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王碑》能学吗?该怎么学?

大成国学堂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澄清一件事,在古文字学里,“太”无专字,以“大”通假。所以好大王碑也就是好太王碑。

有关这个好大王,我也承认这是个好东西,书风含蓄雄强却又充满天真烂漫,没有标准汉隶的规整过头以致失去笔墨趣味、损害个性的毛病,同时年代久远,金石趣味浓厚,在崇尚个人笔墨表达、追求碑帖合一的当今书坛受到追捧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这样的书风特点跟当时历史时期有关。首先,当时整个大中华文化圈的书体正处在隶书向楷书演化的一个过程中,同时期的王建之墓志、王羲之之妻墓志的书写方式均与其接近。但又不同于后两者出土较晚,字口清晰锋芒毕具,好大王碑体量宏大,身处野外,兼之北国气候严寒,风霜雪雨之下剥蚀较为严重,故点画均有腐漫而显得更加浑厚天然。

其次是当时的时期楷、隶、篆、小草、大草、章草、行书均已基本完备,结字方式和笔法极大丰富化。南朝的王羲之是在这个宝库里做减法,将楷书、行书彻底规范化,创立帖学范式。北国的高丽书手继续一派天然自由生长,将民间书风的自由随性保留下来,节奏。古语云穷山恶水出刁民,刁民未必有,书风的自由烂漫倒是比比皆是。所以好大王的风格也是其来有自,并非特立独行。

好大王碑虽然是政府官方所为,但毕竟不处于中华文明圈的核心地带——黄河流域,更难以得到当时的文化中心——南朝王谢书风的滋养,故书写中具有非常强烈的民间意味,较之帖学,笔法不精到,结字不考究。正因如此,反而显得不入俗流,也算是大俗即大雅的范例。

在近代,此碑特别受到瞩目,其实在当下已经发现的中华法帖碑刻中间,另有几样东西也极其重要,如沙丘城、敦煌因明入正理论卷、中岳嵩高灵庙、汝南王塔铭等,随便拿出一样都可以作为国展神器,苦修几年即可头角峥嵘。但这个好大王碑其实并不适合初学者去碰。

要厘清一个概念,什么叫初学者?十年坚持日课不间断的临池功夫没达到者,都可称为初学者。而且这十年有明师益友支撑,取法古人,基本没走过弯路,更没有得陇望蜀、日夕换帖的毛病。

其实最高明的东西往往不适合初学者,故世人多以唐楷筑基,即为此理。

第一,学好大王需要汉隶底子打得相当程度的人才能去碰。

正是因为它的非常强烈的民间意味,笔法不讲究,初学者去碰这个东西很容易把天然理解为随意和粗率,来自篆隶的结字法度和笔势理解为“装憨作秀”,错把笔锋失控当成笔力,错把笨拙不成熟当成味道。初学者修习好大王,天真的气息难以捕捉,笔法方面得不到严格的训练。时间长了,基本上就与法度无关,离江湖书法不远了。

其二就是结字。

书法的能力的体现,要看两方面,一是手底的功夫,包括控笔、运锋和线条表现力,二是读帖的能力。书法审美能力其实跟临池深度成正比。常听人说天资,其实在书法中,天资差异与初阶者关系不大,如同儿童时期经受同样的十几年的钢琴训练,钢琴九级的孩子铺天盖地,但最后有李云迪郎朗的同时绝大多数默默无闻而放弃。真正的差距产生在中高阶阶段。书法同样如此,在临池苦修前十年,没人可以放弃功夫修炼光拿天资说事儿。

手底功夫和看出好儿来的眼力价儿是螺旋上升的,作为初学者往往对好大王这种轻笔法重气息的妙品是看不出好在哪里的,充其量感觉有些意思,或者受时风诱惑跟风学习。

好大王最精妙处在极其具有空间感,空间感是用线条去玩计白当黑的趣味,线条本身不重要而只是用来做空间切割的工具,当然工具本身还有微观视觉感受变化。

我们在《集王圣教序每日一字精解》的头条专栏课程里专门讲解过书法空间感这一重要审美指标。书法里的空间感实际上是初学者不容易看出来的,说实话,这就是为什么一般初学者往往不会觉得八大山人或者弘一大师的字有多么好。

怀素、董其昌的狂草,王铎的行草,切割空间的技术和胆识也是极其的高明。

假如我们没有能力把这种空间感读出来,那么临习好大王纯属浪费时间,如很多网友评论书法家常用一句话:还不如小孩子写的字。

以上已经是两重障碍,最严重的障碍还在后面。

临帖永远不是时尚,跟风临帖是一件特别可笑的事。没有与古人的心有戚戚焉、心灵契合就不要去临他。我们都爱美女,但不是每一个美女都能适合每一个男人。

好大王从书法审美上说天生不是属于臭大街的东西,我个人认为算是蛮小众的,包括沃新华生造的民间书法的概念,都是很小众的东西。

好大王碑,是好,但是你见过一个好大王碑的不错的拓本了吗?原本就漫漶特别严重,几乎没有一个拓本不是严重变形、满眼石花,大家见到的,比如说像孙宝文的、中国书画出版社出的、上海书画出版社、文物出版社的等等,不仅拓本差,还经过大量刷涂修改,完全面目全非,改得也忒不像样了,几乎完全违背基本的书法审美。

这样的本子,在中阶往上的书者,尤其对于透过刀锋看笔锋有了相当功夫的书者面前,是可以大致脑补出原始形态的,比如何应辉老师。离这个功夫阶段差之千里的初学者,该怎么学呢?

好大王碑从清代被发现了,最老的拓本我见过好几个,包括杨守敬藏本、翁方纲藏本,也同样几乎就是雪花飞舞不辨东西就像古老的黑白电视机没有信号时的状态(暴露年龄了哈)。出版社拿到拓本还未见得有这么早拓,却让美工大刀阔斧按照自己的审美开始描边涂黑、加大对比度,忙的不亦乐乎,然后上市骗书友的钱。

其实我一直搞不懂那些出版社在出版书法字帖时到底是帮助我们学书法的还是来害人的。碑拓存有自己的信息,用PS勾也好还是用手勾也好,然后拼命修图、涂黑,那样的结果能代表古人书写的原意吗?能让人感知真是的笔法吗?这样的出版社这些事儿干的……打雷的时候最好别出门儿。

对好大王碑,我们“法帖3.0”挖掘出两个不错本子,一个是翁方纲藏本,一个是杨守敬双钩本。翁方纲藏本在大成国学堂已经上市,清晰度算是很不错的,可贵的是没有经过很多人为加工。虽然如此,我们还是不建议初学者涉猎好大王碑,在此再啰嗦一遍。

下面我们来说说这个杨守敬双钩本。清朝金石书画家杨守敬,因东渡过日本,震撼三岛,被称为“日本现代书道之父”,杨守敬收藏颇丰,自然也给日本带去不少好东西,其中之一可以算是他平生干的最花力气的事儿之一。

好大王刚刚被发现(其原因在满洲入关以后,将东北满洲发祥大片地域划为禁区,严禁中原人入关),作为一流金石家,杨守敬也见到了满是雪花的好大王碑拓本。内行看门道,他赞赏备至,然后专程去古高丽亲自去拜访好大王碑。此碑字数颇多篇幅较大(朝鲜族人爱吹牛皮的基因强大得狠),杨守敬耗费了十来天的时间,将好大王碑逐字摸索,双钩成册,然后在日本作了严格的考据考订辨识工作,所有研究成果均汇集成煌煌6大册,可算功德无量。这个级别的金石学家、书法家尤其是对篆隶功夫颇深的杨守敬来说,双钩一本帖,其双钩字形笔法与古人相合之处远高于常人自不必说,如此神物现存日本。

这个本子我认为是现在我们能够看到好大王的真实面目的最完善的本子。,可惜篇幅过大,完整双钩文字全本、文字的注解,考据文章,如果列入“法帖3.0”复制清单,估计价格相当感人,所以一直没有上柜。

真要学好大王,说真的,就这个吧,多花点儿钱也在所不惜,话说回来,外面哪个良莠不齐大部分骗人的书法培训班不是几千块到几十万不等?也没什么不值得,一生一次的消费而已,在业余爱好消费中也并不惊人。

真的学书法,真的别跟风!


《好大王碑》能学吗?该怎么学?——大成国学堂书法夜谈教学实录


“法帖3.0”展览级真迹复制帖、定制毛笔和定制课程,大成国学堂致力改变学习书法生态之作!

敬请点赞关注

大成国学堂


《好大王碑》是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当然可以学习。

《好大王碑》,全称《高句丽广开土境平安好大王陵碑》,又称《广开大王陵碑》。碑高 6.39米,由一块天然的角砾凝灰岩石柱稍加修饰后刻成,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石碑之一。该碑是东晋时期高句丽王朝的第20代王长寿王为铭记其父永乐太王的功绩而立,位于吉林省集安市洞沟古墓群禹山墓区东南部太王乡大碑街,发现于清末。碑文字体为隶书,少波磔,大小一般为14厘米见方,书法方严端庄、朴茂古拙,备受书家赏识。

魏晋时期是我国书法转型的重要时期,隶书历经了璀璨的绽放过程已经逐渐为功能性更强大的楷书、行书所替代,涌现出书圣王羲之等书家宗师。《好大王碑》是当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书法遗存,还没有完全跟上中原书法发展的脚步,如此才得以以隶书这一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好大王碑》不同于汉代各种著名隶书碑刻,无论笔法、结体还是章法都有其独到之美。

一是在笔法上,篆籀笔意,古拙萌奇。全面消解了传统汉碑隶书的蚕头燕尾,一改八分书横、捺、折等笔画的上扬式收笔为内敛式收笔,行笔多用篆意,圆浑涩劲、雄厚奔放,特别是点划的写法,萌态十足,趣味盎然。

二是在结体上,方正为主,侧倚生姿。该碑已经基本看不到八分书的纵向收紧、横向开张特征,也不同于《张迁碑》的夸张变化,更不同于秦汉简牍的纵向取势,而是像楷书一样趋于方形结字。结字突出横划和竖划,在字体方正的总态势中,又因根据左右上下偏旁笔画数的多寡而借势侧倚赋形,于平整中见奇趣,尤为难得。这种以隶为体、篆籀为用、平正而不呆滞、奇宕而不珏怪,雅而不媚,浑和而不俗浊的结字方式,在汉以后的隶书刻石中极难得一见,即使将其放之于汉隶中,其艺术品格当也不在“三颂”之下。

三是在章法上,雍容古雅、天真烂漫。这既得力于疏简开张、跌宕奇逸的结字方式,也得力于自身独有的雄伟宏大的体积和粗砾斑驳的石质,构成了《好大王碑》独有的气韵。

最后,要提醒注意的是,鉴于《好大王碑》特殊的石料材质,在笔划上形成了比较多的斑驳风化之效果,此应非原书者刻意为之,我们应该透过表象看本质,努力追溯其本来面貌,这也是学习所有碑刻作品都应十分注重的问题。

附上本人临习《好大王碑》局部作品,恳请方家指正教诲!


听雪读书


好大王碑是我国书法由隶入楷的重要例证,但是这种碑能不能学要看个人爱好了。就像甲骨文你说能不能学?你喜欢的话学也行,但是实用价值已经很低了。学好了对你的笔法精进并没什么帮助,间架结构可以说已经赶不上时代了。碑本身的学习意义就比帖弱,学书法尽量先以帖为主有余力再学碑,碑也有很多好碑,能把这些好碑学完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像好大王这种偏碑大可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欣赏一下知道有这个东西就好了。。



紫枫书法笔记


好大王以其笔法 线条 天真烂漫 而著称 适合汉隶有一定功夫的朋友临习 不建议初学者临摹 初学者驾驭不了笔 表现不出线条的质感 没有高手指点的话 只会练成江湖书体 所以 建议选帖时 慎之又慎 适合自己性格的碑帖才能真正自己能掌握其精髓的 个人喜欢好大王很久了 从碑帖中找到了许多自己的不足之处 越临习 越觉的书海之浩瀚 神奇 个人一点浅见 不足之处还望海涵 同勉 谢谢


佛心道骨儒表936


能学啊。觉得不管是什么碑帖都有它的意义存在。也会有它的历史痕迹,和它本身具有的书法风格特点。

一、学习《大王碑》先大概了解一下碑帖的历史和基本特点。

《好大王碑》全称《高句丽广开土境平安好大王陵碑》,碑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谈德(374——413)的记功碑。历史上,高句丽是我们北方边境的少数民族。因为碑帖内容记述高句丽建国的神话传说,还有征碑丽、伐百济、救新罗、败倭寇、征东夫余的历吏事实以及对好太王守墓人烟户来源和家数的记载。所以我们了解《好大王碑》对于研习高句丽、朝鲜半岛和当年日本列岛倭人的活动,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好大王碑》的字体特点是承接了隶书的特点,又有向楷书发展的迹象,整体字体来说是沿用圆笔,外形整齐朴实,不外放,有种内收的感觉,但内部结构又有留白不显拥挤,整个字体有饱满感之余又显朴拙之态。这可能在当时作者书写字体时想创新而不想完全承继隶书风范,有意向楷书方向创新的一种变化历程。整体用笔,“圆笔用绞,方笔用翻,圆笔不绞则痿、方笔不翻则滞。”点画行书过程笔意自然,收尾回锋顺势而止,没有刻意回锋。

二、一般学习任意一种字帖的书法,都按读帖、摹帖、临帖的顺序来学习。

读帖:先了解碑帖的历史和碑帖的基本特点也算是读帖的一种了。再深入读懂碑帖的字体结构,章法、还有用笔、神韵等。

摹帖:我们学习任何一种东西,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临摹也就是模仿开始。模仿字体的用笔规律和运笔技巧,才能让自己的书法学习更快掌握字体的结构和整体风格。

临帖:已经不用跟着描了,只是对照着字帖写,也是属于一种模仿,在临写的过程中一定要忠于原帖,从中吸取前人的书法精要,掌握其字体的精华部分,熟练笔画结构。

练字,都是贵在坚持,没有更多的捷径,只有从日复一日的积累中,才会更快掌握到书法的精美之处。


lsh十一


可以学!但要学会取舍,不能一味地照搬。我觉得当代写好大王碑写得最好的是书法家高凯明,他也是一位作家。我手上就有他的一本书法集,我偶尔会翻开看看,毕竟我的书太多了,不可能天天只看一本书,偶尔看一下,知道是那么回事就可以了。


信真信善信美


学好大王碑好像没违法,没禁止吧?我是不是孤陋寡闻了?


solo61423506


能学好,要看个人是否喜欢该帖,该帖以方笔为主,雄浑朴拙,字形偏长。对字形结构,笔法加以临习,勤研苦练,持之以恒,日久见功夫,定能学好。


雨田二


可以学!学写笔意趣!萌萌的


林炳城11


能学,用心体贴,即是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