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地方送来物资,遥远时代传来诗句

遥远地方送来物资,遥远时代传来诗句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前几天,马云捐赠欧洲的口罩,包装上写着歌剧《图兰朵》的一段咏叹调。

“岁寒松柏,长毋相忘”——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向首尔市捐赠KF94口罩,横幅上写着朝鲜王朝时期大儒金正喜的诗。

“扁舟共济与君同” “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 “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同一天,浙江省政府向日本、韩国捐赠的防疫物资,外箱上一口气贴着三句诗。

“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同一座花园里的花朵”——更早些时候,小米公司向意大利捐赠了数万个口罩,包装箱上引用了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诗。

当然,很多人可能更熟悉这几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这些诗歌,来自古今中外。即便作者是中国人,相信很多同胞也是第一次听说。在来势汹汹的病毒面前,这些典雅、含蓄的文字,有种神奇魔力,超越了语言和表达方式,给人以温暖、信心和力量。

以塞涅卡的诗句为例,你可以从“海浪”“树叶”“花朵”的意象中感受到个体的渺小无力,就能从“大海”“树”“花园”的集体概念里感受众志成城、互帮互助的磅礴之力。如果你再多了解点作者,知道他浮沉一生却始终笃定乐观,相信命运共通的人类终会战胜磨难,那你的理解又会深入几分。

更不必说,即便不熟悉,中国人也不难从诗经、唐诗里感受到那份“力”、“美”和“灵魂”了。

在疫情初期,这些诗歌出现在日本等国援助我国的物资上。现在,则更多出现在中国援助国外的物资上。一来一往间,传递的是人类的患难与共、守望相助。我们很少如此刻般感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分量,感受到“抱团取暖”的重要。

在我们看见曙光,许多国家却被疫情的阴霾笼罩时,注定有很多东西可以让人赌上为人的尊严,去战斗、去抗争,去携手共克时艰。诗歌,注定是其中的一种。

惜字如金的诗句里,有炽热的情感,有深邃的思想,更有人类文明的精髓。在疫情面前,个体或许是渺小的,但人可以被击败,却不能被打倒。在诗歌面前,语言、民族、地域、信仰的差异也是渺小的,因为诗歌传递的勇气、顽强、团结,是人类这一物种普遍适用的情感与价值观。我们以此为根基,生生不息,也以此为纽带,连结情感、彼此相依。这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最大精神利器。

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歌有跨越时空间的力量:命运共通的,不仅有眼下的人类,也有历史长河中出现的所有面孔。前人在苦难或辉煌中思索,给当下的人启示,当下的人又以古鉴今,启发后来者——这是一种何等的幸运。

遥远地方送来的物资,遥远时代传来的诗句,都提醒着人类要团结。一浪不成海,一叶不生树,一花不是春。感受这些诗句,多一些同舟共济的意识,多一些慷慨豁达的心胸,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才会早点迎来最终的、真正属于所有人的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