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安順鎮寧官寨白骨塔


官寨白骨塔位於貴州省安順市鎮寧縣丁旗鎮官寨村。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貴州安順鎮寧官寨白骨塔

石塔內,斂有上千具屍骨。石塔為二屯八角形,屬攢尖封頂石塔。塔前立有一塊石碑,正面刻有"白骨塔"三個字。從石碑右側所刻的字中可知:"白骨塔"建於同治十二年(1873年),高2丈1尺,直徑1丈1尺。"白骨塔"右側11米遠的地方,還有一塊石碑,上書"白骨塔序",塔序中記載了修建"白骨塔"的原因:同治十年(1871年)的一天,甘肅提督陶茂林奉命鎮壓鎮寧扁擔山一帶的布依族起義,途經官寨時,發現官寨村背後的後山屯山下,屍骨遍野,慘不忍睹。於是,陶茂林決定修建一座石塔,將上千具屍骨收斂入塔內。石塔最終於同治十二年建成,所有亡靈得以安息。1983年12月,"白骨塔"被鎮寧自治縣人民政府立為縣級文化保護單位。2009年12月23被安順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藝術家們分析,"官寨"應該是"關寨",應該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我不想說這裡是怎樣的從商道變成集聚地,再怎樣地繁華,怎樣人傑地靈,因為白骨塔畢竟是個沉重的話題,它要呈現在別的話題之上。

貴州安順鎮寧官寨白骨塔


清同治貴州鎮寧官寨生過戰亂,白骨遍野。清同治十二年由途經官寨的甘肅提督陶公茂林收撿,並建一塔容之,名曰白骨塔。

《續修安順府志輯稿》載:清同治五年,苗匪作亂。三月十八日,官寨失守,男婦死亡約一萬餘人。有王團首者,英勇出眾,獨立殺賊,往來衝鋒十有餘次,後被賊首黃大苗拿獲遇害。是日,安順知府畢祉堂派將率兵往徵,不敵,全軍覆沒。該匪等駐紮年餘,始被林自清逐往水城一帶。

貴州安順鎮寧官寨白骨塔

官寨死亡人數是一萬餘,當然也說明了這裡的繁華,一個不大的村落被屠殺殆盡,也真會是白骨遍野。值得更正的是,收撿這些白骨的陶茂林,署的是"前任甘肅提督"。為了查證白骨塔的往事,我專門查看了一些資料,脈絡也就漸漸明晰起來:

《官寨白骨塔序》(從戎投筆江蘇繆崇德撰並書):

維大清同治十有二年,歲在癸酉,前任甘肅提督軍門陶公茂林,奉命南征,統師入黔;克復新城,移師上游,剿撫並行。公至官寨,目擊凋殘,屍骸遍野。公乃問曰:"此何地也?白骨成山。"野叟稱之曰:"其名官寨。生靈萬餘,昔覆此也。"公聞之,不禁仰天嗟嘆曰:"天乎?天乎?時耶?命耶?林雖不才,早不當任,以慰冤魂?"於是興師滅醜,除暴安良,恩施善類,澤及枯骨;建修寶塔以妥亡魂,永垂不朽,千古長存。

貴州安順鎮寧官寨白骨塔


公曰:有塔巍巍,精魂有依。猶所憐者,未錄姓名。無貴無賤,同為枯骨;男婦不分,長幼難卜。昊天不弔,生民荼毒。嗚呼!白骨黃沙,此時瞑目。青燐碧血,到處傷心。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對"興師滅醜,除暴安良"的解讀是:在"恩施善類,澤及枯骨"之後,陶茂林將軍的隊伍,將叛方除了五歲以下,七十歲以上的之外,統統殺了才罷。

貴州安順鎮寧官寨白骨塔

(吹蘆苼的苗族少年:鳥居龍藏攝於1902年,現藏於日本東京大學綜合研究博物館)


《平黔紀略》:同治五年三月:先是,德光自永寧還,盧阿代仍回掠苗寨,平遠苗復過三岔河,掠鎮寧乾壩、平巖,黃金印亦出西克攻官寨,仲夷旋陷落別、官寨據之,苗仲遂合。大錫以力難兼顧,請復檄德光馳援。

貴州安順鎮寧官寨白骨塔

(法國傳教士於1842年拍攝安順女學堂)


《清史稿》:陶茂林,湖南長沙人。以武童入湘軍,轉戰湖北、江西,積功至遊擊。咸豐八年,胡林翼調為楚軍營官,扼黃州,破賊霍山、舒城,克建德,擢參將。十年,從多隆阿破賊於桐城掛車河,擢副將。十一年,破賊施家山,擒其渠,及克安慶,賜號鍾勇巴圖魯。同治元年,克廬州,先登,以總兵記名。

貴州安順鎮寧官寨白骨塔

鳥居龍藏和伊東忠太發現的安順的苗族1902年

  遂從多隆阿西征,破賊於武關。從剿回匪,解同州圍。克羌白鎮、王閣村賊巢,功皆最,授漢中鎮總兵。鳳翔被圍久,茂林率三千人往援,連戰解圍,擢甘肅提督。粵匪出寶雞山口,擾郿縣、盩厔,茂林要擊雨門鎮、二嶺關,迭敗之。進克汧陽、隴州。遂會雷正綰分道規平涼,陣斬賊首木仲沅訥三等,克之,賜黃馬褂。進拔張家川賊巢,破龍山鎮、蓮花城援賊,解安定圍。克金縣,破賊惠城,擒其渠黑牙古。四年,克黑城賊巢,解靖遠圍。進攻會寧,所部索餉譁潰五營,賊乘之,六營皆陷。茂林調後路四營來援,突圍出,退駐安定。巡撫劉蓉疏陳甘軍積弊,論茂林不職,茂林亦以兵潰自劾。詔斥廢法營私,以致兵潰而叛,遂罷職,歸。

貴州安順鎮寧官寨白骨塔

(法國傳教士於1842年拍攝鎮寧)  

十年,貴州巡撫曾璧光調茂林赴黔協剿。復新城,克安順賊巢,平古州、丹江苗,復原官。光緒二年,收復下江、永從各城,破六峒賊巢,加頭品頂戴,晉號愛星阿巴圖魯。十六年,署古州鎮總兵,卒於官。

貴州安順鎮寧官寨白骨塔


清同治五年是公元1866年,這一年,孫中山先生出生。白骨塔是對眾生的悲憫,是人類文明的高端。試想,那萬餘人的屍骨裡,誰還能分得清哪個是無辜的村民,哪個是該殺的暴徒,哪個又是民眾的救星?戰爭一起,每個死去的生命都成了實際上的受害者。百餘年罷,那些當時血腥的場面再也無人能夠轉述,甚至是概述一下全部的來龍去脈都有了阻撓。那些原本該擾民的冤魂,也因為冤有頭債有主,沒有侵害後來的居住者。而官寨村卻依然活著,在曾經的廢墟上,再度領先著鄉村文明,那些自發形成的"水果市場""蔬菜市場""禽畜市場"就是最好的明證。

  據悉: 為紀念這段歷史,鎮寧布依族同胞的蠟染作品中,還專門有"白骨塔"的圖像以示緬懷......

  如今的丁旗鎮是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下轄的第二大鎮。

  1994年,丁旗鎮被列為全省"雙百"小城鎮建設試點鄉(鎮)。

  1996年榮獲貴州省人民政府授予"貴州省先進鄉(鎮)"稱號。

  該鎮地處安順市與六盤水市交界處,毗鄰六枝特區和普定縣,轄區面積115.175平方公里,下轄轄5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12個自然村寨,211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4萬餘人,主要以漢族、布依族、苗族、仡佬族等,其中少數民族約佔總人口的57%,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丁旗鎮位於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北面,距離縣城城關鎮14公里。境內水資源豐富,擁有國家大中型水庫桂家湖,供給全鎮以及鎮寧縣城的生活用水、農業用水和工業用水。境內還有紅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鎮寧主要稅收來源)以及宏發、大營、黔鎮煤礦等工礦企業以及柳江集團設立的綠色雞蛋生產基地。沿丁旗鎮商貿大街有近百家糧油加工個體工商戶,產品輻射周邊10餘個市、州、縣(區)。

  丁旗生產的大米以及壓榨菜籽油遠近聞名,很多經銷商慕名前來採購,然後銷往全省乃至全國各地。

  農特產品生薑、花生、西瓜、地蘿蔔、西紅柿、水蜜桃等遠銷省內外。

  近年來,丁旗鎮正在籌措、啟動、實施新一輪小城鎮開發建設、塘堡開發式扶貧、鎮丁線農業綜合開發、丁旗糧油產業整合等。交通方面,S102省道(大威公路)、鎮(鎮寧)普(普定)公路橫穿境內,六(六枝)鎮(鎮寧)高速在丁旗設有匝道。安順、鎮寧兩條輸電路同時供電,為丁旗發展一、二、三產業提供電力保障;全鎮開通了程控電話、寬帶上網。電視覆蓋率達100%。這裡的交通便利,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商品經濟活躍,造就了丁旗鎮在鎮寧自治縣經濟重鎮的地位。

貴州安順鎮寧官寨白骨塔

貴州安順鎮寧官寨白骨塔

貴州安順鎮寧官寨白骨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