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每年成千上萬低齡留學生留學西方國家有什麼看法?

喬丹335


我覺得,我國不應該讓低齡學生留學,首先生存能力差,辮別是非的能力較差,人生觀價值觀沒有形成,讓西方的一些不好的東西過早地進入他們的思想,而且在成人之前沒有機會很好地認識中國的社會,容易造成被洗腦後崇洋媚外,中國的傳統文化被忘的一乾二淨,至於有些為把子女送出國父母在國內無人孝敬的地步。


龍是我的開心果


這些低齡中國留學生家庭非富即貴,又崇洋媚外,虛榮。大多是在國內成績並不好,就弄到貴族私立學校。這些私立學校老師慫恿這些孩子家長說,不如送出國,外國怎麼怎麼好了。還開設了低齡學生留學預科班,和國外目的學校和寄宿家庭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已經是一條龍服務。當然這些都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


陽洋21055120


幾乎沒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大多因為父母虛榮,其實沒有什麼必要。近些年,留學回來連工作都找不到。簡單說,留學的黃金時間,早已過去!小小年紀,既沒有了解中國,又不懂的國外,最後中不中、西不西,啥都不懂!結果呢?弄得父母窮於奔命!真正從容花得起錢供子女留學的,畢竟是少數。我們周圍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生命的追問


情況不同,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書香門第,望子成龍,覺得西方的學習環境好,從小就把孩子送到西方接受教育,成材者有。

二,富豪子弟,家財萬貫,為了炫富,把孩子送出國,在親屬鄰里,朋友圈,都有牛逼可吹。每年花銷上百萬,孩子在國外每天花天酒地,無所事事,最後一無所獲,一地雞毛。

三,裝逼,得瑟的大有人在。本來家境不怎麼好,孩子也無意出國學習,但攀比心理,看到誰誰誰家的孩子都出去了,為了面子,瘦驢子拉硬屎,借錢負債也把孩子送出去。能不能完成學業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孩子出國了。

虛榮心,攀比心理要不得,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WMH走在路上


這個問題表面簡單,是應時的功利,其實內裡很複雜。

我的朋友中,孩子很小就把他們,表面上看,肯定有不少人變得學歷耀眼,見識眼界不凡,甚至有不少成就,但人生必須明晰,優秀的畢竟是少數,峰頂很擁擠。更多的人只是陪襯,只是點綴,雖不可否認,他們也一定獲得了不同的教育和成長。

更深也更重要的卻是,他們從小就缺少了“根”的人性成長和成才的教育!這才是人性塑造、成才和為什麼而奮鬥的根本!

先看看那些在發達國家被生、被長的華裔的二代、三代,他們中確實有成功的,有在外國成功的人,但大多數也不過平凡,只不過是在那些不是祖國的發達國家。而年少之子就被送上功利戰車的父母,也可以被理解,他們沒有辦法啊!然而父母付出的心血的抉擇,不可謂不痛苦和糾結,他們可以說是被愛而愛,才做出了這樣的抉擇。因為未來他們也無法想象孩子學成又不願回來,自己又該如何作想和生活得有意義?

中國社會是越來越好,越來越寬容。我們確實該讓那些父母好好想想,你們和你們心心念唸的孩子這樣最該得到人性教育和成長的少年甚至兒童時代,你們又給了他們什麼?他們真的過的、發展的,就一定好嗎?他們如果回來看望你們,你們還會認為這兒女是你們想要的嗎?

至於大學生出國求知求學,大多數的學子業已成人,待進步、深造後回到中國發展的熱土上並不奇怪。因為他們青少童年已長成,三觀自我已樹下,相信他們在自己的根和中國的根的統一上,會做出明智的選擇。

生活中,作為大學老師的我的眼前,年少和年青出外留學的學子無數。甚至就在前不久的火車座位旁還遇到去美國名校讀博的年輕人,通過交流,我讀懂了他的糾結和嚮往,中國才是你乃至他的根,才是熱血沸騰的媽媽的土地!








不一樣的人ww


從中國第一批外派留學生談起:

上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批留學生,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成為了各領域的佼佼者,比如我們熟知的周培源、茅以升、梁思成、竺可楨等都位列其中,應該說這是清王朝為數不多的幾件利在千秋的大事件!


促成這批學生留學的就是晚清重臣李鴻章,而李鴻章之所以有這樣的覺悟,其實最早還是來自於魏源的《海國圖志》,編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我們熟悉的那句“師夷長技以制夷”,而這句話也被識時務的李鴻章作為了洋務運動的前期指導思想,這才促成了第一批留學生留學的行動!


不得不說那個時候的留學目的性相當明確,“師夷長技以制夷”直指我們自身的軟肋,我們的科技、軍事等方面在那個時候跟西方國家相比,差距不是一丁半點,所以唯有通過學習,掌握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反過來為我所用,才能更好的振興國家,抵禦外來侵略!不得不說,這樣的思想在當時是相當有必要的!因此從那時起一直持續到現在,我們的留學制度長盛不衰,從官方公派留學延伸到現在的官派與自費並舉,並且在年齡上也從早期的大學生為主,發展到現在朝低齡化發展!

二、中小學生留學現象背後反映的是教育上的兩極分化以及家長對孩子未來焦慮情緒的蔓延!


單獨拿中小學生也就是低齡化留學現象拿出來分析一下,我覺得目前低齡化留學現象背後,反映的一定是兩極分化與家長焦慮情緒兩個問題:


1、低齡化留學現象反映的是教育資源爭奪的兩級分化嚴重的事實:

根據澳大利亞移民與邊境保衛部官方信息,學生或監護人一年的生活費為19830澳元(約10萬元人民幣),有專家預計公立小學費用約為5~6萬元,私立小學學費稍高。假如一個學生赴澳讀小學,一名家長陪讀,那麼每年學費和生活費大概需要25萬元人民幣。新西蘭的小學一共6年(1-6年級),根據年齡5歲開始上學,一年有四個學期,每學期都可以入學。據瞭解,新西蘭公立小學國際學生每年學費一般在11000新西蘭元(約5萬元人民幣)左右,一年生活費約15000新西蘭元(約7萬人民幣)左右,費用相對低廉。

根據上面信息我們看到中小學出國留學一年的費用,新西蘭是12萬,而澳大利亞則需要25萬,當然不同國家費用都不盡相同,但是隻要選擇讓孩子出國留學的家庭,估計選擇的話都會選擇更好一點的,因為如果去往還不如我們的國家,那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據此,我們可以看出,能把孩子送往國外讀書的家庭,至少也要中產(不含)以上才可以,這不是一般家庭能夠承擔得了的!


為什麼要把孩子送往國外呢?其實所謂的開闊視野,學習先進文化都還只是表面,真正的目的可能更多的是著眼於未來的深造,畢竟能趕上我們競爭激烈的國家並不是太多,在國外考個好大學的競爭激烈程度要遠遠小於國內,這也是父母把孩子送往國外的主要原因!

2、低齡化留學背後反映的是家長不斷蔓延的焦慮情緒:

孩子上學家長愁,從幼兒園階段就已經開始了前所未有的競爭,部分城市幼升小的考試搞的如火如荼,其實反映出來的就是人多好學校少的事實,能擠得進去,就有了未來升入好的小學、中學直至大學的希望,擠不進去未來的升學只能聽天由命,畢竟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不僅是在全國都這樣,在每個城市來說資源一樣存在不均衡,就比如高中,依然會存在重點與非重點之分!


家長都想要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所以一旦擠不進第一梯隊,家長只能開始給孩子找別的出路,於是留學就成為了其中的可選項!


3、低齡化留學的價值與意義:


低齡化留學到底是不是像想象的那麼美好呢?說實話,也完全是一個未知數!其實不管哪個國家,最終人才的選拔必定還是要落腳到能力上,選擇出國留學只能說是在環境上給孩子多了一種寬鬆的選擇,讓孩子能夠有相對多一些的可能,但是這種可能會不會最終實現,還是要看你自身是否具備這種能力!


我初中一個同學,大學畢業以後被父母送到某國讀的大學,但是據說也只是一個雜牌大學,四年時間,甚至連英語都還停留在出國前的水平,那你說他的這種出國能有多大價值呢?

低齡化留學有它存在的意義,是客觀的無奈逼迫家長做出的主觀的選擇,但是我想說最終這種選擇是否會朝著我們的初衷發展,最終還是要反過來看孩子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低齡化留學的價值或許並沒有很多家長看起來的那麼充滿誘惑力!


葛老師教育新智匯


西方低齡留學其實是一種錯覺,這和媒體廣告宣傳有關,真正的留學是國內本科畢業,有優異本科成績,去國外深造,在某學科能夠有更深的造詣,也能學到西方尖端科學技術。小留學生的目的就不一樣了,初中高中去留學,不想走國內艱難的高考之路,可以進國外的大學,最終成績怎麼樣不好說,應該也有學成的,絕對是少數,從小培養國外的生活學習習慣,為以後的移民做準備。有錢的可以直接捐款上國外大學,錢鋪路幻想著能進入國外的上流社會。


夢醒尋夢晶純1


不是什麼好事,少年的世界觀尚未形成,在資本主義國家裡不可能有愛我國的教育,反而會形成一批利己主義者,等這些少年成年後,就會像今天要喝礦泉水的公主樣的小姐那種忘恩負義的叛徒,對祖國沒有半點留戀,我們給別國貢獻了我們的孩子,對我們的祖國是不可想象的傷害


尊師愛教


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把子女送出西方留學,多數都成害人蟲!

因為能送子女留學的,除了老闆外,都是官員,而且都是腐敗官員!


國豪村人1


這麼小去國外留學,孩子根本不懂,都是家長安排的,而這部分家長大部分都是8090後,按我個人覺得是首先這些家長骨子裡自卑,認為國外比自己國家好,不否認在這個年齡段的家長小時候成長那個階段,國家確實沒有西方世界發達,這部分家長就落下病根了,自卑不自信,等有了孩子以後就想圓她自己小時候的病根早早送孩子出國,讓孩子們今後能融入西方世界,說到底孩子無辜,都是家長的自卑心理做怪,只可憐了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