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钦二宗如果自杀,南宋开国的局面会不会好些?

千里寻津


很遗憾,我个人认为,南宋开国的局面不会因为2名“前皇帝”自杀而改变。

首先,岳飞即使没有徽钦二宗,也会被处死。

原因无他,在高宗的眼里,岳飞已有了取死之道。我们需要确认的是高宗并非一个马上皇帝,从金营逃出的他在得以在南宋登基一是因为回归时恰逢各勤王军汇集二也是因为他前面顺位的皇位继承人基本都被金军一锅端了。所以高宗从政治起点上有着浓厚的自卑感。他感激岳飞等将领勤王支持他上位,也害怕哪天军队作乱将他拉下皇位。

因此,拉动文官对抗主战派将领是高宗的必然选择。而当时岳飞对军队的控制权已经达到让皇帝睡不着觉的地步,甚至在岳飞耍小性子丁忧时军队隐隐有不稳的迹象,最终迫使高宗不得不以帝皇之尊去请求他回归。

你想象下,你的老板被迫去请求你回来上班,你还敢在这个单位干不?所以处死岳飞是高宗的主观必然选择。

其次,南方的利益阶级不希望收复北方

靖难之耻后,北方残破,原居于北方的世家贵族纷纷南渡。再加上南方天然的贸易优势,决定了稳定的南方在此时的经济环境要远远胜过北方。而北伐即使成功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南方扶持北方,这就必然会影响到南方阶层的利益。

而即使是宋高宗,此时也需要依靠南方利益阶层的支持,所以求和而不是北伐的策略不仅仅是宋高宗为了自保,也是综合考虑南方利益阶层的要求后的理性成果。

最后,此时的金军远没有腐化

南宋建立时,金军正处在战斗力的巅峰时代,金人东征西讨,无有不从。而客观来看,南宋军虽然在岳飞、韩世忠等爱国将领的领导下和金军打得有声有色,但绝不像史书说的那样摧枯拉朽。就连统治阶级此时也是谈金色变,被吓得不得不“泛舟渡海”。

此时的南宋,自保有余,如若一时失手,满盘皆输。再加上高宗害怕宋军武将通过北复中原进一步提升军中的影响,故宋军北伐不能也不会得到高宗及文官阶层的支持。

此外恕我直言,宋国骨子里的轻武重文决定了这个朝代缺乏王朝的进取心,经济实力,将领能力都在其次,如果精神本就文弱,那永远不可能居于世界强国之列。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薛小玉的小书房


那肯定局面大不一样。

宋徽宗宋钦宗作为人质在金国手上,对南宋朝廷的影响是巨大的。

直捣黄龙府,迎二圣回朝,这个是南宋的政治口号。如果这个目标真的能实现,宋高宗赵构一点都不会担心自己的皇位会失去。如果当真有那么一天,南宋凭借自己的能力打败军国,迎回二圣,宋高宗赵构的政治威望将会达到巅峰。南宋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会达到巅峰。

在中国历史上,谁当皇帝,是凭实力说话的。假设宋高宗赵构一手创建了南宋,并击败了金国,光复了故土,有这么伟大的成就,又岂是亡国的宋钦宗和宋徽宗能够撼动的?到时候顶多尊称他们为太上皇,在后宫享享清福。赵构当真把皇位让给他们,他们也不敢要啊。

但是,宋徽宗和宋钦宗在金国手上,赵构就投鼠忌器,被对方抓住了软肋。这个软肋就是他最担心的是金国把宋钦宗立为傀儡皇帝。也就是他有关键人质在对方手上,他不得不十分担心。

对宋高宗赵构而言,这个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金国就随时可以另立一个大宋朝廷出来,那么南宋朝廷的麻烦就大了。

宋高宗的父母被金国俘虏,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要命的是他的哥哥,也就是正宗的皇帝,宋钦宗也被对方俘虏了。

金国手中有一个最大的秘密武器,就是万一军事上失利,金国就会立钦宗赵桓:

安坐汴京,其礼无有弟与兄争。

这一下就扼制了赵构。而宋高宗赵构,断无北上攻打哥哥赵桓的法理依据。金兀术曾经对这种可能性进行过认真分析。另外,秦桧从金国回来,也已经把这种可能性告诉了赵构。

不要小看宋钦宗赵桓是金国的俘虏。他可是宋徽宗赵佶长子,他在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就被立为太子,宣和七年(1125年)拜开封牧。他的皇帝之位是他爹禅让给他的。从法理上看,来得名正言顺。在当时宋朝人心目中,他才是正宗的皇帝。

在当时的宋朝人看来,赵构这个皇帝的位子,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不少人甚至认为他是自立为帝。在当时的南宋人看来,赵构其实就是正宗皇帝不在了,暂时没有皇帝人选了,让他临时代理一下,就是一个代理皇帝。他的主要任务就是迎回二圣,等到正宗皇帝回来了,应该就没他什么事了。

这主要是因为宋高宗赵构继位之初,当时并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在全国也并没有形成足够的威望。他的威望,也是后来在对金国的作战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但是他对南宋军队的控制力一直不是特别强。所以他始终有一种危机感,这也是造成他日后杀岳飞的根本原因。

当然,情况是会发生变化的,如果他真的能够击败金国,政治威望就会大大提高,他就会在南宋老百姓的心目中由代理皇帝变为正宗皇帝。

赵构在位时,曾经发生过一次兵变,差点儿让他送了命。这就是苗刘兵变。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宋将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哗变,带兵围住皇宫,以清君侧为名 ,诛杀了高宗宠幸的大臣及宦官,并逼迫他将皇位禅让给三岁的皇太子。苗刘二人当众责问了赵构:

陛下帝位来之不正,他日渊圣归来,陛下何以自处?

金国最终的策略,就是一旦军事上失利,把钦宗立为傀儡皇帝。赵构你不是整天吵着要“迎回二圣”吗?现在我把二圣还给你,另立一个朝廷。你能和你的父兄争天下吗?

如此一来,南宋政权就完全失去了道义上的正当性。

所以,宋高宗赵构最怕的就是金国这一手,如果金国真的把宋钦宗立在开封当皇帝,那么显而易见,开封是正宗的首都,宋钦宗是正宗的皇帝。这么一来,宋高宗赵构就成为乱臣贼子了,很有可能南宋就有许多人要投奔宋钦宗。这个仗就没法继续打下去了。

所以,宋高宗赵构甘愿签订绍兴和议这种不平等条约,为了和金国签订条约,不惜杀害岳飞。都和对方手中有人质有极大的关系。假设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个人都自杀了,那么赵构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就可以完全放开手来干,那么历史可能就会重写。


今古讲堂


小编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首先提出这个问题非常有趣。那就让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吧。我认为如果少了这两个皇帝的话,最起码岳飞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收复失地。秦桧也不会小人得志。

秦桧之所以能得到皇帝赵构的赏识。是因为宋高宗赵构生怕自己的皇位被抢走。所以他积极地推动与金国议和。其实岳飞有能力能打败金国。收复很多失地。但是谁让皇帝有后顾之忧。生怕他的父亲跟哥哥抢走他的皇位。所以他是生怕岳飞能打败金国。接回他的兄长跟父亲。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岳飞在进攻金国连连得胜的时候。却被强制召回。又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这都是因为宋高宗赵构的恐惧。如果没有这两个皇帝,他会放开手脚,

让岳飞大胆干。虽然以赵构的性格不会特别的勇猛。但至少不会这么的担惊受怕。这就是为什么后来的继任者会给岳飞平反。因为没人受到威胁了。他们会发现岳飞其实是对的。其实是对国家好的。而且岳飞边生得人民的爱戴,

所以我认为其实如果没有两为皇帝的话,历史说不定会改一些。不过历史不能假设,我们也只能叹息不已。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啦,希望大家都点赞,关注评论转发,谢谢大家。


最强大的我们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薰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从整体上看,窃以为即使徽钦二宗自尽,南宋的局面也好不到那里去。

有宋一代,兵革不断。契丹人、党项人、女真人、蒙古人,像滚车轮似的,一波又一波地对软弱的宋王朝进行碾压。开封城破,徽钦二宗被俘,标志着宋王朝的消亡已经不可逆转。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比如太祖杯酒释兵权,虽然有效地避免了功臣作乱,但却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军队建设。

说到底,岳飞的抗金主张,与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醉生梦死的格调不合铆,可以有蟋蟀宰相,但不能有抗金将军。


浪淘沙84055


我觉得会好一些,首先,高宗赵构起初还是一个不错的人,他文武全才,有勇有谋,为了国家安危,一个人抱着必死的决心,去金国做了人质。赵构登上原本不属于自己的皇位以后,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得来不易的皇位能不能保住,如果徽钦二帝自杀,绝了赵构的心头大患,因为赵构曾经也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既然已经没有人能够威胁到自己的地位,那么,讨伐金贼收复失地,也就指日可待了,赵构一朝不缺文人武将,经济发展也是如火如荼,从各方面来讲,都具备北伐的能力,所以说,徽钦二帝如果自杀,南宋的开国局面会相当威武。



共飲江中水


我个人觉得,即使这两位皇帝自杀,对历史进程影响也不大。

开始的时候,赵构不愿意北伐,确实是害怕岳飞收拾了金军,迎回两位先帝,自己丢了皇位。

但是在绍兴七年(1137年),赵构想给岳飞扩充军队,在寝宫对岳飞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岳飞见自己收复故土的宏愿有望,自然很是雀跃,亲手写了《乞出师札子》,而且在其中,已经不再提及迎还“二圣”或者“渊圣(宋钦宗)”,只将宋钦宗包括在“天眷”之中。

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岳飞还是有一定政治嗅觉的,他也知道,只有自己一心拥护赵构,才有可能得到赵构支持北伐。

然后后面发生了什么,我们也都清楚,十年北伐,功亏一篑。收复中土的愿望唾手可得,却在12道金字牌班师诏的重压下无奈回朝。

最后,因为秦侩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冤死狱中,只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的绝笔。一代抗金英雄岳飞,从此落下帷幕。

假如有如果,要是以秦侩为代表的“议和派”全部暴毙的话,南宋的开国历史有可能会改变,其余的,我想不出任何可能。





温酒看历史


答案是肯定的

宋朝从让割燕云十六州开始出现转折,慢慢走向衰败。建立南宋,迁都金陵。

从徽钦二宗被俘虏开始,南宋更加破败不堪。甚至为了避乱,皇上坐船逃到海上。

到宋高宗赵构即位,出现历史名将岳飞,精忠报国,差点就挽狂澜之即倒。可惜岳飞的主张是北伐迎回二圣,这极大地触动了宋高宗赵构的利益。如果迎回二圣,自己又将处于何地?而岳飞被冤杀的主要原因,就是与宋高宗赵构的利益不相符。如果徽钦二中自杀,宋高宗或许会全力支持北伐,中国的历史也将得到改写。





且听风吟617


如果徽钦二宗自杀,会导致这样的局面:

第一,本来金人己意识到赵构己登基,徽钦二帝留在金国意义不大,送二帝回南方也许可以让南宋内乱,如此,金人该索取还是正常进行,军事行动也不会放松!

第二,历史上记述:岳飞之死,秦桧是罪魁祸首,其实是背锅,真正让岳飞死的是宋高宗赵构,担心岳飞打赢了,迎回二帝,他赵构皇位难保。如果二帝自杀,对赵构威协解除,极有可能岳飞不会死!

第三,岳飞不死,赵构有限度支持北伐,金人也会进攻,两者双胶着状态,因为,让岳飞完全灭金不可能,赵构还担心岳飞坐大,杀个回马枪来抢他的皇位,象他祖宗赵匡胤一样来一个陈桥兵变,那赵构更难受!所以赵构是有限度支持岳飞,南宋局面稍好。如果岳飞还是一如既往攻打金人,不听赵构战略安排,岳飞再陷牢狱不是不可能!





狐羊树


宋高宗是有能力的,在两个皇帝被带走后,短时间内,一人组织几省的部队开始了抵抗的步伐,并建立了南宋,几省的部队后来转化为以岳飞,张俊,韩世忠等等为代表的几路军,这几路军在岳飞和赵构一天晚上长谈后,建立起非常好的信任关系,并将全国4分之3的军队交给岳飞管理,虽说第二天在身边人劝说下后悔了。

赵构其实担心他们的北伐和迎回两个皇帝,相对于对军队的控制来说,都是次要的,且这几路边路军是各自为军,皇帝下派的代言人的军队指挥令很多是无效的,在后悔把军队交给岳飞后,想着收回军队管理权,12单金牌都招不回的岳飞,赵构只能当军阀来处理了,即莫须有。

当然还有赵构和岳飞再说到边路指挥权意见相左时,以母亲去世去家里挂丧3个月,把军队仍下,最后赵构求回来的岳飞,心里滋味好受吗?

浅显意见,对于赵构,军队的指挥权和政治生命是重要的,那两个名存实亡的皇帝还重要吗?

总之,即使回来了也躲不掉禅让,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这就是真正的禅让制和太上皇的由来。



我的人生的幂次方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楼主问的是:“徽钦二宗如果自杀,南宋的开国局面会不会好些?”这是肯定会强上不少的,如果问的是:“徽钦二宗如果自杀,南宋能否完全打败金国?”又当另当别论的。

岳飞忠心耿耿,一心想收复失地,而且其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一个人,在和金军的对战中,金军不禁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在其四次北伐中,先后收复过无数失地。在其最后一次北伐中,在 进军朱仙镇时宋高宗赵构,以十二道金牌,催令岳飞搬师回朝朝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之死其因有二:

1.担心打败金军,迎回二圣

岳飞是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矮人,其一直主张:“ 驱除达勒,迎回二圣。”,又迎回二圣一直是宋高宗的软肋,试想下迎回原来的皇帝,那么他这个皇帝又该怎么办呢,而岳飞总是在高宗面前提起。所以为高宗所忌恨,但开始还要依靠岳飞的军事才华所以才未下杀手

2.担心岳家军做大

之后,在岳飞的四次北伐后岳飞的声望与势务不断的扩大,高宗害怕岳家军做大,在秦桧的挑拔下,终于对其痛下杀手。

这两点高宗更怕第一点,因为二圣回来之后高宗将面临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明朝时就发生过明英宗被蒙古放回来后,推翻明宗的事,史称:“夺门之变”。

如果徽钦二宗自杀,高宗就不会有这样的顾忌。虽然他一样会担心岳家军做大,但不会发作的这么快,如果晚几年南宋的局面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岳飞的死不仅是他一个人,更是传递出一各信息:“皇上主和”。所以在岳飞死后主和派占了主导地位,当时的大好形势随之瓦解,也让众多爱过人士寒了心,南宋失去了最好的壮大时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