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开学了,你觉得学校对小学生要有哪些防护措施来保证孩子的安全?

我为你咏歌A1


教育部认定开学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二是社会家长都认为,或者绝大多数同意说现在开学是安全的。三是开学以后必要的防控物资和条件都是到位的。

如果开学了,肯定是满足了上诉要求。第一,必须的防控物资,比如口罩、消毒水、体温计等物质保障措施是基础。

第二,会建立相应的防护制度。比如,每天早上学生上学时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上课就餐安排单人单桌,每天定时通过广播班会等形式宣传防控新冠病毒的知识,每日完成学生身体状况的台账,分批次就餐和上下学,放学时教师应更严格的进行路队护送,每日对校园进行消毒,等等。

第三,完善应对新冠病毒的应急预案,进行防控新冠病毒的应急演练。

病毒传染性太强,如果学校有一人中招,后果都很严重。所以,我认为不可贸然开学,开学前应做好一切准备,你觉得呢?




露老师是好老师


教室定期消毒,但是浓度一定要适度!

课下尽量佩戴口罩!

严格对每个孩子的体温进行检测!应组织后勤或者科任老师组成校园检测小组!

放学时要求接送的家长尽量佩戴口罩!

采取分时段上学、放学,避免人员大量聚集!

学生尽量不外出就餐!

暂时想到这些,朋友们补充吧!



老张讲数学


第一,备齐体温枪,消毒液和消毒用具。坚持每天对办公室和教室、厕所消毒,而且开学前校园各个角落彻底消毒。

第二,教室课桌单人单桌,间隔一米,而且错峰开学,师生戴口罩上课。

第三,坚持体温晨午捡制度,班主任负责到位。

第四,增加洗手地方,引导小朋友勤洗手,便后必须洗手。

第五,每天上下午定时开窗户通风。


瑕不掩瑜865


近期部分省已经明确具体开学时间,但是大部分家长朋友还是心有顾虑。于此,我以教育者身份来谈谈开学后我们学校该如何做才能确保学生的安全。

一,利用电子屏、宣传栏、班班通等设备科普新冠肺炎知识。学校的宣传设备建议更换一大部分内容,大部分都应该和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有关,介绍科普知识。

二,开始晨午检制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先进设备)。学校设立严格的晨午检制度,认真测量体温,一旦孩子体温异常,要立刻上报,并马上隔离!除了晨午检,晚上孩子也都要在家里检查体温。

三,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学校设立严格的消毒制度,每天都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学校进行消毒,同时每天也都安排专门人员检查学校的通风情况。

四,制定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小组。

这是一种总揽全局的准备工作。学校对开学之后的工作,从人员安排、流程秩序,到突发事件预测及处理等,都先要进行细心研判,细致规划,并要求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此外,部分方案还要事先进行模拟演练,以保证开学时能顺利实施,而不至于手忙脚乱。

五,设置临时隔离室。

上学期间,如果发现体温异常学生怎么办呢?应急预案中有考虑,就是要求学校设置临时隔离室,将体温异常的学生,先安排在临时隔离室里。临时隔离室有一张床,有椅子与课桌,而且提前培训相关应急人员与配备消毒物品。

如果发现体温异常学生,处理流程是这样的:第一步,转移到临时隔离室;

第二步,联系家长;

第三步,了解情况并登记;

同时对于发热就医的学生,学校也建立了跟踪了解与复课证明制度,就是学校要了解学生病情及发展情况,如果出现疑似病例,要立即对接触人员进行疏散隔离;而对于治疗恢复健康的学生,需要医院出具证明方可回校上课。

六,合理布置学生座位。对于班级人数比较少的,可以采用单人单桌,对于人多的班级,也尽量拉开桌子,防止人和人之间离得过近!

七,全力宣传搞好学生个人卫生。教师将班级分为几个卫生小组,每天都有组长检查小组内孩子的卫生情况,手,脸,头发,衣服!同时打扫好班级卫生。

八,开好校会与班队会。组织学生通过教室多媒体了解如何预防病毒!每周都可以组织一次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班会,学生共同观看,并说出感想及如何自我保护。








你的学习帮手


量体温戴口罩这是是基本措施,最重要的是宿舍室内厕所操场车辆道路消毒努力消灭以及避免交叉感染病毒的扩散,必须了解每个学生家庭人员实际生活健康情况,做到学校每个人员的个人卫生和掌握每天涉及亲密人员的健康状态,如有意外随时隔离停止上课,


各类真皮制品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最近也是在考虑孩子开学后的问题。

第一,重中之重的关键是在学校,学校应该指定响应的防范措施,宁可十防九空,也不可疏忽大意。孩子们开学后人员密集性较大,接触较多,消毒、通风等基本的措施也必须坚守,天气暖和了,无特殊情况下可长期开着窗户上课。孩子们一般不习惯带口罩,学校应指定相关硬性制度规范孩子们,体育锻炼可适当加强,老师们也费心提醒孩子们多喝水,孩子们一贪玩容易疏忽喝水。

第二,上学放学的时间可适当错开,避免高度拥挤。

总之,大家既盼着开学,也担心开学,我们群策群议,以备开学时及时沟通交流意见。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