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後宮的西域風情——"香妃"

在乾隆的後宮裡,從來沒有過“香妃”的記錄,但是乾隆卻曾經的確擁有過一位來自維吾爾族的女子,她的名字叫做“伊帕爾汗”。

乾隆後宮的西域風情——

伊帕爾汗,26歲來到了乾隆的身邊。二十六歲對於一個女子來說早已了沒有了少女那般的嬌羞可愛,但是乾隆對她寵的是一塌糊塗。乾隆寵伊帕爾汗,寵的不僅僅是因為她身上所散發的異香,更是因為她身上所特有的成熟氣質。

乾隆二十四年,伊帕爾汗的家族因為協助清軍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有功,她和叔叔額色伊,還有長兄圖爾都被召入京城。為了表示對朝廷的忠心,她被送入宮廷。初次相見,能歌善舞的伊帕爾汗所帶來的西域風情著實令乾隆如痴如醉,初入後宮就被封做了“和貴人”。

乾隆後宮的西域風情——

和貴人和其他的妃嬪一樣享受著平等的奢華生活之外,乾隆還給了她過多的照顧。每當西域有瓜果進貢,乾隆都會特意的為她多留上一份。和貴人是穆斯林,飲食上多有禁忌,乾隆還特別允許她的廚師努爾買提留下,為她烹飪可口的家鄉美食。後宮等級森嚴,乾隆甚至下令,和貴人可以繼續穿著本民族服裝,伊帕爾汗也成為了後宮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轉眼不過兩年的時間,來到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和貴人被加封為容嬪。因為在行冊封禮的時候沒有合適的朝服,乾隆竟然親自下令,要為和貴人縫製衣裳。乾隆無微不至的關懷,加上對自己宗教信仰和民族習慣的尊敬,使得和貴人備受感動。

乾隆後宮的西域風情——

威弧獲鹿圖

有時候感情不需要用甜言蜜語去詮釋,兩個人從相見以來一直相敬如賓,互相傾慕。在《威弧獲鹿圖》這幅長卷中,乾隆引弓射鹿,伊帕爾汗騎馬遞劍追隨。畫卷中所表露出來的這種默契,正是兩個人在生活中的真實寫照。

乾隆後宮的西域風情——

塞宴四事圖

郎世寧還畫了一幅畫,叫做《塞宴四事圖》。乾隆在避暑山莊擺下宴席,招待邊疆各族首領,諸位妃嬪都是戎裝出席。只有伊帕爾汗穿著一件集維、滿、漢三族式樣於一身的禮服現身,還梳著兩個有維吾爾族特色的麻花辮。足以看得出來在乾隆的心中,伊帕爾汗更起著民族團結和邊疆安定的重要作用。

乾隆後宮的西域風情——

乾隆三十年,乾隆四次南巡。容嬪第一次離開北京,第一次親眼見到了江南的繁榮與富庶。一路上乾隆對容嬪是關愛有加,她的飲食起居都要親自過問。此次南巡歸來,在乾隆三十三年,34歲的容嬪被加封為了容妃。乾隆三十六年,37歲的容妃再次陪同乾隆皇帝東巡,一起登泰山,一起拜孔子,並且一同回到清廷的祖宗之地,盛京。這對於一個來自於西域的異族女子來說是無比的榮耀。

從遙遠的喀什噶爾來到北京,一伊帕爾汗經常流露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為解她心中苦悶,乾隆在西苑建了一座寶月樓。並且把伊帕爾汗的鄉眾從西域遷到了北京,在離寶月樓不遠處建了一座“回子營”建禮拜寺。每當伊帕爾汗思念家鄉登上寶月樓向南眺望,就能解了她的思鄉之苦。

乾隆後宮的西域風情——

方外觀手繪復原圖

乾隆還在圓明園為伊帕爾汗建了一座禮拜寺,名叫“方外觀”。每當伊帕爾汗在寺中禱告,乾隆都會安靜的坐在室外的五竹亭當中等待。乾隆甚至還可以用維吾爾語與伊帕爾汗一起花前月下,琴瑟和鳴。乾隆說過:“習回語(回部維吾爾語)不用勞煩譯寄”。可以看的出來,他對自己的維語水平那是相當的自信。我們甚至可以腦補一下,在瑞雪初降的時節,乾隆面對著伊帕爾汗,用維語輕吟著自己寫的詩。

乾隆後宮的西域風情——

容妃墓

從乾隆二十五年,婀娜多姿的伊帕爾汗第一次踏入皇宮的那一刻開始,到乾隆五十三年,她的赫然離世。這種其樂融融的甜蜜之旅維繫了28年。從最初對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獵奇感,到乾隆一生對伊帕爾汗民族宗教的尊重。可以看的出來,伊帕爾汗成為了乾隆後宮最特殊的存在。

“香”這個字在漢語當中是我們形容一個完美女子所常用的字。“香妃”已經成為了傳說當中最完美的女子形象。“香妃”已經成為了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的代名詞。

在伊帕爾汗薨逝後葬在了裕陵妃園,但是在她的家鄉喀什還有一座“香妃墓”。可以看的出來後人的心中她美好的形象依然存在。所以為了這份美好,讓我們在未來的記憶中依然把她稱作“香妃”吧!

乾隆後宮的西域風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