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秒完成測溫並鎖定發熱人士,這樣的測溫“神器”你安利了嗎?

中國智造琅琊榜集成應用精選案例

NO.1 德諾邁斯疫情防護解決方案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是一場集結全民力量和智慧的行動,既需要一線人員的實地阻擊,也離不開科技作為堅實後盾。

2003年SARS爆發,推進了我國醫療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與17年前相比,此次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攻堅一線,除了日夜奮戰的醫護人員,日趨成熟的5G、物聯網、AI等高新技術已經成為一股“戰疫”新力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0.1秒完成測溫並鎖定發熱人士,這樣的測溫“神器”你安利了嗎?

圖 | 網絡示意圖

近期,新冠肺炎防控形勢整體穩中向好,但其極高的傳染性仍不可忽視。

隨著各地返程客流的增加以及復工復產復學工作的推進,車站、機場、辦公樓、學校等人流量較大的地區,成為了接下來疫情防控的重點,戴口罩、測體溫基本成為了各地復工復產復學“標配”。

作為疫情檢測的第一關口,傳統的人工檢測方式已無法有效應對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並重階段的實際需求:

“人傳人”風險

由於疫情期間辦公樓、產業園、校園出入口開放數量的調整,會在早晚高峰(或上學放學時)形成人員聚集,在這一情況下,使用使用傳統額溫槍不僅速度較慢易造成人員堵塞,同時會產生工作人員與上班(上學)人員較為頻繁的近距離接觸,增加了雙方的健康風險。

佩戴口罩無法準確識別

雖然當前部分智能測溫系統具備一定AI 能力,但由於全國各地大多要求企事業單位員工在上班(上學)途中與辦公(上學)期間全程佩戴口罩。

這些措施有力保障了員工(學生)自身安全,但同時也使得可供AI系統識別的面部特徵大幅減少,增加了系統漏判、誤判的可能性。

環境影響帶來的誤差

由於體溫檢測點多設置於商務樓宇的出入口位置,檢測設備時常會受到包括氣溫、風力等外界環境因素影響。這也影響到了系統檢測的準確度,而大範圍檢測的精度控制亦是難點所在。

基於AI人臉檢測跟蹤算法及紅外熱成像技術,德諾邁斯AI人臉識別體溫檢測系統為上述一系列問題提供了及時的解決方案,實現高溫、未戴口罩異常事件告警和人員識別。

首先

AI人臉識別體溫檢測系統利用“AI算法+紅外成像+智能圖像分析+口罩檢測智能算法”技術,100毫秒即可完成非接觸測溫(0.8米內),200毫秒以內精準識別人臉,可抵禦手機及電腦照片、視頻、照片等非活體攻擊。

無需摘下口罩,即可準確匹配、鎖定體溫異常(超過37.3℃)個體,同時發出實時聲光報警以便工作人員二次複檢,可實現7×24小時無間斷工作,有效保障執行力度及效果,節省人力的同時減少病毒“人傳人”風險。

0.1秒完成測溫並鎖定發熱人士,這樣的測溫“神器”你安利了嗎?

圖 | 德諾邁斯AI人臉識別體溫檢測產品

其次

針對環境影響因素,德諾邁斯開發了基於AI 的“紅外測溫機器學習算法”可針對採集到身體表面溫度各區域進行實時精準推測,使得運算後的結果更加接近於現場實際環境下通行人員體溫情況,大大提高了體溫檢測的精度。

0.1秒完成測溫並鎖定發熱人士,這樣的測溫“神器”你安利了嗎?

圖 | 適用於多樣化場景

0.1秒完成測溫並鎖定發熱人士,這樣的測溫“神器”你安利了嗎?

圖 | 適用於多樣化場景

0.1秒完成測溫並鎖定發熱人士,這樣的測溫“神器”你安利了嗎?

圖 | 適用於多樣化場景

最後

當疫情結束後,大規模體溫檢測的需求下降,德諾邁斯研發的AI人臉識別體溫檢測系統則可升級為考勤/門禁系統、智慧社區/校園/園區設備以及雲服務平臺……利用有限的硬件及物理空間,不斷拓寬延展功能,不斷迭代更新產品,滿足市場深層需求,而不是打造一款一次性工具。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地方復工復產復學,AI人臉識別體溫檢測系統相比人工測溫更為智能及高效,對政府、企事業單位、園區、寫字樓、學校等人流密集場所的復工復產復學具有重大意義。

AI向善,科技醞釀著希望,2020年的這場疫情終將散去,而這次科技行業的“大練兵”,將會讓整個人工智能行業思考技術如何與垂直領域更好地結合、行業自我革新的關鍵所在,這些寶貴的經驗將成為人工智能成熟健康發展的助力。

待到疫情結束、春暖花開時,願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