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我支持在教科書上寫,你們呢?

笨笨潮爺1


教科書上所寫的不是教案,是值得商榷的一個問題。備課是教學的第一步,是上課前的準備工作,而教師的教案是備課中課時的體現。在教科書上進行解析、設計問題和板書,簡單的教學步驟(教學過程),這是把教科書作為教參滲透的一種拓展,不是教學意義上的教案。

(1)、教案中要體現教科書,教案脫離了教科書是錯誤的,它是一節課堂的體現。


①教材(教科書)。要有授課題目和時間、教材的重難點、學生學習的重難點解決方法、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文中重難點及解決方法,要有文章細節描寫或者內容的關鍵,以上內容必須在教案中出現,在教科書上無法全面顯示出來。

在教科書上只是對重難點如何突破,進行勾畫、圈注、解釋,完全不能代替教案的作用。

②學生。備教案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以及學生在接受知識時出現的各種問題或者遇到難題。要在教案中有設計、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步驟,細節上如何突破,使學生弄懂學會、舉一反三,也要有拓展、鞏固題讓學生融會貫通。


學生不僅理解知識,也要掌握解題的技巧、能力。不能死學知識,要活學,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嚐到成功(收穫)的喜悅。做到這些,教案能夠展現的淋漓盡致,而教科書做不到。

③教師。教師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藝術,同樣的教案不同的教師去傳授,學生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穫。這就要教師要做好本課的教學反思。

一要對教材的反思,本節課與上下內容的關聯、站高度看本節。二要對學生的反思,學生在節課的收穫(掌握新知識的水平、素質的鍛鍊的情況。三是教師本人要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以及改進教學方法和提高措施。這些“三個方面的反思”在教科書中無法展現。


(2)、現在科學技術現代化了,在教學中完全依靠多媒體的運用,使課堂教學更加直觀、生動形象,學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鍛鍊和提升。

教師的教案完全脫離了手寫,全部是電子教案,在教育平臺上,領導隨時隨地可以檢查教師的教案情況。

教師在教科書上對教案只是二次修改,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並不是真正的課堂教學使用的教案。

總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所使用的教案,教科書上完全體現不了,教科書上的點點圈注和設計,那只是教參書上的一個拓展,決不可能替代教案。


周文生WS


教案,寫在教科書上,這個建議很不錯。

我就是把教案寫在教科書上的,也要求學生把筆記做在課本上。

上學期,教研室的領導到我們學校推門聽課,沒有給任何人打招呼,直接推開了教室的後門,進入課堂,那節課正是我在上初三物理的第十三章第三節比熱容的內容,我從內心來說,很反感這種推門聽課的方式,打斷了老師上課的思路,影響了老師的發揮和學生的聽課。

下課後,教研室的領導問我,你上課怎麼沒有備課本?我回答道:"我的確沒有備課本,備課本只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而已,沒有幾位老師上課時拿著備課本上課,備課包括了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備課後反思,我把這些全部備在了頭腦中和教科書上。我把教科書遞給領導看,書上寫的密密麻麻,領導認真翻了翻教科書,說了五個字:"不錯,真仔細!"

第二節課開始評課,我以為教研室領導要把我當做一個典型來批評,我也準備了一些話語來應付教研室領導,首先領導讓我發言,說一說這節課是如何上的?重難點是什麼?突破了沒有?自我評價這堂課怎麼樣?我按照領導的提問,逐一回答完後,領導很滿意。



關於備課本一事,領導很贊成我的做法,並用手機拍了照,帶回去討論後,準備全區推廣,從此以後,我們學校的老師都把教案備在教科書上。


Lance課堂



跟我想在一塊了,十分支持把教案寫在書上。工作20多年,曾經經歷過把講教案寫在教案本上,然後使用電子教案,現在我們全校的老師都是把教案在書上。

當經歷手寫教案和電子教案的時候我都會把 重點的內容寫在書上。 因為我一直上語文,語文老師都知道語文與數學有很大的不同。牽涉的問題很多,不管是導入語還是過渡語都需要精心設計與安排。對於重點的句與段 不提前準備,是很難分析清楚的。上一節課,要備一節課的教案有時一節課都不夠用。所以不管要求教案寫在哪裡,我都會在書上記錄重要的內容。我也曾經給領導們建議過把教案寫在教科書上,免得我進行二次甚至三次備案(用電子教案時,要求在教案上二次備案,再寫書上就是三次備案),卻沒有誰採納,我也沒再提過。我依然會把重點內容寫在書上。


去年,我們學校換新校長。這是一位年輕校長。新校長一上任,就要求大家把教案寫在教科書上。這下很多老師可高興壞了。於是大家每天備課也變得積極了,因為那是真正意義上的備課,再也不是為了應付檢查而進行的備課了(至少大部分老師是在認真備課),再也不是單純地抄教案了。

我們學校備教案的模式被上級領導大大欣賞,還說要在全區範圍內推廣。

我們是最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讓我們的教學工作多做一些接地氣的事情,而少一些形式主義,填什麼培優輔差記錄,作業批改記錄,其實都是沒有意義的,填了不一定做,做了不一定填。真正多鑽研教材,多改作業,多輔導學生,我想廣大老師會更歡迎。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一萬個支持!

前面三年,我們都是用電子教案,今年又忽然要求要手寫教案,感覺一下子回到解放前了!

不是老師的人是不知道,手寫教案,最痛苦的是語文教師,上一節課45分鐘,寫一個課時的教案要30分鐘,而且還要準備PPT。真的直逼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了!問題是別人不是天天登臺,教師是一天要等數次臺啊!

親愛的領導,你們是不在一線不知道一線的火力猛啊!上課,改作業,備課,輔導,活動,處理偶發事件,一天跟班六到,接待家長來訪…………這是什麼工作節奏,你真的知道嗎?

記得好久好久以前,我剛剛畢業的時候,年長的老師告訴我說,到了多少多少歲就可以在書上寫教案了!可是真的有那麼一天嗎?

教案寫在書上,真的是節約時間,而且實用。上課的時候,什麼都不拿,但是教科書一定會拿。上課的時候,看教科書就會看到教案,不是比翻看教案本要好嗎?

希望這個理想能夠早日實現!


教師發言


利益相關。工作即將滿四年的語文老師。

我們學校要求手寫教案,而且要求每堂課都要有所體現,換句話說,也就是一節課一個教案。對於語文老師來說,這簡直就是折磨。上課之外的大部分時間花在了趕寫教案上。我大概三週就會寫完一個教案本,一個學期會用完6個教案本。工作四年,大概寫了快50本教案。

但即使是寫了教案,我也不敢保證一定就記住了內容。還是要在課本上標註。還是要製作PPT。感覺一個小時能完成備課,加上寫教案,時間就被拖延了。

其實,越來越覺得寫教案是種形式主義。


文史女漢子


這種想法很好,我在八十年代末長期擔任六年級語文教師,經常也是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文章結構,寫作技巧等內容批註在課文中,這樣教起學生來就會得心應手,同時也督促學生在書本上作筆記,一學期下來老師的教本也好,學生的課本也罷,都成了塗鴉亂畫的爛書了。但學生們養成了這種速記式的課堂筆記好習慣,複習備考時一本書就能搞定,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很快,我89--92年連續四年所教六年級語文均在畢業會考中獲全鎮前一,二名,本人也因此獲得荊州市小學語文骨幹教師的榮譽證書,多次被評縣優秀教師。93年秋被教育總支領導直接點招到鎮上初中去教語文至今。

我把自己的一點收穫寫出來,就是希望大學也嘗試一下。我是從一位偉人讀書喜歡在書本上作筆記而得到啟示的。我們的毛主席從小讀書就是這樣持之以恆的作筆記,註解的。雖然我們成就不了偉人,但是從偉人身上獲得的知識受益無窮。





laoran84


我是一名退休教師,擔任學校領導近三十年,其中十幾年為學校主要領導,我認為要求教師每學年有新教案,是形式主義,是浪費時間,在老教案的基礎上作修改就可以了。適當準備些不同類型的習題是要。我也知道,有老師為了學校檢查,在抄教案。


手機用戶70234401972


我都是隻要那年書不改,我就直接抄之前的教案一遍。留著應付學校檢查,改個時間就行了。上課帶著就行了,基本不看。上課的時候因為那教材都講過多少遍了,哪裡該幹什麼都該問什麼該怎麼講都爛熟於心了。除非改教材了,我才會重新寫教案,寫的時候就是要認真寫,好好寫。因為後面可能多少年都要抄。哈哈。


晴天娃娃松


手寫教案浪費時間、精力,沒實際用處,就是應付檢查的形式,完全應該丟棄。而在教科書上備課,是我這些年一直用的方法,超級好用,贊一波!

1.教案本就是應付檢查的,太過於形式化。

我們這的教案還要求手寫,每星期五上交,這一項算在教師量化考核積分裡,10分。所以,我們所有的教師都老老實實手寫教案,不敢落下一次。至於寫的質量,那就呵呵了。

大部分老師寫這個就是為了應付檢查,在教案集上抄一點,應付了事。當然,我說的是大部分,剛畢業的老師詳細寫一寫還是有必要的。

對於老教師來說,尤其理科,知識點就那麼多,閉上眼都知道在哪一頁,怎麼教也心中有數,寫教案就是做做樣子,根本就不會拿著用。



2.寫在書上用起來直觀方便。

相對於寫在本子上的教案,我更喜歡直接寫在課本上。課堂授課環節簡單標註一下,重難點寫一下,詞語的品析寫在句子旁邊,相當於做批註。

這樣備課的過程就是自己解讀文本的過程,一篇文章這樣解讀一遍,知識點、重難點心中清晰明瞭,比寫在本子上更直觀,還似乎有一種親密接觸的感覺,和作者對話的感覺。用這種感覺授課遠遠比用教案本上課舒服。

3.身體力行做批註,給學生一個學習的榜樣。

我覺得讀書最好的方法就是做批註,我也常教學生做批註。在課本上備課簡直就是做批註。平常上課的時候,我也習慣讓學生把知識點,直接記在課本上,便於他們日後的複習。

我用過的舊書上大都密密麻麻記了好多東西,有一個同事晉級答辯的時候,借我的書用,一看之下,大吃一驚,說有你的書,就哪裡還用得著教案呀,真是寶貝。

我也常讓學生看我的課本,以此教他們做批註,寫讀書筆記的方法。



4.反覆用。

只要教材不變,一套教材我會反覆用,有外行的人可能說,用老教材,多不負責呀,其實,課本上的知識點並不會變化,發生變化的可能會是側重點,只要我們在課本上標出來就可以了。

其實,變化最多的是呈現方法,就是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狀態,做相應的調整,但這些是無需寫出來的,也是事先寫不出的。胸中有丘壑,自然會根據不同的學生狀態做出不一樣的改變。

總之吧,我覺得寫在課本上利大於弊,大可以採用這種方法備課。


終將長大


支持,備課應該允許形式多樣,允許自由備課,既有個性,又有實戰性。

那種要求大一統的八股式教條化的教案,完全是一種形式主義,是花架子,寫得累,卻價值不大,而且費時費力,很容易讓教師有倦怠感,長期下去,有可能因強迫自己寫不願意寫的教案而患上心理和身體上的疾病。毫不誇張地說,寫教案是教師平均壽命偏低的重要原因。

允許零教案上課,教師可以課前揣摩待授內容和應達到的目標,在心中設計教學過程。只要做到胸有成竹,再加上發揮當堂應變能力,巧施教學智慧,同樣可以上好一堂課。

現在的教師在教學上缺乏主動權,自己想做的往往做不了,不願做的卻被要求必須去做,有一種被人支配的感覺,寫形式統一的教案,就是這種情況。

絕大多數教師寫教案都是為了應付檢查、考核和晉級,不是為了實際教學,這是一種形式主義做法。北京某校長不讓教師寫教案,極大地激活了該校教師的工作熱情,這種敢向舊俗挑戰、敢當吃蟹第一人的改革者,值得稱讚。

願我的同行們能早日從固定模式化的教案書寫中解脫出來,心情舒暢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