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分,如何在集体意识的《浪潮》中保持理智

首先,特别感谢好朋友推荐给我的这部电影《浪潮》,我在搜狐视频上观看,尽管清晰度不高,但并不影响电影带给我的观感。正如片名一般,集体意识像海浪一样,层层叠叠蜂拥而来,越看到后面,越酣畅淋漓,就像亲眼目睹海水不断上升,直至淹没我们立身的海岛,让人处在一种怪异的紧张氛围里。

电影根据德国小说家托德·斯特拉瑟的同名小说改编,主线十分清晰,主要讲述的是高中历史老师模拟独裁统治时,前所未有的纪律性和认同感凝聚了全班的学生,从而产生极大的行动力,学生们为自己的组织命名为“浪潮”,他们产生的影响日趋扩大,渐渐开始排斥异类,直至最后,老师无法控制局势,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

三次表面的平静,激起人心中的惊涛骇浪

豆瓣8.7分,如何在集体意识的《浪潮》中保持理智

电影中让我印象深刻的画面有三处,第一处是课程刚开始时,老师询问学生法西斯是否会重新出现,学生们各抒己见,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们知道纳粹是邪恶的,但事情发生的时候我甚至没有出生,难道我应该用一生背负这份罪责吗?

这部在中国没有广泛围观阅的电影,却是德国人扎向自己历史伤口的一刀,尽管他们的总理曾为往事下跪忏悔,但因为他们是德国人,便好像生来有罪。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这句话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祖辈的罪恶和他们到底有什么关联呢?每个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经过这个世界染色后,才有了善恶。

有时,我们总是善于苛责他人,却又希望他人善待自己。

豆瓣8.7分,如何在集体意识的《浪潮》中保持理智

第二处是“浪潮”运动已经到了不可控的时候,卡罗印发关于“浪潮”组织的负面消息,在那个夜晚,卡罗准备骑车回家,急促的背景音乐响起,她不时的望向身后,我总以为这时会有人出现,让不可控制的事情提早出现。但好在卡罗足够幸运,逃过一劫。

这是何其恐怖的一事,众人处在集体之中,就会为了彼此的认同,而放弃思考。这时,仍会思考的人便是异类,而卡罗便是这个异类。他一心想唤醒男友与老师,但局势一直在往坏发展。

或许,我们曾是局势的推动者,但真的当大势所趋时,我们只有旁观的权力。

豆瓣8.7分,如何在集体意识的《浪潮》中保持理智

第三处,是影片的最后,一个极端的学生因为信仰崩塌,饮弹自尽,老师被拘拿进警车,他双目无神,双手捂着面颊,这时仿佛看见了令人惊异的一幕,满脸的不可置信,电影也到此落下帷幕。

开放式的结局,是为了给人思考的空间。

我想,导演所要传达的是,事情并未到此结束,“浪潮”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或许将来会有更大的破坏,劝诫我们要谨慎的对待历史。这可能是德国人自己的深思,他们会疑问,二战已是历史,国家不能始终负重前行,但历史的教训更不能忘记,因为其产生的后果是极其深远可怕的。

集体意识中,人们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

《浪潮》让我想起了另一部广为我们所知的电影《死亡诗社》,因为二者里的老师都是一个船长,都想摆渡自己的学生,但产生的效果却天差地远。

这也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光是有想法和行动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懂得把持方向和尺度。就我的观念来看,电影中老师的手法并不是完全的法西斯独裁,因为很多类似的东西能在我们的课堂上看见。

豆瓣8.7分,如何在集体意识的《浪潮》中保持理智

我觉得用集体意识形容更加贴切,就如同电影末端那个学生之所以饮弹自尽,是因为“浪潮”组织存在前他处在班级的底层,没有朋友,经常被欺负,家人情感淡泊。而在“浪潮”建立后,他获得了认同,这种感觉前所未有,他说这是他将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为此他把老师视作精神领袖,去贴身保护老师,直至最后老师说“浪潮”结束了,他的世界连着信仰轰然倒塌。

因为集体意识,消除了学生之间的小团体,加强了他们的凝聚力,从某个方面讲是有利于学生的,但任何一件事情都是需要度的,过犹不及。

有时,我也在思考,作为一个个人,我们应该怎么在集体中更好的生活,如何保持理智。人毕竟是社会性的动物,总不能真的离群索居去过隐士一样的生活。电影从某种方面给了我们启示,但答案却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寻找。

豆瓣8.7分,如何在集体意识的《浪潮》中保持理智

“浪潮”的变化是逐渐发生的,从口号、名字、服饰、见面手势。一步一步,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统一的集体,学生们对老师的尊敬曾在电影里反复论证,比如学生对家长的讲述,老师女友的反馈,最初校长的支持等等。这让我开始懂得为何希特勒有那么多人追随,正是因为属下对他对不断神化,让他不得不成为神,因为在那个时候,他再也不能从神坛上下来了。

电影中,被人无限尊敬的老师,想要走下来,便引发了山崩海啸一样的连锁反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