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竿雙鉤釣鰱鱅,怎麼開餌料不會讓餌料下水就脫鉤?

愛釣魚的老朱


釣鰱鱅主要靠餌料霧化,魚兒靠過濾水中餌料霧化顆粒進食,誤吸鉤子進嘴,從而達到釣上鰱鱅的目的。

因此,鰱鱅餌的附鉤性和霧化性需要雙重要求,這兩個特性本就有一定的矛盾性,所以很多釣鰱鱅開餌不容易把握好狀態。

影響因素:

1.水比的重要性,鰱鱅的餌水比絕對影響這餌的附鉤性,水比小、附鉤性好、霧化性弱;水比高、附鉤性低、霧化性好。

2.打揉的重要性,多打揉增加餌料粘性,提竿附鉤性,降低霧化。少打揉、附鉤性低、霧化高。

因此,怎麼平衡餌料的水比、打揉的多少,兩者怎麼匹配才能達到最佳理狀態才是關鍵。

建議:這裡沒有具體數字體現適合你,你只需掌握開餌規則即可。

水少、少打揉;水多、多打揉;

合適的水比、合適的打揉才是合適的,你可以多次嘗試比較,調整出你想要的最滿意狀態即可!


臺釣98k


在使用手竿釣鰱鱅時,一般在拋出釣餌後,浮漂翻身到位後(達到所釣目數),在二十至三十秒內散開為好,如果餌料掛不上鉤或拋出去後入水全部脫落,那也就不正常了。

鰱鱅餌在垂釣時,主要靠的就是霧化效果,只有這樣才能把鰱鱅吸引到窩裡來,所以廠家在製作鰱鱅餌時,肯定是要考慮到霧化效果的。相對來說,粘性很強的餌料,在釣鰱鱅時是達不到霧化效果的。

正常開餌時,在配好餌料後,最好一次性加入水,水餌比為1:0.8,然後醒上五六分鐘再收團打揉,一般八九下即可。然後同樣再開一份軟餌,開餌時餌水比要達到1:1或1:1.2,然後多打揉幾下增加餌料粘性,這份軟餌留作魚進窩後再用。然後先用硬餌掛餌抽窩,在掛餌時注意要用手捏,儘量不要搓,否則影響霧化,然後拋竿時用力不要過猛,否則容易使餌料脫落,這樣連續抽上二十多竿,如果有魚便會進窩。此時便可以換用軟餌進行垂釣。這樣開出的餌料,基本上不會出現餌料脫鉤現象。如果真正粘性不夠,可適當加點麵粉或拉絲粉。另外,在開鰱鱅餌時,不管什麼餌料,我們都要加入白粉和通用霧粉,這樣能增加霧化效果,起到誘魚作用。




野釣秦淮


垂釣鰱魚餌料的味形還是其次(商品餌都調配好了味形,不用釣者操太多的心的),狀態則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需要釣者有一定的經驗和技巧才能開出理想的狀態,因為餌料霧化太慢誘魚效果不好,霧化太快上魚效果也不行。那麼如何才能自如的掌控鰱魚餌料的狀態呢?本人酷愛釣鰱魚也積累了少許開餌經驗,現和大家分享探討一下。

一直以來我垂釣鰱鱅都喜歡去大水庫,因為水質好,沒有人工飼養的大水面的鰱鱅魚的味道是最鮮美的,而且水面大而深,中魚後的力度是飼養水域無法比擬的。先上圖欣賞一下中大水庫


四五千畝的某飲水工程一角在這種大水域垂釣鰱鱅魚釣位儘量不要選擇在大水面,應將釣位設置在近大水面能有效避風且儘量下風口的庫灣口,水深儘量深一點,三四米以上為佳。下面言歸正傳,架設好了戰鬥裝備就擼起袖子開餌了。。。我釣了好幾年的鰱魚到現在為止,不會再聽信漁具店或是網上形形色色的大師行家所推薦的所謂的複雜配方。現在我出釣鰱魚就是帶十幾包同款餌料,四元一包,又經濟又輕便。前期做窩就是幾斤米糠粉加一包餌料拌水拋投至釣點形成立體霧化區用來誘魚進窩。然後就是開釣餌了,取一至兩包餌料倒入盆子,以1:0.8的比例一次性加夠水,五指張開一層層攪拌餌水,使其均勻的吸水。注意此時不要搓揉餌料,靜置幾分鐘後,分一半餌料用來抽窩誘魚,續窩留魚,另一半則四指併攏在餌盆壁揉打兩圈,大概就是七八下的樣子用作上鉤釣魚。抽窩方法是餌料入水浮漂翻身就抽,十幾杆後就可以捏經過打揉的餌料於上鉤作釣了,一般拇指第一節大小的餌球,捏得緊緻均勻一點就可以了,拋杆動作也要注意不可過分用力,應利用漁杆的彈性稍微揚手將餌料蕩至窩點。此時的餌料霧化時長約一分鐘左右,有魚進窩且魚層找得好的話就可以順利抓到有力頓口中魚了。如果魚口慢想要餌料霧化時間更長,還可以繼續將餌料揉打幾下或是大把大把的捏餌料,使其更加附鉤。是不是操作很簡單^_^下面再來看看我的漁獲。。。

天氣太熱,我一般就釣早上三四個小時,時間允許還會夜釣一下。
十幾斤的大頭,著實過了一把手癮^_^


不野不釣


開餌水比是關鍵,如果你是新手可以在釣餌裡面微加一點粘粉


野釣飛鱗


那你肯定沒開好,如果霧化太快,建議多揉打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