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记者到延安后,主席经常跟他彻夜长谈,困了就吃辣椒

1936年夏天,历经千辛万苦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终于在陕北延安安顿了下来。

这天临近晚饭时,一位身材高大伟岸,眼睛炯炯有神,下巴上还长了一颗痣的领导人,亲切接见了他。

陪同人员告诉斯诺,这个人就是毛主席。

毛主席握着斯诺的手,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说:“美国朋友,欢迎你,一路辛苦了!”

这位记者到延安后,主席经常跟他彻夜长谈,困了就吃辣椒

两天后,毛主席在瓦窑堡的窑洞里,正式接受了斯诺的采访。

斯诺打量着这间破旧但整洁的土屋,墙壁是从土红色的岩石中凿出来的,双人床是用门板架起来的,毛主席身穿一身普通的蓝灰色军装,与国民党达官贵人的华丽服饰有着天壤之别。

毛主席笑着称赞斯诺的勇敢行为:“国民党十几万军队封锁陕甘宁边区,你能来,真不简单啊!”

听到毛主席对自己的肯定,斯诺非常高兴,他向毛主席捎来了宋庆龄的问候,说:“宋庆龄女士要我给你们带一些药品和医疗器械。”

毛主席表达了对宋庆龄女士的谢意,诚恳地对斯诺说:“宋庆龄女士来信说,你是一位对中国人民友好、正直的新闻记者,相信你会如实报道我们的情况。”

这位记者到延安后,主席经常跟他彻夜长谈,困了就吃辣椒

毛主席吸了一口烟,继续说:“国民党污蔑我们是‘土匪’,他们害怕国内外了解我们的真实情况,所以不让记者来边区。我们欢迎所有新闻记者来访问,你可以到边区任何地方采访,不受限制,我们尽可能给你方便和帮助。”

斯诺感受到了毛主席对自己的信赖,他既激动又感激,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公正、如实地向全世界报道这里的境况。

接下来,毛主席与斯诺就政治、历史、哲学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斯诺敬佩地发现,毛主席博览群书,他不仅读过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还读过古希腊哲学家、康德、歌德、卢梭和黑格尔等人的著作。

正当两人相谈甚欢时,一位身材高挑的女战士端着两大碗煮山杏走了进来。

这位女战士,就是毛主席的妻子贺子珍,当时正怀着身孕。斯诺看到她的手上有几块红色的伤痕,后来得知那是她在长征途中为抢救伤员,被榴霰弹打中留下的伤疤,而且,在她的身体中仍有几十块弹片,一到阴雨天就疼。

这位记者到延安后,主席经常跟他彻夜长谈,困了就吃辣椒

“这是贺子珍上山采摘的野杏,老百姓没人吃,它可是开胃的好东西呢!”毛主席招呼斯诺尝一尝,自己也拿起一颗山杏放到了嘴里。

斯诺正觉得渴了,他拿起一颗山杏,放进了嘴里,却被酸得直吐舌头,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此后,毛主席经常约斯诺彻夜长谈,一般从晚上9点多聊到凌晨两三点。据斯诺回忆,有时他困得直点头,毛主席却依然精神抖擞。

有时,他们聊饿了、困了,毛主席还会让警卫员端来一些家常便饭,通常是米饭、炒菜,外加一盘炒辣椒。

毛主席对斯诺说:“辣椒是穷人的荤,爱吃辣椒的人革命性强。”他还教斯诺如何用粗面馒头夹着红辣椒一起吃,斯诺风趣地称之为“延安三明治”。

在陕甘宁边区的4个月考察即将结束,毛主席与斯诺已经成为知己。斯诺临走时,毛主席从公文箱中取出几枚1931年至1934年苏维埃政府铸造的银质硬币,送给斯诺,并依依不舍地握着他的手说:“我们已经是朋友了,希望你以后再来!”

斯诺也红了眼眶,向毛主席许诺说:“我一定会再来的!”

这位记者到延安后,主席经常跟他彻夜长谈,困了就吃辣椒

斯诺离开后,出版了著名的《西行漫记》,将自己在陕北的所见所闻如实地告知了世界,一举粉碎了国民党的谣言,为陕北争取到了广泛的支持和援助。

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先后三次访华,毛主席亲切地会见了这位老朋友。

1972年2月15日,斯诺病逝,按照其遗愿,他的一部分骨灰被葬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象征着中美友谊的长盛不衰。

2009年,中国评选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斯诺的名字就在其中,也是唯一一位美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