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屬於中國”,看美國人馬吉芬的遺囑,瞭解這個人

1894年,美國人馬吉芬已經34歲了,他在中國度過了十年的時光,此時他仍未結婚。從他留下的幾張照片上來看,背景都是中國的字畫,他梳著分頭,留著鬍鬚,懷裡抱著一隻長毛狗,他真真是一個快樂的單身漢。是年7月末,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當時馬吉芬在威海衛水師學堂的聘期已滿。馬吉芬正準備回國探望朋友,再者也想回美國治病。在中國多年的工作中,他身體狀況並不是很好。但是戰爭爆發的消息使他感到是自己展示自我價值的時候到了,他可以通過為中國參戰展現自己。馬吉芬隨即決定取消回國計劃,並志願加入中國軍隊參戰。雖然在與中國海軍官員的接觸中,他為中國海軍的狀況感到憂心,他知道,中國海軍自琅威理離開後正在墮落。他說,“官僚階層,是中國最卑劣的一群。他們的目標或者傳統不是變得勇敢、有男子氣概,而是絞盡腦汁的去壓迫、壓榨,而他們則在壓迫得來的好處中苟延殘喘”。[1]

“我的心屬於中國”,看美國人馬吉芬的遺囑,瞭解這個人

參加大東溝海戰的馬吉芬身負重傷


在德國人漢納根於7月26日參加豐島海戰之後,馬吉芬也參加了北洋海軍的戰鬥。他被丁汝昌任命為“鎮遠”號鐵甲艦的幫帶,這個相當於副艦長的職務,是馬吉芬在美國沒能享受到的機遇,接到任命後,他立即隨艦隊參加了黃海中日海戰。

9月17日,中日兩國艦隊在黃海大東溝海域發生遭遇,這裡緊鄰鴨綠江江口。在這之前的16日,丁汝昌奉命率領由戰鬥艦艇18艘組成的護航艦隊,護送陸軍4000人由大連乘運輸船在大東溝登陸,赴援平壤。當陸軍登陸後,艦隊準備返航之時,卻遭遇了巡弋而來的日本聯合艦隊,著名的大東溝海戰就此爆發。對於此戰,馬吉芬向丁汝昌建議,應採取先發制人的策略。可是,讓他不能理解的是,丁汝昌沒有聽取他的建議,而是堅持所謂的“避戰保船”“持重保守”的決策,認為只要日艦不主動發起攻擊,就不要率先開戰,以至於使北洋海軍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我的心屬於中國”,看美國人馬吉芬的遺囑,瞭解這個人

馬吉芬像


馬吉芬後來在美國紐約面對《河岸》雜誌的採訪時,對大東溝之戰中日雙方的實力、戰陣戰術、戰況、決策都作了詳細的描述。對於中國海軍在戰略上的錯誤,彈藥的不足以及少數軍艦於戰爭開始後即臨陣脫逃,特別是對於“定遠”“鎮遠”兩艦面對日本五艦團團圍攻之下,卻失去方寸,只能亂戰,感到無可奈何。他對記者斯托雷說,“毫無疑問,日本人面對這樣一群懦夫無疑將是勝利者。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總兵林泰曾的行為更為無恥,在艦上,“我不斷地聽到一個奇怪的聲音從我下方的指揮塔裡傳出來”,“我覺得對那種聲音最恰當的比喻就是狗吠,我很奇怪這到底是什麼發出的,但我當時沒空去詢問這個。不久後我為了指揮戰艦進入到指揮塔中,我驚訝地發現這竟然是尊敬的林總兵發出的!他正跪倒在地,以極快的語速用中文喃喃自語——祈禱著,或者說一邊祈禱一邊詛咒著——每一發炮彈擊中軍艦時他就像狗一樣嚎叫起來。”[2]

大東溝之戰,參加戰鬥的漢納根、戴樂爾、馬吉芬等洋員都身負重傷。其中,馬吉芬傷勢最重。除全身多處受傷外,雙目幾近失明,其作戰的勇敢可以想見。馬吉芬因作戰負傷,卓有戰績,李鴻章特別奏請清廷授予他水師遊擊官銜,賞戴花翎,並贈予三等第一寶星,以示榮耀。

“我的心屬於中國”,看美國人馬吉芬的遺囑,瞭解這個人

馬吉芬的墓碑


甲午戰爭以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廷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地賠款而告結。戰爭結束後,馬吉芬即辭職返美,回到他的家鄉賓夕法尼亞州,除求醫療傷外,還時常發表演講將其所經歷的大東溝海戰經歷公之於世。演講中,他告知世人,甲午戰爭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戰爭,中國海軍為什麼會失敗?經過媒體的不斷報道和渲染,他在美國被視為一個不怕犧牲的英雄人物。然而,馬吉芬的傷情雖然在不斷地醫治,但他的傷情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好轉,以至於他常常要忍受傷痛的煎熬。

1897年2月12日,在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數年前自殺的同一天,他在醫院裡舉槍飲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時年只有36歲。他在遺囑裡寫道:“我的心屬於中國,屬於北洋水師。”根據他的遺囑,他下葬之時,遺體穿北洋海軍軍服,棺槨上蓋著他在中國帶回的曾在“鎮遠”艦上高高飄揚的大清黃龍旗。

後來,馬吉芬的父親在他的墓碑上寫了一行字:“謹立此碑以紀念,一位雖然深愛著自己的祖國,卻把生命獻給了另一面旗幟的勇士。”[3]


參考文獻:


[1] [美]斯托雷:《馬吉芬遊擊:大東溝海戰中“鎮遠”艦的指揮官》,美國《河岸》雜誌1895年7—12月刊。

[2][美]李·馬吉芬:《他選擇了中國》,張黎源譯,第164頁。

[3][美]李·馬吉芬:《他選擇了中國》,張黎源譯,第141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