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女孩胆小,别人给的东西不敢接,也不敢跟陌生人说话,咋办?

花到荼糜花事了


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呵护、做错事时不当的指责,都可能导致孩子。首先您可以扩大孩子的活动范围,让他多接触一些人和事,见多识广的孩子遇事才不会有怯意。其次要有意识的让宝宝独立的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吃饭、穿衣等,当孩子有了一定独立自主能力后,他就会增强信心,就会敢于表现自己,第三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融洽和睦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充分赏识和信任,多表扬和鼓励他,这样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才会活泼开朗。

两岁以后的宝宝仍然胆怯怕生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宝宝小时候没有得到充分的爱,或者爸爸妈妈经 常吵吵闹闹缺乏和睦,使宝宝从小缺乏 安全感,从而怕生胆怯。二是宝宝绝大 多数时间都是跟最熟悉的爸爸妈妈在一起,爸爸妈妈很少给宝宝提供与生人, 特别是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机会。三是宝 宝可能长期和保姆或者爷爷奶奶住在一 起,爸爸妈妈很少有时间照顾宝宝

宝宝胆怯怕生,跟家庭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父母们发现自己的宝宝过度内向,也就是胆怯,怕生,这就需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家庭结构和教育方法了,看是不是平时对孩子太过严厉或者太过保护导致他不敢接触外界。如果是教育方法和家庭结构有问题,就需要及时改正。


爸爸部落


和我家大宝小时候一样,比较胆小。

我家一宝是女孩子,现在快8岁了,小时候也很胆小,被欺负不声张,不愿意当众讲话,不敢一个人出去玩,别人给的东西不敢接,也不敢和陌生人说话。

2岁半上了幼儿园之后到现在,情况好了很多,活泼可爱,能当小主持人。我总结几点,希望能帮助你:

1、去幼儿园的时候和老师打招呼,希望老师多鼓励她。

2、多给她创造和人交往的机会,参加兴趣班、活动,在外面多玩玩逛逛,不要总闷在家里。

3、家人的影响非常重要,是不是某个家人基本不说话?应该多和她沟通,和外人交流,给她做榜样。

孩子胆小有时候是天生的,未必不是好事,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这样的孩子聪明有灵性,谨慎专注有耐心。不要苛责她,保护她的天性,同时让孩子快乐成长就可以了,随着渐渐长大,孩子的能力和社会性越来越强,很多你担心的问题都会消失的。



带娃这事儿


首先说一下,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在我三年早教老师的工作生涯里,我见到接触过各种性格的宝宝,每个宝宝个体都有差异,有的宝宝特别外向,看见小朋友就是自来熟,有的宝宝比较害羞,不会主动跟别人说话等等,正因为每个宝宝是如此不同,才有了多姿多彩的人生,因此,粑粑麻麻不必太担心,只要找对方法,科学引导宝宝就好。

首先呢一定不要给宝宝贴标签,不要说“我家宝宝胆小”之类的话,宝宝是可以听懂的,久而久之她就真的认为自己胆小,更不爱说话。可以说“我家宝宝是小女孩,有点害羞,但是我相信她是很勇敢的宝宝,只是还没有准备好而已”

其次呢可以多带宝宝出去玩,多带她社交,去公园,去广场,去早教中心都可以,宝宝们都是比较喜欢和宝宝们一起玩的。比较害羞的小女孩,看见别的宝宝在玩,可能第一次只是看看,第二次有点心动,第三次就会想一起玩了。

这个时候呢粑粑麻麻不要着急,千万不要一上来就说“去吧,去和小朋友们玩去吧”或者“哎你怎么不去啊,走吧我带你去”等,而是要给宝宝足够的时间,让宝宝和小朋友足够熟悉了以后,当宝宝表现出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意愿以后,不要问宝宝“我们去找他们玩好不好”,注意是不要问,而是直接带宝宝走到其他小朋友身边,蹲下来,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和其他小朋友去沟通交流,这个过程就是在给自己的宝宝做榜样,再慢慢的引导到宝宝身上,让她也开口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

最后呀可以带宝宝增强适龄的运动,跑啊跳呀都可以,注意是适龄不要太难的运动,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例如比赛或者其他,当宝宝完成以后,一定要及时的大声的非常肯定的鼓励宝宝,对她说“你真勇敢”,可以贴一个勇敢的标签,要知道宝宝都是鼓励出来的呦~

当宝宝变得非常勇敢,当粑粑麻麻给宝宝做好了榜样,当宝宝已经准备好的时候,相信这些都不是问题啦~


小冰棒棒棒冰


孩子特别胆小,其实说明了她的内在安全感的缺失自己不自信造成的!

我女儿小时候有段时间也特别胆小,经过我们的努力!现在非常大方,敢于交朋友,在学校也很活泼开朗

但当她还很胆小的时候,千万不能教训,挖苦她,在她面前一直强调她胆小害羞,这样她的潜意识会更加认为自己就是害羞,胆小!

最好的方法就是你亲自示范给她看如何去面对陌生人,如何去跟小朋友打招呼,不停的鼓励她。

给她讲一些关于勇气的绘本,这样慢慢的只要她迈出了第一步就夸奖鼓励她,她就会越来越有信心了!一定不能着急,家长越着急越没有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丁丁妈的育儿经


可能是与外界接触太少了。多带小朋友逛超市,逛商场,去小朋友多的游乐场所,家长引导跟其他小朋友玩。像我家闺女现在快两岁,就喜欢到人多的地方玩。我公婆在菜市场附近做早餐生意,旁边有小学。我经常带闺女去店子里玩,每天都有很多小学生路过,她很喜欢跟那些哥哥姐姐玩,天天追着要跟那些哥哥姐姐玩。菜市场那些卖瓜果蔬菜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也很喜欢我闺女,经常会给些新鲜的瓜果蔬菜我闺女,给她吃,逗她玩。我也经常带她去商场游乐场所玩,逛超市等等。现在我闺女都不喜欢待在家里,就喜欢出去到人多的地方玩。


范琳78500539


2岁宝宝会增加好多恐惧心理,比如小时候特别喜欢听的音乐,2岁左右听得时候能害怕到崩溃大哭,还有小火车经过的呜呜声,他也会说“害怕”,楼下有小汽车鸣笛,正在看书的他也可能会立刻丢下书跑到你怀里,说“抱抱,害怕”。

所以,可以先不用着急给孩子戳章“胆小”。因为到2岁左右的时候,孩子对事物的恐惧心理,会变得个人化,他会想象出很多东西出来。

然后,再来看看,别人给的东西不敢接,不敢和陌生人说话的问题,其实从个人角度来说,这并不是坏事情。

如果把“敢”去掉的话,就是别人给的东西不接,不和陌生人说话,这不正是我们经常给孩子灌输的“安全教育”最重要的两条吗?而且这真的很重要。就一面希望孩子能自然熟,外向一点,一面又教育陌生人很可怕,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其实还是有点点矛盾的。

接着的情况,别人给的东西不敢接,这个别人也可能是邻居啊,别的小朋友是吧,如果这都不敢接,怎么办呢?

那可能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孩子出门接触人的机会少了,就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玩;还有种就是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孩子有点点失去依靠,少了一丢丢安全感。

第一种深有体会,这次疫情期间,楼下邻居家宝宝节前特别活络,这两天出来特别认生,不熟悉的人不说话,所以多带孩子出去转转,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玩,可以改善的哦

第二种的话,那也不可能辞职在家全天候陪着娃,但不用觉得愧疚,就下班之后或者周末高质量的陪伴也可以的。



林木木是胖妈


这是孩子的性格过于内向了,很常见的。很多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好像性格有些内向,不善交际,怕孩子孤单,又怕孩子长大后适应社会能力低下,难以与他人相处,想要让孩子能够多交些朋友,却又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

别急,想要孩子能够交上朋友很简单。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日常生活中,孩子会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家长的行为能够导致孩子的一些“跟随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用自己对邻居、周围的同志、朋友的真诚感情影响孩子。可以经常带着孩子去朋友家做客,让孩子体会到和别人交往时间很开心的事情。也可以邀请小朋友来自己家玩,带着孩子热情的招待,鼓励孩子把糖果、玩具拿出来和朋友分享,但不要强迫分享。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主动和认识的人打招呼,接近同伴、帮助同伴。

我们常说一个好的家庭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去模仿家长的语言、行为、习惯,并运用于生活之中。想要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首先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如果家中时常出现争吵、关系紧张的局面,会让孩子感到恐慌不安,在孩子的成长中形成一种负面的成长信息。

很多孩子不敢交朋友是因为不够自信,缺乏自信。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人的呵护过于宠溺,导致孩子极少接触外人,缺少与朋友交往的经验和自信,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在交友过程中变得被动。针对这种情况,家长花时间多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给孩子创造一些交往、沟通的机会,让孩子慢慢的能够适应。

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不要对孩子管束太紧、安排课业辅导太重,以至于剥夺孩子的游玩时间。要让孩子和不同年龄段的人一起玩,五六岁的孩子是即将上小学的年纪,要鼓励孩子邀请朋友来家里玩,或者去朋友家里做客,在增强孩子之间友谊的同时,也能够让孩子学会分享。

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平日里父母有时间的时候,尽量带孩子多参与一些户外活动,短途或长途旅游,能够帮助孩子开拓视野。在活动过程中,还能够让孩子结交更多的朋友。

要教育孩子懂礼貌,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这是与人交往最基本的素养。当孩子在和别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得彬彬有礼,别人也会夸赞孩子,得到夸赞的孩子会喜欢交往,无形中增加孩子交往的主动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做到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交友方式、相处模式,只要不是不好的行为,家长都不能过于干涉,影响孩子交友的积极性。


孕期育儿小贴士


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天生气质,有的孩子适应力强、喜欢冒险,有的孩子更喜欢躲在安全范围内观察他人,并且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

天生气质没有好坏之说,所以请不用为此过于焦虑。越是让“胆小”的孩子去社交,就会造成孩子更大的心理负担,变得更“胆小”。

以下建议但愿给你一些参考:

1、2岁左右的孩子还处在平行玩耍期,不太能注意到周围的人,他们相对喜欢自己和自己玩。但只要不过于打扰他们,他们也能接受旁边有人。所以,建议可以带孩子在一些社交环境下玩耍,比如小区、游乐园、公园,但并不一定让孩子立刻融入和其他人一起玩耍的场面,更多的观察、跟随她喜爱的玩耍方式;

2、孩子6岁前的思维更多是处在单维认知的层面,比如家长曾经教育过孩子,不可以和陌生人说话,不能拿别人给的东西。都会让孩子拒绝一切不熟悉的人,即使这个人是父母的朋友。所以,要尽量给孩子多多展现世界的美好和趣味,不过分渲染陌生人、坏人,而是把安全责任牢牢抓在家长手里;

3、当孩子在某些情况下拒绝交流和打招呼之类的时候,不要强迫孩子。但家长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做好礼貌待人的榜样。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会慢慢地模仿。靠催促和劝说是没有太大效果的;

4、接纳孩子的情绪。包括负面情绪。当孩子害羞、害怕、伤心、失望时,对孩子说,你现在感到很害怕对吗?或者,我看到你很生气。然后多多拥抱孩子,相信孩子会好起来。并能从你的接纳中接受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亦心育儿手记


你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特别想说:要尊重孩子天然的个性。

我家里有两个孩子,完全相反的两个性格,一个外向但是软弱,一个内向但是强势。

所以我感觉性格这个东西,天生就是有差异的,作为父母首先要尊重这种差异。

孩子胆小,不敢接陌生人的东西,不敢和陌生人讲话,这些并不是什么坏事,在心理上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

只是作为家长,难免会胆小孩子以后在社交方面的能力,这也可以理解。所以如果想要改变,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试试。

1.家庭环境。给孩子一个比较温暖比较热闹一点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的安全感更强一些。

2.带孩子外出的时候,不强制孩子和陌生人打招呼,但是家长可以自己和陌生人交往。孩子信任家长,所以也会信任家长的行为。时间长了,从观察到模仿,这是一个过程。

3.孩子其实都是最自然的外交家。可以通过分享食物或者玩具的方式,让孩子去和别的小孩子接触。从孩子接触孩子开始,再到接触大人,这也是一个过程。

4.带孩子读绘本或看视频的时候,刻意加强一下这方面的教育。

5.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跟别人说一句话,一个分享,都值得表扬。

孩子的教育都是有心的父母在观察自己孩子的特性的基础之上慢慢培养的,不用焦虑。



云生活2020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不接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说话,我觉得应该先找原因,但是不要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这样孩子会潜意识中也认为自己胆小,可能就会越来越胆小。

其实我家孩子本来也有这些的问题,但是现在三岁多,完全变了样,即使回到老家,能够大声地跟没见过面的亲戚朋友打招呼,聊天,跟大哥哥大姐姐玩得很开心。大家都夸他热情有礼貌,能说会道。

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1.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有的外向热情大方,有的内敛慢热谨慎,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去慢慢引导,而不是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这样会让孩子更加不自信。

2.孩子不跟陌生人说活,不接陌生人东西,可能是孩子属于内敛慢热谨慎型,她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观察遇到的人和事,适应新环境比较慢,那就需要我们要多点耐心去等待,引导。

3.尊重孩子,如果别人说这孩子太胆小了,我们可以笑着要帮孩子说,我们不是胆小,只是还没准备好。过后也要鼓励孩子说“我知道你还没准备好跟阿姨打招呼,没关系,他是爸爸妈妈的朋友,也很喜欢你,相信你下次遇到她能准备好跟她打招呼说话了。”

4.看到孩子的优点,内敛谨慎的孩子比较安静,不会大吵大闹惹人烦,也不用担心孩子容易被骗。

5.鼓励小步进步,如果还有一次跟陌生朋友打招呼说话了,我们过后可以对孩子说:“妈妈刚刚听到你叫阿姨呢,你看阿姨特别高兴,阿姨很喜欢你,如果你下次叫大声一点,她会更加高兴的。”

6.陪孩子看一些关于增强自信心,勇气的绘本故事,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难。

7.家长要做好榜样,带孩子出门,主动大方地跟别人打招呼说话,接受别人东西时要说谢谢,做好示范给孩子看,而不是强迫孩子做,相信孩子能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