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致庸晚年有白银一千万两,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成熟的小脸蛋


乾隆初年,人口暴增现象趋于明显,人田比例业已失调,康熙帝“永不加赋”的利好政策已经难敌人多地少的窘迫现状,而封建王朝中后期土地兼并情况大多比较严重,所以大批内地农民迫不得已只能背井离乡以闯关东的方式安身立命。

对于失去土地的破产者,清廷深知一味打压只能造成民乱,所以其一直严控的关外政策也随之改变,自此与内地贸易方面日趋频繁,商品交易增多,刺激了一部分人到包头这个小特区、蒙汉交易集中地来讨生活、求机遇。

乔贵发,山西祁县人,他就是众多“淘金者”之一,起初只是普通农民,眼见包头贸易日趋繁荣,也想在这大好势头下捞上第一桶金。靠内蒙打工存钱的乔贵发,大本钱自然是没有的,只能支起了小摊子卖些面制品、豆制品和杂货等等。

合伙人:秦肇庆,亲如兄弟,乔家发迹初期都有秦家合作、合股,但以乔家为主线,秦家不多赘述,因为广盛公初次陷入债务危机并复兴后,乔秦两家的产业有了区分。

这也属于一种小资本运作,也是生意,既可以带来少许的收益充作资本积累,也能从中汲取一定经商经验,并且在人头攒动的市场中,自己得到充分历练的同时,容易掌握市场最新的消息与贸易动向,所以生意虽小,但对乔贵发了解整个包头贸易市场起到一定作用。

乾隆二十年,清廷的政策初见成效,各种粮食作物大丰收,但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粮食交易价格大幅下跌,这是市场规律没办法的事,在众多作物中,尤以黄豆的跌势最猛,这一切都落在有心人乔贵发的眼中,买卖虽小,但多年的经商活动给他带来了丰富的市场经验以及敏锐的商业眼光。

乔贵发大量收购黄豆的原因在于,今年跌破底价的行情势必会造成来年农民对黄豆的弃种,如果自己手中有囤货的话,自然可以在高需求而低产量的市场中大赚一笔,果不其然,黄豆的行情大涨,而乔贵发捞到了平生第一桶金。

关外特产药材、皮货较多,乔贵发利用地域资源与内地贸易更是大赚特赚,在扩充规模的同时,因为资金方面还是短板之一,所以不惜牺牲股份换取资金,以求快速占领市场先机和渠道,多年的经验和对市场的了解,让乔贵发生意越做越大,不久开设“广盛公”字号终于成为包头本地的实力富商。

但这一切在乔贵发的三个儿子接掌生意后发生了改变:

乔秦二人从事最暴力的项目就是“买树梢”,可以简单理解为“买青苗”,对于农民来说,他们最期望的是旱涝保收,而乔秦二人就提供给他人这种服务项目,相当于把农民的青苗买下来,如果赶上水涝,农民也不赔钱,如果价格翻倍,自然与农民也没关系,都是乔秦二人的利润,关键在于独到的眼光,年年持平的粮食他们是不会买的,赚不到钱的话,亏一次就是赔死的局面,他们买的就是个低买高卖的行情。

乔贵发的三个儿子走眼一次,负债三年,那时候土匪多,大掌柜拼命一样的带货喀尔喀蒙古,深入草原交易,三年下来才解决资不抵债的局面。

对乔家来说这是因祸得福,广盛公起死回生完全都是乔家功劳,按照规则乔家占据了八成以上的股份就此另外生成一份产业“复盛公”,这份产业属于独立经营,一切利润都归乔家所有,但与广盛公还有一些业务联系。

当时包头地区的经济被盘活,人们手里普遍有了余钱,所以赌博业发展迅速,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条产业链,赌博业兴盛了,那么当铺也就应运而生,这也是乔家产业之一。

大多数人还是要拿自己的收入或利润寄回老家贴补家用,所以银号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做,于是兄弟三人又开设了钱庄复盛全。

到了乔家三代,乔贵发三子只有两个儿子,乔致广、乔致庸,老大接掌生意,老二乔致庸考中秀才,想以科举入仕光耀门楣,毕竟那个年代商人虽然很享受,但地位着实不高,可惜天不从人愿,乔致广身体不好,英年早逝,乔致庸的仕途计划被迫中止,无奈接掌了家族生意。

此时的包头城内,有一半店铺都属乔家,实力雄厚,主要经营复字号二十多个钱庄、当铺、菜园、粮食经营、皮草、马匹、酿酒、茶叶等等,其中皮毛贸易远销海外。

乔家产业能在乔致庸手中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家族经营的而一贯诚信的传统和他本人的儒商本色,乔致庸经商首先重承诺讲信誉,这是重中之重,其实就是道义或说义气,再次才是一般商人最看重的利润。

对无力偿还债务的客户,乔家从来不恃强讨要,也极少因此牵扯官司,不会以势压人。(某段时期包头警察局是由商会提供资金,而乔家人在商会中有绝对的话语权。)

以粮店为例,包头人大多去乔家的店号去购买,因为乔家为保证分量足多给一成,而且经常在低价面粉中掺入高价面,规矩、仁义、有信誉、有口碑。

产业中出了败类,在胡麻油中掺假从中获利,乔家发现后立刻召回所有胡麻油并退款。

乔致庸在稳固先辈产业并持续扩张的情况下,开设“大德通”、“大德恒”票号,都是业内佼佼者,二十多个大型网点遍布全国,他还冒着生命危险打通了包头---俄罗斯的茶道达成了一直以来乔致庸汇通天下、货通天下的职业理想。

至于说乔致庸晚年有一千万两银子,这种说法不够准确,因为这钱是产业流动资金,并非自身存款可以任意取用,他也不敢开这个先例,他的生活来源或者说纯私人存款还是以产业分红为主,具体有多少,人家也不会敲锣打鼓的和外人说。

不过咱们就以一千万两为乔致庸自有现金来算的话,可以这么算:

光绪年间1两=37.301克;

以3.7元/克计算=138.01元×10000000≈13.8亿,如果算上所有产业和固定资产的话,大概40亿以上。

这是以银子本身价值计算,其实算法非常不科学,因为本身纯度就有差异,物价有波动的话,银子的实际购买力也会有相应调整,而以粮食计算1000万两银子价值的话,更不合适,清末到民国时期因为战乱的原因,粮价忽高忽低,而且差异非常大,即便是清末的银子与民国银元的兑率也都有波动,更可况现如今的人民币呢。

40亿如果换做今天,无法与顶级富豪相比,但时代不同,在那个时代横向对比的话,能超过乔致庸的人也不是很多,算是富豪,但乔致庸胜在优秀的经营能力,他接手乔家产业后,乔家的财富整整翻了200倍。如果非要和洛克菲克比石油产值那实在太不公平。

.


古今通史


前言: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乔致庸就是清朝末期晋商的代表人物之一。

原本无心经商,也不志在科举的乔家二少爷,最后由于家中发生了变故,不得不违心去经商。

由于生在商家,无论是平时的耳濡目染,还是来自商人父母的基因,乔致庸开始涉及商圈时,那一套组合拳就证明了乔致庸就是一个经商的天才!

事实证明!后来经商成功的乔致庸不但大大的发迹,盖成了久享盛名的“民宅看乔家”的乔家大院,还实现了“汇通天下”的伟大经商的梦想!

到了后来,无论是《乔家大院》的小说中,还是电视剧中,都提到当时乔家的库银房有千万两白银,那等于现在多少钱呢?

下面分析一下!



一,乔家的生意,和收入!

自从乔致庸成为东家后,就第一站力挽狂澜在包头的生意!

从当时情况来看,改变同迖盛昌搏弈的劣势,乔家投入了近三十万两白银!也就是说,一场高梁霸盘之争,乔家投下了过百万两白银!这仅仅是乔家在包头总号的投入!

在包头,乔家的生意涉及多方面。像油,盐,米,还有当铺……这些都是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意,自然是易耗品,流水数目大!

在处理好包头的生意后,乔致庸就贩卖茶叶!

当时资金不够,向水家,元家借了一些,那次茶叶交易银子超过500万两!

此后,乔家的生意越来越大,还跟俄罗斯那时叫沙俄也搭上线了,特别是汇通天下的成功后,乔家的生意到了鼎盛时期!



二,乔家的银子究竟是多少?

乔家的生意有个规矩:四年一度的账期到了,东家,掌柜和伙计的分红!

在汇通天下成功后,第一个分红期到了!

北京总号潘为严掌柜,包头的高瑞掌柜……全部集中到了祁县乔家堡。

那一年,大得通每股红利达一万七千二百三十四两银子。就是伙计顶一厘股分红也有一千多两银子。

就样计算下来,乔家一年的收入流水上千万两!

乔致庸就在大孙子乔映霞的搀扶下看了银库,当家的孙子告诉了爷爷:流通的银子就近二千万两!



三,那放在现在是多少钱?

按照光绪年间的计算方法:

当时一两银子可以买200斤左右的米。那么,放在今天,200斤的大米在500元到600元之间!

这样:10000000两x500元/两,就等于近50亿!

当然,这仅仅是在祁县乔家堡总部的流通资金,还没有计算乔家在全国各地的商铺的生意!还有计算固定资产!



由此可见:当时的乔家的生意用富可敌国形容一点也不算过!不得不说乔致庸就是一个经商的天才!

【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人,清末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

推算一两银子值现在多少钱,大多使用当时的米价来折算。折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古今度量衡的变化,清代一两约为36.9克,一斤等于16两,一石等于120斤。换算一下可知,清代一斤约为590克,一石约为现在的142市斤。

清代从1644年到1911年,一两银子的价值是变化的,而且很悬殊。

清代的一斤约590克,按照16两制,一两约为36.9克,近期的白银价格约为每克3.5元,按清代的一两,约为130元,与清末非常接近。所以推算一千万两银子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3亿人民币。


我de枪没子弹


相当于现代多少钱?有两种理解:一是按照购买力兑换算出的数值,一是按照比例对比来算。如果按购买大米来算,有些回答已经算出大约的值了,按一两银对应一百多人民币,则一千万两白银折合十多亿人民币。如果按比例来算,清朝国库岁入没超过一亿两,乔致庸的一千万两至少占十分之一了,再来看一下当今财政收入,多少万亿元吧?即便考虑税收比例不一致、税收项目不一致等等因素,恐怕算出来的值要比前者高得多。想想身边具有个人有上万亿资产,这是什么概念?世界首富贝佐斯才多少?------和珅才是真财神!


道法自然理在悟心


当然清政府每年的税收差不多500万两,也就是清政府两年的税收,现在中国政府每年税收是差24万亿,也就是说乔致庸晚年有48万亿,相当于330个马云


丁波180839090


乔家兴起于乾隆年间,乔致庸作为乔家大院的第四位当家人,在他的带领下把乔家的生意做大做强,现在白银是一克4块左右,按照这一两银子大概是现在人民币149元,那么一千多万两大概是15亿元,这还不算他的房子 土地 当铺 钱庄等资产,不愧为天下第一大富翁


青春赞轕


相当于100个亿


工程之星2


白银种类多且量度单位不统一,每个地区的一两白银购买力也不同,从资料显示,最高一两白银等于270元,最低等于30,考虑到乔致庸晚年那个时代背景,估计在160元左右,所以一千万两差不多在16亿这样。


九零年代的人


这就是购买力的问题,相当于现在多少就看国家财政多少,清朝政府年收入一亿白银左右,一千万两就是10%,2019年财政收入约19万亿,10%就是1.9万亿人民币。用大米及生活物资来类比是不合适的,清朝的大米价格比较其实物资是奇高的,一百斤大米可以买个丫鬟了,现在娶个老婆也得几十万了,所以没有可比性。


江有才2


十多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