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甄嬛傳》裡的端妃?

鑑知文集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下面我來評述一下《甄嬛傳》裡的端妃這個角色。

一、出身將門,身份貴重。在《甄嬛傳》中,端妃並非出身小門小戶,而是出自手握軍權的貴族人家 ,甚至讓皇帝有些忌憚端妃的母家。端妃和華妃都是手握軍權的將門之女,也因為二人的母家,才有了她們共同的生育之殤,因皇帝忌憚二妃的母家,不讓二人有運,怕影響江山穩固。為了遏制年庚繞勢利,皇帝故意藉端妃之手,給華妃送“安胎藥”,導致華妃流產,而後華妃強灌端妃紅花,也使端妃流產。皇帝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兩家將門互相制衡,可見端妃母家勢利不容小覷。

二、通透隱忍、睿智沉穩。在端妃的情感世界中,對溫宜充滿憐惜,對皇帝充滿忠貞,它很少參與後宮之間的各種場合,一直稱病,儘可能避免後宮之間的爭鬥,避免與華妃正面衝突,至到甄嬛的出現,她覺得搬倒華妃的時候到了,便有意無意地暗中幫助甄嬛,後來又恰到好處,借勢發力引導甄嬛,一針見血地擊敗安陵容和皇后。在端妃抱病避世的時間裡,悄無聲息地涅槃重生,看似不爭不搶,柔弱淡然,實則盤算已久,等待時機。


麥穗醬


人如其名,當得起一個“端”字,端的是一個靜雅端莊,不爭不搶的樣子。

其實“甄嬛傳”裡妃嬪們的封號都挺符合個人形象的。

“華”妃,一個華字顯出她的富國榮華 。

甄嬛“菀”嬪,一個菀字顯出她的特別,同時菀菀類卿,說明她受寵的原因。

沈眉莊“慧”妃,一個惠字,顯出她的聰慧機智。

安陵容“鸝”妃,因歌受寵,也顯出不過是眾人眼中的玩物罷了。

“敬”妃,“欣”嬪,算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人物,最後也算善終。

“麗”嬪,有顏無腦,結局呵呵

“齊”妃,難享齊人之福。

“襄”嬪,心思深沉,步步為營,讓人容不下。

“祺”嬪,“富察”貴人,別人的棋子不得善終。

葉瀾依“寧”嬪,圖的就是一個寧靜安詳。頌芝“芝”答應,稍一晃而已。

“淳”貴人顯得是她的天真爛漫,又富諷刺意味。

“瑛”貴人,美人如斯,卻身若浮萍。

“夏”常在,不常在。

“康”常在,無法康常在。





壹發伍


你好,我是影視領域創作者阡陌影視,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我個人認為端妃這一生活的太通透。首先,端妃是將門之後,華妃在死前與甄嬛的那段對話中曾說過,她不相信皇上多年來對她的好是因為她是年羹堯的妹妹,她說端妃也是將門之後。那麼問題來了,雍正忌憚年羹堯,利用端妃的手除掉了華妃的孩子,為什麼不借別人的手呢,偏偏借的是手握兵權的將門之後的端妃?或許是皇后懂得規避嫌疑,但王府裡難道沒有其他人了麼?華妃曾說因為整個王府裡就端妃與世無爭她才信她兩分,才喝了她端來的安胎藥,卻打掉了她已成型的男胎,但是雍正作為掌權者,想利用華妃身邊人簡直易如反掌,畢竟奴才們真正應該衷心的是皇帝,這一點頌芝和流朱都不明白,但華妃身邊其他的人呢?太醫呢?為何偏偏是端妃呢,華妃性子烈,背後又有年家勢力肆無忌憚,這樣明顯的打掉她的孩子,她能不報復?

年羹堯在華妃因為甄嬛被撤了協理六宮之權時都能立馬說出你告訴我她爹是誰我去整他的話,難道會看著自己妹妹失了孩子不聞不問?就算華妃沒有灌端妃那碗紅花,年家和齊家(端妃名齊月賓)也勢必水火不相容,而對於皇帝而言,兩家同樣手握兵權的人不會相互勾結,並且除了後患,有什麼不好的呢,至少已雍正多疑的性子,能睡幾天安穩覺了吧?

也許皇帝並沒有想到華妃會做出這樣極端的舉動,但是與他自己並沒有什麼壞處,這兩個人不能生,多的是人想給他生孩子。

而端妃是知道這一切的,可是她愛皇帝,比華妃更愛,年世蘭並不知道自己愛了一生的男人是造成自己一生悲劇的罪魁禍首,可是端妃知道。她知道自己不能生是因為給皇帝背了黑鍋,也知道皇帝留自己一條命並且登基後封妃一面是愧疚,一面是對她母家勢力的安撫,更清楚皇帝多年來對華妃的縱容才造成了她即便身處妃位卻處處受盡欺凌,可是她忍了端妃恨年世蘭,這樣一個隱忍不發的女人在提起華妃時咬牙切齒,可見恨的有多深,但我不知道這恨裡有沒有對於皇帝和太后的恨,有沒有對於命運的無奈。

端妃清楚皇帝對華妃下手的原因,所以她一直安首本分,電視劇中有關端妃母家從未出現過,可是皇帝卻尊她為妃,這裡對於其母家的考量勢必是一大部分,可見母家勢力雄厚,可這麼硬的後臺卻沒拿出來用,是因為她清楚皇帝忌憚手握兵權的人,華妃就是前車之鑑,而自己母家老實,自己又是多年來疾病纏身老實本分,才能安居一隅,勉強容身,可說到底,造成這一切的是皇帝和權利。

還有一點,是端妃與太后從未打過照面,一次都沒有,每次請安端妃都是不去的,而太后也從未去看過端妃,連問候都沒有;作為一個在後宮摸爬滾打中站立起來的女人,什麼小伎倆她不清楚,何況是華妃那樣智障的性子,她清楚端妃背了黑鍋,也清楚端妃這些年的悽慘境遇,皇帝不在意這個女人,可是太后為何如此心狠?但凡她或皇帝給了端妃一點維護,端妃都不至於被華妃欺負成這個樣子,難道端妃就一點恨意都沒有?

接著,甄嬛在第一次去端妃宮苑的時候只有吉祥一個伺候的人,其他人都去哪了?被端妃派出去各地打探消息去了,不然她一個整日參湯不離口半步宮門都不出的人,怎麼會對宮內大小事情瞭如指掌?怎能數次在關鍵時候救甄嬛與危難,並在最後給了華妃最重的一擊,安排人火燒碎玉軒嫁禍給華妃導致皇帝最終下旨賜死她?

她什麼都知道,又看起來什麼都不知道。

她知道華妃孩子的死,知道年家倒臺是遲早的事,知道甄嬛回宮不簡單,她甚至一直都懷疑純元的死與宜修有關,這樣縝密的心思,難道真看不出來甄嬛最後在皇帝病重時候的聲疾厲色嗎?甄嬛說沒有她的允許,別人不可以探視皇帝,端妃說她何必這樣,可她除此之外,未做任何的反抗,也許是自己勢力不如甄嬛,也許是知道皇帝這次勢必無力迴天,罷了罷了,知不知道終究又如何呢,總之到最後,即便她多愛,也是沒有陪伴在皇帝身側的,不然憑她的身份地位以及對甄嬛的數次相救,她想進趟養心殿看望皇帝還有人敢攔著嗎?最後一集甄嬛、敬妃和欣嬪說話時,說:端姐姐又病倒了。是啊,她愛了一生的男人如此死去了,帶走了她這一生的隱忍和悽苦,如今這些愛啊恨啊都走了。

端妃這一生,在為人棋子之後變萬劫不復卻無可奈何,她蟄伏多年除去華妃,穩坐四妃的位置並在最後問鼎端貴妃,萬般尊貴卻無萬千榮寵,終究是做付了。


阡陌影視


端妃是個很有料的角色,知道的最多,隱藏得最深。

一.端妃與皇上

端妃與皇上之間的關係很微妙。

首先端妃肯定是愛皇上的。

勸說皇上放槿汐蘇培盛一馬,已經完成了任務,臨了突然叫住皇上,讓皇上喝菊花茶。

皇上聽到叮囑,按了按端妃的肩膀,表示知道了,端妃觸摸剛才皇上觸碰過的地方,彷彿還有餘溫,心裡是有觸動的。

皇后要皇上和6阿哥滴血驗親,端妃說,皇上龍體不可損傷。

雖然這句話最大的助攻,是讓甄嬛憋出了讓溫實初和六阿哥滴血驗親的大招,但也是端妃關心皇上的證明。皇上生病睡著時,甄嬛進去看皇上端妃正在裡面哭。

皇上病倒後一直是端妃在照顧。

甄嬛把皇上氣到吐血,外面位分低的年輕嬪妃哭成一片,敬妃欣嬪比較淡定,端妃卻在那裡哭,其他人哭的是皇上都快死了,自己還沒投奔到一個好的前程,只有端妃是發自內心的為皇上擔憂。

皇上死後端妃也就不出來營業了。

二.端妃與甄嬛

端妃與甄嬛之間的關係也有微妙的地方,首先是二人對彼此的瞭解。是因為她長得像純元,因為長得像純元入選得寵。證明皇上最純元念念不忘甄嬛。也就能沾純元的光得寵,這樣端妃也就有了報酬的籌碼。

三.端妃的宮鬥技能

端妃是一個機智的人。不直接參與宮鬥卻總能有力的推波助瀾。

端妃的最強技能是偽隱居,她雖然拉攏了甄嬛。,卻讓甄嬛不要經常來往。

沒有人注意。也就不會有人疑心和對付。

她本性與世無爭,加上纏綿病榻,索性給自己立了一個沒有動機的人設,一言一行可信度極高。

這樣的特點,在有疑心病的皇上面前如魚得水。


閒來無事看電影2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端妃(齊月賓)是真正的人生贏家,溫宜公主盡孝於膝下,她榮封皇貴妃。她的命運,比起大起大落的甄嬛,其實好很多。

然而,她的人生比甄嬛悲劇多了。自己身子被廢,被華妃百般折辱生不如死。

最悲劇的是,她愛上了皇帝,卻從未得到過皇帝的愛。

甄嬛和華妃再怎麼家道中落,至少皇帝心裡有過她們。

而她,哪怕只是皇帝一個搭她肩膀的小動作,都能讓她的眼神裡流露出對愛的滿足與渴求。(端妃勸諫皇帝從寬處置槿夕蘇培盛對食的片段)

甄嬛傳的動容之處,就是即便是小人物也能讓人看到小人物的種種不易;即便是反派,也能讓人在恨過她們之後發現自己身上最真實的影子。

因為小人物,往往才是社會中最真實的存在。

端妃,其實是一個相當有實力的女人,她擁有極強的觀察能力和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口才,而且極擅隱藏和忍耐。

敬妃也擅長隱忍,但她的忍只是為了自保。

而端妃的隱忍,有明顯的區別。

端妃的忍,不是無所作為,而是目標更明確後的伺機而動。

這一點,她和皇后很像。

為了報復華妃,為了一擊必殺,她把除吉祥以外的宮女全散佈到宮中做耳目。

宜修殺純元,皇后害富察貴人,甄嬛失子為何傷心。她都盡窺於心。

如果她沒有安排耳目。無法解釋為什麼甄嬛被陷害木薯粉事件時她就如及時雨一般來了;為什麼富察貴人一被貓撲倒她就悄悄來皇后宮了。

她的觀察能力不必多言。熹貴妃被困在圓明園,皇帝難得和她同枕而眠,她還勸諫皇帝接回甄嬛。因為她看得出,皇帝的心,早已飛到了熹貴妃那裡。

富察貴人小產,明明是皇后的傑作,她其實心知肚明。

但她為了報復華妃,故意誤導甄嬛此事系華妃所為。把火線轉移到華妃身上。

為了讓甄嬛也恨華妃,華貴妃讓甄嬛罰跪時,她再沒有及時雨般出手救助甄嬛。

當然就算她再次出面也救不了甄嬛,一出門反而甄嬛死的更快,所以乾脆兩敗俱傷。讓皇帝遷怒於華妃親手殺了她更好。(當然,她失算了)

她對甄嬛,更多是政治盟友般的利用。

甄嬛在純元故衣事件後也察覺了,端妃在乎的是她那張純元臉。

而小說中,火燒碎玉軒事件其實是端妃指使年世蘭的太監乾的,目的就是嫁禍年世蘭致她於死地。

可她卻沒有事先通知甄嬛。

如果她對甄嬛稍有情義,完全可以事先告知甄嬛,通個氣,萬一失火燒死了盟友怎麼辦?

這說明,端妃利用完甄嬛扳倒華妃後,是不在乎甄嬛的死活的。

如果甄嬛死了,正好皇帝就能下狠心殺年氏了。

可能是電視劇為了洗白端妃,就把這個鍋甩到了年世蘭身上。

但我覺得這個改編邏輯上有一個硬傷。肅喜又不是年世蘭心腹,年家已經倒臺,肅喜有什麼理由為年世蘭賣命?受他人指使栽贓陷害更說得通些。

所以眉姐姐死後,甄嬛經常和敬貴妃在一起,甄嬛成為太后後,皇貴太妃也裝病不來了。

可見後期,甄嬛把敬妃視為半個眉莊,端妃僅僅只是利益達成一致的合作對象而已。

說得難聽些,雙方不過是各取所需。

但端妃的實力實在太強。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封喉見血。

滴血驗親,甄嬛打亂了霏雯陣腳後,她馬上說,誰家偷情不避諱著旁人?

潛臺詞:霏雯又不是甄嬛心腹,只是個小宮女都能天天看到甄嬛和溫實初手搭手,可見這純粹是捕風捉影。

當皇后在水中加白礬被發現後,她那句話是熹端敬三人中最有殺傷力的。

“是啊!您都是皇后了,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潛臺詞:母后皇太后還不夠,要唯我獨尊一個皇太后才舒服。

甄嬛小產嫁禍皇后,皇帝問端敬兩人聽見什麼?

她的回話很有心理暗示作用,我只聽見熹貴妃說什麼害怕啊之類的話!

潛臺詞:是皇后言語威脅了甄嬛!

我估計皇后涼涼後悔死了,早知如此,當年害端妃被灌紅花後,直接下藥害死她算了。留端妃至今,竟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端妃拉偏架比敬妃要強多了。敬妃和甄嬛走得太近,說話難免被皇帝懷疑有私心。

而端妃和甄嬛若即若離,說話自然更中肯些。(表面看來)

這就是為什麼甄嬛寧願自己不當皇貴妃,也要讓給端妃拉攏她的緣故。

當年端妃被灌紅花,皇后雖說也是幕後黑手之一。但歸根結底這是皇帝太后的主意,皇后只是執行人而已。

君要臣死,臣不死也要死。端妃相較而言最恨的是華妃。

如果不是甄嬛給足了利益的前提下,她犯不著冒險坑皇后。

其實,我個人有個大膽的猜測,端妃被灌紅花導致不育,也是皇帝太后故意為之。

小說中,端妃的父親是手握兵權的齊不遲,和華妃屢立戰功的父兄一個性質。華妃端妃兩人都生不出兒子,皇帝的位置就坐的更穩。

而且華妃端妃水火不容,她們的母家自然也會在朝堂上惡鬥,皇帝樂見其成。

如果我這個大膽的猜測成立。我只能說,

你要是碰上這樣的男方家庭,早早離婚拋棄渣男才是上策!

我只是可惜了端妃,和華妃一樣,成為了政治鬥爭中的犧牲品,居然被自己的枕邊人設計了。

她再怎麼把一副死局打成活局,也逃不過,被心愛之人真情辜負的下場。

大家別光顧著感謝收藏,寫冷門話題本就無人問津,求求路過的知友們賞個贊,鼓勵鼓勵我吧!






綜藝影視娛樂秀


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端妃是真正的人生贏家,溫宜公主盡孝於膝下,她榮封皇貴妃。她的命運,比起大起大落的甄嬛,其實好很多。

一:端妃,是一個相當有實力的女人,她擁有極強的觀察能力和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口才,而且極擅隱藏和忍耐。

二:一碗紅花,斷送了端妃的所有,但是憑藉她的聰明終於將華妃也拖下了臺,她和甄嬛的關係更多是政治盟友,都是利用和被利用的關係,但是端妃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定有事情發生。

三:端皇的命運也算是最好的一個了,她是最早嫁給雍正的人,只比皇帝小九歲。最初入府,身份不高,只是服侍人的“格格”,後來一點點晉封,生下兒子弘晝被升為妃。耿氏的性格非常平靜,包容,歷史記載雍正最喜歡與她小酌飲酒,偶爾還會下棋,散步,是一個不依靠爭寵存活的女子,這與《甄嬛傳》的設定相同,劇裡皇帝也是很喜歡與她下棋聊天。乾隆繼位以後,對她非常尊敬,多次為她追加封號,直至“皇考貴太妃”。

最後,不得不說,弘曆的老人緣特別好,除了自己母親活到八十六歲,這位太妃也活到九十六歲,可以說結局非常美滿了。





一隻鼠


說起 甄嬛傳 大家都應該看過吧 我們來說說劇中最大的贏家吧

端妃身上發生的事情,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可以說是生命中最沉重的痛。可是她卻拖著羸弱的身體堅強的存活著,為的就是報仇。她是進宮最早的妃子,卻一直位居妃位,為皇上背下黑鍋,導致終生無子,她也沒有任何的怨言和要求。我想,除了報仇之外,她最想要的其實就是像敬妃一樣平平靜靜的生活了。

在電視劇《甄嬛傳》最後,皇帝駕崩了,甄嬛即使當上了太后,但依然還是陷在後宮鬥爭的漩渦裡,不可自拔。而端妃不僅大仇得報,還有了女兒,地位也是僅次於甄嬛,後半生完全可以過順心日子了。敬妃雖然和端妃的情況類似,但是畢竟她養的女兒朧月公主,是甄嬛的親生女兒,而端妃撫養的溫宜公主,卻永遠不知道自己親生母親是誰。所以,端妃絕對是最大的贏家!

端妃是皇帝人生中的第一個女人,比純元、宜修更早遇到皇帝,甚至可以說是青梅竹馬,但是隨著一個個新人的出現,時間的流逝,感情漸漸被消磨。尤其是當皇帝寵幸華妃,將一碗紅花硬灌進端妃肚子裡,導致她一輩子沒辦法生育的時候,端妃已經徹底對皇帝死心。雖然端妃一直只想報復華妃,但是不可能一點都不怨恨皇帝。最後,皇帝駕崩了,端妃徹底了斷了對皇帝的怨恨,又不用和甄嬛一樣,繼續在後宮裡爭來鬥去,生活已經完全由她自己掌控,這才是贏家!





JJ娛樂圈


如何評價《甄嬛傳》裡的端妃,我個人認為不能簡單地用“好人”或“壞人”來概括,至少有以下三點需要說明:

其一,端妃是個復仇的女人。雖然她整日病著,但她一刻也沒有忘記向華妃復仇。當她第一眼見到甄嬛時,她知道,她的復仇充滿了希望,那就是通過甄嬛扳倒華妃,後來果然如願。這說明,端妃是個慧眼識珠的人。

其二,端妃是個重情的女人。不管皇上對她如何,她對皇上的感情始終沒變,最後當皇上駕崩後,她是哭得最為傷心的一個。她也非常珍惜她和甄嬛之間的姐妹情誼。

其三,她是個有愛心的女人。這主要體現在她撫養曹琴默的女兒溫宜公主上,雖然曹琴默一直是華妃身邊的人。她對池孩子的愛是真情流露的,沒有絲毫摻假的成分。

端妃的性格是立體的,形象是豐滿的,尤其需要說明的是,她還是一個非常有主見有智慧有謀略的人,不然的話,甄嬛也不會在遇到重大問題時去向她討教。總之,一句話,端妃是個值得同情的女人,在劇中她其實是一個受害者。


光華的小說鋪子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覺得端妃是真正的人生贏家,溫宜公主盡孝於膝下,她榮封皇貴妃。她的命運,比起大起大落的甄嬛,其實好很多。然而,她的人生比甄嬛悲劇多了。自己身子被廢,被華妃百般折辱生不如死。最悲劇的是,她愛上了皇帝,卻從未得到過皇帝的愛。甄嬛和華妃再怎麼家道中落,至少皇帝心裡有過她們。而她,哪怕只是皇帝一個搭她肩膀的小動作,都能讓她的眼神裡流露出對愛的滿足與渴求。

甄嬛傳的動容之處,就是即便是小人物也能讓人看到小人物的種種不易;即便是反派,也能讓人在恨過她們之後發現自己身上最真實的影子。因為小人物,往往才是社會中最真實的存在。端妃,其實是一個相當有實力的女人,她擁有極強的觀察能力和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口才,而且極擅隱藏和忍耐。敬妃也擅長隱忍,但她的忍只是為了自保。而端妃的隱忍,有明顯的區別。

端妃的忍,不是無所作為,而是目標更明確後的伺機而動。這一點,她和皇后很像。為了報復華妃,為了一擊必殺,她把除吉祥以外的宮女全散佈到宮中做耳目。宜修殺純元,皇后害富察貴人,甄嬛失子為何傷心。她都盡窺於心。

如果她沒有安排耳目。無法解釋為什麼甄嬛被陷害木薯粉事件時她就如及時雨一般來了;為什麼富察貴人一被貓撲倒她就悄悄來皇后宮了。她的觀察能力不必多言。熹貴妃被困在圓明園,皇帝難得和她同枕而眠,她還勸諫皇帝接回甄嬛。因為她看得出,皇帝的心,早已飛到了熹貴妃那裡。富察貴人小產,明明是皇后的傑作,她其實心知肚明。

但她為了報復華妃,故意誤導甄嬛此事系華妃所為。把火線轉移到華妃身上。為了讓甄嬛也恨華妃,華貴妃讓甄嬛罰跪時,她再沒有及時雨般出手救助甄嬛。當然就算她再次出面也救不了甄嬛,一出門反而甄嬛死的更快,所以乾脆兩敗俱傷。讓皇帝遷怒於華妃親手殺了她更好。(當然,她失算了)她對甄嬛,更多是政治盟友般的利用。甄嬛在純元故衣事件後也察覺了,端妃在乎的是她那張純元臉。

而小說中,火燒碎玉軒事件其實是端妃指使年世蘭的太監乾的,目的就是嫁禍年世蘭致她於死地。可她卻沒有事先通知甄嬛。如果她對甄嬛稍有情義,完全可以事先告知甄嬛,通個氣,萬一失火燒死了盟友怎麼辦這說明,端妃利用完甄嬛扳倒華妃後,是不在乎甄嬛的死活的。如果甄嬛死了,正好皇帝就能下狠心殺年氏了。


君心與我心


端妃是將門之女,跟華妃一樣家世比較顯赫,但她的性子卻與華妃截然不同,華妃曾經說過,當時王府裡就只有端妃與世無爭,所以自己才會毫不懷疑地喝下端妃送來的安胎藥。但是沒想到這居然是墮胎藥,而端妃也因此被華妃灌了紅花,從此再不能生育,華妃此後定期的折磨也讓端妃的身子一直都未好轉。

但是端妃絕對不是一個甘心在自己宮中養病的人,她一心想要東山再起,找到可以對付華妃的人,所以她在宮中各個地方安插眼線,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端妃身居妃位,但身邊卻只有一個吉祥,因為其他人都被派出去做臥底了。之後,端妃便發現了與純元皇后相貌十分相似的甄嬛,於是想借助甄嬛之力,先除掉害自己不能生育的華妃,再除掉讓自己送藥的皇后。

這是一個長久的計劃,端妃先是事事幫助甄嬛,在溫宜公主木薯粉事件中,所有證據都指向是甄嬛所為,這時候端妃主動站出來說那晚是甄嬛與自己相談甚歡,才耽誤了些時辰,而皇上也知道,甄嬛與端妃素不相識,沒有必要替她撒謊,於是甄嬛的罪名洗脫。

後來的滴血驗親事件,端妃一開始並沒有說什麼,直到甄嬛指出斐雯撒謊端妃才站出來替甄嬛說話。這一舉動說明端妃十分懂得審時奪度,在甄嬛並沒有洗脫與溫實初姦情的嫌疑時,端妃按兵不動,生怕貿然求情傷及自己,但是甄嬛一旦嫌疑洗清,端妃立刻跳出來為甄嬛作證,還順便質問皇后。

其實小說中還有一個細節在電視劇中沒有拍出來,華妃失勢,年家倒臺後,華妃派小太監去碎玉軒放火,但在小說中,這把火其實是端妃放的,我們可以理解端妃是為了嫁禍給華妃,但在放火之前,端妃並沒有事先告知甄嬛,可見華妃失勢後,甄嬛這個表面盟友的生死對於端妃來說已經無關緊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