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斤“册亨橙”是怎样卖完的

内容摘要:18万斤 “册亨橙”是怎样卖完的 18万斤“册亨橙”是怎样卖完的

18万斤“册亨橙”是怎样卖完的

柑橘果园

18万斤“册亨橙”是怎样卖完的

贵州金亿农特产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郭彰洋和公司网商平台负责人杨光照与合作社负责人贝吉山商议“册亨橙”销售问题

18万斤“册亨橙”是怎样卖完的

贵州金亿农特产品有限公司网商平台工作人员对“册亨橙”进行选果分类

18万斤“册亨橙”是怎样卖完的

待装车的“册亨橙”

18万斤“册亨橙”是怎样卖完的
18万斤“册亨橙”是怎样卖完的

“册亨橙”通过浙兴商贸水果批发小程序销售

18万斤 “册亨橙”

是怎样卖完的

冰火两重天,没有经历过的人肯定无法体会其中那种跌宕的滋味。庚子年的初春,册亨县新光水果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贝吉山是轮番体验过山车般的心路历程。

2012年春节,在外打工10余年的贝吉山安心回到生养自己的册亨县岩架镇坡围组,此时的他,只想守着年幼的孩子和老人,给他们一份安稳踏实的生活。在外闯荡的日子,他开了眼界,知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选择,绿色安全、味道纯正是首选。他想,如果将在工厂学到的精准化管理理念用到土地种植上,肯定能种出俏销的农产品。

种什么呢?因坡围离县城远,又全是坡地,受区位和土地的限制,普通的蔬菜瓜果肯定不行。一心想在土地上种出名堂的他反复考量,觉得坡地上种水果应该能行。带着这样的思考,他到县城、上州府请教果树种植专家,又经过多次论证后,他最终选择种柑橘。

说干就干,贝吉山拿出所有积蓄在村里承包了500余亩荒山。此时贝吉山的心是滚烫的,他相信,在这片没有工业污染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坡上,充足的阳光和年平均19摄氏度的气候,一定能种出最正宗的柑橘。

冬去春来,500余亩柑橘在贝吉山科学管理下,陆续挂果,味道正如他所期盼的那样,酸甜适中,味道纯正。为方便销售,他将柑橘命名为“册亨橙”。很快,“册亨橙”的好味道赢得了食客青睐,在州内小有名气,每到春节前后,州内的水果批发商都自发到柑橘果园选购。

与合作社的村民们一起在果园中忙碌,让贝吉山感觉日子正如自己期盼的那样,踏实幸福。

2019年,“册亨橙”进入盛果期,眼看又是一年好光景。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还没来得及采摘的18万斤柑橘只能挂在树上。

2月20日,心急如焚的贝吉山拨通了《黔西南日报》的民生热线。

“喂,是黔西南日报社吗,我是册亨县一个种柑橘的合作社负责人,因受疫情影响,我们还有18万斤柑橘在树上,没有销路,希望媒体能帮我想哈办法。”

接到求助电话后,报社编辑部迅速在新媒体等平台上刊发了这条助农信息。很快,州内和省级媒体均给予转发,一时间,《册亨18万斤优质柑橘仍挂枝头盼买主》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大量转发。

当日晚上,贵州金亿农特产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郭彰洋分别接到州供销社主任黄清勇和州农村农业局相关负责人的电话,均要求:希望金亿农特产品有限公司尽快帮助果农解决销售渠道,将丰产的优质柑橘变现。

接到电话的郭彰洋马上电话通知公司拓展部负责人谭晓群和网商平台负责人杨光照。半小时后,三人戴上口罩碰面了。

“现在是立春时节,柑橘树都开花了,不能让已经熟透的柑橘挂在枝头抢养分。”懂农业技术的谭晓群首先发言。

“这个柑橘我吃过,品质的确不错,我正想今年到果园考察,看能不能将它纳入到我们的网商平台销售。”杨光照接着说。

“这个柑橘果园地处册亨岩架,物流成本较大,作为鲜果,最好是就近销售。我们刚搭建的浙兴商贸城水果批发配送小程序,正好主打的是州内鲜水果配送这块业务,通过品牌包装销售应该没有问题。”郭彰洋说。

原本计划半小时的碰头会,持续了两个半小时。

第三天,郭彰洋带着谭晓群、杨光照一起来到“册亨橙”果园基地,首先教合作社村民如何选果,如何分类。

第五天,“册亨灰姑娘橙”在浙兴商贸水果批发小程序面世,通过郭彰洋制作的短视频,沐浴了300余天日月精华的“册亨橙”,以亮丽的模样出现在食客面前,当天就通过直播平台拿下500个订单。

第六天,贝吉山亲自护送6000斤“册亨橙”到贵州金亿农特产品有限公司仓库,杨光照马上组织人员进行分拣,每单10斤。

“好产品,好故事,就是卖点。”黔西南州创优电子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武宇东,也通过自己的平台推送“册亨灰姑娘橙”。

3月11日,贝吉山给报社打来了电话。

“感谢报社的大力支持,我的橙子今天已经全部销售完了,目前正在为武总的最后1000单装箱。忙完这最后的订单,明天我们就可以放开手脚投入果园管理了。”

“这是我州首次‘农产品+新零售’碰出的火花,因故滞销的‘册亨橙’找准了品牌定位,给消费者讲了一个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不到20天便销售一空,这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中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以后,互联网开启的新零售模式将是我们山区优质农产品销售的常态。”提起这次“册亨橙”的销售,黄清勇激动地说道。“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产业振兴是重点。农业产业一度与‘土’‘廉价’‘滞销’等词语挂钩,但今天,扩宽销售渠道、丰富营销模式的农产品,已成为许多区县脱贫致富的新支柱。”

何谓新零售?这个概念诞生于拥有深刻互联网基因的杭州。即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这一新概念酝酿之初,中国农业正在发生巨大改变,从数量型发展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型发展。

“新零售启发了我们的新农业。”郭彰洋说,由于地理条件和本身资源受限,册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深度贫困县,但依托电商所推出的小米蕉,早已名声在外。

新零售如何助农销售?如何借助新零售助农销售?黄清勇结合此次“册亨橙”销售实践,畅谈体会。“柑橘是一个普惠品种。我们认识到就农业做农业是不行的,要让传统农业升级。”他将这一过程总结为“三化”。首先是产业化。不能就橘说橘,要接“二”连“三”,把第一产业的农业向第二、第三甚至以后可能存在的第N产业延伸。第二是品牌化。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影响力,且制定的品牌战略要持之以恒地执行。第三是电商化。不少农产品生产区位置偏远,如不借助互联网,酒香也怕巷子深。

“我们希望今年能帮助‘册亨橙’完成品牌打造,在每个柑橘身上都贴一个二维码,让它可追溯到农户,同时可以链接到微信、天猫等各种销售通道上,也就是说让产品具有自我宣传的通道。”郭彰洋说。

武宇东则认为,农产品电商爆款销售的背后在于聚焦。“一定要聚焦在能够产生独特价值的领域。”他说,现在我州正在做“一县一业”农特产品,通过聚焦区域爆款,专注产品特征,设计消费场景,社交电商就可以利用平台放大、引爆产品特质,从而实现电商扶贫的目的。

不管是何种销售模式,它没有改变商业的基本逻辑——好产品永远是第一位。黄清勇认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要学会掌握新工具、新思维、新理念,为当地农业的升级加速,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有体面,能为民众创造幸福的产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