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应届毕业生,请收下这份就业“大礼包”

2020年初爆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疫情,对大部分人的工作与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2020年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可以算是遭遇最难毕业季。各种春季招聘会取消,面对面求职已经没法实现,大量企业经营进入困境,没有招聘计划,进一步恶化了就业环境。为了解决广大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各个政府部门联合起来打出“组合拳”,为大家开启职业生涯提供方向和指针。


2020应届毕业生,请收下这份就业“大礼包”

升学深造

途径1

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主要向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急需的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集成电路、软件、新材料、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倾斜,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

【中公建议】

2021年考研计划“扩招”,众多医学类专业、科学技术类专业将迎来利好,有更多的机遇,对于大三的学子来说大家要开启备考之旅了,目前备考时间比较充裕,建议大家从基础学习开始,做好详细的学习计划,把政治、英语、数学等公共科目与专业课齐头并进。

途径2

扩大今年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规模,主要由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向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急需的专业招生,向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生物医学工程类和预防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护理等专业倾斜。

本次专升本扩招的重点领域集中在电子信息、医学以及公共管理等改善民生的专业方面,这也为众多大专学子提供了方向和动力,对于大家来说提升学历,对于职业生涯一定是大有裨益的,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踏实备考、提升实力,在考场上让自己所向披靡,中公教育针对专升本设置了套餐课程。

就业渠道

途径1

各部门要组织好“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 ”“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以及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并及时发布调整后的笔试面试时间等信息。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到现代农业、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就业创业。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到基层去工作,不仅可以磨炼意志、砥砺人生,也是成就一番事业的起跳台,应届毕业生们要积极报名参加政府组织的基层招录计划。部分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 ”“三支一扶”均需要经过笔试、面试的双重筛选过程,因此大家目前也要做好备考工作,目前受疫情影响各种招录工作暂停,但随着抗击疫情形势好转,招录计划也将不日公布,现在就要为考试做好充足准备,中公教育针对大家的学习需求制定了各类实用课程。

途径2

加大高校毕业生补充教师队伍力度。招录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学、幼儿园特别是到急需教师的高中和幼儿园任教,落实应届公费师范生全部入编入岗。

持续推送大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及时收集发布国际组织招聘信息,组织开展专家讲座、训练营、国际交流等活动,进步拓宽实习任职渠道。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认可度高,待遇也在逐步提升,要向公务员靠拢,已经深受考生们青睐,但是想当教师首先要有教师资格证,再则参加教师招聘时要讲好课,总之,大家目前就要为成为一名教师做好各种准备。

途径3

参加各省组织的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相对较难,但是本科毕业生都有资格报考,公务员福利待遇好,地位高,是不错的选择。

公务员是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主要人员,具有高稳定性与高幸福感,社会地位高,但也是一份需要你真心实意奉献的职业。更重要的是它能为有理想的人提供一份为国家、为人民而奋斗的成就感。

其他方面

途径1 政策帮扶

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要开通就业心理咨询和就业帮扶热线,疏导毕业生就业焦虑情绪,缓解就业心理压力。

扩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在湖北高校招募规模。

配合有关部门,增加中央基层项目在湖北高校的招募计划。

更大力度扩大湖北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计划。

举办面向湖北高校以及湖北籍学生的专场网上招聘活动,高校要协调用人单位适当延长招聘时间、推迟体检时间、推迟签约录取。

高校要全面掌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身体残疾等毕业生情况,实行分类帮扶和“一人一策”动态管理,优先推荐岗位。

途径2 延长时间

各地各高校可视情况适当延长就业签约时间,及时为已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

要配合有关部门引导用人单位推迟面试和录取时间,对延迟离校应届毕业生推迟报到、落户等时限。

要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门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持续提供就业服务。

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并为落实单位的毕业生按应届毕业生身份及时办理就业手续。

途径3 权益保障

各地各高校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在教育系统招聘活动中,不得发布拒绝招录疫情严重地区高校毕业生的招聘信息,严禁设置性别、民族等歧视性条件和院校、培养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限制性条件。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安全教育,严密防范招聘陷阱、就业欺诈、“培训贷” 等不法行为,并配合有关部门]子以打击。

途径4 签约护航

各高校要严格遵守就业签约工作“四不准”要求(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