反。  

漢武帝起初不信,劉據腦子莫非壞了?仔細調查,發現劉據果然起兵了。  

於是,劉據的下場就註定了。

震怒之下的漢武帝幾乎把太子劉據一脈殺了精光,幸好令狐茂和田千秋等人為太子劉據伸冤。

漢武帝劉徹意識到這是一場誤會之後,後悔莫及,於是他開始了復仇:族滅了江充全家,把那天凡是對著太子施加兵刃的士兵軍官全部殺死,把告狀的黃門內侍蘇文活活燒死。 

漢武帝餘怒未消,丞相劉屈氂等相關人物後續也被誅殺,牽連甚廣。  

然而,仔細想想看,巫蠱之禍的源頭,以及殺死劉據的真正凶手,難道不是晚年昏聵的漢武帝嗎?  

他迷信巫蠱,不承認正常老病生死的現實,所以才會對巫蠱之類的事件如此敏感,並最終葬送了自己的長子一脈,而且,整個巫蠱事件,皇后衛子夫自殺,諸邑公主和陽石公主被處死,公孫賀的夫人衛君孺(即衛子夫的長姐)被處死。  

說實話,如此屠戮自己兒孫的皇帝,縱觀整個歷史也不多見,漢武帝英明一世,到老了真老糊塗是也。       


我見青史多嫵媚


巫蠱之禍是漢武帝在位後期發生的一場重大政治事件。事件由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開始。

公元前91年,公孫敬聲被人告發用巫蠱術詛咒漢武帝,並且和陽石公主通姦。隨後,公孫敬聲父子被逮捕入獄而死。


這場政治風波還牽扯到了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和衛青的兒子衛伉等。當時漢武帝讓奸臣江充查此案,後來這件事還牽連到了太子劉據。

江充本來就是一名市井混混,後來入宮想投靠到劉據門下。但太子劉據為人正派,對江充這種靠小聰明欺世盜名的小人最是討厭。所以,當江充來投靠時劉據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可是巫蠱之禍發生後,漢武帝讓江充奉命查案,這次江充抓住了機會開始了對太子劉據的瘋狂報復。

江充查案採取刑訊逼供措施,當時許多人承受不了酷刑于是胡亂指認,當時受牽連者數萬人。江充趁機誣陷太子劉據,他聯合案道侯韓說、宦官蘇文等四人誣陷太子。


太子劉據當時年輕,驚慌中起兵欲殺江充,但卻被江充利用被漢武帝鎮壓。巫蠱之禍,不僅要了許多大臣公主和衛青兒子的命,而且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也相繼自殺。

但事後壺關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書,說太子劉據冤枉。這時冷靜下來的漢武帝方才醒悟,於是夷滅了江充三族並且燒死了宦官蘇文。


貓爺歷史觀


事件:江充以巫蠱之禍害死太子,漢武帝被人利用,悔悟的漢武帝開始報仇雪恨

時間:徵和二年



巫蠱之禍的經過

在漢武帝徵和二年,當朝丞相公孫賀的兒子被人誣陷在家中行巫蠱之事,意圖詛咒皇帝,結果公孫賀一家被處死,受到牽連的還有衛青家族,前後共有上萬人被處死。

震怒之下的漢武帝又派出江充徹查此事,而江充和太子劉據不和,他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他就誣陷太子行大逆不道之事。

此時太子的母親衛子夫已經失寵,朝堂之上有不少人想要扳倒他們,可以說劉據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在這樣的局面下,劉據又做了一件錯事,他的少傅石德害怕受到牽連,因此鼓動他起兵誅殺江充,然後再向皇帝請罪,而劉據也遵從了這樣的建議。

結果在江充被殺後,漢武帝被人挑唆,認定太子想要謀反,於是漢武帝派出軍隊鎮壓太子,最後走投無路的太子在無奈之下自盡,而衛子夫也在宮中自殺。

這場大亂在史書中稱作巫蠱之禍,此次大亂造成數十萬人受到牽連,尤其是被漢武帝認定的接班人太子劉據也被害死。


悔悟的漢武帝開始報仇雪恨

在徵和三年,巫蠱之案被發現很多證據都是虛假的,太子劉據更是受到江充的逼迫才起兵作亂。

漢武帝到了此時才幡然醒悟,於是他下令將江充一家處斬,參與誣陷太子的大臣全部受到嚴懲,曾被他派去鎮壓太子作亂的將軍也被滿門抄斬,這些算是為太子報仇雪恨。

之後漢武帝又修建了一座思子樓,以此悼念逝去的愛子。

漢武帝不是一個昏庸皇帝,他或許一時被巫蠱之事衝昏了頭腦,但他很快就明白了一件事,他被別人愚弄了,江充等人利用他的憤怒害死了太子,而太子只是權力的犧牲品。

我想這個時候的漢武帝心中肯定充滿了無限的悲傷,畢竟太子是他親自培養的接班人,結果卻間接死在了自己的手上。


雖然說漢武帝已經處死了那些小人,算是為太子報仇雪恨,但人已經死了,即使他做的再多也無濟於事,這一切的結局只能說漢武帝悔悟的太晚了。


東方大史


要說武帝有沒有後悔,首先要先清楚巫蠱之禍是怎麼發生的?這一事件背後又隱藏了什麼?

先說自己的結論:巫蠱之禍可以說是武帝故意放任其做大,目的在於打擊衛氏外戚,酷吏集團,但是在事態到後來脫離了武帝的控制發展成酷吏集團對太子集團的矛盾,最終導致了戾太子的悲劇。

武帝后期,對內諸侯王問題已經根除,對外匈奴問題也已經基本解決,可以說大漢的基本盤穩如泰山。但是幾年的對外戰爭耗盡了國家財力,內政上急需轉型,年老的武帝已力有不逮只能等待後繼之君去做。但是,早年深受外戚把政的武帝害怕自己身後太子也深受外戚之患,所以為太子不受掣肘的親政鋪平道路,而先後針對公孫氏和衛氏的巫蠱之禍就是武帝的重要手段。

再說江充,武帝獨尊儒術,但是在具體的司法中依然奉行的鷹犬酷吏政治,由此形成了一個酷吏集團,諸如張湯、趙禹、杜周皆是其例,而江充言利末之事析秋毫,同樣也屬於酷吏集團。漢武帝一生對外用兵,對內酷吏殘酷打壓地方豪族,後期社會矛盾尖銳,因而他本人也在認真考慮執政改革的問題。而太子劉據性格仁恕溫謹,與武帝大趣,因而群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由此圍繞著太子形成了文官集團,一旦太子繼位,酷吏集團勢必會逐步離開權力中心,這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漢武帝是想通過巫蠱事件解決外戚,而反被酷吏集團利用,最終釀成了太子慘劇!

武帝終於把自己的愛子幹掉了!

他始終很清楚,但他沒有辦法,國家的確要轉舵了,但是事件超出了他的控制,所以太子死後,我們看看武帝下一步是做什麼了,平反!

必須為太子平反,而後藉此順勢進行後面的內政改革,把國家從對外征戰中拉回來。我們看看接下來武帝是怎麼操作的,史書都在那寫著呢。

太子死後,武帝迅速重啟了“巫蠱之亂”的調查。好巧不巧,漢高祖祭祖廟郎官田千秋的上書正好給了武帝一個極妙的臺階。他說,“作兒子的擅自動用父親的軍隊,其罪應受鞭打。天子的兒子誤殺了人,又有什麼罪呢!我夢見一位白髮老翁,教我上此奏章。”之後,漢武帝召見田千秋,說道:“我們父子之間的事,外人難以插言,只有你知道其間的誤會之處,這是高祖皇帝的神靈派你來指教於我,您應當擔任我的輔佐大臣。”田千秋被提拔為大鴻臚,並下令將江充滿門抄斬,將挑撥的宦官蘇文燒死在橫橋之上,所有逼死太子的人又都被滿門抄斬了。

緊接著是當初參與謀害太子的一幫人如丞相劉屈氂被以各種理由幹掉了,被誅殺牽連者甚廣。

太子死了,冤死了,但冤死的又何止太子一個。

武帝后來特修了一座思子宮,又在湖縣建了一座歸來望思之臺。

武帝用這樣的方式表達了對自己這個孩子冤屈的痛心,並藝術地將所有的鍋都甩給了想除掉的那幫勢力。

至此,武帝實現了他的目的,衛家倒了,酷吏集團沒了,唯一不在他計劃內的,太子,也沒了!

說他後悔嗎,後悔,痛失愛子!

說他後悔嗎,不後悔。太子死後,武帝立八歲的劉弗陵為太子,選的輔政大臣是給他當了二十多年的秘書沒有勢力背景的霍光,順道提一嘴,臨死前武帝把鉤弋夫人順道也帶走了。

權臣勢力沒了,外戚勢力也沒了……

休養生息吧,大漢由此轉舵,外患已除,與民生息,漢家天下將開啟新的篇章……

你說,他後悔嗎?


故事裡的小野馬


【米瑞君】的觀點:劉據是漢武帝和衛子夫的兒子,也是嫡長子,他年僅6歲就被確定為大漢王朝的繼承人。劉據勤奮好學,性格寬厚,能力也很強。每當漢武帝離開長安外出巡查時,劉據就會代替他處理朝中的要事,並且他每次都能把漢武帝交代的事出色地完成,漢武帝和朝中大臣對太子非常滿意。可是,這樣優秀的太子,竟然在巫蠱事件中含冤而死。劉據死後,漢武帝才幡然醒悟,自己的兒子死得太冤,他迫不及待想為劉據報仇,於是,新一輪的殺戮和報復開始了。

巫蠱之術在後宮爭寵中常見,無辜太子劉據被牽扯其中

巫蠱是一種巫術,古代人的意識裡:使巫師祠祭或把桐木偶人埋在地下,詛咒自己所恨的人,被詛咒的人,就會有災難。 在古代,巫蠱被認為是對人身最大的侵犯。皇室之中,後宮的嬪妃為了爭寵常會採用巫蠱之術。但西漢的“巫蠱之禍”太子劉據被牽扯其中而且還因為此事件而喪命,實在是可悲可氣可嘆。

漢武帝聽信江充的一面之詞,逼得劉據自殺

巫蠱之禍的源頭在公孫敬聲。公孫敬聲是丞相公孫賀之子,他擅自挪用軍費1900萬錢,之後東窗事發,他被關進了大牢。當時,漢武帝正通緝陽陵大俠朱安世,公孫賀抓住了朱世安,想因此為兒子將功贖罪。沒想到反被朱世安倒打一耙,朱世安汙衊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並用巫蠱詛咒漢武帝。聽到這個消息,漢武帝勃然大怒,下令將公孫賀父子處死,陽石公主等多人被殺害。

漢武帝命令寵臣江充來徹查此事,因為之前江充與太子劉據政見不合,有過小矛盾,小人江充竟然用巫蠱這件事來栽贓劉據。劉據為了自保起兵,失敗後被逼自殺。

漢武帝逐漸發現“巫蠱之禍”中太子劉據死得太冤,就開始著手報復

後來,漢武帝漸漸發現這場災難中,太子劉據並沒有謀逆之心,而是因為自保、害怕才起兵的,而江充是害死劉據的罪魁禍首,於是,漢武帝將江充一族滿門抄斬;將告劉據狀的黃門內侍蘇文燒死;將舉著兵器逼迫劉據的士兵全部殺死。漢武帝終於為兒子報仇雪恨,可是,兒子卻不能死而復生。

事前不預防,事中不理智,事後只後悔。一場“巫蠱之禍”數萬人被牽涉,漢武帝的數位至愛至親在這次事件中或自殺或被殺死。皇權的背後如此陰冷可怕,不得不令人唏噓不已。

我是米瑞君,精讀兩漢史。品大漢風尚,析盛世風情。歡迎關注“米瑞談歷史”!


米瑞悅讀


漢武帝是漢朝第七位皇帝,16歲登基,在位長達54年。若論封建帝王的文治武功,漢武帝無疑名列前茅,其文治武功和秦始皇被後世並稱為“秦皇漢武”,歷代史學界和政治家們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然而就算是英明神武的漢武大帝到了晚年依然會犯錯誤,漢武帝晚年窮兵黷武,性情反覆無常,而且迷信多疑,致使了巫蠱之禍的發生, 數十萬人為此送命,甚至包括皇后、太子和兩個皇孫的性命,那麼漢武帝對所做的一切是否有過後悔呢?



要說後悔,晚年的漢武帝或許是有點,但他的後悔主要有二點,一是連年窮兵黷武、濫用民力的懊悔;二是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的後悔。這句話我認為是指漢武帝晚年迷信多疑,致使發生巫蠱之禍的後悔,要不然就不會在湖縣修建思子宮及歸來望思之臺來懷念冤死的太子劉據了。

徵和四年,在武帝第三次封禪泰山後,對群臣表示“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這就是《輪臺詔》或稱為《輪臺罪己詔》。



第一悔:窮兵黷武、濫用民力的懊悔

漢武帝16歲登基,其父漢景帝劉啟勤儉治國,奉行與民休息的政策,發展生產、減輕賦稅,他繼承和發展其父漢文帝的事業,與父親一起開創文景之治,那時的漢朝經過二代帝皇的努力可以說是富甲天下。

《史記》中記載“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慄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腐敗不可食”

國庫充足,連串錢的繩子都爛了,糧倉的糧食多到裝不下,國家在鹽鐵專營的制度下無比富足。



國家有錢當然好,關鍵是漢武帝背後還有一位能幹的女士衛子夫,還有一個能幹的小舅子衛青,甚至他的小舅子還有一個更能幹的外甥霍去病,在此二位的幫助下,數次大破匈奴、吞併朝鮮、到了晚年漢武帝任用李廣利多次遠征大宛,士卒傷亡慘重,徵和三年李廣利降匈奴,漢武帝連年窮兵黷武,耗盡了國家財力,錢不夠花就只能搜刮百姓。什麼榷酒沽、莞鹽鐵、鑄白金、造皮幣、算舟車,租及六畜等等不一而足,大漢的臣民也是怨聲載道,流民四起,盜寇叢生。到了徵和四年,漢武帝也已認識到再這樣下去,恐怕大漢朝就被玩完了,反思已過才有了封禪泰山後的罪己詔,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富民”。這也是對他前期執政的一個糾偏。

第二悔:所為狂悖的悔

漢武帝晚年迷信多疑,所為狂悖,司馬遷評價武帝“尤敬鬼神”,司馬光則說其“信惑神怪”。漢武帝在位54年,用了12個年號,如此頻繁改元就與他迷信符瑞有關,“元狩”、“元鼎”等等皆是如此。為求長生,武帝瘋狂地迷信神仙,甚至對“巫蠱”也有迷信,最終致使方士、女巫聚集京師,出入宮廷。後宮之人為了求福避災,甚至為了爭寵,也都紛紛加入到這種帶有玄幻色彩的“木偶大戰”中,一時間長安城甚至是皇宮之內都是烏煙瘴氣。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巫蠱之禍的導火索被悄悄點燃了。

西漢徵和二年(前91年),漢武帝長子兼皇位繼承人太子劉據被江充、蘇文等人誣陷以巫蠱詛咒父親,在無法自辯的情況下被迫發兵起事誅殺江充,導致漢武帝以為兒子企圖謀反而派丞相劉屈犛帶兵鎮壓。兩方對戰導致長安城中死傷過萬,最後太子兵敗逃亡,在被追剿無路可逃之後自縊而死。



有人對此表示懷疑,認為巫蠱之禍在於漢武帝有意為之,其目的在於清除外戚勢力,武帝統治後期最強的外戚勢力毫無疑問就是衛氏。除衛青、霍去病外,衛氏支屬封候者也有多人,衛子夫的姐夫公孫賀還是朝中宰相。一時間“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傳唱京城,衛氏的強盛可見一斑。不管衛青、霍去病多麼順從武帝,也不管衛子夫如何小心謹慎,這麼龐大的衛氏勢力終歸不是武帝所願意看到的,基於此漢武帝有意借巫蠱之禍清洗外戚勢力,從這一點上看是有可能的,至於牽涉到劉據我想這也不是漢武帝所願意看到的。



因為漢武帝對太子劉據寄予厚望,《漢書·武五子傳》中提到,為了教太子習《穀梁傳》,安排瑕丘江公來教授,這位仁兄是與董仲舒齊名的博雅之士。太子及冠後,武帝又為之修博望苑。武帝在覺察出皇后、太子的“不自安”之後,還特意詔衛青入宮,表示“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者乎!”可見武帝對太子劉據寄予厚望,巫蠱之禍發生時,太子被江充、蘇文誣陷而無法自辯,被迫發兵,漢武帝的迷信多疑及父子無法互信這才導致了太子的悲劇。



後來,漢武帝派人調查,才知道衛皇后和太子劉據從來沒有埋過木頭人,這一切都是江充、蘇文等人搞的鬼。在這場禍亂中,他死了一個太子和兩個孫子,又悲傷又後悔。於是,他就下令滅了江充的宗族,宦官蘇文被活活燒死。其他參與此事的大臣也都被處死,後悔莫及的漢武帝派人在湖縣修建了一座宮殿,叫作“思子宮”,又造了一座高臺,叫作“歸來望思之臺”,藉以寄託他對太子劉據和那兩個孫子的思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