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家长少带孩子出门”,不是迷信,有科学依据的,别不相信

带娃真是一门学问,从开始入门时的一无所知,到熟读再到精通,需要花费一辈子的时间。带娃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一门玄学,有一些关于孩子的说法并不是迷信,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最常听见的就是老人经常嘴里念叨,

“晚上不要带孩子出门,12岁的小孩子很有灵性,会看见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容易做噩梦”

“晚上家长少带孩子出门”,不是迷信,有科学依据的,别不相信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觉得这一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与现实不符,老一辈陈腐的育儿观念根本没用。

去年回家过年,初二回娘家,小姑子一家三口过来拜年,下午五点婆婆就把晚饭做好,催着小姑子吃完饭赶紧回去,“刚吃完午饭还没消化呢,又吃晚饭,晚饭吃的太早了,我们不着急回去”。婆婆笑着对小姑子说:“这不有孩子呢么,吃完饭趁着天没黑,带着孩子早点回去,天黑带孩子出门不好。”

“晚上家长少带孩子出门”,不是迷信,有科学依据的,别不相信

原来是这样,听婆婆一说,想起以前表姐带孩子会娘家,小外甥又小,老姑也是催着表姐早点回去,路上还要叫着孩子的名字,说着跟妈妈回家之类的话。虽然听上去深深叨叨,带点迷信的色彩,其实这里面不光是迷信,还是有道理的,晚上不带孩子外出主要是有三个原因。


“晚上家长少带孩子出门”,不是迷信,有科学依据的,别不相信

1、睡前太兴奋,打乱休息

小孩处于长身体的阶段,白天活泼好动,运动一天,晚上需要充足的睡眠来补充体力与能量,如果晚上超过八点带孩子出去,在外边玩一会精神比较亢奋,难以入睡。是因为小孩不擅长自我调节,往往只能推迟入睡的时间,打乱了孩子正常的作息。出去玩很容易养成宝宝熬夜的习惯,不利于宝宝长身体。

“晚上家长少带孩子出门”,不是迷信,有科学依据的,别不相信

2、晚上温度低,容易生病

昼夜温差大,尤其是北方,昼夜温差能差出十来度。那天听到哈尔冰的同学说起她家宝宝的事:以后再也不晚上出门了,满月以后第一次回娘家,想着住几天再走。可是宝宝认家,晚上就是不睡觉,一直哭闹,没办法大晚上的有开车回家,室内温度高,带着宝宝从家里走到车库,宝宝就着凉了,回去以后就开始腹泻,拉了好几天,以前胖胖的小脸都瘦了一圈。真的是照顾孩子的事事小心,每个宝宝的体质不同,抵抗力的强弱也不同,身体弱的宝宝,稍微有点微风就受凉了,更别提晚上温度低,所以没有紧急情况,晚上不要带着宝宝出门。

“晚上家长少带孩子出门”,不是迷信,有科学依据的,别不相信

3、孩子怕黑

晚上光线较弱,即使有路灯也比白天昏暗,而小孩又活泼好动,不会乖乖的让家长拉着手,乱跑就容易磕到碰到,发生危险的系数比白天大。而且晚上光线不好,物体会在光的照射下投下阴影,小孩胆子又比较小,很容易看不清楚,把其当成怪物,吓到孩子,给孩子留下阴影,没有安全感。

“晚上家长少带孩子出门”,不是迷信,有科学依据的,别不相信

不管是先从哪一方面考虑,晚上都不应该带孩子外出,外出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非常大,所以为了宝宝的健康,最好避免晚上带孩子出去。

我是【靠谱爸妈育儿经】,欢迎留言关注,如果喜欢也可以收藏起来或转发给家人哦。一起学习靠谱的育儿知识,做靠谱的爸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