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在看的一本书是什么?经常看书带给你什么变化吗?

侃侃电影派


最近刚升级做了母亲,所以这段时间阅读的书也多是育儿一类的,这两天在看的书是《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让孩子学会思考》。天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爱孩子,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孩子,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孩子却并非每个家长都懂得。


有个词叫“关心则乱”,生活中,就有不少家长因为过度关心和保护孩子,凡事都替孩子代劳,生怕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挫折,最终却让孩子失去了锻炼和成长的机会,遇到问题不会自己想办法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后不仅能力低下,更无法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


如何培养出一个会自主思考的孩子?《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让孩子学会思考》会告诉你想要的答案。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这本书的简单介绍。继续回到问题本身,经常读书给我带来了哪些变化?


首先,读书丰富了我的精神。我们常说食物是物质食粮,那么对于我来说,书就是精神食粮,如果每天只补充物质食粮,却不补充精神食粮,即使腹中充实,但思想和精神却是空虚和贫瘠的。因此,我每天都会读点书,哪怕只是一页,只要获取了新知,产生了一些思考,这一天就没有白过,精神上是愉悦的。


其次,读书使我获得了自由和金钱的回报。很多人都知道,这两年我一直靠读书写作生活,每个月的稿费虽然无法让我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但足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更重要的是,无需每天打卡,受人管束,非常自由。更重要的是,我是远嫁女,工作方式灵活,时间自主安排,想回家了买张机票就会了,非常自由。


不能说读书改变命运,但读书的确可以让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变得更好。毫不夸张地说,回到小城市后,我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坚持读书写作。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如果觉得对你有用,可以点个赞或者关注我哦!我是笑薇——一个从帝都回归四线小城,靠读书写作月入过万,实现自由生活的姑娘

笑薇读书


01

最近在看的一本书名叫《遥远的救世主》

这是一本人生的“解码书”,是一本可遇不可求的佳作,正如书的封底上所说:“作者豆豆,以她的才华,探问一个有机的、无定形的、陌生的、暧昧的和未曾臻达的世界。”

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就是宣扬一种“强者文化”,反对“弱势文化”(也就是“救世主文化”!)

那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又是弱势文化?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而救世主心态,就是认为人必须通过外物(如理智、上帝等)来实现自身,而这本书的主人公丁元英提倡的“强者文化”,想要推崇的精神其实和儒家“自立于天地之间”的独立精神是一致的。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毕竟如果世界上真有救世主,那么这个救世主就我们自己呀!

强力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

02 经常看书带给我的变化

1、经常看书拓宽了我的视野

每一本书都饱含着作者的心血,我们在看书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体验别人的人生,作为一个人,我们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时间亦是有限的。对于浩如烟海的世界万象,通过看书我便可以无限的拓宽自己的视野。

毕淑敏有一本书叫做《世界如锦心如梭》,这是一本游记,有冰岛的姑娘,格陵兰的冰山,瑞士的巧克力,埃及的莎草纸……这些美景纵使在远方,但读了书里的文字,便如在眼前。

2、经常看书提升了我的思维能力

大学毕业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停止了阅读,思维固化,人也变得平庸苍白了。

直到有一天,无意间看了那本《终身成长》,我看到“成长型思维”和“固定性思维”的概念和区别,我才意识到原来一直以来,我已经不知不觉陷入“僵化”的深渊。

从那开始,我开始大量阅读,有关于成长类,有关于心理类,有关于思维类,我觉得我变得越来越善于思考,思维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一个问题,相较于以前我可以站在更高的维度去审视!

这都是读书带给我的体验!

3、经常读书给我的心灵带来极大的疗愈

毛姆说过,“书籍是一个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

我们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有时候甚至会伤痕累累。而此时,书籍便会如一缕阳光,让我们感到些许温暖。在书中我甚至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在书中也可以找到疗伤的“药”。

记得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时期,我看村上春树、看毕淑敏、看海子、看各大经典,慢慢的汲取了越来越多的能量。这也让我成功跳出了低谷,开始勇猛精进!

而且,因为热爱阅读,我现在也慢慢走向了写作之路,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些,都是读书带给我的变化!

我是苏米,今夜我不关心人类只想关心你,记得关注我哦!


苏米的猜想


最近温故了一遍《月亮与六便士》,说是温故,其实我都不太记得上一次看过,但是这次我真的被震撼到了,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待这本书,我个人觉得这本书就是我的灵魂灯塔,每个人对它的解读不同,切入点不同,我在书里看见了光芒,它拉着我的手,带着我走向“回家”的路。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原本平凡又无趣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抛妻弃子一个人去到法国,瞬间变得暴戾、他粗鲁,无理,他对人不是满嘴脏话就是冷嘲热讽,对人毫不领情;他怪异,特立独行,任何感化说教或谴责在他面前都无力可施。无道德底线、无良知、对周遭环境漠不关心,甚至一位女人为他自杀,他都满不在乎。他只爱潜心作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灵魂与肉体备受折磨,且无人理解欣赏他的作品,后几经辗转,离开了所谓的文明世界,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这么说有些复杂,接下来我用五个问答题的方式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故事所带给我们的深思。

1、为什么思特里克兰德在做证券经纪人的时候,无趣又温和呢?

很简单,因为无所谓,试想一下,我们大多在什么时候容易被激怒?当我们深爱的人或者事物受到质疑和欺辱的时候吗?就像一般情况下,我们吵架是如何升级到打架的呢?无非就是对方“问候了”我们的家人,例如,我们深爱的妈妈。那么我们在什么时候比较兴奋呢?同样是关心和深爱的东西,例如对女人而言,永恒的话题,减肥与购物,对男人而言,美女与跑车。同理,他对在英国的生活无感,一切都说不上喜欢,也就无所谓了,懒得说话,懒得沟通,懒得争辩,反正做与不做,事情也在按部就班的发展着,这时他是在随波逐流的过日子,过着不让自己兴奋、幸福的生活,就如同我们不会关心身边飞过蝴蝶来自何方,不会关心地球另一端是否下雨一样。

2、为什么他可以毫无负罪感的抛妻弃子呢?

因为思特里克兰德在决定离开的那一刻,他就是跳出高塔的那个人,与其说他背离了世俗的价值观,不如说,世俗的价值观虽是大多数的人价值观,却未必是绝对的价值观,就比如说,大家之所以会同情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因为本着怜悯之心,可是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谁应该对谁负责,除去人道主义的孝心来讲,包括我们的父母我们都没必要对此负责,因为我们是被选择来到这个世界的,所以我们既然来了,我们就该过我们自己想过的人生。他不与普世的价值观沟通,只不过是他撕掉了繁多的身份标签,父亲、配偶……其实,我们可以理解,我们自己也讨厌被标签,胖子、艾滋病患者、同性恋等等。我们也都曾想跳出高塔,可我们畏惧塔的高度,我们怕的是坠落成泥,却不曾想过,若想飞得高,就应该把地平线忘掉。

如果从思特里克兰德夫人的角度来看,就更加透彻了。她说:“他要是发疯地爱上一个人,同她逃跑,我是能够原谅他的。我会认为这种事是很自然的。我不会太责备他。我想他是被拐骗走的。男人心肠很软,女人又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但是现在却不是这么回事儿。我恨他。我现在永远也不会原谅他了。”

面对另一个女人,她还可以是对手,而对于男人自己的追求,对于男人内心的理想,她就无能为力了。

3、为什么他可以对一个为他自杀的女人视若无睹呢?

他心中有美,他不食人间烟火,他有他的精神食粮,就是本能的作画。他说:“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有时间搞恋爱。这是人性的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一个女性。但是一旦我的情欲得到了满足,我就准备做别的事了。我无法克服自己的欲望,我恨它,它囚禁着我的精神。我希望将来能有一天,我会不再受欲望的支配,不再受任何阻碍地全心投到我的工作上去。”

听见了吗?他觉得除了画画以外的一切都是他追求艺术道路上的绊脚石,他自己本身就是害怕被分心的,所以他讨厌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厌恶女人的爱情占有,就像他不做扶手椅,只做三脚凳,就是因为他像苦行僧一样,拒绝一切诱惑、一切享乐主义,只是区别在于他不苦,因为这不是他的工作,这是他的精神求索。所以在布兰达自杀的那一刻或许他反而是有释然的解脱吧,就像我们打游戏时通过关卡的感觉。

4、为什么他不喜欢性、不喜欢女人还会跟这个土著女子结婚生子呢?

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在现实世界,受尽了折磨与冷眼,终于找到一个属于他的一块栖息之地,远离欧洲文明社会,在这里,虽然人们并不喜欢他,但却能接受他的不同。他终于远离一切社会污浊,遗世独立,偏安原始的一隅,可以专心做他所爱,所以此时他是快乐,当一个人感到快乐的时候,别人的给予他会当作礼物,当受尽苦难的时候,对于给予,他只会当成施舍。

与此同时,他遇见了艾塔,艾塔与他之前遇到的女人不同,其实艾塔也是跳出高塔的人,她懂得真正的大爱,她如一块璞玉,淳朴、无暇、透明,她不要求任何回报,她会恰到好处的给予,岛外的女人们无论要的爱情回报还是经济供给,他们都属于买卖,而艾塔是真的公益事业。

5、他一直追求的是什么?他的目的是什么?他想要的是什么?

一直我都没有看懂他这种毫无目的追求的是什么意思?他到底要干嘛?要名垂千史吗?是要靠成为艺术家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吗?他甚至都不需要被人记住。他的人生像是一部精神求索的史诗,他在探索适合他原本的家乡,他在摸索适合他的生活方式,他找到了,并坚持所爱,他只知道本能的作画,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他是为艺术而生,他以后会成为著名的艺术家,当然他也不在乎。他像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在人间历尽苦难,只为给人们留下如此震撼惊世之作。

从震撼走出来,冷静一下,这个天才疯子他给我带了什么样子深思呢?

或许我们的出生之地并不是我们的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求索,为了回到真正的家乡,继而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最初的快乐。在回家的路上,我们会面对风霜雨露、也会面临各种诱惑,但是我们一定要勿忘初心,坚定走下去,在这个过程中,别太计较失去或得到了什么,我们要记住,我们只要回家,家中有挚爱,只要能回家,坐拉粪车和坐头等舱是一样的。我们要坚信:上帝的磨盘虽然磨得很慢,却也磨得很细,他不会错过每一个竭尽全力的人。

当然,这本书带给我本人的益处是最大的,它让我相信,不,是坚信,我与众不同,不是因为我是疯子,而很有可能因为我是天才,只是现在我努力未满,你未发现,仅此而已。


拾贤阅读


01

最近在看的一本书是---《人生效率手册》

这是一本讲述提高人生效率的书,书中涵盖了造成人与人之间差距如此巨大的原因和相对应的可操作方法。

正如苹果原全球副总裁戈峻所说:“时间的开始是从零开始的自己,时间的尽头是更好的自己,中间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成长的过程。”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收获是:清楚的认识到同样每天24小时,甚至同样的起点,数年后,人与人之间产生如此大差距的原因。

答案是:高效的学习能力。

这本书从目标的制定与分解、高效学习的闭环、时间管理、硬本领的修炼、高效者工具的使用、自我管理几个方面做了详尽的方法介绍。

这本书告诉我们:唯有自助者,方能得天下。

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并不是做不到,而是不知道从何开始,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去坚持。比如说有人知道早起的好处,但却不知道坚持早起的动力在哪里,亦或不知道早起后该做些什么促进自己的成长。

所以,作为每一个有上进心,同时又希望能够高效利用时间的上进者,推荐大家阅读这本干货书!

02 经常看书带给我的变化

1.经常看书可以提高思维能力

其实很多人毕业后就停止了读书,我也不例外。

我什么时候开始重新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呢?几年前因为工作原因遇到一个比自己优秀N+1倍的人,他知识渊博、思想睿智。闲暇时间根据我的情况给我推荐了一些读物。读后,我豁然开朗。在他的影响下,重新点燃了我对于读书的热爱。

从那时起,我开始不停地买书,看书。几年过去了,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善于思考,用我们领导后来的话说就是:考虑问题越来越全面了。

2.经常读书能够提高见识、拓宽视野

每一本好书大都是作者历经数年甚至数十年在一个领域深耕的沉淀,这本书不光是作者一个人的思想,甚至还包含了作者数十年所读所学所参考的其他相关知识。

所以读一本好书,我们可能是读了十本书。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读书,提高了我的见识、拓宽了我的视野。

3.经常读书,让人更宽容

杨绛说:“读书能让人更宽容的理解这个世界。”

经常在地铁、公交等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因为一个座位或者不小心被对方踩了一脚而大打出手。

有时候,我经常会想,一句“对不起”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还会有人采用“原始决斗”的方式解决问题?

刘墉说:“宗教绝对可以改变人,但是他不能改变人性。”

道理通了,对包罗万象的世界就越能够宽容和理解。

以上是读书带给我的变化。

-END-


阿白读书


你好!谢谢你提出这么好的问题,我现在在读的书是《洛克菲勒家族》(见图一),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曼彻斯特,由中信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

1。分享我今天看到这一段文字:

“他一生的原则就是让行动说话,‘尽可能少露面’。他晚年时的一位同僚记得,他很喜欢引用一首诗:\r

智鸟栖橡木,\r

少语多举目。\r

语少耳愈明,\r

学鸟与其行。”\r

2。我的解读:

这段文字写的是洛克菲勒家族的创始人约翰•D•洛克菲勒,要说他是全世界“闷声大发财”第二名,没人敢称第一吧?\r

老洛克菲勒是白手起家的商业奇才,在四十而立之前,就垄断了美国原油开采和冶炼行业以及许多铁路运输的路线,可以说当时美国的每一滴石油都是洛克菲勒的。他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受益人,也是造成很多企业亏损破产、很多家庭无家可归的元凶。在他的有生之年,人们对他的印象基本都是妖魔化的托拉斯大王,比如当时的妈妈会告诉孩子:“如果你不听话,洛克菲勒会把你抓走的。”他一生都在面对铺天盖地的辱骂、随时随地的暗杀、像雪片一样飞过来的法院传票……\r

与此同时,他和他的后代们都在践行基督教思想中的慈善精神。截止20世纪2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中国受益尤多,接受的资金仅次于美国,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中国医学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负责在1921年建立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见图二),这所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掌握现代知识的医学人才。然而在他们捐款修建、遍布世界各地的众多建筑物中只有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以他们的姓氏命名。\r

约翰•D•洛克菲勒即是一个心狠手辣、贪婪无度的奸商,同时也是一个勤奋节俭、心怀天下的慈善家,所以有人说他是美国清教徒先祖们毁誉参半的传统化身、矛盾的结合体。\r

他面对铺天盖地的抨击总是表示“深感遗憾”。当一名记者辜负他的信任,将不该发表的内幕消息发表时,他说:“我真为那个年轻人感到难过。”当谈论到仇敌时,他说,“他可能会损害我的名誉,但更糟糕的是,他同时也是在毁坏自己的名誉。”在他不得不出庭时,他也会用和蔼的口气与律师对话,离开时还会感谢那些“折磨他的人”。\r

约翰•D•洛克菲勒逝世时,无论是持什么立场的政治家,包括那些同他有过过节的人,无不对他大加赞扬,一位检察官是这样称赞这位他曾经问讯过的、搪塞敷衍的证人的:“除了我们敬爱的总统,他堪称我国最伟大的公民。是他用财富创造了知识,舍此更无第二人。世界因为有了他而变得更加美好。这位世界首席公民将永垂青史。”\r

正如雪莱所说“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老洛克菲勒的一生就诠释了沉默的深水之下暗藏的无穷能量。

3。读书的收获:

我特别喜欢读传记,一本传记就是对一个人的生平或一个家族的历史的高度浓缩和升华。正如美国著名作家乔治•马丁(见图三)所说:“携书如历三千世,无书唯度一平生。”(A reader lives a thousand lives before he dies.)

读名人传记,我们可以全方位了解名人所处的不同时代、所拥有的不同际遇、所形成的不同性格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近距离感受名人的人格魅力,收获人生智慧。

读平常人的传记也会有助于了解我们不可能体验的经历,比如作家唐·得里罗的自传小说《坠落的人》从个体角度重述了911这段历史,提供了另一种不同角度书写历史的方式。

祝你阅读快乐!





董适的百花园


最近在看的一本书是---《人生效率手册》

这是一本讲述提高人生效率的书,书中涵盖了造成人与人之间差距如此巨大的原因和相对应的可操作方法。

正如苹果原全球副总裁戈峻所说:“时间的开始是从零开始的自己,时间的尽头是更好的自己,中间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成长的过程。”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收获是:清楚的认识到同样每天24小时,甚至同样的起点,数年后,人与人之间产生如此大差距的原因。

答案是:高效的学习能力。

这本书从目标的制定与分解、高效学习的闭环、时间管理、硬本领的修炼、高效者工具的使用、自我管理几个方面做了详尽的方法介绍。

这本书告诉我们:唯有自助者,方能得天下。

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并不是做不到,而是不知道从何开始,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去坚持。比如说有人知道早起的好处,但却不知道坚持早起的动力在哪里,亦或不知道早起后该做些什么促进自己的成长。

所以,作为每一个有上进心,同时又希望能够高效利用时间的上进者,推荐大家阅读这本干货书!

02 经常看书带给我的变化

1.经常看书可以提高思维能力

其实很多人毕业后就停止了读书,我也不例外。

我什么时候开始重新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呢?几年前因为工作原因遇到一个比自己优秀N+1倍的人,他知识渊博、思想睿智。闲暇时间根据我的情况给我推荐了一些读物。读后,我豁然开朗。在他的影响下,重新点燃了我对于读书的热爱。

从那时起,我开始不停地买书,看书。几年过去了,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善于思考,用我们领导后来的话说就是:考虑问题越来越全面了。

2.经常读书能够提高见识、拓宽视野

每一本好书大都是作者历经数年甚至数十年在一个领域深耕的沉淀,这本书不光是作者一个人的思想,甚至还包含了作者数十年所读所学所参考的其他相关知识。

所以读一本好书,我们可能是读了十本书。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读书,提高了我的见识、拓宽了我的视野。

3.经常读书,让人更宽容

杨绛说:“读书能让人更宽容的理解这个世界。”

经常在地铁、公交等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因为一个座位或者不小心被对方踩了一脚而大打出手。

有时候,我经常会想,一句“对不起”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还会有人采用“原始决斗”的方式解决问题?

刘墉说:“宗教绝对可以改变人,但是他不能改变人性。”

道理通了,对包罗万象的世界就越能够宽容和理解。

以上是读书带给我的变化。






和平精英宝宝佳


最近正在看的书是著名财经作家阿耐的《大江东去》。6月20日刚把《大江东去》第一部看完,现在正在读第二部。


去年年底上映的王凯主演的电视剧《大江大河》正在热播的时候,常听同事们推荐,不免也想找出来看看。在网上搜了搜才知道有阿耐的“大江大河四部曲”,是比《欢乐颂》评价还要高的小说系列,于是就想着先看小说,再来追剧。可那个时候,网上没找到免费的小说网址,在图书馆也没机会把这套书借出来,于是书没捞着看,电视剧也没看下去。


在我看来,看书和看依据小说改变的电视剧是两个概念。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必须要有拿的出手的剧本,剧本来自哪里,那就是优秀的原著小说。一部电视剧,可以短时间靠明星圈粉,但剧情俗套、没有深度和价值,演员只知道卖萌或者咆哮,这样的电视剧也是看不下去。相对于注重视觉表现的电视剧来说,我还是习惯先看小说,后看电视剧。虽然有时候这样的方式自己极容易先入为主,对小说中的人物会提前预设,结果可能就是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因为不符合自己的角色期待,最终弃剧。但有的原著小说精彩,电视剧更优秀,可以称之为精品,这样的体验会更美好、更值得期待,《大江东去》改编的电视剧《大江大河》就是这样为数不多的精品之一。

阿耐是最近几年来比较火的作家,根据她的小说改编电视剧《欢乐颂》,还有前段时间播出的《都挺好》,是既有收视率,又有口碑的精品。相对这两部,阿耐最为人熟知、最为人认可的作品还是“大江大河四部曲”:《大江东去》、《大江东去2》、《大江东去3》和《艰难的制造》。


《大江东去》这部小说是以经济改革为主线,全面、细致、深入的表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领域的改革、社会生活的变化、政治领域的变革以及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等方方面面;生动而真实的刻画了活跃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代表人物,里面心机深沉、老谋深算的国企领导水书记,沉得住气、做事认真做起起来命都不要的宋运辉;敢打敢拼性格火爆的农民企业家雷东宝,敢闯敢拼却不失精明的个体户杨巡,还有各色的政府官员如老徐和陈平原,海归派梁思申知识分子刘总工等等。人物刻画的典型深刻,故事推进的是跌宕磅礴、张力十足。

从表现历史的深度和广度来说,在表现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这一题材里,这部作品的份量极重且有特殊意义,被誉为“描写改革开放30年的第一小说”。


子非鱼爱读书


01

我最近刚读完的一本书是《不平等的童年》。

这本书是美国社会学教授安妮特·拉鲁的作品,揭示了“美国梦”不平等的根源。这本书出版后,陆续获得了美国的多个奖项。


作者历经多年,着重选定了美国的12个家庭进行调查,分析了不同社会阶层所选择的教养方式,造就了新一代的不平等。

这本书对现在的中国教育有很大的启示。书中主要针对两个阶层,中产阶级、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两个不同的阶层所受的教育程度不一样,收入水平不一样,对孩子的养育方式也就迥然不同。


中产阶级主要采用协作培养,全家的业余生活以孩子所报的兴趣班为中心进行调整,为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选定了各种兴趣班。平时注重以平等的交流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在这种教养方式长大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社会。


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主要采用成就自然成长的教养方式,也就是放养。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独立性更强,但在面对权威人物和社会组织时,容易产生一种局促感。

虽然这两种教养方式各有利弊,但从作者追踪的十几年后的总体情况和孩子将来的发展来看,中产阶级的孩子长大后发展的更好。


如果是你,你选择哪种教养方式?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02 经常看书,给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阅读给我打开了一扇宽广的大门,让我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经常阅读,也带我走上了读书写作之路,作为阅读推广人,我靠读书写作过上了自由职业者的路途。


读书不仅成长了我自己,也使我产生了分享之心。我经常在头条等平台上分享个人成长类读书干货,也会分享一些写作变现的途径。


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成长。


炎小宁读书


1.

最近在看东野圭吾的系列书。刚看完了《红手指》,讲述的是一个家庭犯罪的故事。

中年夫妻和儿子还有痴呆的母亲住在一起,然而妻子讨厌自己的婆婆,对她很冷淡,长期之后,男子对待自己的母亲也很淡漠。老太太自己常常一个人呆在屋内,连吃饭都不与他们一起。



事情的转变是从那个下午开始的。家里青春期的儿子,在家中杀死了一个七岁的小女孩。男子本想报警,却呗妻子阻拦,说如果报警就毁了儿子的一生,几经挣扎之下,男子选择弃尸,掩盖罪行。

但还是被警察加贺怀疑,为了想到万全之策,男子竟然诬陷自己痴呆的母亲,然后这一切都被警察看穿。在审问的最后一刻,警察设下圈套,让男子自己说出真相。

原来母亲并没有痴呆,只是觉得儿子儿媳都不喜欢自己,假装做一个什么都遗忘的老年痴呆者,让她亲耳听见自己儿子那个丑陋的计划,让自己为孙子背锅时,她的心会多么痛。



这虽然是一个犯罪推理小说,但从文章中看到亲情的故事,对待儿子的娇惯,没有好处,只会害他走向迷途。而对待自己父母的孝心,如果丧失了,和禽兽又有何区别。

2.

经常读书自然有很多好处,能增长知识,通过读他人的故事,了解到生活的各种艰难,喜悦,努力,或者成长。

长期读书,人会变得越来越豁达,看待事情的眼光会有所改变,之前我常常烦恼郁闷,现在已经不会了。



大家都说,要不旅行,要不读书,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


小婷半清


小说写作教程

反复看了3遍。这是一本讲写作的书,如何写一篇引人入胜的故事。作者总结出来一个公式。好的故事等于冲突➕行动,冲突包含两个部分,渴望和障碍。

确实,按照书中教的方法写文章,阅读量高了很多,读者更喜欢看。

冲突就是故事的张力,没有冲突就没有故事,富二代成功就不是故事,是理所当然,因为没冲突。但是,起点低过程苦的草根成功就是故事。

因为他渴望成功,并且有很多障碍。没钱没背景没资源没经验,靠着努力一步步打拼积累,中间经历了各种挫折打击痛苦,经过努力和坚持克服一切困难障碍,终于取得了成绩。

富二代成功没啥障碍,资源太多足矣支持成功。

但对我触动最大的不是写作技巧。

而是真实的人生像极了故事。每个人从小到大,都有过很多渴望。我小的时候渴望一套金庸全集,但是父母没闲钱也不支持读小说,认为不是有用的书。没钱就是障碍。

但我有办法,采取了行动。

平时给的饭钱花一半吃泡面,还是那种散的方便面,估计很多人不知道。

然后夏天上山去采摘松树塔卖钱。经过这些行动,攒够了钱,终于买到了一套金庸全集,后来才知道还是盗版的,正版的我靠节约饭钱买不起。

但人的区别就在这里。人都有渴望,也都有障碍。面对障碍,如果不采取行动,故事就没有结局,也不是完整的故事。人在这里分成两种。

第一种人采取行动,不管是节约饭费还是业余打工,努力了,付出了,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第二种人直接放弃,不采取行动,也就是不作为。

克服一个个障碍的人,局面越来越开朗。

放任自己不作为,不为渴望采取行动的人,慢慢习惯了放弃。于是成了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又骑自行车上班去的人了。

你看,故事像极了我们的实际生活。

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结局。结局是二选一的要么是你要的,要么是你不想要的。

你有没有采取行动,克服障碍,实现渴望,决定了故事走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