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开国将军奉命保护主席,危急时刻,拔枪指着对方的头

红军长征时期,曾经发生过一次大事件,就是张国焘企图分裂红军。

当时,毛主席等人认为,北上是红军最好的出路,但张国焘却坚持南下,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弄得很僵。

这天,张国焘派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李特追上中央红军,要求南下,当时,李特很激动,甚至拔出了枪,对准了毛主席,场面非常危险。

这位开国将军奉命保护主席,危急时刻,拔枪指着对方的头

这时,一位红军将领跳了出来,拔出枪对准李特的头,说:“立刻把枪放下!不然,我保证会让你的脑袋先开花!”

但是,毛主席命令他把枪放下,对李特晓之以理,最后说服了李特,乖乖地回去了。

这位勇敢站出来的红军将领,名叫文年生,后来被授予开国中将。

文年生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后代,因此,他从小就对文天祥非常崇拜,立志要保家卫国。

长大后,文年生先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但是,国军的腐败让他非常失望,认为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军队,于是就投奔到了红军的队伍。

李特这件事发生时,文年生正担任红三军团教导营营长,被彭老总特地派来保护毛主席,正好赶上了李特这件事。

这位开国将军奉命保护主席,危急时刻,拔枪指着对方的头

经过这件事,毛主席也看出了文年生的忠诚与勇敢,等到全面抗战爆发后,文年生被任命为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团长兼政委。

1938年5月,文年生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保卫黄河,保卫延安。

当时的黄河,正处于四面楚歌的危急状态:东面的日军虎视眈眈,西南面的国民党军骚扰不断,守住黄河,才能确保延安的安全!

面对滔滔黄河,文年生的心中涌起了文天祥的那首著名的《过零丁洋》,诗中所描述的,正是这种民族危亡之际的执着与坚守。

文年生深知,打仗不能只靠一腔热血,还要有智慧和胆识,当得知日军的一个旅正在向他们所在的宋家川渡口靠近时,他冷静思考,心生一计,“与其等日军打进来,不如主动出击!”文年生对大家说,“以攻为守,杀敌于未稳之际!”

当晚,文年生就亲自上阵,率领部队乘船渡河,驻扎在了对岸的柳林镇。

这位开国将军奉命保护主席,危急时刻,拔枪指着对方的头

第二天傍晚,侦察兵来报:发现日军200余人,已在王老婆山南侧安营扎寨。

王老婆山是一座不到200米的小山,就坐落在柳林镇的不远处,文年生带着战友们分析起此山地形,“这山不高,我领着七连和机枪连的两个排从山后侧上到山顶,抢占制高点。”文年生有条不紊地布置作战计划,“四连、五连,以及机枪连剩下的两个排,你们从正面进攻,合力把日军拿下!”

当晚10点,文年生带领部下冲向王老婆山,对日军发起了猛烈攻击。日军被突如其来的进攻打乱了阵脚,负隅顽抗了5个小时,最后被全部歼灭。

此时,日军的援军赶到,面临地形劣势,他们也不敢强攻,只能不断向山顶发射炮弹。

突然,一发炮弹落在了文年生的身边,随着一声巨响,文年生被掀翻在地。

战友们吓坏了,纷纷跑过去抢救文年生。谁知,他却像没事人一样站了起来,拍了拍衣服上的土,还摸了摸自己的脸、鼻子、嘴、耳朵,幽默地说:“好像这全身各单位都还在,大家放心,没事!”大家也都被他逗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