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製造強省建設行動計劃:深化售電側改革 加強重點行業碳排放控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售電網訊:北極星售電網獲悉,日前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印發《製造強省建設行動計劃》的通知,稱深化售電側改革和天然氣等能源價格改革。完善能源“雙控”制度。

加強重點行業碳排放控制。

加快構建清潔低碳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產業體系。開展氫能應用試點,建成國內氫能產業高地。突破大規模儲能技術,穩步發展空氣熱能、生物質能、地熱能、餘熱利用產業。突破風電技術,發展核心裝備,打造風電裝備研製高地。突破核電技術與裝備,打造國內重要的核電服務與關聯裝備製造基地。突破光伏技術與設備,打造光伏產業及應用高地。

詳情如下:

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於印發《製造強省建設行動計劃》的通知

各市、縣(市、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屬各單位:

《製造強省建設行動計劃》已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0年3月13日

製造強省建設行動計劃

為認真貫徹《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以新發展理念引領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浙委發〔2020〕6號),加快建設製造強省,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八八戰略”指引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力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提高製造業創新能力,優先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新動能培育和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優化空間佈局和產業結構,增強企業及產品競爭力,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製造業綠色發展,提升經濟治理效能,推動製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鞏固提升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和輻射帶動作用,為製造強國建設作出新貢獻。

(二)戰略定位

全球先進製造業基地。健全體制機制,增強制造業創新策源能力,提升製造業國際競爭力,提高製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全球數字經濟創新高地。優先發展數字經濟,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打造“三區三中心”,大幅提高數字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全國製造業綠色發展標杆地。推行綠色生產方式,淘汰落後產能,建立生產高效、空間集聚、資源循環利用的綠色低碳產業鏈,推動綠色製造產業成為新支柱產業。

全國製造業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建立更加開放、更有力度的高端人才引育工作體系,面向全球引進研發和高技能人才,完善產教融合培養人才機制,打造全國人才生態最優省。

(三)發展目標。到2025年,製造業增速、質量和效益更加協調,結構更趨合理,動力更為強勁,發展方式更可持續,創新文化更富活力,建成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製造強省。

——質量效益顯著提升。製造業增加值穩步增長,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保持穩定,總規模穩居全國前列。產業附加值和勞動生產率水平明顯提高,企業盈利能力穩步增強,製造業智能化、服務化水平全國領先。

——產業結構明顯優化。高技術製造業快速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明顯增強,湧現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領軍企業,產業、企業、產品的競爭優勢更加凸顯。

——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數字產業快速發展,製造業創新投入強度全國領先,自主關鍵核心技術有重大突破,發明專利數大幅增長,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制度環境更趨完善。

——綠色集約轉型加快。製造業綠色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成效突出,涉企要素配置效率顯著提升,工業用能效率、用水效率和畝均效益全國領先。

二、重點領域

(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突破集成電路自主芯片關鍵核心技術,打造國家重要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大力發展網絡通信技術與裝備、智能計算服務器及雲存儲等系統設備、終端及關鍵配套件。培育發展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柔性電子、超高清視頻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嵌入式產品及物聯網系統、應用電子產業。聚力打造世界級數字安防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網絡安全產業。

(二)工業互聯網。完善“1+N”工業互聯網體系,健全網絡、平臺、安全功能,打造全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示範區。圍繞關鍵核心技術開展聯合攻關,推進前沿技術在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支持工業企業加快內網改造,推動應用新型智能網關,研發推廣新型智能裝備,加快安全產品研發。大力發展工業軟件。集聚發展工業互聯網小鎮(園區)。

(三)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突破製藥關鍵技術,發展生物技術藥物,加快開發原研藥、臨床短缺藥品,研製療效確切、臨床價值高的中藥新藥,基本建成國內領先的生物醫藥製造中心、研發外包與服務中心和國際知名的醫藥出口製劑基地。突破現代生物治療手段臨床轉化應用、新型生物醫用材料開發、高端醫學影像裝備關鍵元器件國產化等技術,發展高端醫療器械,建成“五大疾病”防治器械製造高地和全國重要的醫療器械產業集聚區。

(四)新材料。加快發展性能優異的先進基礎材料。大力發展填補國內空白的關鍵戰略材料。佈局引領未來的前沿新材料。建設新材料協同創新、生產應用、測試評價平臺,推進重點品種產業化及規模化應用,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高端磁性材料、氟硅鈷新材料、光電新材料等特色產業基地。

(五)汽車產業。推動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方向發展。突破整車關鍵核心技術,推進燃油汽車轉型升級,發展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關鍵零部件,強化整零協同,建成全國汽車創新高地。打造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和國內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現代產業集群。

(六)高端裝備。打造集設計、研發、製造、服務於一體的高端裝備製造業產業鏈。突破關鍵共性技術,建成全國智能裝備產業高地。開發模塊化、組合化、集成化新技術,發展關鍵基礎件。著力在節能環保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現代農業智能裝備、高端船舶和海工裝備、航空航天裝備等領域建成一批國內重要的裝備製造基地。加快建設電氣裝備產業集群。

(七)綠色石油化工。打造綠色石化製造業集群。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提升化工基礎原料生產能力,發展先進高分子材料。改造提升傳統精細化工,推廣綠色製造技術。加快發展高端專用化學品,加快行業應用。培育油品儲運、交易等服務業。

(八)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加快構建清潔低碳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產業體系。開展氫能應用試點,建成國內氫能產業高地。突破大規模儲能技術,穩步發展空氣熱能、生物質能、地熱能、餘熱利用產業。突破風電技術,發展核心裝備,打造風電裝備研製高地。突破核電技術與裝備,打造國內重要的核電服務與關聯裝備製造基地。突破光伏技術與設備,打造光伏產業及應用高地。

(九)現代紡織與時尚輕工。推動現代紡織和時尚輕工業向更具創造力和獨特性設計製造轉變。突破差異化生產技術和新型加工技術,推廣應用綠色印染技術,打造世界級現代紡織產業集群。突破節能、智能技術,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高端家電生產基地。發展功能型、裝飾型智能家居產品,建成國內領先的中高端傢俱研發、設計、生產基地。提升食品規模化安全生產技術。

三、主要任務

(一)提高製造業創新能力。加強基礎研究與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加強前沿基礎研究佈局,加快大科學裝置建設,力爭取得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組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科技創新尖峰、尖兵、領雁、領航計劃,開發一批戰略創新產品。支持建設新型共性技術平臺,解決跨行業、跨領域關鍵共性技術問題。

打造高水平公共創新平臺。把“四廊兩區一帶”創新平臺建成製造業創新高地。推動之江實驗室等建設國家實驗室,加快西湖大學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分行業跨區域打造國家級、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加快建設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等載體。全面對接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支持設立科創飛地。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研發機構、發明專利全覆蓋。發揮創新型領軍企業在產業鏈協同創新中的頭雁效應,依託其組建新型研發機構,實施重大科技計劃。鼓勵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重大攻關項目。爭取國家相關創新政策在浙江先行先試,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完善製造業創新生態。打通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創新全流程,提升“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雲”十聯動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效能。建設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打造全球技術交易市場。探索建立研究開發、成果轉化容錯保護機制。

(二)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圍繞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支持企業開發填補國內空白的關鍵產品。圍繞重大裝備、重點領域整機的配套需求,重點發展一批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強度、長壽命、智能化的基礎零部件。開展關鍵製造工藝聯合攻關,加強數字化、智能化先進基礎工藝研發。加快推進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帶動作用強、保障程度低的關鍵基礎材料產業化。圍繞研發設計、檢驗檢測、技術成果轉化等方面共性需求,打造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健全應急產業發展及應急物資儲備機制。加快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完善新型基礎設施,加強5G基礎設施建設,到2025年實現5G應用區域全覆蓋,推進下一代互聯網規模部署和高等級綠色雲數據中心建設。提升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和自主可控能力。

(三)推進產業鏈現代化。滾動實施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打造10條以上有全球影響力的標誌性產業鏈。超前佈局前沿科技研究及產業化應用,支持以國家各類創新發展試驗區為主平臺,培育一批重量級未來產業,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制定促進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產品應用的政策措施。依託重大基礎設施等工程,開展自主創新產品應用。落實包容審慎監管制度。

提升智能製造水平。推廣“機器人+ ”和智能製造單元、自動化生產線,到2025年在役工業機器人達到20萬臺;培育工業數字化智能化服務商,推廣新型精益智造,謀劃發展未來企業。依託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大企業構建協同製造體系,支持中小企業便捷獲取數字化服務。開展工業技術軟件化行動。推動企業上雲、深度用雲。

實施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2.0版。以消費品、原材料、機械設備及零部件製造領域為重點,推進數字化、綠色化、品質化、資本化、集群化轉型。注重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依法依規淘汰落後、低效、無效產能,加快出清殭屍企業。

(四)優化製造業佈局。培育先進製造業集群,打造數字安防、汽車及零部件、綠色化工、現代紡織和服裝4個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軟件與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15個優勢製造業集群,分產業制定培育實施方案,構建新型促進機構體系、公共服務體系、政策支撐體系。

強化區域協調發展。發揮杭州、寧波“雙核驅動”效應,推動環杭州灣地區成為先進製造業集聚區。推動溫臺沿海經濟帶和浙中城市群打造成為製造業新增長極。推動衢麗打造成為生態工業發展重要平臺。協同推進長三角區域產業一體化合作,共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建設高能級產業平臺。高起點建設“四大新區”,打造成為全球先進製造業基地重要增長極。實施製造業大平臺能級提升行動。到2025年,建成15個以上承載標誌性項目的“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開展老舊工業園區有機更新。打造製造業特色小鎮升級版。建設提升小微企業園,到2025年達到1200 個。深化各類產業平臺整合提升,形成以國家級平臺為龍頭的平臺體系。

(五)推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研究制定促進研發設計、軟件與信息服務、現代物流、檢測認證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開展服務型製造示範,到2025年培育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300家。發展服務衍生製造,鼓勵服務企業向製造環節延伸。分行業推進原材料、消費品、裝備工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支持產業鏈龍頭企業與配套服務企業深度融合發展,支持行業骨幹企業發展專業化服務、提供系統解決方案。構建平臺型企業主導的製造服務生態圈。建設服務型製造公共服務平臺。

(六)大力發展品質製造。加強先進標準供給。開展對標達標提升活動,樹立一批企業標準領跑者,支持組建一批產業技術標準創新聯盟,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標準研製,構建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浙江製造標準體系。推進國際標準化合作,加強標準互認互通。到2025年,累計制定浙江製造標準4000項。

推動產品質量革命。開展品質提升行動,以塊狀經濟為重點,樹立一批質量標杆,支持企業爭創制造業領域中國質量獎。推動檢驗檢測認證結果省域之間、國家和地區之間互認。完善缺陷消費品召回制度,健全產品全生命週期質量追溯機制。

培育浙江製造品牌。實施品牌競爭力提升工程,完善品牌培育服務體系,培育品牌示範企業和浙江製造精品。到2025年,培育“品字標”品牌企業2000家、浙江製造精品2000個。

(七)增強優勢企業競爭力。圍繞產品集成度、生產協作度較高的產業鏈,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實施“雄鷹行動”“鳳凰行動”,增強企業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一流企業。支持優質企業兼併重組。到2025年,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領域世界500強企業達到6家、年營業收入超千億元企業達到20家。開展“雛鷹行動”,實施冠軍企業培育工程,引導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推動民營企業提升治理水平,造就一批百年製造名企。圍繞供應鏈整合、創新協作、數據應用等產業發展關鍵環節,構建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新格局。支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和小微企業“雙創”基地建設。鼓勵國有企業引領、服務、支撐先進製造業發展。

(八)促進製造業綠色發展。推行綠色製造模式。實施能源和資源利用高效化改造工程。推進舊廠區改造和生產過程清潔化改造。實施綠色製造工程,構建制造業綠色產業鏈,到2025年建成綠色製造園區20家。

提升循環利用水平。全面推行循環生產方式,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完善開發區(園區)汙水和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設施。完善廢舊電池、電子產品等回收利用體系。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加快推進高端智能再製造。推廣應用先進適用低碳技術與設備,加強重點行業碳排放控制。

強化安全保障。完善生產安全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重點行業本質安全水平。

(九)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完善買全球、賣全球的市場網絡。實施品質浙貨行銷天下工程,鞏固發達經濟體等傳統市場,開拓“一帶一路”等多元市場,提升浙江製造市場份額。統籌海外資源,支持企業拓展國際營銷網絡。落實貿易便利化改革措施,提高應對經貿摩擦專業化能力。推進大宗原材料進口交易平臺建設,擴大進口。實施浙江製造“百網萬品”拓市場專項行動,釋放健康、5G、汽車等消費潛力。推動快遞業“兩進一出”發展。

深化全球精準合作。瞄準世界500強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央企和大型民企開展精準招商,引進項目、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深入實施海外浙商迴歸工程。辦好用好重大國際會展活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精準合作活動品牌。建設中外產業合作平臺,精準服務,有效配置資源,推動項目落地實施。

有序引導產業全球佈局。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高水平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境外系列站,支持企業組團“出海”。優化紡織、輕工、石化、機械、建材等優勢產能全球佈局,支持企業將研發設計、高端製造、營銷管理總部等環節留在省內。

支持企業跨國經營。探索設立境外企業服務中心,增強商事綜合服務能力。支持有實力的骨幹企業佈局全球創新鏈、產業鏈,培育本土民營跨國公司。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黨對製造強省建設工作的領導,明確各級黨委和政府職責,加強重大戰略性項目謀劃。完善統計監測體系和監督考評機制。相關部門要全面謀劃和推進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項目落地、重大體制創新。工業大市大縣要發揮在製造強省建設中的標杆引領作用。

(二)健全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健全以畝均效益為導向的製造業企業資源要素優化配置機制。完善企業減負降本長效機制。深化售電側改革和天然氣等能源價格改革。完善能源“雙控”制度。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管控制度。建立產業鏈協同創新體制機制。完善省域經濟治理基礎數據庫。

(三)強化製造業用地保障。支持採用先租後讓、租讓結合、長期租賃等方式,優先保障高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用地需求。省級每年安排一定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用於獎勵畝均效益綜合評價優秀的縣(市、區)。健全製造業用地出讓全生命週期管理,完善閒置用地盤活機制和低效用地退出機制,支持各地將“騰籠換鳥”“三改一拆”、土地綜合整治等盤活的企業用地,優先用於發展先進製造業。推行企業投資工業項目“標準地”和土地彈性年期出讓制度。

(四)實施精準有力財政政策。集中財力支持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項目。貫徹落實國家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各項扶持政策。持續加大對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相關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優化省級財政專項資金支持方式和重點,提高精準性和及時性。對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成效突出的縣(市、區)實施省級財政專項激勵。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動製造業貸款餘額穩步增長,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佔製造業貸款的比重穩步提高。健全促進金融和科技融合發展機制,完善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和早期干預機制。優化信貸期限結構,創新中長期貸款產品和服務,深化還款方式創新,增加製造業中期流貸、技改貸,進一步推廣年審制、無還本續貸、循環貸等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增設小微企業信貸專營機構,提高科技型小微企業風險容忍度。探索實施碳排放權、排汙權、特許經營收費權等的質押貸款。大力發展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產品保險、安全生產和環境汙染責任保險。建立政策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盡職免責制度,完善擔保機構風險補償機制,加大對製造業的支持力度。優先推薦製造業企業上市,支持符合條件的製造業企業發行債務融資工具,提高製造業直接融資比重。發揮政府產業基金引領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支持製造業重大項目建設。

(六)健全人才支撐體系。大力弘揚新時代浙商精神,加強企業家和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人才發現、培養、激勵機制。實施新時代工匠培育工程和“金藍領”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培育一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深化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選樹宣傳有突出貢獻的製造業企業和企業家、科技創新團隊。“鯤鵬計劃”等重大人才工程向製造業傾斜,建立更具競爭力的人才政策體系。穩步開展出入境便利服務、留學生就業等政策試點,落實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列支政策。積極爭取開展個人破產製度試點,重點解決企業破產產生的自然人連帶責任擔保債務問題。建立長三角產業人才發展聯動協同機制。

(七)強化開放發展機制。全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保護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降低外商投資企業合規成本,依法依規支持外商投資企業享受配套優惠政策。落實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完善投資促進和保護、信息報告等制度。落實外商投資研發中心支持政策,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加大在浙研發力度,加快集聚全球高端要素。

(八)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集成優化企業服務綜合平臺,構建省市縣三級聯動的服務企業工作體系。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10+N”行動。強化企業、企業家合法權益司法保護。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應用。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完善公開透明的監管規則和標準體系。

附件:2025年製造強省建設關鍵指標

浙江制造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深化售电侧改革 加强重点行业碳排放控制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